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枕荒凉如旧梦
7437300000026

第26章 黄柳霜(3)

黄柳霜希望争取到出演女主角的机会,却遭到多方反对,尤其中国政府反对她出演这一角色,米高梅公司的中国顾问也指出每当她出现在一部电影中,报纸就会发表一系列她的照片以及她给中国人丢脸的控诉,这对《大地》(TheGoodEarth)不同于以往东方色彩的电影而言很不合适。

失去这个角色,意味着她失去了最后一个“咸鱼翻身”的机会。她给一位终身好友的信中,她抱怨好莱坞认为她太中国而不适合扮演正面中国人的角色。她拒绝了制片方的建议,出演《大地》另一角色,一个负面的中国女孩。她说:“如果你让我出演阿兰,我会非常高兴,但是你让一个拥有中国血统的我,去演剧中最不得人心的角色,在一个角色全为美国人的电影里,我不能接受。”

女主角最终选定27岁的德国女演员LuiseRainer饰演黄皮肤的阿兰,她曾一举拿下1936年和1937年两届奥斯卡影后,《大地》是她两部扛鼎作之一,她从没到过中国,由她饰演农妇阿兰这个忍辱负重、被男人抛弃的“大老婆”让奥斯卡评委感觉很逼真。这些都让黄柳霜感到从未有的失落,30岁,一个对女演员不再有更多期待的年龄了。

受此挫败后,黄柳霜第一次踏上了母国的土地,家人已从美国回到台山老家定居。

寻根之行中,她在上海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当场者中除上海电影界外,还有顾维钧大使及夫人,林语堂博士等社会名流,并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共进晚餐。一向尖酸的媒体也似被她真人的明艳所打动,表现出了难得的友好。她动情地说:“当我在德国受到影迷欢迎时,作为在场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我被一股强烈的孤独感所淹没!能与广大上海同胞在一起,是我盼望已久的一天!”

上海、香港行,她得到影后胡蝶和梅兰芳等热情款待。早在1930年梅兰芳去访美演出时,黄柳霜已竭尽地主之谊,陪伴在侧,盛情招待。《良友画报》对她作了一系列报道,她还登上了杂志的封面,对她的专访中充分肯定了她好莱坞华裔第一女星的成就。

“我真希望我生在中国!”她由衷地说。在给美国友人的信中她写道:“虽然中国对我来讲是个陌生的国度。不过,我终于回家了!”

她也多次表达要学习中文和中国戏曲,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愿望。这次寻根之旅,唤醒了她流淌在血液中的爱国之情。

出于父亲从小的教育,黄柳霜长在美国,但对中国深情难忘。在她打算回国探亲前,她开始恶补国语(她只会讲广东话)。应该讲她极有语言天赋,当年为拍一部德语片,她仅花4个月工夫就可以用德语对白了。掌握了普通话,她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包括一代戏剧大师梅兰芳,还有影后胡蝶。

与国内专业人士的这番会晤,连一直走在时尚前沿的黄柳霜也大开了眼界,短短11个月中,走南闯北,收获了大量有浓郁风情的旗袍、绣花椅套等各类物品。这让她后来在与克拉克?盖博合作的电影《好莱坞派对》(HollywoodParty)中,尽情展示出了一件件婀娜妩媚的旗袍装。

仔细查找下,网上还能找到她访问上海时期的8分钟新闻片段,黑白旧时光,虽然模糊不清,场面如同众星捧月,这时的黄柳霜,也许一度有找到了家的感动。

艳星与非议,被宋美龄封杀

在美国种族歧视与狭隘民族文化细缝中,她又一次伤痕累累。

黄柳霜探亲回美国后不久,抗战爆发,她出席各种聚会、集会发表演说,呼吁美国支持中国抗战,并拿出首饰义卖全部捐赠。

1942年到1943年,宋美龄访美,她发表那篇著名演讲后引起美国各界巨大轰动。在好莱坞,宋美龄的演讲引得许多著名影星簇拥在她左右,却唯独没有黄柳霜好莱坞一号华裔女星的身影。

英雄报国无门,古已有之,她以一个弱女子身份想尽点绵薄之力,得到的却是精英圈代表的拒绝。理由是,她代表的只有洗衣店、餐馆、黑帮和苦力组成的旧中国人的形象。中国还有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他们才能代表新中国人的形象。

