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7410300000014

第14章 百 家 姓(5)

魏源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最早倡导向西方学习的革新家之一。魏源从小喜欢读书,白天埋头苦读不说,晚上也要读到深更半夜。魏源九岁参加本县的童子考试时,县令指着茶杯上的太极图说:“杯中含太极。”魏源应声答道:“腹内孕乾坤。”众人都十分惊异,魏源解释说:“天地就是乾坤,我要考虑天下的大事。”县令连连称赞他少年有大志。后来,魏源与龚自珍、林则徐等人结成好友,并写成《海国图志》,成为后来变法维新的思想先驱。

6.大教育家陶行知故事二则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了教育事业中。在他的教育理念中,真生活就是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觉得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真理。

陶行知创办了育才学校,在学校里,学生们每天上午上基础文化课,如语文、外语、数学等,下午上文艺专业课,如文学、音乐、戏剧等,此外还要进行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学习日程非常紧凑。有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厌烦了这样紧张的生活,在自习时间偷偷地打扑克。老师发现了,上前劝阻,学生们毫不理会。一天晚上,陶行知走过男生宿舍,顺便进去看看,正赶上有七八个男生在打扑克,玩得很带劲。陶行知没作声,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同学突然发现了陶校长,急忙推旁边的同学,几个人慌忙放下扑克,羞愧地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说,沉默了一会儿就转身走了。

第二天,陶行知在全校会上讲述了抗日战争的形势,他随后问道:“抗日需要人才,抗日胜利了建国需要人才,你们难道可以浪费自己的时间吗?你们有多少本领要学啊!我要你们自觉地把扑克牌交出来,像烧鸦片烟一样地把它烧掉!要知道,时光是最可贵的,你们要珍惜啊。”孩子们低着头,把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垛。陶行知用火柴点燃了扑克,望着燃烧的纸牌,学生们发誓,一定要为祖国强大而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有一次,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准备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陶行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这个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于是又掏出了第三块糖递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7.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约前1128-约前1015),本名吕尚,姜姓,字子牙,被尊称为太公望,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之一。

姜子牙的祖先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这个地方,所以他又叫吕尚或吕望。

姜子牙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胸怀济世之志,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一直怀才不遇,大半生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他曾经在朝歌宰过牛,又在孟津卖过面,岁月蹉跎,转眼已到了垂暮之年,两鬓白发苍苍。他听说当朝贤主周文王的圣名后,便来到渭水河畔,假借垂钓之名观望时局,希望能得到周文王的赏识,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他的头发由花白变成了全白。他在渭水河边钓鱼也很久了,在他投竿抛饵、两膝跪踞的石头上,已磨出了两个浅浅的小坑。人们见他一直垂钓,却毫无收获,都劝他放弃,他却说:“你们不懂其中的奥妙!”依旧垂钓。

一天,他正在河边垂钓,从身后的大路上来了一辆马车,车后面跟着的人都垂丧着脸,其中有的人还哭哭啼啼,就连赶车的人也哭丧着脸。他问明原因后方知车中躺着的人是这家的大公子,出门拜师求学,突然间昏迷不醒,找了几个郎中都说是不治之症,让赶紧回家准备后事,不然就要死在外面了。姜子牙用手撩起车帘看了一会儿说:“诸位不必悲伤,尽管放心,此人三日内必好。”没有人相信一个穷困潦倒闲得无聊的钓鱼的穷老头说的话是真的。

几天后,姜子牙正在钓鱼,从城中出来一伙人马直奔他而来,到了他钓鱼的地方,从车里走出一个英俊青年对着姜子牙叩头就拜,嘴里不停说着救命恩人,一定要拜姜子牙为师。原来这个青年就是前几天躺在车里的那人,家父是当朝重臣,辅佐周文王治理国家。他要把姜子牙请回家中给他当老师,因为他现在恰好正在寻访高师。并许以重金,还想认姜子牙为义父。都被姜子牙婉言谢绝。

又有一天姜子牙正在钓鱼,从大路上过来两个人,每人牵着一匹高头大马,武将打扮,正值中午,马要饮水,人要洗脸。姜子牙看了一眼其中一个的面相,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老朽看你印堂发黑,有赤脉贯瞳,如果现在回去马上救治还来得及,不然的话,七日内必死。”哪想到这两人冲着姜子牙哈哈大笑了一阵,说姜子牙是疯老头,说完后毫不在意的扬长而去。

这两人是周文王属下负责守城的副将,其中一个人第五天突然暴病而亡(用现代面相术语说,赤脉贯瞳是人的眼球突然出现大量血丝,说话时语言略有颠倒和迟钝,行走时步伐不稳,视力有双影出现。这是患脑溢血的前兆。其人暴病而亡,很可能是患脑溢血而死)。

