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女人也是如此,想在生活和事业中处处得到贵人相助,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关系网。美国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是否成功,15%在于个人的才干和技能,而85%在于为人处世的艺术和技巧。”在中国的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是很普遍的家庭形式,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男人外出应酬,女人在家既担心老公喝多了酒对身体不好,又担心老公被狐媚的女人勾引。当老公拖着一身酒气的身体回家时,女人立即摆出一副冰冷的面孔,为自己报冤:凭什么自己每天在家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连同学聚会都没有时间参加,而老公却在外面花天酒地?于是一场争吵即将爆发。
难道是老公不让我们去参加同学聚会吗?当然不是。难道家里的老老小小离开我们一下午或是几个小时的时间就会出什么问题吗?当然不会。这些只不过是女人为自己放弃了交际的机会而找出的借口罢了。
Lily与老公大学毕业后来到大城市中工作,几年后在这里买了房安了家。Lily怀孕后就辞掉了工作安心在家养胎,起初她很享受这种闲散的生活,因为以前工作太忙碌了,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但是日子长了,Lily体会到了无所事事的无聊感,再加上孕期中的她身材走形,脸上长满了雀斑,她开始胡思乱想。老公回家晚了,她就悄悄偷看老公手机,查看老公钱包,以确认老公是否背叛她。
结果被Lily发现老公的手机中总是频繁出现一个女人的短信,而那个女人就是老公的初恋情人。Lily大闹了一场,换来老公不断为自己解释与澄清。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宣泄这些情绪,因为她的朋友都在老家,而且自己出来时间长了,已经很少与朋友联系,在这里除了以前的同事,几乎没有任何朋友。而这种事情怎么能对同事说呢?精神压抑的Lily游走在产前抑郁症的边缘。
一天,Lily在楼下散步,遇到另一个孕妇,两个人便聊起天来。Lily发现对方所掌握的育儿经验十分丰富,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新手妈妈。原来对方加入了本城的孕妈妈交流圈,里面全部是孕妇,每天聊一些最近的心情或是育儿经验,网站的成立者是一个育儿经验十分丰富的妇科医生。每到周六周日,网站就会组织一些活动,有时候讲一些孕期知识,有时候就是几个孕妈妈坐在一起聊聊天。
当天晚上Lily就登录了这个网站,除了看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外,还看到了聊天室中聊得火热的孕妈妈们,Lily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当她看到有一个孕妇也在怀疑老公有外遇时,Lily也随之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在大家的一片开导声中,Lily忽然感到心里某个地方的阀门打开了,坏情绪一泄而出。
这个网站为Lily打开了人际交往的大门,她通过这个网站认识了许多孕妈妈,有的就和她住在一个小区,有的还说要与她肚子里的孩子结成娃娃亲。Lily在这个城市中有了第一批朋友,她们在临盆前期相互鼓励,临盆后相互看望。Lily一下子忙了起来,只是这一次不是忙工作,而是忙交际。
☆建立交际圈时要谨慎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朋友,所以我们在选择朋友建立交际圈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选择思想品德优秀的人做朋友,切不可滥交,一则避免造成“人际泡沫”,二则避免对自己的思想行为造成影响。
☆注重朋友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古代人对交朋友的经验总结是“多交必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方面要顾及事业和家庭,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朋友圈,如果朋友遍天下,恐怕会维护不过来。因此,要注重朋友的质量,要么就是能够与自己交心的朋友,要么就是能为自己提供帮助的朋友。
☆认真对待交朋友这件事
古代人说:“良师益友”,就是说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做我们的朋友,就像是老师一样,能够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但同时也要明白,人无完人,我们不能要求朋友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只要对方在某一方面能够超越我们,并且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就可以了。
交际圈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去创建,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可能会发现曾经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原来可以是如此谈得来的好朋友。所以,女人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交际圈。如果我们能像男人一样走出去,建立起自己的交际圈,就会发现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可以抱怨的事情。
对朋友说“NO”,才能赢得尊重
