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要有分寸
7411900000031

第31章 求人办事,口吐莲花(6)

我们在与他人讨论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或者商量复杂的事情时,彼此都会有不同的意见与观点,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不同的意见与观点往往是建立在否定他人意见之上的。如果你的方法不巧妙的话,便很可能会使他人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中,甚至有可能会得罪人。因此,如何提出不同的意见是一件大有讲究的事情。

我们不用在亨利八世时期的法庭里工作,着实是一件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情。亨利八世实在不能称得上是一位懂得原谅的老板,更不是一位体贴的丈夫。在他手下工作的员工都非常负责,这是他们的明智。但是,当他们给亨利八世提出了错误的意见时,很可能便会赔上自己的脑袋,这种说法毫不夸张。

也许今天的老板可能不会如同亨利八世那样严厉苛责,但是这并不表明,你在跟老板说话的时候,可以如同与邻居聊天时那样随意。跟任何一个有可能会使你丢掉饭碗的人聊天,你都要时刻保持着警惕,机智应答,记住三思而后行。

刘先生是一家知名网络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他的顶头上司王总乃是技术出身,虽然在商场中已身经百战,但是由于工作的重点长期落在研究与开发领域中,因此自身对于如何更好地管理企业依然保持在一知半解的地步,而且他常常会将自己对于管理的个人化感性领悟娴熟地使用出来。出于对技术的钟情与依赖,王总不仅平日里经常会越级插手技术部门的事情,而且还将整个公司的管理层级体系搞得乱七八糟,而且还在许多方面给予了技术部门极为优厚的待遇,使得管理的公平性受到严重的损害。虽然其他部门在表面上都极为平静,但事实上他们却保持在敢怒不敢言的状态中,但是私下里人们无不怨声载道,人心浮动,使得李先生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时倍感吃力。

刘先生曾经向王总极为委婉地反映,企业本身是一个整体,虽然技术很重要,但这并不是唯一,希望他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上来。但是王总对此却并不以为然,而且他对自己的技术权威信心十足。经过了长时间的慎重思考之后,刘先生决定兼并策略,再次向王总建言倡行。

刘先生对王总说,真正意义上的领导权威包含着技术权威与管理权威两个层面,王总的技术权威已经牢固树立,但是在管理权威则有些薄弱,亟待加强。王总听后,若有所思。

刘先生非常巧妙地兼顾了王总的立场。后来,王总果然越来越多地将时间用在了人事、营销、财务管理上面,企业的不稳定因素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公司的运营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刘先生的其他各项工作也顺风顺水,渐入佳境。

从李先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极好的启发:将上司的立场兼并地考虑到,的确不失为向上司提意见的最上上策略。首先,这一提意见方式没有对上司的观点提出排斥,而是站在了上司的立场上,最终是为了维护上司的权威而进行的,其出发点是非常善意而良性;其次,这是一种极为温和的方式,可以充分地照顾到上司的自尊,使上司可以轻松地接受,其效率也会非常高;另外,这种提意见的方式需要极强的综合能力与很高的社会修养,可操作的难度较大。也正是因为操作难度大,所以这也是锻炼能力的最佳途径,如果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不断地提出行之有效、兼并了上司立场的意见,久而久之,自己的个人领导能力也会迎风而长的。

在同事之间出了问题、需要向领导有所要求的时候,巧妙的提意见方式更可以令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娇娇一直都非常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广告设计工作,难得上司和善,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和睦,工作起来也非常顺利。

最近,公司新进了一名同事,这位新同事在整体的设计思路上明显与大家有所不同。另一同事便忍不住向老板发起了牢骚:“怎么搞的?这样的人简直与外行没有什么两样,干什么都摸不着边际。”而老板也是一个极为自信与好强的人,他却偏偏极为欣赏这位设计人员,他对这一同事说:“新人总是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谁会一上手就是专家?如果你感觉他的设计存在问题的话,你可以与他进行有效的沟通,并给他一些建议,要明白,只有多多的磨合,才会有默契!”

但是不管同事们与这位新同事如何进行深入的沟通,都无法达成共识,这下子整个办公室的气氛都变得极为尴尬了。娇娇也有同感,但是她非常清楚,老板就是老板,如果你一味地去指责他,他也绝对不会同意你的意见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娇娇与办公室的其他同事达成了共识,他们假装工作合作非常愉快,与新同事也有商有量,老板看在眼里,似乎松了一口气。当手头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他们首先对这位新同事的成绩给予积极的评价,之后又非常委婉地提出了先前那些他们曾经提出而老板却未加理睬的意见。面对现实,老板的心里也有了谱,他终于主动提出:“你们把意见集中起来,我要找他好好地谈一谈。”

