书城传记一枕荒凉如旧梦
7437300000006

第6章 赵一荻(1)

为爱私奔

只有女人才能看穿另一个女人的用心,尤其她们还爱着同一个男人。

“如果不是西安事变,咱俩也早完了,我早不跟你在一块了,因为你这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也受不了。”多年后赵一荻如是说。

“我这个生活呀,就是到了36岁,发生大转变。假如没有西安事变,我不知道我还会有什么经历呢?”晚年,张学良承认道。

能和他囚禁一生,她以自由换得最后的幸福。外面的世界对她和张的生活充满威胁,她要和半个人类为敌,她一辈子能让人记住的是她仿效卓文君夜奔已有家室的少帅张学良。张的一生有太多的故事,无论在历史舞台上,还是情场上,这只叱咤风云的东北虎犹如猛龙过江,即便连上司蒋中正的妻子宋美龄都对他青睐有加。

小时候听大人说西安事变,杨虎城的结局很惨,一家五口一个不剩。张学良活了下来,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他救过老蒋的命。后来看到一些报道说张和老蒋私下关系很不错,甚至以兄弟相称,但最为关键的是张手上的东北军,以老蒋当时的处境,张是他极力要笼络住的人。

我甚至想,以蒋中正的城府,他不会看不出妻子对这个兄弟的好感,一来碍于现实情况,二来张学良和宋美龄相识早在老蒋和宋认识之前。张在晚年时也说了:“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用“太太”这个借口除了滥还有些矫情,听来有些别扭,于凤至成了阻人好姻缘的“拦路虎”,而张的意思是很有想法娶宋的。

宋美龄是个极有政治头脑的女人,宋家的权势、声誉和地位,放眼整个民国无人能及,张是军阀出身,仗着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打下的天下,论家世,再自信,在国父的小姨子宋美龄面前,少帅未必不感到没底,从他后来大骂唐怡莹和他玩假的可见一斑。再说,大他3岁的宋美龄,不见得会跟个小姑娘似的为爱意乱情迷。

老蒋心里清楚,不如就让其自然化解,极有政治手腕的宋也周旋在蒋、张之间游刃有余,利用自己的魅力为蒋争取最大利益。

男女之间牵扯到感情纠葛,在生死攸关时,常常会折射出很多出乎意料的反常。宋在西安事变后极力保住张的命,甚至不惜威胁自己的丈夫抖搂他的秘密为代价。以老蒋的谋略,他或许看出了他们之间有真的相惜,这种感情很纯粹也很难得。张的风流倜傥谁人不知,宋在张落难时的这份真情,对擅长利用特务打探情报的老蒋,大约是有触动的。

宋与张的原配于凤至关系不错,宋母(倪桂珍)收于做干女儿,宋美龄适时和于结拜为姐妹,于与宋霭龄关系也不错。宋对她的这份姐妹情,除了政治因素外,或者也有感原配夫人对少帅生性风流的隐忍和于凤至背后承受的孤寂。这些,最后都被一个叫赵一荻的女子终结。没有赵四,张学良还有别人;没有少帅,赵四或能做个幸福不为人知的女子。这样的话,她的人生一定无趣多了。

还好,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赵一荻,又名绮霞、香笙,1912年生在香港,一荻是她少女时代英文名字Edith的译音。排行第四,亦称赵四小姐。她父亲是当时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赵庆华,字燧山,曾任津、沪等铁路局的局长,是达官显贵。他生有六男四女,赵四是小女儿。小时候她常住在天津,当时很多各界要人在此购置住所。

她跟三个已成年的姐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当时天津最有名的社交场所是蔡公馆,主人蔡少基曾任天津海关道台,家资富有,留学德国,颇为洋派,后成为张学良三弟张学曾的岳父。府内常举办舞会、放映电影,邀请天津名媛公子前来相聚。