有时候,我们面对朋友的要求,明明内心想要拒绝,但是嘴上说的却是“是”,或许我们是出于礼貌,或许是因为关系太好不好意思拒绝,又或许是因为害怕朋友会因此而不高兴,总之我们还是答应去做一件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
连续加了两个星期的班,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周末,顾盼决定先睡一个大懒觉,然后将自己积攒了两个星期的衣服洗完,接着到楼下SPA馆做个美容,最后回到家看个电影再美美地睡一觉。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早晨顾盼还在睡梦中时,电话响了,是好友倩倩打来的。
“亲爱的,今天商场大减价,我们去购物吧。”倩倩在电话里兴奋地说。
“不去,我想睡觉。”顾盼睡意朦胧地说。
“哎呀,大周末的你睡什么觉啊,太浪费时间了。你就陪我去嘛,一个人逛街很没意思的。”倩倩说着撒起娇来。
顾盼天生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尤其是对好朋友,总怕会因此而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友谊,只好回答说:“好吧好吧,9点你到我家来找我。”挂了电话,顾盼郁闷无比地从床上爬起来,一边洗漱一边在心里暗暗责怪倩倩不懂得体谅他人,但是既然已经答应了,硬着头皮去吧。
这一逛就逛到了下午3点钟,顾盼快累虚脱了,起初还有精神挑一挑试一试,后来完全沦为了倩倩的免费苦力,帮倩倩拎着她的“战利品”。逛完街吃饭时,倩倩撅着嘴对顾盼说:“你看看你,本想拉着你出来逛街散心的,这一路上就跟我欠你多少钱似的。”“你是没欠我钱,但你欠了我一个美梦。”顾盼回应道。她没想到自己牺牲了宝贵的睡眠时间,最终却没落下一句好话。
回家的路上,顾盼不禁思索:自己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拒绝呢?一定要发展成现在这样才无比后悔没有拒绝?而且自己不单单是不会拒绝朋友,加了两个星期的班不也是因为自己不懂得拒绝别人吗?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候真的让人很为难,过分拒绝可能会得罪朋友,无条件顺从又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境地。从心理方面讲,不会说“不”是一种人际交往心理脆弱的表现,担心说“不”后伤害朋友,会失去友谊,所以宁可委曲求全。这样势必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完全不必要的压力,严重者甚至会发展成为精神疾病。造成这种心理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受过去的经历和成长环境所影响。当一个人在“你不许”的环境下长大,她的思维和思想就会被制约,难以发挥出自主性和创造性,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势力控制着,这股势力就是脑海中那些与“不”相关的观念。这些观念的存在使她对“不”十分敏感,一方面不得不服从“不”,另一方面又十分抵触这种情绪,造成了想说“不”,却不敢说“不”的心理。
其次,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是极度重视礼仪的国度,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讲究面子上过得去,所以心中即便有不满,也不会表现出来,生怕别人会对自己指指点点。这种耻感文化就像一副枷锁,让人掉进了不能说“不”的圈套中。其实,我们不该将对自己的概念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不该以委屈自己满足他人作为获得他人好感的手段。事实上,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得不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最后,过分依赖导致分离焦虑。我们对自己在乎的人会十分依赖,从而害怕失去,这种害怕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情绪。这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分不开,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那么心里就会产生自卑,然后寻求被重视的感觉。当得到他人的夸奖与肯定时,就会特别开心,而得到他人的认同就意味着自己要听话懂事,听从他人的安排。所以长到后就不敢说“不”,因为这意味自己要被否定,所以用说“是”来回避这种焦虑心理。
如果我们无法学会说“不”,长此以往,一定会影响我们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首先朋友因为我们毫无原则而逐渐降低对我们的尊重。其次,我们因为在朋友那里得不到尊重而气恼,渐渐疏远这份关系。所以,维系一份友情长久,并不是只知道说“是”能够达到的,更要学会说“不”。
☆转换心态
我们要能够认识到自己不会说“不”的心态,然后转换这种心态,不要再认为这次拒绝了朋友,下一次朋友就不会再找我们,也不要认为因为我们拒绝了朋友,朋友就会给我们不好的评价。相反,真正的友谊需要坦诚相待,所以绝不会因为一次拒绝而破裂。
☆拒绝是门技术活
直白地说“不”难免会让朋友觉得难堪,所以说“不”也需要一些技巧,既能够达到拒绝的效果,又能够让朋友留住面子。首先,要诚实地说出自己拒绝的理由,表现出自己的难处和苦衷,然后拒绝的语言不要拖泥带水,一定要简单明了。切忌说一些模棱两可、拐弯抹角的话,这样说不定会引起朋友的误解。
我们想要得到朋友的尊重,首先要学会自己尊重自己,说“不”就是其中重要的体现。懂得拒绝,不但能够给自己减轻心理压力,也能够让朋友感受到我们是以诚待人。
说声“对不起”,闺密没有隔夜仇
女人之间的友情有时候很奇怪,前一秒还在互称对方“亲爱的”,后一秒就会因为一些矛盾而形同陌路。小时候我们对小伙伴说一句“我不跟你玩了”,过不了几秒,两个人就可以重归于好。但是长大后,我们更在乎颜面,一旦因为一些事情闹翻,也许可能就搭进了一辈子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