一个有政治头脑的女人,最先学会的是以男性目光看待女人的“丢脸”。在善于政治作秀的宋美龄的压力下,黄柳霜自知无力辩白。

战争中民众所受的苦难与屈辱,都比不过一个女人在镜头前的“丢脸”来得愤恨。宋美龄可能没想到,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中国,一个曾在华盛顿州附近打零工的苦力,被她排挤出局的劳工后裔,从美国横渡太平洋来到北京,以美国驻华大使身份登陆,他就是黄柳霜广东台山的家乡人骆家辉。

女人生得美,不能明摆着搔首弄姿,不然若没招来狂蜂浪蝶就先被围堵上来的女人口水啐死,尤其是出了名的正经女人,处处提防着。

好莱坞对她的歧视并非致命,这个地方对谁都带有歧视。

美国1850年通过的《反异族通婚法》是黄柳霜电影事业上最直接的阻碍,根据该法,她无法在银幕上与任何欧美男演员接吻。而默片时代美国唯一稍有名气的亚裔男演员只有早川雪洲。彼时东方角色通常由白人饰演,因此,除非能有与之搭档的亚裔男主角,否则黄柳霜绝无可能出演女主角。

1920年美国颁布的禁酒令,公开饮酒是犯法的,作为一个清教徒国家,保守还是他们当时骨子里的概念。二战中,无论是太平洋战区或是欧洲战争,美军中没有一个黑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二战时军队因各种原因采取了种族隔离政策。按照美国的话就是“平等但隔离”。这意味着美国黑人士兵与同等级的白人士兵享有同等的待遇和福利,但只是表面上的平等。长官全是白人,有的指挥官本身就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的问题,不仅仅针对的是黄种人。20世纪50年代,阿肯色州州长为了阻止9名黑人学生上白人中学,派出国民警卫队占领了美国小石城中心高中。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西点军校毕业,二战盟军最高总司令,他毫不示弱,命令101空降师出动,占领小石城,让全副武装的空降兵护送黑人孩子上学。

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对白人女孩、黑人男孩的交往非常敏感,美剧《泛美航空》中有一段,空姐Laura和黑人军人在公众场合出现时,很快遭到几个白人青年挑衅,就因为黑人军人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白人女孩。当房东看到出租房里居然有个黑人跟Laura在一起,他直截了当地对Laura说要他滚蛋,不然他收回房子。编剧的设计很巧妙,结合当时的种族问题,这也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个真实写照。

黄在好莱坞扮演的角色,大多比较低贱,造成这些的仅仅是好莱坞的歧视文化和美国社会吗?

除了用自身实力去征服企图侮辱你的人,别指望他们会对一个华裔女孩网开一面,何况还是个国内“精英”不待见的女星。

女人凭搔首弄姿引起男人注意本就罪该万死,还丢脸丢到国外去,想红回来?痴人说梦!21世纪,仍然是个奢望的事,八十多年前还处于默片时代的背景下,能这么轻易放过?老上海月份牌上的美女,曾因为找不到女演员,让男演员男扮女装;画报上终于出现女明星的泳装造型了,充其量也就是现在的盛夏装。

女星要将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来,路途何其艰辛。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只要一有不当之处,终究要被人劈头盖脸地翻出老账一顿羞辱。女人的软肋,不过想嫁个可靠的人共度一生,生活再艰辛,有个真正爱她的人守着她,也就释怀了。

被外族歧视,出人头地后,总有机会给那些人一次猛烈反击;被国人歧视,却只有在她风光无限时上前对其讨好,笼络她,一旦失势,更是不堪污秽之言泼身。这是内伤,心凉透了,好不了的。

美籍混血女演员MaggieQ曾谈起去台湾试镜时的遭遇:“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去试镜,马上有人赶我出来,说:‘你出去,我们不需要黑头发的,我们要白人。’直到现在,那边还是白人女孩更受欢迎。”

当别人在歧视我们,我们又在歧视谁?

曾有一位华裔影评人评述黄柳霜的演出:“我看见黄柳霜在一群半裸的女人中扭着臀部,除此之外,就再没任何演技可言。”所谓的半裸,只是露了大腿。

审美保守的环境下,能容忍好莱坞电影中白人的大段大段娇艳性感,并最终以正确的观点评论之。一旦换成“自己人”,谁能幸免口诛笔伐!

