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泰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7432800000002

第2章 泰拳基本常识概述

泰拳的组成要素泰国民族由于笃信佛教,人与人之间交往比较温和友善。泰拳发源于泰民族这块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土壤上,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拳艺风格。其间经过上百年的磨炼,基本上形成了以体魄、耐性、速度、智谋、武艺五大要素组成的武技,这五大基本要素也是世界上一切武技都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体魄体魄练习是拳手必须进行并持之以恒的一项训练。经过体魄练习,可以强化身体肌肉的活动能力,为提高拳手的运动技能和承受剧烈的运动量打好基础。泰拳的体魄练习不仅只是对身体肌肉、劲力的训练,它的训练内容分为气力和心力两部分,对二者进行训练的意义是不同的。

气力。是指以长跑和其他方式进行的力量训练,使得拳手经过此类训练能够积累擂台比赛所需的搏击能量,简言之,就是完成交战回合次数的能力。但拳手即使训练得能够一口气跑好几公里,也不一定代表他在五个回合的交战中能够坚持到底,因而必须与其他素质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拳手的训练成果,这就是鲜为人知的心力修炼法。

心力。心力练习可以使拳手能够承受在搏击中被对手击打的痛苦和心理上所遭受的折磨,能够创造在逆境中转效为胜的应变能力,这些都需要拳手具备坚强的意志力,也是拳手本性的高度体现。心力也可以称为意志力。这种心力练习在泰拳中被称为“斗心”,为了达到“斗心”的目的,泰拳有许多特殊的修炼方法可供选择。

泰拳的心力练习与现今所说的心理训练非常相似。古代泰拳拳师为了培养“斗心”,先要静坐默思,修炼心神,让意念贯通全身,使自己进入禅定境界,集中精神使心志坚强。有些拳师以想象前代的宗师、英雄等人物形象的勇力和神威气质,让自己内心发动意念,使得自身和神明合而为一,这样做往往能使拳师产生出超常的能量。有些拳师以一些奇特的方式,去求助于神道、巫术、禅功等修心方法,以保佑自己在搏击中勇猛无敌。讲到“斗心”的修炼法,在泰国还有一些让人十分费解的以颂咒语的修行方式,这种泰国人独有的方式,多以善战的传说人物或神话人物为主题,事实上这么做也常常使拳手得到很大的启迪。

二、耐性泰拳拳手在实战中需要强健的体魄,但是在每一个回合的交手中并非自己屡屡占优,在进攻和退守时也经常会遭到对手的猛烈打击,此时拳手必须在坚强的体魄的支撑下能够经受住这种打击,并随时准备发起反攻。在这个过程中,拳师的耐性好或差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具备较好的耐性的拳手意志比较坚强,能够屈忍一时,承受各种压力,并在这种忍耐中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拳手有了足够的体魄和劲力,能够有效抵抗对手的攻击之后,拳师的意志力就起到主导的因素,此时要特别强调拳手的理性进攻和防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交战中能够沉着应变,不会因惊慌失措而遭对手打击。

拳手在遭受强劲对手猛烈击打时,往往首先退避,或者只能侧重防守;两位水平相近的拳手相遇所形成的格斗场面常常非常激烈,多为硬碰硬的比拼;进攻对手时暴露了自己的破绽,被对手乘势进攻、穷追猛打而疲于招架,遇到以上种种情况,就要看拳手的耐力和承受能力了。一句话,当处于被动境地或者双方处于势均力敌、你死我活的状态下,只有依靠拳手的良好的耐性,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技术与对方周旋。坚韧的耐性可能会使拳手承受一定的痛苦,但却为拳手蓄机图谋、抓住战机反击对手埋下了伏笔。

三、速度在泰拳的诸要素中,速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拳赛中,拳手利用快速的技术动作,抢先把握比赛的主动权,及时观察对手的意图和破绽,随即做出相应决策,配合多变战术控制对方。

拳手的速度素质,有一部分是先天具有的,大多依靠训练而使自己达到-定的速度水平。泰拳的速度练习首先要求拳手体格健壮结实,在练习中要求拳手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身体四肢最大限度的发招和收手,在练习任何招式时都突出速度的重要性。

四、智谋智谋作为泰拳的要素之一,也是泰拳杰出的技击思想精华。智谋的格斗理论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训练中要求拳手积极发挥智谋的主观能动作用。泰拳的智谋和中国古代兵法中的攻守、强弱、劳逸、奇正、虚实、远近等对市双方的相互依存、互为利害的理论有诸多相通之处。

泰拳理论认为,拳艺之道如果想以技术取胜,需要追求智谋的奇巧。两拳手相斗,须以己之长制服对手,同时也要避其锋芒,使其无法呈强,无论对手使用何种武功或招数,都能够从容面对和应付,进而破之。

正所谓“以正合,以奇胜,非善也;正变为奇,奇变为正,非善之善也;即奇为正,即正为奇,善之善也”。

五、武艺武艺就是泰拳的武功技艺,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泰国人从古至今都极为强调拳艺的技术。拳手不仅要将身体四肢化为攻防的武器,还极为重视手足运用的法度。拳手必须精通泰拳的各种招数,使四肢练就至“八臂拳术”,才有可能在实战或比赛中获胜。拳师技艺不高,其成就也必然有限。

泰拳的技艺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历经无数代拳师的丰富扩展,使之形成一套丰富、科学、具有民族特色的拳击艺术。精通泰拳武艺的拳手,能够在训练中充分挖掘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战能力,最终达到应敌时挥洒自如、从容不迫的地步。

