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常青藤教子课
7392400000033

第33章 一个亲吻的温暖(1)

以学风“最自由”而闻名的布朗(Brown University)大学建于1764年,是美国的老牌私立大学,也是“常春藤盟校”(Ivy Ieague)的成员之一。她坐落在美国小州罗德岛(Rhode Island)的首府。199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公布的全美大学排行榜上,布朗大学排名第9,也是美国东部的名牌大学之一。

傅斯教授任职于布朗大学,他的研究证明亲吻是有着真正的力量与温暖的。傅斯博士说:“拥抱与亲吻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它们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能量,使你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

亲吻的力量

来自布朗大学的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说:“拥抱与亲吻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它们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能量,使你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在家庭中,每天的拥抱与亲吻将能加强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且大大减少摩擦。”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亲吻和被拥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行动的孩子健康得多。

一天,安娜在家陪女儿玩。她刚满十九个月,自从她十三个月时学会走路后,就不愿意再爬了。为了让她乐意练习爬行,安娜采用了奖励的方法。“宝宝,快爬到妈妈这儿来,妈妈给你一个小维尼。”女儿听了,头都没抬一下。“宝宝,快爬过来!来,妈妈给你最爱吃的葡萄!”可女儿还是没理她。安娜心里觉得很奇怪,这吃的玩的,怎么对她都没什么吸引力啊。物质刺激不行,咱就来精神鼓励吧。

于是,安娜又对她说:“宝贝,爬过来!让妈妈亲亲你!”这次女儿听了,转过身来朝她甜甜地笑着,趴到地上,急忙向安娜爬去,还一边爬一边嚷嚷:“妈妈亲亲!妈妈亲亲!”安娜向女儿张开双臂,她更加开心了,兴奋地加快了速度,很快就爬到了安娜的身边。安娜抱起女儿亲了亲,宝贝这下可得意了,嘴里咕噜着:“宝宝听话,妈妈亲……”之类的话。

这么小的孩子就最渴望、最在意妈妈的亲吻,安娜心里一暖,把女儿抱得更紧了。为什么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安娜连这个都忘了!抱着女儿,听着她在自己耳边的亲昵细语,暖意在安娜心中涌动。

涛涛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的爸爸患有癌症,为了筹钱看病,涛涛的妈妈只好出国去日本打工了。涛涛只能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艰难地生活。与班上的其他孩子相比,他的智力发展缓慢,言语、动手能力均达不到该年龄段孩子的平均水平。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其他孩子都在专心听讲,惟独他钟情于窗外的景色,或者不停地摆弄手中的折纸,好像我们讲的一切与他无关似的。在活动的间隙,他又会突然活跃起来,在活动室的门口,他总是会故意地把别人推倒,有的时候还骑到别人身上。

对他,老师用过许多办法:严厉地批评过他,用小红花和小红点激励过他……好的坏的招儿都使过了,但是都毫无成效,他可是“刀枪不入”,依然我行我素。

这天,老师到幼儿园上班,涛涛也来上学了。在户外体育活动时,他又故意地把前面的几个小朋友撞倒,其中一个被撞的孩子都疼得哭了,他却在一旁嘻皮笑脸。

老师看见了,赶忙叫他过来,他慌慌张张地向老师走来。他以为这下肯定会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了。可是这次,老师轻轻地摸摸他的头,问他:“涛涛,你想妈妈吗?”他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接着就小声地抽泣起来,带着哭声说:“我想妈妈。”

老师把他搂到怀里,对他说:“妈妈也非常想你,她打电话来让老师代她亲亲你。”听了这话,涛涛转过头来疑惑地看着老师,轻声地问:“真的?”老师对他点点头,抱着他,亲了亲他的小脸。他美美地笑了,那笑容是那样的甜。

从那以后,老师每天都会抱抱他、亲亲他,他对老师也从拘谨变成了亲昵。渐渐地,在活动中我能找到他那闪亮的黑眼睛了;渐渐地,他不再欺负别人了……原来,对于孩子们来说,爱是最强的动力,饱含爱意的亲吻是最好的鼓励。

亲吻父母

傅斯教授表示,亲吻带来的温暖与力量是相互的,父母亲吻孩子给予孩子温暖与力量,同时父母也期望收到孩子的吻,来确认亲情的存在。

从城里回来的第二天早晨,刚睁开眼睛,爹就对娘说:“小三子亲了俺。”

娘狐疑地问:“你又梦见小三子啦?老头子,又说瞎话了吧?”