少帅在蔡公馆聚会前曾在《北洋画报》上一睹过赵四的容貌,她一身清新明媚洋装,坐在春天里,帽子遮住半边脸,这帧照片被后世流传甚广。

一见钟情尚不足以动人心魄,赵在北戴河游泳差点溺水的那次,少帅恰好英雄救美,从好感到倾心电光石火。

以少帅“招蜂引蝶”“鲜花铠甲”的魅力与市值,一直是社交界各名媛千金争相结识的公子哥,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出了名的花花大少,比起文人多情、孱弱,出生草莽的绿林军阀,张学良内外兼修,用少帅自己的话说:女人要沾上我,她就不离开了。

名士爱风流,更何况他可不是一般的将士。同样是各种绯闻缠身,发生在谁的身上就很讲究,赵私奔少帅,做足了“小三”逼宫的架势。赵家是有头有脸的名门,赵父一气之下与女儿脱离亲情关系着实让人愕然。往好处想,赵父走这一步表面上是不给女儿留退路,他对少帅的脾性多少也有了解,张、赵两家之间关系先前还不错。少帅这时将一个走投无路的少女赵四拒之门外显然不搭配他军人的气质,在折子戏里明显是冒辟疆之流文弱酸书生的拿手绝活。

私奔的版本有多种,根据当时张学良的副官陈大章的回忆:1929年3月,张学良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后,给赵一荻挂去长途,问她能否到奉天(沈阳)来旅游,赵说要征求家长的意见。几天后,她电话回复,业已征得父母同意,准备应邀前往。于是,张学良就派陈副官赶至天津迎接。上路前,赵家人曾赶到火车站送行。

赵四到奉天后,天津传出了不少谣言,一些小报乘机大做文章,一时间,满城风雨。天津一家民间小报《商海周报》以《赵四小姐失踪记》为题,长篇大论登载了“种种内幕消息”,因为涉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立刻被各大报纸争相转载,绯闻越炒越热,扑朔迷离。

赵父赵庆华立刻在报上发表声明:

我族世祖清献公,系属南宋后裔,居官清正,持家整肃,家谱有居家格言,家祠有规条九例,千余年来,裔孙遵守,未尝败坏。历朝御赐文联,地方后吏春秋致祭,即民国前大总统、总理亦赠匾对,荣幸何似!讵料四女绮霞,近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三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赵父这一举动,让当时的陈大章和张学良大惑不解。从奉天北陵别墅去高尔夫球场的路上,陈大章听见张学良问赵一荻小姐:“你父亲既然同意你来此,为什么又登报声明?这弄得多么不合适。”面对张学良的嗔怪,赵小姐一言未发。

谜底不必揭晓,天下父母心,赵父从获悉小女儿和少帅的种种传闻时,大约已料到早晚有这一天。一个是情场上纵贯南北的“常胜将军”,一个是情窦初开的二八年华,女人喜欢他无需多少慧眼,男人可忍心拒绝一个情深意切的妙龄少女?

赵父一路官运亨通,这点人情世故焉能分辨不出?古今中外多少始乱终弃的版本,父爱到底不同母爱,他赠给小女儿的就是这份决绝,既要学人私奔,就要有魄力,斩断所有退路,退一步都是万丈深渊。那些拼死拼活想黏上少帅的女子,几个有好下场的,“随军夫人”谷瑞玉削尖了脑袋想进大帅府,还在世时的老帅张作霖和儿媳于凤至一致反对姨太太进门。

1925年发生的弹劾铁道部门的“五路大惨案”,起因是铁路局存在不廉洁问题,赵庆华被牵连在内,仕途从此一蹶不振。1929年9月25至29日在报上连登5天声明,之后,又深感惭愧,赵父辞去北洋政府交通次长的职务,干脆退隐。

那时张作霖已被炸身亡。同年中东铁路事件,“改旗易帜”的张学良,追随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际反苏路线,采取军事行动收回中东铁路主权,与苏联红军火拼中东北军节节败退,伤亡惨重,南京政府不发一兵一卒,最后少帅只能无条件接受中东铁路恢复原状。

这焦头烂额的节骨眼上,少帅有心情玩私奔?他和于凤至最疼爱的儿子那年(1929年)查出患有结核病,国事、家事轮番轰炸。照张后来说的,他打电话给赵,让她来奉天玩玩,这个说法还比较可信。男人在外面白相相,就表示要带回家吗?