“渭水河边有个钓鱼的穷老头能断人生死,百发百中。”这件事一时在城里一传十,十传百地传了出去。姜子牙的名声大噪。从百姓传到了西岐,同时也传到了周文王的耳朵里。一个钓鱼算卦的穷老头,对国家能有什么用呢?所以当时周文王并没有放在心上。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地过着,姜子牙还是天天在渭水河边钓鱼。

一天,周文王打算出去打猎,占卜的结果说:“出猎所获不是龙也不是貘,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能够辅佐你成就霸业的人才。”周文王又回想起梦中先人说过的话“圣人出现之日,就是周振兴之时”,于是满心欢喜地外出打猎。不经意间就来到了渭水之滨。

幽静的林间传来了阵阵马的嘶鸣,喧哗的人声也由远而近。姜子牙看见一个王者打扮的人向这边走来。

文王见这位垂钓老者一副超然物外的神情,便上前与他交谈起来。姜子牙不失时机地告诉文王自己的身世,两人谈得非常投机。让周文王惊讶的是,一个天天以钓鱼为乐的穷老头,对天下大事以及国家的武功文治知道得这样清楚,知识又是如此的渊博,而且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他还发现这个钓鱼的穷老头对五行术数及用兵之法有很深的造诣。

求贤若渴的周文王从姜子牙睿智、机敏的谈吐中发现,此人正是自己所要寻访的大贤。他高兴地感叹:“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啦!”于是周文王用最隆重的礼节款待他,并把他让上自己坐的马车,可是这个穷老头还真不识抬举,看到周文王这么尊重他,他反倒摆起谱来。周文王坐的马车他不但不上,还非得让周文王亲自背着他回城。当时,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坐上周文王的车,让他坐在车里文王亲自为他赶车还不行,这已经是天下最重的礼遇了,除姜子牙外天下还没有第二个人能遇到这样的礼遇。这可难为了周文王:不背吧,国家朝廷求贤若渴,正是用人才的时候,不能失去这么难得的人才;背吧,面子又不好看,自古以来哪有王侯背臣民的?为了国家兴旺就不要考虑个人面子了,想到这里,周文王真的背起来姜子牙向城中走去。

走了一小段的路程后,把周文王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趴在周文王背上面的姜子牙似乎一点也不知体谅别人,看到把文王累成这样,嘴里却总是说:“再多走几步……”周文王实在走不动了,就把姜子牙放了下来。周文王这时累得也顾不上王侯的面子了,坐在地上满脸流汗,姜子牙看着累得汗流满面的周文王,笑着对他说:“你一共背我走了294步,我要保你大周江山294年,一步一年呀。”说完他又哈哈大笑起来。文王听姜子牙这么一说,立刻来了精神头,也不感觉累了,一骨碌就爬起来拽过姜子牙还要背,这时姜子牙笑着说:“再背就不灵了,就294年吧,我们坐车回城。”

后来,姜子牙又辅佐文王之子武王灭了商纣王,武王也尊他为军师和先生。

东周从公元前770年直到诸侯割据的春秋时代末期的公元前476年,恰好刚刚是294年,正应了当年周文王背姜子牙的294步。从此以后中国历史就进入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这是后话。

原文 戚谢邹喻(yù),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注释

戚: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至戚邑,遂以封邑为姓。

谢:周宣王封其舅父申伯于谢国(今河南唐河),后代遂以谢为姓。

邹:周武王灭商后封颛顼后裔曹挟于邾国,邾国被灭后其后代改姓为朱。邾国被楚灭前一度为鲁国的附属国,鲁穆公时曾将其国号改为邹,故其后代在国亡后,一部分改姓了朱,另一部分则改姓了邹。

喻:西汉苍梧太守谕猛的后代在东晋时改姓为喻,其子孙遂沿袭改谕作喻姓。

柏:春秋时有一小国柏国(今河南西平),后被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姓。又传说上古炎帝有师名招,帝喾(kù)有师名同,他们居住在柏地,后代便都以柏为姓。

水:因大禹治水之故,其后代子孙很多人做了水官,负责掌管治理江河湖泊,渐渐地便以水作了姓氏。另上古居民住在江河湖泽之畔者,也多有以水为姓的。

窦:夏朝第五代君主名相,相失国被杀,其妃当时已怀有身孕,慌乱中从窦(墙洞)中逃出,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后少康中兴,成为夏的第六代君王。少康儿子杼、龙为纪念祖母逃难之举,遂以窦为己姓,后代子孙也都姓了窦。

