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要有分寸
7411900000014

第14章 审时度势,进退有道(1)

人生如棋局,棋局中自有其法,进退各有其道。天下各种各样的棋谱有千千万万,成为高手的重点并不在于精通所有,而是在于审时度势,找出最为适合自己的棋谱,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变化,学会进退有道。生活中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进退自如的高手,要想掌握好进退的方法与时机,便首先要从“败退胜进”的误区中走出来,进不见得就并非不强,退也不一定就代表弱。那些懂得忍让退却的人背后往往蕴藏着更为惊人的力量。所以,进不一定轰轰烈烈,退也不一定显山露水,进退之形决定于局势的变幻,而非一时的自我感觉。如此行事,才有可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1.放弃与对手拼搏

在如何应对对手挑战一事上,有些人总是坚持着中国的一句古话:“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确,有胆识与对手一决高低固然是一种英雄气概,但是更多的时候,这种态度却反映出了一种不理智的心态:你怎知那个勇者便一定是你?话说回来,如果这条狭路正好在悬崖边上,那么便极有可能两人一起变为崖底冤魂,哪里还有什么勇者之说?

从前有一武功高强的武士精通禅道,虽然他年纪很大了,但在和人交手时,仍然每次都能获胜。一天晚上,一位年轻力壮的武士前来拜访。年轻武士不但武功高强,而且胆大妄为,横行乡里。他和人比赛的时候,经常用各种方法将对方激怒,逼得对方在无可耐何的情况下先出手,然后,自己抓住这个时机,平静而仔细地观察对方的弱点,一旦抓住对方的弱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进行反击。用这样卑鄙的方法,再加上自己的超群武功,年轻武士在和人交手时,往往会获得胜利。

年轻武士很早就听说了老武士的声名,但因为年轻气盛,他从来不把老武士放在眼里。这次之所以前来拜访,其主要目的就是挑战对方并打败对方,从而使自己的名声更加响亮。弟子们担心师傅的年龄太大,不是年轻武士的对手,都纷纷劝他不要接受挑战,或者挑选自己的年轻弟子迎战。可是,老武士已经接下了对方的战帖,而且打定主意要亲自与年轻武士进行比赛。两大高手比赛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来到空旷的田野上,观看这场激烈的比赛。

在比赛开始的时候,年轻武士像以前一样,开始侮辱老武士,想要使其发怒。他向老武士不断地扔石头、香蕉皮,还往他脸上吐口水,甚至用脏话侮辱他,想以此来激怒他,但老武士根本不为他的行为所动。这样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老武士始终一动不动,既不生气,也不抢先出手。这是年轻武士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他骂得嗓子都哑了,并且精疲力竭,已经没有力气和勇气向老武士进攻了。最后,血气方刚的武士自知不是老武士的对手不战而退,灰溜溜地逃跑了。

回来后,老武士的弟子们都非常的生气,他们很不理解的问老武士:“师傅,您为什么不好好教训一下那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呢?”“就是!那小子太过分,师父您怎么能忍受?再说,这样也有损师傅您的声名。”面对弟子们的质问,老武士没有做解释,反而问自己的弟子道:“假如有人带着礼物来见你,你不接下礼物的话,礼物归谁?”弟子齐声回答道:“当然是归送礼的人。”老武士微微一笑,说到:“妒嫉、愤怒和侮辱难道不是同样的道理吗?如果这些东西你都拒收,它们还是归对方所有。”老武士最后说:“从对招的角度来说,他是有,我是无,无招胜有招。”弟子们听了老武士的解释,才明白了师傅的用意,从而也学到了其中的道理。

如果老武士与年轻武士进行了交手,结局会怎样?或者,老武士在出招之初会占有到一定的优势,但是待到时间长了,年轻武士自然会找到他的弱点,或是防备不足,或是年老体力不支。到那时,一世英名便毁于一旦,而年轻武士却可以载誉而归。与对手硬拼,往往结果不会如想象中那般圆满。但是放弃与对手的拼搏,你或许会获得更多。不跟对方硬拼,学会放弃,你往往会成为博弈中的冠军。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出乎意料之外,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当双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有选择地打中自己。

结果,搏击高手败在对方的手下,也没能拿到冠军的奖杯。

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父,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请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在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夺取冠军的奖杯。

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道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这位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父所说的办法,能使地上的线变短呢?最后,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思考,转向师父请教。

