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危害健康的细节
7397500000013

第13章 危害健康的情绪(2)

4.这类病人最危险的症状往往是自杀观念。抑郁病人的自杀往往事先计划周密,行动隐蔽,甚至伪装病情好转以躲避家人及医护人员的注意,并不惜釆用各种手段和途径以达到其目的。也有病人釆取对周围人实施犯罪凶杀,以使自己被判死刑达到自杀的目的。

1.查清病因,针对病因进行疏导和对症治疗。可选用阿米替林、氯米帕明、丙米嗪、马普替林、氟西汀等药物,有一定的疗效。对重症患者,特别是有强烈自伤、自杀者,可慎重选用电痉挛(电休克)治疗,见效快,效果明显。

2.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缓解症状,恢复社会功能,避免病情反复,但常须在药物或其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支持性的解释、劝慰、保证、估计等,方法有行为治疗,认知治疗,人际、家庭、社会治疗等。由专业医师进行。

1.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针对抑郁症患者提出七条自疗措施:①千万不要给自己制定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症状,正视自己的病情,不要再担任一大堆职务,不要对很多事情大包大揽。②可以将一件大的繁杂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根据事情轻重缓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完不成工作而心灰意冷。③尝试着多与人接触和交往,不要自己独来独往。④尽量多参加一些活动,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看看电影、电视等。可以参加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活动,如演讲、参观、访问等,但不要太多。⑤不要急躁,对自己的病不要着急,治疗需要时间。⑥病人在没有同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十分了解的人商量之前,不要做出重大的决定,如调换工作、结婚和离婚。⑦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然后分析并认识它,哪些是消极的,属于抑郁症的表现,然后想办法摆脱它。

2.有家族史者要高度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当发现出现四没有“没有乐趣、没有能力、没有希望、没有意思”时,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3.学会排解忧愁和烦恼,不断锻炼自己的个性,在生活中要善于与家人、同学、同事沟通。呼吁社会关注抑郁症。

过多烦恼

某男,40岁,表师。担任高中毕业班班主任3年来,工作压力重,每年高考前紧张得睡不好觉,吃不好饭,高考结果公布后录取牟高又兴奋得睡不着觉,录取牟低也睡不着觉。暑假期间又为下一届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又是睡不着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想负担加重,咸到心情紧张,易激动、头疼、头昏、记忆力减退,多次想打退堂鼓。

1.担任高中数学老师14年,深受学校领导和学生的好评,是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平时身体好,精神状态好。自从担任班主任后,总想把毕业班带好,思想压力大,经常失眠,最初休息后可恢复,尤其是寒暑假休息后能恢复如常。但首次高考前后则无法改变思想上的压力,症状越来越重。

2.去医院看病,诊断为神经衰弱,给予安神、镇定药物无明显效果,自己又不愿多服安眠药,怕有药物依赖。

1.烦恼易导致心绪不宁,久烦则易导致恶性循环,引起失眠、多梦。

2.神经衰弱指一种以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为特征,表现紧张、易激动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这些症状不是躯体或脑部疾病的表现,也不是任何其他精神障碍的一部分。多起病缓慢,时轻时重,一般预后良好。

3.本病多发于脑力劳动者,心理社会因素是诱发的重要原因,如工作学习任务太重或不满意、事业受挫、人际关系紧张、亲人亡故、长期持续的内心矛盾等。而敏感多疑、胆怯、自卑、依赖性强、自制力差、不好交际等个性特征往往为本病的发生基础。

4.临床常表现为易兴奋、易疲劳、失眠、多梦、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易激动、紧张爱挑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肌肉可出现紧张性疼痛,还可以出现头昏、眼花、耳鸣、多汗、夜尿多、阳痿等症状。各项检查指标大体正常。有此并发症者可出现相应检查异常。

1.心理治疗。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主要措施。其突出点在于强调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一方面让病人了解本病的症状特征、治疗和预后等相关医学知识;另一方面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医师的积极指导下,靠病人自己的能力和意志战胜疾病。同时让病人克服性格上的一些弱点和不足,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对战胜疾病大有裨益。

2.药物治疗。可以应用抗焦虑症药,如阿普唑仑(佳乐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3.生活保健。保持情绪稳定,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兴奋、激动、紧张,保证睡眠好,休息好,生活规律。

4.饮食调养。保证足够的营养,食物要丰富,宜常食清淡新鲜蔬菜及水果、谷类、豆类、奶类、蛋类、鱼类、肉类等,少食海带、海蜇、萝卜等,戒烟酒。

1.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的素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一个正确的比较客观的估价,有自知之明,不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也不畏首畏尾、杞人忧天,对名利地位看得淡些,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2.要培养开朗乐观、豁达大度、随和稳重的性格,摒弃一些不良习性,戒烟少酒,娱乐有度,不追求声色之乐。

