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
7397600000014

第14章 保健科按摩疗法(1)

手脚冰凉

适应证:阳虚手脚冰凉。

按摩部位:心俞、肾俞、气冲和涌泉穴。

手法:先揉搓患者上述各穴至发红、发热,再分别点按5-8分钟。每天2-3次。

二方

适应证:气血不足手脚冰凉。

按摩部位:脾俞、胃俞、气海、关元及大脚址。

手法:

(1)先揉搓患者上述各穴至发红、发热,再分别点按5-8分钟。

(2)最后搓大脚趾至发红、发热。每天2-3次。

适应证:记忆力不好。

按摩部位:双足涌泉穴。

手法:取直径为10厘米的圆棍平放地上,两脚踩在圆棍上,来回滚动,直至脚心酸胀、发热为止。每天早晚各1次。晚上滚动后再用热水烫脚效果更好。

适应证: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委靡。

按摩部位:背部;身柱、至阳、命门、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环跳和涌泉穴。

手法:

(1)取俯卧位,用手掌根在脊柱两侧沿肩而下成直线推按至足跟,反复5-6遍。

(2)手掌相叠,揉按背脊5-6遍。

(3)按摩患者腰部5-6遍。

(4)最后点按患者身柱、至阳、命门、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环跳和涌泉穴各3-5分钟。每天1-2次。

注意事项

患者应忌烟酒,保证睡眠,改善营养。

适应证:忧郁症。

按摩部位:胸腹;膻中、中脘、气海、太冲、足三里和三阴交穴。

手法:

(1)取仰卧位,用双手掌从患者锁骨下开始,向下推按至足尖5-6遍。

(2)再揉摩患者胸大肌、肚腹和大腿内外侧各5-6遍。

(3)最后点压患者膻中、中脘、气海、太冲、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穴3-5分钟。每天1-2次。

二方

注意事项

1.让患者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2.让患者多看相声和小品等喜兴娱乐节目,多与朋友聚谈。

适应证:郁郁寡欢。

按摩部位:肩背;百会、风府、风池、曲池和合。

手法:

(1)正坐,用双手揉搓患者肩部数遍,至发红、发热为止。

(2)再分别点按患者百会、风府、风池、曲池和合谷穴等,每穴3-5分钟。每天2-3次。

运动治疗法

(1)每天散步,速度为10分钟走1千米,距离渐渐延长,逐渐争取走到10千米。每天1次。

(2)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天1-2次。

适应证:容易疲劳。

按摩部位:天柱、风池、京骨和肩井穴。

手法:先揉搓各穴至发红、发热,再分别点按5~8分钟。每天2~3次。

适应证:容易疲劳。

按摩部位:关元、气海、血海、肾俞和足三里穴。

手法:先揉搓上述各穴至发红、发热,再分别点按5~8分钟。每天2-3次。

适应证:感觉疲劳。

按摩部位:脸和颈部。

手法:

(1)用双手反复搓动脸和颈部至发红、发热。

(2)再将头向后仰32下,最后双手揉搓脸32圈。不拘时做。

四方

适应证:腰酸背痛,浑身不适。按摩部位:关元、命门和足三里穴。手法:各穴分别点按5~8分钟。每天2~3次。

注意事项

1.平时应注意平衡营养,配合运动和食补。

2.平时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3.长期坚持,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感觉疲劳的体息调整法

平躺,取头低脚高位,头部不用枕头,脚部适当垫高,闭目艮休息5~10分钟。不拘时进行。

注意:有器质性疾病者宜先治病,平时注意休息和平衡营养。

适应证:男性身体孱弱。

按摩部位:身柱、肝俞(左)、脾俞(右)和足三里穴。

手法:先揉搓上述各穴至发红、发热,再分别点按5-8分钟。每天2-3次。

六方

适应证:女性身体孱弱。

按摩部位:身柱、肝俞(右)、脾俞(左)和三阴交穴。

手法:先揉搓上述各穴至发红、发热,再分别点按5-8分钟。每天2-3次。

一方

适应证:缓解疲劳,恢复精力。

按摩部位:太阳、风池、上星、头维、百会、印堂和天柱穴。

手法:

(1)将双手掌根贴于太阳穴,双目自然闭合,做轻缓平和的揉动。

(2)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拿捏风池穴,以颈部感觉酸胀为度。

(3)十指梳头状按摩,以上星、头维、百会为重点穴,感到灼热舒适为度。

(4)拇指按在太阳穴上,两食指屈曲,由印堂沿眉毛两侧分抹,双目自然闭合。30次或适当增加,每日2次。

(5)以拇指、食指两指拿捏天柱穴5-10次。每日早晚各1次。

手法:

(1)减压:用拇指轻轻按压眉头上方,持续3秒钟,对眉毛至发际反复自下而上的按摩。

(2)安神:用食指轻轻按压太阳穴,持续3秒钟。

(3)放松:用食指轻轻按压内眼角区域,持续3秒钟。

(4)活血:从下颌两边开始,用食指和中指,以画圆圈的动作,轻轻按摩整个面颊,直至太阳穴处,按摩60秒钟左右。

(5)爽肤:用手掌轻轻拍打面部,使皮肤受到轻微的震动,可拍打数十次。

(6)清面:掌心轻轻按压脸颊,逐步向外按揉至耳部。用中指按压耳下部,然后捋着脖子的筋向下按摩。

注意事项

1.按摩由轻到重,以酸胀、灼热、舒适为度。

2.适当增加饮水量,可更快恢复体力。

更年期保健

一方

适应证:通经活络,壮骨强腰,平心镇惊。

按摩部位:耳部。

手法:

