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常青藤教子课
7392400000024

第24章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3)

我们做父母的,不愿让孩子去经历苦难,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但是,生活是无情的,也许有千百种灾难在等待着一个年仅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畏惧这些灾难的人,永远不会有幸福。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一帆风顺长大的孩子,很难创造出生命的辉煌。

关于挫折教育,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在一些原始部族里,少年男子如果想拥有成年人的权利,被社会所接纳,必须要通过一次优胜劣汰的近乎残酷的考验;大人们把这些男孩放到一个没有人烟的、野兽经常出没的恶劣困境中,让他们品尝孤独和挫折的滋味,学会面对和战胜各种困难。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奋力挣扎返回部族居住地的男孩,才能被证明已是个成年人,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他才能享有成年人的一切权利。这种考验可视为人类早期挫折教育的雏形。当然,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挫折教育,不免有些惨无人道。

现代社会里,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就更加重视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

可是,在我们国家,挫折教育做得却很不够。由于父母的娇宠,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相当脆弱,一点点小的挫折或失败就有可能酿成一桩惨祸。一些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孩子,由于生活的磨炼,比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品质。

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幸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百依百顺,只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妈妈爸爸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能是让你的孩子一次次地与能磨炼他成长的艰难困苦、失败挫折失之交臂,使得他们缺乏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的勇气和经验,一旦遭受到挫折,便会无所适从,一蹶不振。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的。哪位父母又能够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

爱迪生说:“挫折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和重要启示,在逆境中人才能真正展示自身的实力。”

那什么是挫折呢?挫折就是遭遇困难、失败,或者只是一种困难或失败在心理上的感受。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充满了成功的愉快,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从蹒跚学步,试着用筷子吃饭开始,到自己穿衣服,再到逐渐长大自己上学等,无不是从“失败—成功—失败”中成长过来的。挫折与失败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是无处不在的。

怎样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呢?

一、正确认识挫折教育

我们提倡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目的是让孩子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从挫折中学到更多经验,使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

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孙汀兰讲,挫折教育实际就是“抗挫折教育”,在物质条件相对提高的今天,挫折教育可能更多体现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因为归根结底,挫折只是一种心理感受。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要注意以下原则:

1.弄清孩子的性格类型,看孩子的性格是外向型、内向型,还是抑郁型,要因性格施教。外向型可直言不讳,内向型要旁敲侧击,抑郁型要讲求策略。

2.多为孩子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如定期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中聚会,多创造一些让他们自由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让孩子遇到挫折时,有倾诉和寻找帮助的对象,还能培养孩子的友谊感、依恋感和安全感。

3.再次,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决策,父母可以适当把责任下放。如买了假冒商品可以让孩子去退换,家里与物业的一些小纠纷,可以让孩子交涉等等,如果孩子成功了,要及时鼓励,说些“比爸爸妈妈强”的话。

从主观上讲,父母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要学会自己解决面前的困难与挫折。

二、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遭遇的,你不能绕它而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酸甜苦辣都会围绕着他。阳光与乌云,鲜花与苦果,机遇与挑战,成功与挫折都将出现在孩子的生命中。无论他是直面正视,还是迂回躲闪,都不能真正地摆脱它。

人生有泪有笑,有磨难,有悲伤,也有欢唱,如果孩子能够在失望与绝望中不断超越自己,他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再高的山峰也有峰顶,再深的山谷也有谷底,孩子的一生注定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既有峰顶也有低谷,所有的困难都有尽头,如果孩子奋力攀登,就可以更快地到达顶峰,如果孩子主动奋斗,就可以更快地突破逆境。

三、挫折前,父母要做好表率

父母的影响常常会让孩子终生难忘。孩子是一面镜子,他因为你个性的优点闪光夺目,也因为你身上的瑕疵而黯然失色。九十多岁高龄的日本“育儿之神”内腾寿七郎埒博士说:“孩子是反应父母心灵的镜子,心神安定的母亲,其孩子也会从容不迫。”这就是说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不要首先打退堂鼓,为孩子撑起保护伞,而是以身作则,自己勇敢,让孩子也勇敢,这样孩子就会受到鼓舞,在挫折面前充满勇气。

四、创设障碍,培养孩子挫折承受力

为了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父母经常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增加孩子受挫的机会。例如,孩子的绘画不错,可是他的钢琴弹得不太好,父母就利用假日带孩子到一个同事家去,听同事家的孩子弹钢琴。同时减少对孩子的表扬次数,有时还故意找出一些问题批评孩子。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有时父母需要“狠狠心”,因为一次次的小挫折也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因为挫折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他自我反省,这样他才更有进取心。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挫折是阻碍,也是人生必经之坎。贪图享乐,偎依在母鸡翅膀下的小鸡,永远不可能去自己觅食。追求安逸,沉醉于老鹰呵护下的小鹰却永远不能够翱翔蓝天。作为父母,为了让孩子早一天自强,早一天去拥抱世界,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大胆地放下“保护伞”,让孩子从小就体验必要的挫折,经历失败,懂得生活的艰辛,以顽强的生存能力去迎接未来。

提高孩子“爬起来”的能力

提高孩子从跌倒处“爬起来”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普林斯顿哈维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

如今的家长们或许已经认识到不能过分溺爱孩子,明白让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的道理,但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运用一些策略和办法来解决问题。家长最好不要包办代替,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擅自帮助孩子或替孩子作决定,因为一旦失去锻炼机会,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退化,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应给孩子足够的机会、适当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好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不可或缺的一课。只有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他才有重新爬起来的勇气与能力。

让孩子学着自己解决纠纷

格西三四岁时,很爱告状:谁抢了她的玩具,谁和她吵架了,有时还非拽着我们去“裁判”。起初我并没当回事,心想孩子多半都爱告状。可后来幼儿园老师跟我反映,说格格和小伙伴玩时,不会自己处理问题,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向老师告状。老师说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与同伴沟通,不要什么事都告状,一味依赖大人。

我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便琢磨着怎么纠正格西爱告状的毛病,让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没多久,正好遇到了一件事。那天我同事带着她女儿到家里来玩,说好了在我们家吃午饭,大人在厨房里忙,女儿一会儿就跑来告状:“姐姐坏,不给我遥控器。”原来,两个孩子一个要看动画片,一个要看文艺节目,比女儿大半岁的小姐姐握着遥控器不让换台。我说,你去跟姐姐商量,自己解决。女儿见我“不管”,“噔噔噔”跑回客厅,不一会儿,客厅里便传来了女儿的哭声。我过去一看,女儿正坐在地上大哭,小客人也气呼呼地噘着嘴,闹着要回自己家。

我觉得有必要借这件事教育一下女儿。客人走后,我问格西:“姐姐不让你看动画片,你怎么说的?”女儿说:“我说这是我们家的电视。”“那后来呢?”女儿说:“我要抢遥控器,她不给,还把我推倒了。”我启发她:“你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处理这件事?记不记得平时爸爸妈妈想看不同的电视节目时怎么做的?”女儿想了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