好莱坞大道上有她的位置

1960年时黄柳霜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被给予了一颗星,作为她对电影事业的贡献,地点在1708VineStreet。其堂兄黄宗霑是著名电影摄影师,也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华人。

一切的功过是非,在她去世的前一年,她得到了这个迟来的肯定。在大洋彼岸,最终对她作出了公正的评价,她在一个无声和有声电影的纪年里,和中国电影诞辰同岁,在国内女星纷纷以各种方式冲击好莱坞,又在如今这个相对宽容的时代里,她曾经的付出和忍辱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二三十年代里的女星,非资深者知道胡蝶阮玲玉和欧美巨星,资深并专业级别者,或许才会在厚厚的灰尘中翻出一张张剪着齐耳俏丽黑短发的华裔女子海报,如果不是顶着被宋美龄“著名”的封杀,很可能仍然不知道曾存在过这样一位伟大而孤寂的女星。

黄柳霜和她的老乡骆家辉有着不相上下的祖辈,命运则完全不同。

事到如今,对于她曾有的误解、忍辱负重,拨乱反正意义并不大,她去世后葬在母亲旁边,墓碑上一字未刻。

在她回乡探亲时,国内媒体曾讥讽她:“她的墓志铭上应该写上:这是她一千次的死亡!”一名上海记者直截了当问她:“为什么要演这么多屈辱的东方女性?”她回答说:“那不是我的选择,即使我不演,也会有其他演员去演。而我会失去仅有的那一点‘中国人演中国人’的机会!”

她讲的是真心话,却有多少人能接受事实?

坚强而有幽默感的她,她自能读透个中嘲弄和凄凉。她有句自嘲的名言:中国男子嫌弃我做戏子,美国法律又禁止我嫁白人。

电影问世至今,已过百年,先驱们都成为了墓志铭。

黄柳霜的生平事迹中,围绕着电影与歧视,她的感情深埋着,和她或近或远的9人中,除了初恋,还有差点娶了嘉宝的JohnGilbert,他们曾合作过电影,也许只限于好友。Eric是最显著的“绯闻男友”,他为她写下流传至今的歌曲。两位是女性,是和她合作《ShanghaiExpress》(上海快车)的LeniRiefenstahl和MarleneDietrich,她与德国艳后Dietrich有过一阵似是而非的传闻,照片上三个华丽服饰的女子站在镜头前争奇斗艳,她的笑容是如此婉约和大方。她还受到后来西方一些同性恋团体的推崇。

1950年始,她已很少拍片,偶尔参与一些电视节目制作。

黄用一生走了一条至今无人敢走的道路,民国老照片中大多是黄昏般的茶色相片,女明星们卷着大朵大朵的波浪发型,娇小、细瘦、衣着保守,永远的童花头和布袋。她的特立独行所引发的多米诺浪潮,直将她的后辈们甩开半个多世纪。

她大部分独自居住或与最小的弟弟住在远离华人区的公寓里。银幕下的她酗酒成性,终生未嫁。对婚姻,黄柳霜模棱两可,一方面她不甘心为了家庭责任放弃演员事业,不通婚是要害,另一方面她站在摩登时代的最前沿,经历了一次次新文化浪潮,受到自主独立生活的事业女性观影响,她选了一条远离世俗的道路。

前驱们绽放的独特魅力和魄力,后来者永难取代。

晚年的嘉宝对自己总结道:

“我荒废了一生,现在要改变自己已经晚了。我散步的目的是逃避现实。

“当独自一人时,我常想到自己过去的一切,有好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总之,我对这辈子是不满意的。”

她和嘉宝殊途同归,她争取了她的整个人生,从未有妥协。

黄柳霜后因长期酗酒而导致严重肝硬化,这是国外网站上一段比较具体的描述:OnFebruary3,1961,herbrotherRichardsummonedthedoctortotheirhome.Thedoctorarrivedat3PMandpronouncedAnnadeadfromamassiveheartattack.(1961年2月3日,她弟弟理查德找来医生去她家。医生下午3点赶到时,她已因心脏病在家中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