3.要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善于面对矛盾,化解矛盾。

1.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豁达大度。

2.要善于面对矛盾,化解矛盾,遇事要想开一点,必要时难得糊涂一些。

3.症状严重者应及时治疗。

精神刺激

某女,16岁,初三学生,即将初中毕业,参加中老,学习紧张,学枚要排复习补习敦为密集。中老前3天,因老师批评她时时间抓得不紧,她突然双目凶凶他盯住老师,大哭大闸,撕坏课本,满他打滚。老师随即请来枚医,径针剌治疗和注射要定,约斗小时后她才要静入睡。

1.医学界将癔症病人喻为“疾病的模仿家”,可以表现为任何疾病,特别是她所了解的疾病,或别人暗示的疾病,其症状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2.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解离症状指的是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自我身份的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转换症状是指以转换成躯体症状的方式来应对困难的情形。

3.本症常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因素影响,病程多反复迁延,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特别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癔症性人格与精神剌激是发病的必然因素,缺一不可。

(1)癔症性人格具有高度情感性,寻求过分关注,以自我为中心和具有丰富的幻想,以生动的丰富幻想来代替现实,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暗示。

(2)精神剌激可以是强烈的不满、委屈、气愤、悲伤、愤怒等。

4.发作时常表现为发作性意识范围狭小,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爆发,选择。

1.有癔病家族史,其母经常发病,该女生为首次发病。

2.平时性格要强,事事以自己需要为第一,家人总让着她。

3.此次发病与老师批评有关。

4.经针剌和注射安定后控制症状。

性的遗忘或自我身份的识别障碍,人多时发作尤为激烈。通常将上述情况称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为分离性障碍。此行为还可出现躯体障碍,包括运动、感觉障碍等转换性症状和躯体、内脏功能障碍,甚至出现癔症性失明、失听、失音、瘫痪等,但各项检查与之不符。

5.癔症性癫痫发作,发作时酷似癫痫,但并无意识障碍,也不会发生自残及尿失禁。

1.心理治疗为首选,较多运用的是暗示疗法,要与家属沟通,以获得支持与配合,也可适度使用镇静剂、抗精神病药物等。

2.注意语言要诚恳,医务人员要注意形象,以防病人误解。

3.要迅速做出鉴别诊断,不要被表象造成错觉而误诊。

1.有家族史者特别要注意从小就不能让孩子看大人发病,并要培养良好的性格,拿得起,放得下,豁达大度,心胸坦荡。

2.避免打骂孩子,从小就给孩子以良好教育,培养孩子与人和善相处,平等待人,不为委屈落泪,不为忧愁彷徨,不为名利颠倒,不向困难低头。

3.对有精神障碍倾向者,要耐心细致解释,使其注意到性格的弱点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使她针对弱点自我克服。

4.千万不能对此类病人有歧视倾向,对她周围的人也要灌输关爱病人的思想。

1.关心病人,体贴病人,避免刺激病人。

2.如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如治疗不当,可使病情加重。

3.心理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喜怒不常

某男,28岁,工人。近3卑来,生活懒散,对人冷漠,工作积极牲下降,易发聛气,同事不愿与他接近。前几天,同事发现他会自言自语,无故发笑,私下议论,枚他发现,他走上前来,扞手一拳击向议论的同事,随之异常兴奋,一阵哭,一阵笑。同事们见状,连连相劝,并无故果。请来单位领导后,见他连连吼叫,只好强行送他去医院。

1.其父有精神分裂症病史,治疗后未曾发作。

2.从中学开始,同学就感到他性格较为偏执,不合群,常会独自发呆。工作后,开始几年积极性较高,但近3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对人冷漠,喜怒无常,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挤眉弄眼。

3.此次由于同事议论他而诱发的打人行为,这是首次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也是首次出现的大哭大笑,经送医院治疗而控制。

1.对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人,如出现异常精神表现,首先应考虑可能也是精神分裂症。

2.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为常见,又最为严重的精神疾病,系染色体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症状奇特,治疗困难,难以痊愈。本病起于青壮年,病后常丧失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能力。

3.病初患者常表现为独自发呆,生活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减退,学习工作能力下降,对人冷漠,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敏感多疑,易发脾气。也可表现为无端兴奋,出现攻击性行为。有时无故发笑,挤眉弄眼,自言自语。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出现妄想、幻觉、幻听、拒食、自伤、伤人。严重者发生木僵状态和蜡样屈曲,最终发展为“精神衰退”,致精神性残疾。

