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隋是唐非
7391700000006

第6章 深藏不露(3)

高纬后悔了,但已于事无补了,唯独剩下北周那边在独自偷着乐。

冰火两重天,此消彼长,周武帝宇文邕不愧灭佛高手,略失小计就把北齐斛律光这尊活佛给搬掉了,留给他的将是一马平川的星光大道。

北周灭北齐已毫无悬念可言,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577年,也就是斛律光为国“殉职”后的第五个年头,蕴势已久的周武帝下达了总攻令,周军就像是一头睡醒了的猛狮,威不可挡,一路顺风又顺水,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北齐都城邺城。

此时,邺城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直接以“邺城欢迎你”的口号把北齐军迎进了城。

宇文邕进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追查高纬的下落,而是下了一道诏令,追封夙敌斛律光为上国柱、崇国公。

在众人疑惑不解时,宇文邕感叹道:“敢使射雕英雄在,我等岂能入邺城。”

宇文邕既把斛律光当作最强劲的对手,也是最敬佩的朋友,如此胸襟如此气魄果然卓然不凡。这正是:

“这一生为谁刻下伤痕

千年的武功

豪情划破长空

梦不断

英雄侠义柔肠

伊人终相伴

对酒笑谈江山……”

(5)虎父有犬子

周武帝宇文邕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把目光又瞄准了西边的突厥,如果能把强悍的突厥拿下,那么,他将完成父亲宇文泰的遗愿。

公元578年6月,兵马粮草都准备充足的宇文邕下达了进军突厥的总攻令。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下达总攻令的同时,却病了。

如果是偶染风寒倒也罢了,这一病却再也没有起来,好不容易熬到了七月,已是病入膏肓。死神已一步步靠近,才三十五岁的宇文邕在感叹“去日苦多”中结束了自己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同样留下了“壮志未酬”的遗憾。

或许,他的雄才大略只有靠儿子宇文赟来完成了,宇文赟能帮他实现统一的愿望吗?

宇文赟不可能完成他的心愿,其实宇文邕是知道的。周武帝知道自己儿子的能力,让他当皇帝可以,要让他有所作为却比登天还难。

首先这个儿子一点都不像自己,兴趣和爱好背道而驰,用周武帝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不类己。

比如说自己喜欢打仗,儿子却喜欢打猎,本来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宇文赟见周武帝对自己一天一天地疏远,心里急了。有一次他打完猎回来,他的经纪人郑译出主意了,把打猎的战利品—两只白鹿献给周武帝,就说这是祥瑞的象征。

周武帝接到礼物,哭笑不得,在把战利品退回的同时,还留有这样一句话:不要迷恋祥瑞,祥瑞只是个传说。

宇文邕爱江山,宇文赟却爱美人;周武帝爱百姓,宇文赟却爱动物。总之,这样的人当了皇帝能把国家治理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而朝中的一些奸臣,如郑译、王瑞、刘昉之辈天天围在他身边,极尽讨好之能事,他们明白,现在讨好了太子,将来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长此以往,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看不下去了,王轨和宇文孝伯等人纷纷上奏章,请求周武帝以江山社稷为重,重立太子。

废立之心,周武帝早就有了。应该说此时众人的提议正合他意。然而,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周武帝其他儿子不但年纪都小,而且都很平庸。

就这样,宇文赟暂时保住了太子的位置。接下来周武帝整天忙着征战,伐北齐攻突厥,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父亲没能完成的遗愿,然后让宇文赟来当太平盛世的皇帝。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周武帝顺利拿下北齐后,准备一鼓作气拿下突厥,完成祖国的统一时,他却驾崩了。一切来得太突然,一切又来得太偶然,一切终归寂然后,宇文赟以太子的身份在缺少鲜花和掌声的情况下黯然地上任了,也许是沉静了多年,一上任后,他不再默然,对周武帝的悼词居然是:你怎么不早死啊。

念天地之悠悠,这般不孝实属罕见。

更为罕见的还在后面,在痛骂周武帝的同时,他不顾还在服丧期间,把老爹所有的嫔妃宫女叫到自己的宫中,让她们轮流侍寝。

父皇妻不可欺,如此乱伦实属罕见。

接下来,他对朝政开始变革了,马上提拔了几个当年的铁杆玩伴为重臣:郑译被封为沛国公,刘昉成了大都督。

两人得到重用后,也不是吃素的,马上打压朝中其他大臣,以便打造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当年提废立之事的王轨和宇文孝伯成了两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就在两人苦思如何拔刺时,机会如期降临。这天,宇文赟也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太过无聊,问郑译道:“我脚上怎么有这么多杖痕啊?”