要留住这只“东北虎”,只有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以赵父在官场上炉火纯青的大手腕,自然要为女儿打造一条独一无二的路。在当时看来是“死路”,赵四成了幼齿版的“娜拉出走后”。谣言止于公开,后路截断,张赵恋必然要有个明确。

男女间的事,最伤痛的不是轰轰烈烈的恩断义绝,而是夹杂着谣言和揣测还吃了暗亏的暧昧之事,几辈子都漂不白。有了这份声明,少帅面子上不能将赵四拒之门外,传出去让人说:这新当家的打仗打不赢,连女人都负不了责。

原配于凤至在晚年提到丈夫年轻时有很多女人追求:这群女人中有一个叫赵绮霞,她父亲是政府中主管经济的要员,她因终日在舞场流连、不肯上学,被称为赵四小姐,她追逐汉卿,报纸杂志大肆渲染。她父亲管教她不听,登报脱离父女关系,成为一时新闻。她以此为由,托人找我,要求任汉卿的永久秘书,服侍汉卿的生活,汉卿要我决定。我可怜她14岁幼龄,无家可归而允许。赵绮霞来到沈阳帅府,一进门就跪地向我叩头,说永远不忘我的大恩大德,一辈子做汉卿的秘书,决不要任何名分。我用我的钱给她买了一所房子,并且告诉财务人员,给她工资从优,以尽到对人之心。

赵父的声明,副官陈大章、原配于凤至的回忆,以及当时张赵的反应,传奇爱情下实则暗潮汹涌。

赵应张之邀去奉天旅行,她家人去车站送她,显然不能武断说私奔。虽不知赵父是否在场,既然从一开始就反对女儿与张交往,又对女儿禁足,这番“壮举”定会有风声漏出,毕竟私奔这么大的事。

正如少帅自己说:其实我并没有怎么追求女人,除一两个我主动追求外,大都是女人追我。晚年恢复自由之身的少帅,在与朋友聚会中,忆及这段“传世私奔”时说:那一年(1929年),我有病,在沈阳养病,赵四就拎了个小包从天津来看我。本来她看完是要回去的。她那时已有家里介绍,有了婚配的对象,她对那人印象也很好。后来她异母的哥哥就到老太爷那儿告状,说妹妹私奔了。原来赵四的母亲是盛宣怀家的丫头,是姨太太,上面还有个太太,也是盛家的小姐,生了几个哥哥。哥哥就想借这事来打击赵四母亲这一房。老太爷一听,大怒,就登报脱离父女关系,逐出祠堂。这下可好,回不去了,只有跟了我了。所以我说她哥哥是“弄巧成拙”了。唉,我说姻缘就这么一回事。

赵庆华父凭女贵,声明中列举的家族荣誉,为后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照顾”。赵父生前在北京购置的墓园,历次修缮后颇具规模,20世纪80年代时,破例在赵庆华墓碑上刻有所有子女的名字,包括四个女婿。目的只想说明赵庆华是张学良的岳父。

到底是官场要人退下来的,还是个“肥缺”,他的大手笔,旨在出奇制胜,余下的就看赵四自己了。

艰难岁月的红粉知己

能让这段爱情流传下来成为一桩美谈的,甚至最后的赢家,除了女角自己的努力,关键是这出“阴差阳错”的误会。

“金屋藏娇”时期的赵,除有原配于凤至不可动摇的地位,还有隔三差五的“威胁”。“随军夫人”谷瑞玉不时现身在张的身侧。

谷是张刚起步时的女朋友,她给身在前线的少帅写情书,甚至奋不顾身赴前线探望。比起私奔,勇气之外更需要胆量。战场上,除了医务兵,上前线的女人基本没有,国产电视里拍的一边作战部队正在火拼,一边小护士探头探脑用充满关爱的眼神看着意中人,那是天方夜谭。