(1)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反复按压耳正面36次。

(2)用拇指和食指沿耳轮从上到下来回推摩,力度适中,上下为1次,坚持108次,直至耳轮发红、发热。

(3)两掌分别贴于耳部,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叩击头后枕骨部。

(4)双手掌相互摩擦至发热后,再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耳轮边,自上而下拉耳根36下,每日3次。

(4)双手搓热,力度适中地掐按外耳“三角窝”部位及“肾反射”区,同时一边按一边将指力上提,全部完成动作为1次,共做36次。

二方

适应证:平心静气,调节内分泌。

按摩部位:全身。

手法:

(1)取俯卧位。拇指与食指、中指从尾骨开始,两手交替沿脊柱捏起皮肤向上推进,推至第7颈椎为止,如此反复4遍。在推捏过程中,每推捏3次,就需上提1次,以背脊皮肤出现微红为宜。每天1~2次。

(2)取俯卧位。一手扶腰部,另一手紧贴腰骶部皮肤,稍用力下压,向上下或左右方向,直线急速擦,使之产生温热感为宜。

(3)两手指微屈,插到头皮上,来回交叉揉动,坚持数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4)用两手手指交叉抱着后颈部,头稍向后仰,然后用掌根挤提后颈部约72次。

(5)取仰卧位,双膝屈曲。两手掌相叠,以脐为中心,在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约数分钟,以腹内有热感为宜。

三方

适应证:宁心安神,调节内分泌。

按摩部位:印堂、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三焦俞、肾俞、肝俞、命门、八髎、神门、心俞、涌泉、血海和百虫窝穴。

手法:

(1)取仰卧位,用拇指点揉印堂穴72次。用拇指拨揉曲池穴72次。

(2)取仰卧位,用拇指点揉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各72次。用拇指点按太冲穴72次。

(3)取俯卧位,用拇指点揉三焦俞穴、肾俞穴、肝俞穴、命门穴各72次,以掌揉八髎穴,使热透腹中为宜。

(4)心烦失眠者,加点揉神门穴、心俞穴各72次,点按涌泉穴30秒。

(5)皮肤瘙痒,加点揉血海穴、百虫窝穴各72次。

注意事项

1.用力先轻后重。

2.饭后两小时按摩,以患者舒适为度。

运动后保健

一方

适应证:恢复体力,缓解疲劳。

按摩部位:全身各部或阿是穴。手法:

(1)按摩者肘关节微屈,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全手贴于皮肤上,轻轻向前推动。全身按摩。

(2)用掌根及大、小鱼际,用力压揉皮肤,力量直达肌肉层。

(3)用拇指接触皮肤推动,其余四指分开助力。可用于头、面、背、四肢的穴位按压。

二方

适应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按摩部位:胸腹、腰背、臀部、下肢、上肢的穴位。

手法:

(1)胸腹部按摩:

常用的穴位有:中府、神藏、剑突和中脘穴等。

常用的手法有:分推法、按揉法、拿捏法、振动法、弹提法及点穴法。操作时间多为10~30分钟。

(2)腰背部按摩:

常用的穴位有:腰眼、肾俞、腰俞、关元俞、天宗、肝俞和胆俞穴等。

常用的手法有:摩擦法、拿捏法、捏脊法、按揉法、提弹法、叩击法、点穴法等。按摩时间通常为10~30分钟。

(3)臀部按摩:

常用的穴位有:环跳、承扶及阿是穴等。

常用的手法有:抚摩、搓揉、撩推、按压、屈伸、旋转、叩击、拿弹和点按等。时间视伤痛情况而定。

(4)下肢部按摩:

常用的穴位有:膝眼、解溪、风市、梁丘、环跳、委中、承山和阿是穴等。

常用的手法有:揉捏、拿弹、搓滚、屈伸、旋转、叩击、拨动、点穴等。按摩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

(5)上肢部按摩:

常用的穴位有:手三里、中府、肩井、秉风、肩俞、曲池、外关和神门穴,以及各大块肌群的隆突起点。

常用的手法有:点按、抚摩、揉捏、轻拿、滚、拨动、摇晃、屈伸和旋转等。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

适应证:缓解肌肉酸痛。

按摩部位:患部。

手法:

(1)以拇指与食指及中指相对。在某一部位同时做持续揉捏动作。

(2)拇指分开与其余四指相对,将掌心及各指贴于皮肤上,在揉捏时腕关节放松,边揉边捏,有节律地提放肌肉,可旋转或移动。用力均匀达深部组织。

在按摩过程中,不可突然用力过猛,以防拉伤肌肉和。

防衰老保健

一方

适应证:清脑降浊,滋阴补肾。

按摩部位:涌泉穴。

手法:

(1)用双手拇指推揉两脚心涌泉穴各36次。

(2)两手掌相对搓热,用鱼际擦左右脚心涌泉穴各36次。

(3)完成两种手法为1次,每天擦3-4次。

二方

适应证:培元固本,壮腰强肾。

按摩部位:腰眼、命门、肾俞和大肠俞穴。

手法:

(1)按揉腰眼:两手握拳,用拇指的指掌关节突出部分,着力于腰眼穴。然后向内逐渐用力做环形旋转按揉,以腰眼有酸胀感觉为佳,再持续揉按2分钟。

(2)摩揉命门:用右手掌心附着在命门穴上,左手掌心重叠在右手掌背。然后,由里向外做顺时针方向摩动20次左右,至命门穴周围有温热感为佳。

(3)双手掌推擦腰部,再次按揉各穴位。

三方

适应证:增强脾胃功能。

按摩部位:中脘和足三里穴。

手法:

(1)大拇指来回按压中脘穴,指腹用力,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