其结果自然可以猜想得到,在老板的亲自指点下,新同事终于有所改变了。

当面指出他人的错误,特别是当面指出老板的错误,只会遭到他人的顽强反抗,但是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他人的尊重。作为上班族中的一员,我们难免会与上司发生不快,但不管谁是谁非,我们都要记住,只要你目前还没有调离或者辞职的打算,便不要使自己陷入僵局中。学会委婉地向上司提出自己的意见,学会将自己的意见巧妙地告诉上司,职场之路才会好走,你才有可能得到上司的赏识。

11.小人物更要会说有分量的话

有一句流传经年的老话叫“人微言轻”,这句话中不仅有妄自菲薄的意味,其中也有着拙口笨舌的无奈感叹。如果细想一下就可以发现,世间上的许多小人物,说话也并非都是无分量的。要想使自己的言语在尊者面前有着充足的分量从而打动尊者,这涉及的方面就广泛了,自然会牵涉到说话的态度、方式、时机和技巧。从古至今有许多“小人物”都以自己卓尔不群的口才,说出那些听而不厌的锦言妙语来,剖析一下他们“言重”的取胜方式,于我辈“人微”者或许不无启迪意义吧!

敢于出“狂言”。许多小人物,总是把“大言”为狂言的同义语,因此,在尊者面前显得唯唯诺诺,低三下四毫无生气可言。

其实,小人物更需要独特的惊世骇俗之言,才能引人注目,令人洗耳恭听,最终使自己伴随妙语脱颖而出。

在唐朝时期有一名宰相李绅位尊名盛,他出使淮南时,只要是下人他一律不接见。有一个无名小辈叫张祜,他执意要结识位尊名盛的大人物,他写了一张名帖,署名“钓鳌客”。李绅一见这名帖顿生怒气,于是破例召见了他。为了给对方一顿羞辱,李绅故意问:“秀才既懂得钓鳌,那么用什么东西做钓竿呢?”张祜脱口便道:“用长虹!”李绅再问:“用什么做钓钩?”张祜大气张扬:“用新月!”李绅再问:“用什么做钓饵呢?”张祜大笑:“用我做钓饵,当然也就不难钓到大鳌啦!”李绅听此话,不但没有责怪于他,而且还高兴地用酒菜款待了这个狂妄自大的书生,对饮聊天,不亦乐乎。张祜之所以能够结识像李绅这样非同一般的人物,就是因为他敢出狂言以磅礴气势给了对方强烈刺激,他的出众才华最终得到大人物的认可。

大胆地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大凡表述心迹,总少不了豪言壮语。如果只是一般地转述现成的豪语,会给人留下平庸的印象。真正振聋发聩之语,大约总是一种心底激情之宣泄,一种颇有个性色彩的挥洒。抗日英雄鲁雨亭,年轻时同几个长辈一道赴宴。席间一长者问及他将来的打算,鲁雨亭率直地说:“各位长辈,不瞒你们说,晚辈立志与别人不同。别人都愿当大官、享清福,而我此生不愿做大官,只愿做大事!”一语既出,令长辈们震惊不已,倒吸冷气,从此更加看重他关心他了。若按中国人的习俗,晚辈之言总该谦让些吧,可鲁雨亭偏偏豪情傲语,以“大官”与“大事”对比,表明自己的志向,让长辈们对这小字辈刮目相看。一个小人物,要赢得尊者的重视,如果没有勇于表达出自己个性的能力,脱颖而出何从谈起呢?

用语言来维护自尊。即使尊卑上下之间,也难免意见相左甚至唇舌交锋的时候。作为小人物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话语掷地有声震慑对方?有时,只是一味的低声下气委婉曲折是无用的;如果利用一些严词峻语却常能令尊者怦然心动,心悦诚服,此法对在需要护卫自己人格尊严时更会显出良好的效果。

在三国时期,曹操的一个故交宗世朴看不起曹的品性。后来曹操官至司空,总揽朝政,一次他故意对自己手下的小人物宗世朴挑衅道:“你现在总可以答应与我相交了吧?”宗却不为所动,出语傲然:“松柏之志犹存。”既然得罪了你不受重用,就更没想过高攀与升迁了!这毫无媚气的铮铮之语,既令曹操惊讶,更令他折服。事后,曹操竟叫儿子向宗登门求教,其子恭敬地静伏于宗的床下,令人慨叹不已。宗世朴在对手前是人微者,他却以毫无委曲求全的凌厉之言,最终赢得了对手的折服,护卫了自身人格的尊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用“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般的峻语严词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实在合适不过了。