章:齐太公姜尚(姜子牙)的一支子孙被封于鄣(今山东章丘),春秋时被齐所灭,后代于是去掉右边偏旁“阝(邑)”改姓为章。

云:传说颛顼后裔祝融在帝喾时担任火正,居住于盘妘(yún),以妘为姓。其后代一支南迁成为周代诸侯国郧(yún)国,亦称郧(yún,今湖北郧县)。郧于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其后代便以国名作姓,并去掉偏旁改字为云。

苏:周武王时颛顼后裔忿生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因功封采邑于苏,史称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人所灭,其子孙便以国名苏为姓。

潘:周文王后代姬高被封在毕国(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称毕公高。毕公高之子季孙被封在潘(今陕北一带),季孙之后遂以封地潘为姓。又春秋时楚成王世子商臣的太师为潘崇氏,潘崇氏后代便改姓作了潘。

葛:夏代有一诸侯国名葛(今河南长葛),葛国国君封为伯爵,所以史称葛伯。葛伯后人于是以葛为姓。

奚:黄帝后裔姬仲在夏朝时任车正,掌管车马,其封地(供其赋税之地,即食邑)在奚,故被称为奚仲。奚仲后代取其名字中的奚代姬,便有了奚姓。

范:帝尧后裔杜伯被周宣王所杀,其子出逃到晋国任士师。晋国后封杜伯曾孙士会食邑于范(今河南范县),人称范武子,后代于是以封邑范作了姓氏。

彭:颛顼裔孙陆终的第三子篯(jiān)铿(kēnɡ),即钱氏先祖,因居于彭地,故世称彭祖。彭祖据说长寿,活了八百岁。商代有诸侯国大彭(在今江苏徐州),大彭的开国君主据说就是传说人物彭祖,大彭国亡后子孙便以彭为姓。所以钱姓与彭姓均奉彭祖为其先祖。

郎:春秋时鲁懿公孙子费伯修筑了郎城(故址在今山东曲阜),居住在那里,后代子孙遂以郎为姓。又历史上南匈奴也有郎氏。

故事链接

1.谢道韫咏絮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谢道韫出身于王、谢两大家族的谢家,是谢安的侄女,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妇,出身于书香门第。谢安非常重视家族中子女的才学,有一天,天降鹅毛大雪,谢安灵机一动,想考考身边这对侄儿侄女。谢安沉思对雪吟句,片刻便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道韫的哥哥谢朗大声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想了想,不紧不慢地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叹!

谢朗的诗句把雪花比作盐巴,虽然形似,但既没有描绘出雪花的轻盈之美,而且诗句的境界也不高。谢道韫把纷纷的白雪比作飘飘的柳絮,既突出了雪花的纷纷扬扬轻柔之美,又境界空灵,优雅而有风韵。这样一对比,自然是谢道韫棋高一筹了。

2.苏武牧羊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世袭了父亲的职位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当时汉朝廷和匈奴战争不断,多次互派使节侦察对方,并互相扣留使节。公元前100年且鞮被立为单于后,想与汉朝修好,于是汉武帝派苏武带领使团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匈奴的汉朝使者回国。

苏武使团在匈奴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的时候,正巧碰上匈奴内部的谋反,谋反的人是缑王与虞常。缑王是投降了汉朝的人,虞常一向与汉朝的副使张胜有交往,这样就牵涉到了汉朝的使节,而苏武是汉朝使节的最高代表,这件事儿自然也牵扯到了苏武头上。单于召唤苏武审讯问话。苏武为了保持汉朝使节的尊严,拔刀自刎,后来被匈奴的医生救活了,匈奴单于由此认为苏武是一个义士,佩服他的节操,想招降苏武。苏武宁死不屈,单于只好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下雪的时候,苏武嚼雪止渴,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苏武有神明保佑,就把他派到北海放羊,单于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你就可以回到汉朝了。”

苏武被派到北海后,没有粮食,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充饥。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牧羊时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苏武与李陵都是汉朝廷的侍中,李陵因为攻打匈奴失败了,被汉武帝诛灭了全族,走投无路投降了匈奴。单于派李陵去北海劝说苏武。李陵动情地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你,你终究不能回到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这样的忠义又有谁能看到呢?以前你的大哥被汉朝皇帝逼得自杀了,你弟弟也因害怕获罪服毒自尽了。你的母亲已去世,你的夫人也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你现在可以说是无家可归之人。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转眼即逝,何必长久地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又担心拘禁中的老母亲,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我当时呢!皇上年纪大了,法令朝令夕改,大臣中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