泰拳的哲学理念泰拳的哲学理念把泰拳鲜明的技击特点和泰民族朴实的民族精神较好地表达出来,人们通过诠释拳艺的哲理观念,使之成为泰拳的理论体系,铸就了泰拳的最高的精神产物。

泰民族进入古暹罗时期,人们认为作为泰民族的好男儿必须达到文武双全,在泰拳训练中将拳手训练成有体魄和有精神、骁勇坚毅的战士,而在泰国人眼中的骁勇战士具备了文和武的双重含义,只有达到这种标准的拳手才能成为泰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被称为英雄的拳师必须经过体魄、耐性、速度、智谋、武艺五要素的严格训练。泰拳拳师为使泰拳理念更加明了和富含深意,又将其定义为四元素之理,加上泰拳的两步相生,进而成为四象相克,遂为泰拳的圆通之论。

一、四元素根据古代泰国人的观点以及他们信仰佛教而形成的思想,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土、水、风、火四种元素组成。这些朴素的观点也源于佛家的“四大论”中。泰国人以此形成的基本哲学思想为依据,阐释世界上有关的因果和事物现象,并延续了千百年。泰拳的尊师将四元素中的“土”视作万物之基,表示强盛壮大,以喻体魄坚强、气力旺盛,将其作为练武之本。水活则无定形,连绵不断,喻之为技击角斗应似流水之不固定,无形无式,机灵敏捷。风为动力之源,缓急之因,以喻拳手进退疾速。火乃喻拳手心性,拳手在打斗中取胜,要具备如火如焰般的热烈意志。具备以上要素,泰拳始为武勇。

二、圆通之论四元素定义组成一个相生相克的圆形图,此圆形图代表整个泰拳拳“艺”,由此将泰拳拳术圆活变通。正如图中所表现的涵义,圆形有四点,分别为拳、腿、肘、膝的招数系统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圆周箭头所标示的,为各系统招数之循环相克的情形,映示出“四元素”的精妙。圈内虚线显示了各种招术技法的相连性,也就是长短两兵结合、相生和变化的圆通灵活。圆形中四方形内的四格,分别代表土、水、风、火四要素,也是泰拳武技的基本要求。泰拳技艺的圆通之论体现出泰拳“拳不对肘,肘不抵膝,膝不斗腿,腿不敌拳”的相生相克圆通运用。

在泰拳的发展中,凝聚了泰拳拳师长达数百年的思想结晶和中国东方文化的精神,把泰拳技艺由纷繁万状的招数现象归纳为这种四元素的简单符号,使泰拳由复杂变为简单,但在简单中又包含着千变万化的复杂内容。实际上,符号越简单,应用越广泛,意义越深刻,越带有普遍性。

泰拳的练武精神泰拳素以“钢腿铁肘”著称于世,称霸武坛500多年,其拳术技艺水平之高令全世界技击高手叹服。但是,拳艺的修习只是泰拳练武问题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强调泰拳练武的精神,使拳艺技术配合体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泰拳就是综合了独特的练武精神和传统的练功方法,使得拳手精神集中,练就了坚毅果敢、无所畏惧的气概,在实战格斗中具有征服对手的信心,并以超强的毅力去克服一切困难。

在泰国的城镇乡村,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把椰子吊成一排,拳手们以脚踢、膝冲、肘顶和拳击,训练拳手的手脚硬度和灵敏性,并逐渐融合其他训练法,增强拳手的训练意识和实战功能,使得看上去凶悍残酷的攻击却能被拳手们化解为无形,其中就有一种修拳习艺的驱动力在激励拳手们参与,这种驱动力其实就是现代运动心理学指出的动机问题。动机问题涉及到拳手活动的方向和强度,它阐释出为什么拳手们会把艰苦的训练当成他们的乐趣和日常需要?为什么拳手会不顾生命危险使自己置身于异常激烈的搏击中?为什么拳手会忍受极大的伤痛坚持训练?这些都涉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参与泰拳训练最终会给拳手带来什么?归根结底,这些都是泰拳修习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反映。

一、习练泰拳的动机习练泰拳的动机是推动泰拳拳手进行训练的心理动因或者是内动力,也就是泰拳拳手引起并维持自身活力,将此活力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自己的念头、愿望和理想等。修习泰拳的动机一般有两种: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拳手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通过打擂比赛获得相应的外部奖励,以满足自己的社会性需要。汲取外部力量的动机,是拳手从外部对自我行为的驱动,体现在拳手参加比赛取胜对手可能是为了获取赞扬和公众的承认,或是为了获取奖牌和奖金,或是为了参加泰拳训练来满足自己的归属需要等,都表现出拳手行为的动力一部分来自外部的动员力量。内部动机是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泰拳拳手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应付挑战,实现其价值,去体验莫大的满足感和效能感,这是汲取内部力量的动机。拳手参与训练可能完全是为了内部奖励,也为了外部奖励,这样看,拳手修习泰拳的动机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受两种因素共同影响。

二、练武精神泰拳的最高层次的修习是将自我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的行为倾向,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使自己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练习泰拳会觉得它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这和中国武术相似,能使身心融为一体。练习泰拳是快乐的,但同时又是一项艰苦的运动。泰拳要求练武精神应该从追求乐趣的学习逐步转为工作式的训练,才能使训练能天天保持趣味性,使得这种貌似单调无味的训练成为追求人生乐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