说话设陷点要害。小人物谋求说话要有分量,当然不只有“大江东去”的言语风格一途。有时,“小桥流水”般的谑语戏言更能使对方心服口服。我国援建B国一大型运动场遇到了停电的困扰,难以按期完工。工程队负责外事的张珊女士便找到该国电力委员会经理王高峰,谁知对方百般推诿。碰钉子后张珊决定智取,她先设宴款待王高峰,不断以外交辞令夸赞他“颇有才干”,感谢他对双方的“支持与合作卓有成效”。正当对方喜不自禁时,她话锋一转,以调侃的语调说:“王高峰先生,您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我们如果不能按期完工,虽然经济上受损失,可是对你的影响恐怕更大了。贵国运动会不能如期召开,那么,您头上的乌纱帽没准也会被拿掉呢!”此言在软硬夹攻中点明了要害,立即引起对方的重视。王高峰只得笑道:“不会误期的,不会。”工地上很快就恢复了供电。张珊能够以区区小人物打动大人物,正是那先赞美后将军的套路,从而显示出话语的分量来,对方能不予以重视么?

说话不妨绕点弯子。日常生活中,饶舌是平常谈话之大忌;然而,作为一个小人物既要使自己的言谈打动对方,让对方赞同你的说话,免不了要绕点弯子,打持久战,以激起对方的恻隐之心。巴普自办了一个剧场,却总无戏剧评论家前来光顾,他深知没人宣传就没有观众,于是大胆闯入《纽约时报》搬尊神了。巴普点名要见著名评论家艾金森,凑巧艾在伦敦访问,巴普干脆待在报社不走:“我就等到艾金森先生回来!”艾的助手吉尔布无奈,只好询问其原因。巴普便大施游说之术,说他的演员如何优秀,观众如何热烈,最后摊牌:“我的观众大多是从未看过真正舞台剧的移民,如果贵报不写剧评介绍,那我就没经费继续演下去了!”吉尔布见其态度坚决,不由感动了,答应当晚就去看戏。谁知,露天剧场的演出到中场休息时,便遇上了滂沱大雨。巴普一见吉尔布躲雨欲走,立即又粘上他说:“我知道,你们剧评家通常是不会评论半场戏的。不过,我恳求你了,无论如何破一回例!”巴普一次次地游说,真诚也有,“无赖”也有,斯人斯言到底感动了上苍,几天后一篇半拉子戏的简评见报,巴普剧场也日渐红火起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剧场主,其言何以搬动了《纽约时报》这大尊神?那不正是步步紧逼、巧舌游说的结果吗?人微者言语的力量,正是在那步步紧逼软缠硬磨中展示出来的。当然,这种说法也不可毫无分寸,只宜抽丝剥茧般地渐次逼近主题,否则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巧藏机锋。理直辞正之法,固然有光辉,然而,特定环境下不防利用一下矛盾的巧言诡辩,其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小人物来说,更是妙不可言。历史上春秋时期,直躬的父亲被告发他私下扣留了别人一只羊,按当时法律其父该判死刑。当判决下来后,直躬方才省悟,忙跑到官府去哭诉,说:“我作为臣民,不得已而检举父亲,是因为臣民必须维护法律,以向国君尽忠。可是作为人子,我不忍家父被诛,因此请求代父受戮,以尽人子之孝。”官吏见他说得在理,于是特许他替父从死刑。然而,到了刑场上,直躬又长叹大叫:“我真是太不幸了。我举奸不避亲,可说是至忠了;我甘愿代父受戮,可说是至孝了。可是,连我这样至忠至孝的人都被诛杀,那么,楚国人又有谁不该被杀掉呢?”刑场上的官吏一听,觉得在理,于是上报楚王。楚王听后亦大为感动,不仅免去直躬一死,还对其奖掖有加,从此直躬便声名大振了。直躬抓住事物矛盾的两面,左右开弓,其言之重,竟至撕开了法律的一个窟窿,可见巧言悖论中所蕴藏的力量之所在了。

把握时机说服别人。小人物要想使自己说话更有说服力量,它是与把握说话的时机是密切相关。时机到来时,趁火打劫说出的话自然贴切,自然就会被他人的重视。并不是说只有趁对方心情愉悦时出言才有分量,其实是抓住对方隐忍难发之机,坦诚直言,则是人微言重的别一番风光。裕容龄是中国现代舞拓荒者,在她年轻时随外交官父母迁居巴黎。囿于旧礼俗,她一直不敢对父母直言学舞的愿望。一次日本公使夫人来做客,顺便问其母:“你家小姐怎不学跳舞呢?我们日本女孩都要学的。”裕母不便拒绝,顺水推舟道:“往后让学吧!”裕容龄趁机进言了:“好母亲,我今后就学日本舞跳给你看,好吗?”说罢便换上舞装跳起《鹤龟舞》,公使夫人夸赞不已,母亲亦只好认可。从这个故事中,裕容龄的进言之所以成功,全在于她善于抓住说话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