这时,师父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况下使这条线变短,你就要懂得放弃从这条线上做文章,寻找另一条更长的线。那就是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道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这时,搏击高手才恍然大悟。师父笑道:搏击要用脑,要学会选择,攻击其弱点,同时要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以自己之强攻其弱,你就能夺取冠军。

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会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这时就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人们通常走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学会选择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正如故事中的那位搏击高手,可找出对方的破绽,给予其致命的一击,用最直接、最锐利的技术或技巧,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条路是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以己之强攻敌之弱,由此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2.做事要学会忍让

忍让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美德。俗话说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学会忍让,你永远是人生的大赢家。

在欧洲医学界,居尔斯特兰德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是一位极高明的眼科医生,而且凭借着自己对眼部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居尔·斯特兰德的父亲也是一位眼科医生,而且很有名气,他家在瑞典的朗茨克鲁纳,这里最有钱的富豪是玛尔盖勋爵。朗茨克鲁纳海滨的面粉厂、化工厂、造船厂等,都是玛尔盖的资产。

玛尔盖曾在贫困地区创建了一所医院。贫困区以前有个小诊所,就是老文诺的眼科诊所。不但瑞典国内的患者,连国外的患者也常慕名而来找文诺就医,由此可见其名气之大。但是玛尔盖对此并不感到高兴,因为这样一来玛尔盖医院的名气就不大了。更何况老文诺以医济世,不以术致富。有人建议请文诺来玛尔盖医院主持眼科,玛尔盖以文诺没有文凭而不能做,这使得老文诺感到非常的生气。

后来,玛尔盖出于好心让文诺的三儿子居尔·斯特兰德去医院当实习医生。居尔·斯特兰德心里并不顺畅,下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来,以报复玛尔盖,给父亲出出气。果然18岁时,居尔·斯特兰德以优异成绩考入医学院;5年毕业后回到父亲的小诊所,他接替了父亲和玛尔盖医院争着干。就在这所小诊所里,斯特兰德28岁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轰动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30岁时他被任命为斯德歌尔摩眼科诊所所长。这样一来,玛尔盖开始后悔当初没有留后路,不应该把事情做得太绝,以致使两家的关系不好。

正在这时,玛尔盖家的四小姐芬妮得了严重的眼病,他家医院里的眼科医生都不知所措,眼睁睁看着她一天天走向黑暗。玛尔盖不怕花费用,把北欧各国的著名的眼科专家都请来了,然而还是没能治好。两块黑色的云翳盖在四小姐芬妮的瞳孔上,一动手术就可能失明,不动手术等于有眼无珠,玛尔盖真的绝望了。最后还是芬妮自己提出,要去请斯特兰德,或许他能治好。

斯特兰德来了,他好像已经忘记了以前玛尔盖歧视、冷遇他父亲的前嫌。就像对一般的病人一样,为芬妮做手术,结果成功了!重见光明的芬妮爱上了斯特兰德,要将自己的终身许给他,以报答他的恩情。但是,斯特兰德没有答应。他既没有因前嫌对芬妮坐视不理,也没有因治疗的成功而接受她的爱情,他离开家乡到乌普萨拉大学就任眼科教授。

老子曾经说过,水的一个特点是“事善能”,也就是说,水可以根据环境的差异从而有效地发挥功能。的确,水在行进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水的忍让与融通。忍让并非软弱,融通也不是圆,这是一种智者之勇,这种勇气因为融通而变得顺达。水的忍让与融通,往往是一个蓄势保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寻找趋势、顺应调整的过程。这个限度,不仅是一个人的忍让程度,同时也是他所做成的成就的程度、福分的程度。

唐代的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娄师德的弟弟被朝廷任命为代州刺史。弟弟临上任之前,向兄长辞别。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有什么才能,侥幸位居于宰相,你如今又成为了刺史,这本身是一件让人极为眼红的事情,你必须要学会保护自己。”弟弟说:“如果有人向我的脸上吐了口水,我什么也不说,自己擦干就是。”娄师德正色道:“我担心的正是这一点,有人向你的脸上吐口水,说明他恨你,你为什么要把它擦干?你可以根本不擦,而是让它自己干!”