战争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肮脏、传染病和随时出现的物资匮乏,条件之差不可想象。做了随军夫人除能在卧榻之旁打发寂寞外,让彼时的少帅稍作调整,并不能作为日后老帅去世,妾侍进门的资本。

以赵四这样的家世,尚且没有名分陪伴在侧几十年。谷瑞玉的出身并不能说好,一说她有两个姐姐先后嫁给了东北军军官,她有不少机会接近少帅,谷家原也是经商的大户人家,后来家道中落,谷天资聪慧,精通英语,并在张与英国商人晤谈时,作为他的翻译。另一说她出生名伶,戏子、舞女们上演了一出出爱上高富帅国民党军官的折子戏,这个版本颇为没创意,张作霖会做何态度不言而喻。

张学良的各类史料记录中,关于谷的记忆几乎没有,她处在于、赵之间,随着张赵恋公开,谷和张在1931年初离婚。谷瑞玉在1922年跟随少帅到奉天,老帅定下“约法三章”:从此不再登台唱戏;不许抛头露面;不能参政,过问军政要事。

以此可见,张家对妾侍的态度差不多。老帅认可的儿媳只有恩人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张作霖被炸身亡后,谷在“秘不发丧”期间从天津返回奉天,险些中了日本特务的诡计,酿成大祸。逼宫不成,反更招致张的反感。

虽不知当时赵四是何反应,从这位随军夫人的例子,赵也见识了张的态度。她若想进张家的门,“约法三章”的事铁板钉钉。张、谷离婚后,张在纸上写了短短三句:离异以后,谷瑞玉女士不得利用张学良的名义;不得为娼;任凭改嫁。

念随军之劳,他留下英租界那幢楼房以及十万块大洋。

打发了一个女人,还有更多的女人飞蛾扑火。

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

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

少帅晚年作了这首诗,自我评价说,他年轻时,“潘驴邓小闲”(指男人泡女人的五大条件:外貌,性能力,钱,耐性,闲工夫)这几样,他就是少了一样:闲工夫,不过他有权势,可以弥补。

明目张胆的有11个情人,其他的还不算进去,这些一拨拨的人,要记住名字、来历也是个头脑活。何况,少帅还有正经事要忙,能说得出口的情人,也是有头有脸的女子。老要张狂少要稳,年轻时做的那些荒唐事,老了还能拿出来跟人扯。

张的回忆录里说,要不是太太当时在他身边,再多喝几口酒,他就更加口无遮拦。他和女朋友们之间的各种“风云诡谲”,几本书都写不完,张学良甚至对采访他的人表示:“你要是把我的艳史写成书,准能发财。”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他执行蒋中正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陷,千万东北父老成了亡国奴。报人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发表《东北的漆黑一团》一文指出:“少帅的确没有名义上的姨太太。然而后宫佳丽却有数十人,这数十位实际姨太太,优伶也有,娼妓也有,次要人的太太小姐也有。总而言之,他的秽德,在东省是彰闻的。他的大烟瘾也是盖世无双,一枪在手,美人在怀,神魂颠倒,乐不思蜀,无怪乎日兵一到,只能把辽、吉揖让恭送。”

这还不够,连影后胡蝶也被牵扯在内。一个署名“越民”的读者给邹主编的刊物发来一篇《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小文,叙述张学良那晚在北京六国饭店与胡蝶跳舞。小报们纷纷转载,一致抨击作为张学良不抵抗的理由。其中声势最大流传最广的要属国民党元老、北平民国大学校长马君武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的《哀沈阳》诗二首:

(一)

赵四风流朱五狂,

翩翩胡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

哪管东师入沈阳。

(二)

告急军书夜半来,

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

更抱佳人舞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