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修身敬业(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7432700000022

第22章 说理只需三分

女友给我来电话,说她得到一份高僧写的处世之药方,教的是如何待人接物,写得很有意思,其中有“热心肠一副,温柔二片,说理三分”等等。

她问:奇怪,这说理为什么是三分而不是十分呢她这一问,倒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次挨打来了。

我从小是认死理的犟脾气,小学五年级时,不知为了什么和父亲理论--原因早已忘了,现在想来,大概是他记错了什么事--说着说着争论起来。我说他错了。而父亲认为他是对的。滑稽的是两人都为这件小事争得一本正经互不相让。说着说着,父亲上火了,拿出他的权威啪地给了我一巴掌:还要说?我拼命忍住泪:就是要说。啪,又是一巴掌:还要说?就是要说。啪啪!还要说?就是要说。啪啪啪啪!还要说?就是要说,就是要说。啪啪啪啪啪啪……我终于忍不住疼,又气愤又委屈地“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大喊:“你不是我爸爸,你不配做我爸爸……”

最后的收场是母亲怒气冲冲地加入了这场战争,过来把他推开把我护住。我赌气足足有一个月不喊他一声“爸”,而他则被我气得呼呼的“说理三分”,讲的其实是一种技巧。你若有理,聪明人一点就通,不用十分,三分足够了,不必画蛇添足;碰到蠢人(或一时走进死胡同的人),你再多费口舌也无用,何必执著,不妨假以时日,让他自己慢慢去悟;至于蛮横汉,他本不讲理,你即使讲上十二分,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岂止是对“牛”呢,说不定像在对“虎”弹琴,弹得“老虎”上了火,啊呜一声要了你的小命“说理三分”,讲的也就是宽容。人总有缺点,或多或少总有不周全的地方,他或许并不明白,你巧妙地说上几句,点到为止,确是与人为善让他心存感激,若是穷追猛打,非要弄得人家连面子都留不住,只怕就两败俱伤。

记得上写作课时常教学生一大诀窍:“含蓄不露,便是好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见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

其实这也是做人的一大诀窍。做人不能太露,太露了就是“晚唐之作”,不可取。含蓄是一种大气、一种教养、一种风度,真正会做人的人,总是含蓄的,总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只说三分,总是记着“得理也让人”。

不过,这是很难很难的。人性的弱点之一是“一吐为快”,何况在理儿上的,常常会不知不觉“理直气壮”起来。因此,许多人(包括本人)虽然有高僧所说的“热心肠一副”,也自认为不乏“温柔二片”等等,却总成不了气候--常常就在这多说几句之中,将功劳一笔勾销了……“说理三分”,实在是大学问“说理三分”,实在是大学问、大智慧、大气度、大修养。它教给我们,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客人之过,方显大家本色。大度睿智地低调做人,有时比横眉冷对地高高在上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他人的小过以大度相待,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人没齿难忘,终生感激。深藏不露,是智谋。过分张扬自己,就会经受更多的风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烂。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击。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