小三子是爹娘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小三子经常钻到爹娘怀里,搂着爹娘的脖子,小鸡啄米似的在爹娘脸上啄。爹娘下田回来,被小三子啄几口,心里甜丝丝的,浑身的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小三子长大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很多,和爹娘有了大大的隔阂。但是,爹娘都没有忘记小三子的小嘴啄在脸上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到底做过多少次,她自己都记不清。爹梦见这样的场面比娘少得多,所以每梦见一次,都稀罕得不得了。有时候,娘都梦见小三子好几次了,爹还一次没梦见呢,爹就编瞎话给娘听。娘每一次听了都直撇嘴。

可这一回的情形却与以往不同。爹没好气地说:“谁做梦了?谁说瞎话了?俺是说前天进城,小三子亲俺了!”

娘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嚷道:“真的?你昨天回来的时候,咋不早说?快,快给俺说说,小三子咋就亲了你?”

爹看了娘一眼,“唉,俺们那小三子啊……”

原来,小三子大学毕业以后,没能马上找到接收单位。直到秋风吹黄了黄泥湾所有的山头,都还没有小三子就业的消息。小三子的衣、食、住、行全都成了拧在爹娘心头的沉甸甸的疙瘩。爹卖了一千斤稻谷,背着包袱,揣着钱,进城去看小三子,陪小三子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小三子送爹回去。临出门的时候,小三子突然抱住爹的脑袋,在爹的腮帮上亲了一口。爹愣了,小三子也愣了。小三子松开爹的脑袋,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像家乡门前潺潺的小溪。小三子流着泪,缓缓捧起爹的脸,在左脸上亲了亲,又在右脸上亲了亲。最后,小三子紧紧抱着爹,放声大哭起来。爹咂咂嘴,回味着:“小三子的泪滴进了俺嘴里,咸津津的。”

娘的泪水像门前的小溪汛期来临,哗地流了出来。娘哽咽着,喃喃地念叨:“小三子,俺可怜的小三子。”

不到半天时间,小三子亲他爹老脸的故事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说着说着,笑歪了嘴巴,笑痛了肚皮。自古以来,都是大人和不懂事的娃娃互相亲亲,何曾见过黄泥湾哪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亲吻爹娘的?这个小三子,肯定是在城里呆久了,电影看多了,没羞没臊的。小三子的娘更好笑了,这事儿也值得她大喇叭似的到处宣扬吗?

秋去冬来,小三子回家过年。时光飞逝,过完春节,小三子又要离家了。临走的时候,爹娘把他送到村口。乡亲们簇拥着他的爹娘,一起为他送行。人们都想瞧瞧小三子亲吻爹娘的西洋景儿。可是,小三子挥手再见了,放开脚步走了,也没有亲亲爹娘。突然,人群里响起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三子兄弟,不亲亲你爹你娘再走?”

小三子停下了脚步,慢慢转过身来。

爹郑重地说:“是呢,你娘等了这么多天呢。”

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的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傅斯表示,让孩子亲吻父母,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与父母亲近,更多的是一种感恩教育。

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之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之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和感恩,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

一、“计较”孩子的付出

孩子没有亲吻父母,没有分一口好吃的给父母,没有记住父母的一个小要求,这都是父母必须“计较”的小事。别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父母做什么。

可这不等于我们就也应跟孩子一样随和、大度。否则,孩子会觉得你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你做什么。要让孩子懂得索取是要付出的,不能无条件地进行索取。

二、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还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他的慈悲心、惜福心和感恩心。

三、赏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