1.早发现,早治疗:由于本病患者没有自知力、内省力,常难以与家人、同事及医护人员合作,

故可疑者要采取早期干预,一旦确诊,要在早期采取正规治疗措施,争取有一个较好的治疗效果。

2.对一些患者家属要加强健康教育,尤其对一些不愿患者住院治疗的家属,更应耐心劝导。

3.心理治疗对本病十分重要,常在正规治疗后进行。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提局对疾病的认识,促进自知力的恢复,消除疑虑,增加治愈信心。

4.药物治疗,常用的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氯氮平、利培酮等,上述药物必须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1.在患者缓解期,要避免各种剌激因素,周围人都应给他关爱,千万不能歧视,不要在他周围窃窃私语,要让他处处感到温暖。

2.家人应加强防范,对家中危险物品,如刀、锤、火种等要妥为保管。

3.要帮助病人,坚持长期服药,一般需服2年。

4.避免练气功,避免身体长时间在太阳下暴哂,避免劳累。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

6.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看惊险电影和电视。

1.本病缺乏特效治疗,但治疗可缓解症状,甚至可获痊愈。

2.按我国法律规定,本病未经正规治疗,不得婚配。

多疑

某女,29岁,小学表师。自前年剖官产手术后,一直戚到下腹坠痛,月径一直未来潮,孩子已断奶1年余,多次到医院就斧,未发现异常。她总觉得腹中遣有纱布,多次询问手术医师及助手,都表示术后清点敷科记录清楚,绝对没有任何物件遣留在腹腔。

1.前年剖宫产手术快结束时,

她清楚地听到手术台上医务人员在讲话,说少了一块纱布,她一下懵了,是不是留在我的腹腔里了?她再也听不清其他声音了。术后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她,对手术医师的解释总是不太相信。几位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都向她说明手术结束前,在清点物品的时候,开始是少了一块纱布,但后来在手术台下找到了,并证明是从手术台上掉下去的,而且有明显的血迹,清点物品清楚后,才关闭腹腔,可她始终不太相信。

2.术后她怎么也摆脱不了“这块纱布就在她的腹腔内”的阴影,而出现了下腹坠痛,用什么办法治疗均无效。曾一度要求手术医师再为她开刀取出纱布,断奶以后月经又未来潮,人消瘦了,食欲不振、失眠、多梦,非常痛苦。

专家引路

疑病症是一类表现为对自己健康过分关注,怀疑自己患有某些疾病的一种病态信念。虽然患者可以说出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并表现出极大痛苦,但却始终找不出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病变异常。

此病好发于青中年,病员性格常存在对事物敏感、固执、谨慎、好疑虑、主观、任性、过度自信等。症状常具有以下特点:

1.躯体症状多样性。有模糊及明确而又细致相结合的主观症状描述,而且加重推论,如咳嗽就想到患了肺癌,心悸、气短即想到心脏病。

2.觉察力亢进。对一些本不为人注意的内脏活动如心跳、肠管蠕动等,或躯体上的一些轻微不适,均认为是患有疾病的重要症状,从而形成身患百病观念。

3.病态意志增强。因疑自己患有某种重病,故而四处积极求医,虽经多种检查——排除了可能存在的某种疾病,病人仍不能释怀,因而最后被综合医院疑为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转诊至专科医院时,病人几乎看遍了本地区及相邻城市的一些大医院、名专家,做全了各种相关检查。

4.因疑病而表现焦虑、惊恐、寝食难安、坐卧不宁等,影响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

1.加强心理治疗。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关爱心,耐心细致地对患者进行解释疏导,并从生理学角度去讲述月经未来潮的原因,千万不能对她有厌恶感。

2.为让患者放心,可做X线检查、B型超声检查,内分泌检查,反复用检查的结果进行开导,以减轻或消除其疑病的观点。

3.对这种疑病难消的患者,医生说话要不留余地,不能再让她产生疑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稳定或不发展,有利于淡化其疑病观点。

1.医务人员的语言应十分谨慎,以往强调的保护性医疗制度在医学模式转变中越显重要。

2.要重视对多疑性格的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培养他们广阔的胸襟,不要“杞国无事忧天倾”,疑神疑鬼。

3.要针对疑病症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解释,让其战胜自我,相信科学,相信医生。

4.对疑病症者,周围同志,包括亲朋好友,不能鄙视,不能有异样表情,应以加倍的关爱,增强她战胜疑病的信心与决心。

警示提醒由于本症患者没有任何可证实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但自觉症状较多,十分痛苦,自感无能为力,主动要求诊治,因而对他们必须表现得极其认真负责,以高度的同情心,耐心解释,以取得他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