其实,本身娄师德弟弟的修养已经是一般人无法达到的了,而娄师德本身的忍让之功则更让人惊叹了。“唾面自干”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劝诫人们去坦然地面对他人的唾液,更是教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无时无刻都要学会拥有大肚能忍、大肚能容的气量。面对想要发作的脾气,我们需要忍;面对不耐烦的性子,我们需要忍;面对困难不顺,我们需要忍;面对顺境时的欲望膨胀,我们更需要忍。事实上,能够做到处处皆忍让,才是人生的大勇。

蒙牛乳业创始人牛根生的“忍让”则到了让人叹服的地步,他的忍让之功与“唾面自干”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创建蒙牛之前,牛根生在一家大企业做副总,虽然事事皆尽心尽力,而且业绩卓著,但是由于他做事冲劲十足,为企业的一把手所不容,处处受到排挤。此时的牛根生没有火冒三丈,而是选择了忍让——他向总部递交了辞呈。

在辞职后,他一手创建起了蒙牛,但是蒙牛与原来供职的那家企业在同一城市中,经营的又是同一类产品,时间久了必然会生起事端。那家企业财大气粗,总是处处对当时还非常弱小的蒙牛进行强烈的抵制,要求自己所经销的产品经销商绝对不能经销蒙牛的产品,否则就取消其经销权。牛根生此时又选择了忍让,然后万分艰难地建立与完善了自己的新经销网络。

在1999年的5月,蒙牛在呼和浩特市的40多块广告牌在一夜之间全部被砸毁了。这一暴行在当时遭到了所有媒体的一致谴责,蒙牛在最初也曾经悬赏缉拿凶手。后来,一个认识的同行给牛根生打电话说:“是我砸的,没有办法,我要是不砸的话,就会被开除回家。”这时候,牛根生依然选择了忍,不再追究此事,更没有去争辩是非,而是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自己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上。

结果牛根生的忍让与克制,竟然给蒙牛的人气与销量带来了极大的增长,因为经销商对他的心量极为佩服,所以都愿意倾力和他合作,媒体与消费者也对蒙牛的品质极为认同,而牛根生的成功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的日本企业,经常会在儒家与道家中汲取经营方面的智慧。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所创造出来的“水库哲学”(即企业需要蓄势,只有蓄势才会有冲击力)便源于老子的水哲学。而众多成功人士的成功过程也表明,忍耐的过程,就是“积水”的过程,当然也是蓄势的过程。当你的势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一切难题都可迎刃而解。

忍,是将刀刃架于心头的考验;让,是为人处世的润滑剂。忍让是交际应酬的诀窍所在,更是修身自省的德行陶冶,只有懂得了忍让的益处,才有可能会获得良好的心态与人际关系,才会有助于你人生理想与价值目标的实现。学会忍让,做事才会更加靠近成功;学会忍让,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趋向于圆满。

3.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生活中,很多人拿得起,放不下,这是一种视野狭隘的表现,这种狭隘不但使他们享受不到放下之后得到的幸福与快乐,反而会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秦朝的李斯曾经位居丞相之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耀一时,权倾朝野,虽然当他达到权力地位顶峰之时,曾多次想起恩师“物忌太盛”的话,并希望回家乡过那种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由于他自己贪恋权力和富贵,所以一直没有离开官场,最终被奸臣陷害,不但身首异处,还殃及三族。李斯在临死之时才幡然醒悟,他在临刑前,拉着二儿子的手说:“真想带着你哥和你,回一趟上蔡老家,再出城东门,牵着黄犬,逐猎狡兔,可惜,现在太晚了!”

人不但拿得起,更要放得下,放得下职务,放得下金钱,放得下荣誉,放得下“曾经”,才能豁达超脱,体验多彩的人生,丰富精神的世界,这是人生的至极。

有一位老和尚携小和尚游玩,当他们到河边的时候,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心里很纳闷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拿得起,放得下,反映的是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品位,这是不容质疑的事实。想要最终达到成功的巅峰,便需要不断积蓄能量,惟有拿得起放得下,才能厚积薄发,举重若轻,处事从容。“拿得起”不仅指人在踌躇满志时,“放得下”也绝非仅指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难或者办事不顺畅以及无奈之时。在人生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应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拿得起,放得下并不意味着凡事淡漠,像一只静卧海底等待腐烂的沉船,而是要像一艘静浮在月光下等待远航的希望之舟。

有一年,渤海国宰相去世,国王想从两个同样优秀的年轻大臣中选一人做新宰相。国王把他们俩留在宫中,分别让人告诉他们:“祝贺你,我明天将宣布你做宰相!”

然后,国王让人领他们回到各自的房间睡觉,然后在隔壁仔细观察两人的动静。其中一位,内心过于激动,一夜未眠。而另一个人走进卧室不久,便静静地睡去,不时有鼾声传出,直到第二天仆人把他叫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