“都是王轨和宇文孝伯惹的祸啊。”

只为郑译一句话,王轨和宇文孝伯两人人头就搬了家。

宇文赟处死了不听话的大臣,极力培养自己的亲信,除了郑译和刘昉外,一个叫杨坚的人也浮出了水面。他被封为上柱国,全国的兵权归他掌管。至于杨坚是何许人也,这就是本书主人公之一,隋朝第一牛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宇文赟也是个很实际的人,是个及时享乐的人,什么皇帝不皇帝,老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那就整天吃喝玩乐,不说别的,光是皇后就封了四个,分别是杨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

然而,这样他还不满足,一次在家宴上,看到自己的堂侄宇文温的老婆尉迟炽长得“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竟然强行纳入后宫,封为第五任皇后。结果弄得宇文温以造反来表示强烈的抗议,虽然最后没有掀起什么风浪,但警钟已拉响。

但宇文赟依然我行我素,大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眼看长此下去,国将不国。一些良知未泯的忠臣良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京兆丞乐运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命人抬了一口黑漆漆的棺材,到朝堂来了个以死进谏。他义正词严地直述了周宣帝的八大罪状,归纳起来如下:

1.独断专行。解析:皇上视宰辅大臣于无物,视朝臣百官如草芥,凡事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太过武断。

2.花天酒地。解析:一皇五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3.宦官为害。解析:皇上常常在后宫一呆就十天半月不出,朝中大事全凭宦官处理,长此以往,祸害不浅。

4.刑法无度。解析:皇上上任后,就说周武帝颁发的刑罚太严,下诏书实行宽刑。然而,不到半年,刑罚又改为比周武帝时更严酷的刑法。

5.奢侈浪费。解析:先皇们都躬行俭朴,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皇上却过于奢侈浪费,会引起社会恶性循环。

6.苛捐纳税。解析:各种赋税和徭役太多,百姓生活负担太重。

7.焚书坑儒。解析:书上一旦发现有错字,就要焚书并且治罪,这是杜绝言路,自挖坟墓啊。

8.杞人忧天。解析:宇文温造反,和上天已出现的种种不祥之兆,都在警示皇上应善治国道,施行德政。

应该说乐运的文采还是很好的,分析得条条入理,丝丝入扣,不愧是文学界的天才。一针见血地把周宣帝的各大罪状说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乐运满以为自己苦心的劝谏,定会唤醒周宣帝的良知。然而,事实证明,乐运没有劝谏前,周宣帝还是过着半梦半醒的游戏生活,乐运这一谏,他彻底“醒”了。

“我要杀了你。”周宣帝几乎在咆哮。

“乐运以死直谏,勇气可嘉,精神却肮脏。他无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博得个忠臣良将的美名,以便流芳百世,陛下不必计较,先发点慰劳费给他,然后叫他回家种红薯,如此可以显出陛下海阔胸襟宽宏大量啊。”眼看乐运就要霉运当头了,内史中大夫元岩赶紧来了个机智的上书。

找到台阶下的周宣帝赐乐运金银宝器,然后打发他回家养老去了。从此直谏这条路算是彻底封死了。

也许是经过这么一折腾,周宣帝对当皇帝的兴趣顿减,为了可以安稳过他的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一不做二不休,只当了一年多皇帝后,于公元579年,把皇位传给了只有七岁的儿子宇文阐,然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象”,自称为“天元皇帝”。

于是乎,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诞生了,二十一岁的宇文赟一生没有什么功绩,这条却成了吉尼斯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