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隋是唐非
7391700000001

第1章 楔子——英雄出生本无奇

(1)“渊”来于此

天。

忧郁的天。

忧郁的天空并不蓝,灰蒙蒙的像是汽车贴上了深色的窗膜。并不明媚的阳光时淡时暗,时隐时现,像一条游走的龙,飘忽不定。

北周都城长安城外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一声嘹亮的啼哭声打破了这里原本的安谧和宁静。

早已候在门外多时的李昞闻声心中一颤,随之一种叫惊喜交加的东西涌上心头,他不再迟疑,破门而入,那架势胜似十万火急。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夫人生了个胖儿子。”接生婆擦着额头的汗,笑逐颜开地道。

李昞一把接过婴儿,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看着看着,脸上的笑容突然僵住了。

李昞的夫人独孤氏顺着李昞的眼神望向那婴儿,同样是惊愕万分,原来这个婴儿竟然长了三个乳头。

通常意义上,一般的纯爷们儿是一人两乳,多长一个就是畸形。(“高祖生长安,紫气冲庭,神光照室,体有三乳,左腋下有紫志如龙。”《太平御览》)

矫矫庄王,渊渟岳峙。就是这个畸形的婴儿,日后却成了大唐的开国皇帝,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吧—李渊。

这一天是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十二月初六。

(2)我的爷爷是个“鬼”

李渊的出生在当时产生的效应是轰动性的,除了神灵附体(三个乳头)这个原因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拥有非一般的家势。

李家很有钱,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他家不但有钱,而且有权,用权倾朝野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李渊往前推23位祖先,名字我们太熟悉了,李广,“飞将军”!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磨推鬼。李渊的爷爷李虎就是名副其实的“鬼”,他的发迹史得益于他独特的慧眼。北魏末年,国家一分为二地变成了东魏和西魏。首先是鲜卑化汉人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十一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孝静帝,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建立了东魏。接着,李虎追随当时的“绩优股”宇文泰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为帝,在长安建立了西魏。

这样,宇文泰便成了“摄政王”,而李虎也因为“开国功臣”做上了太尉这个职务,也许有人对太尉这两个字陌生,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两个字相当于今天的总参谋长,你就知道分量了。

接下来的进程很简单了,李虎因为手中牢牢握有“开国功臣”这把“尚方宝剑”,仕途平步青云,很快,他又多了个爵位—陇西郡公。古代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之分,由此可见李虎的权势之大了。非但如此,他随后又更上一层楼,成了“八柱国家”中的成员之一。

柱,楹也。—《说文》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

东至于底柱。—《书·禹贡》

散木也……以为柱则蠹。—《庄子·人间世》

再说得简单点,何谓柱国,就是指国家的顶梁柱。当时的八柱国,宇文泰是理所当然的“大哥大”,除了宇文泰和李虎外,其他六人分别是:元欣、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祟。

这里,要把北周官制简单介绍一下,因为书中会反复提到。

宇文泰采用鲜卑族旧的八部制,立八柱国,就是八个军事统帅。宇文泰自己和广陵王元欣占了两个指标,另六位柱国大将军每人各领一军。每军下设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设两个开府,每个开府下设两个仪同,每个仪同领兵千人,约相当于现代军队的一个加强营长,每个开府领兵两千,约相当于现代军队的团长,每个大将军领兵四千,约相当于现代军队的旅长,每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约相当于现代军队的师长。这就是府兵制,其实就是二二制的军队建制。

您不要觉得堂堂柱国大将军才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师长,不过大校军衔,了不起少将军衔,可您要知道,北周时期的全国人口也不过千万人左右,每个柱国大将军拥有的兵员数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这个比例如果换算在今天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你再粗粗算一下,脑袋大了吗?

这几个都不是一般的人物,其中李弼是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岳父。后面这几位重量级人物都会闪亮登场,这里先按下不表。

如果说李渊的爷爷李虎是“鬼”,那么李渊的父亲李昞就是“魅”了。

李昞长得不帅气,才气也很平庸,说白了是草包一个,但因为是一个豪华级“官二代”,他的仕途驶上了“快车道”。

李虎在达到权力的顶峰后,挥一挥衣袖就“走”了,不曾带走一片云彩,却留给李昞花不完的钱,用不完的美女,还有他打拼下来的一切,包括李虎的官职爵位: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公—又是个公爵。

李昞属于平庸的“官二代”,但他娶的老婆独孤氏可不平庸。

独孤氏属于典型的“白富美”,她和李昞一样,同样拥有一个非一般的父亲,她的父亲不叫独孤求败,而叫独孤信。大家看着这个名字眼熟吧,没错,就是八柱国成员之一。独孤信不但打仗的水平高,政治水平也是一流。眼看八个儿子都遗留了“富二代”的通病,属于扶不起的阿斗类型的败家子,自己辛辛苦苦打拼的硕大家业大有后继无人迹象,于是乎,他另辟蹊径,从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身上寻求突破口。

他对女儿们灌输的思想是:“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嫁人就嫁灰太狼……”在他有方的教导下,大女儿首先不负他的厚望,嫁给了北周“普京”—周明帝,因此凤凰飞上枝头,成了明敬皇后。

七女儿独孤伽罗见大姐变成凤凰后,也不甘落后,以十四岁“芳龄”嫁给了“灰太狼”—杨坚。事实证明,杨坚正是主宰天下的大王,他建立了隋朝后,她便成了文献皇后,并且生下了隋炀帝杨广。

搞定朝中最大的两大“绩优股”后,独孤信开始寻找朝中的“潜力股”,结果平庸的李昞被独孤信相中,他把第四个女儿嫁给了这头“灰太狼”。事实证明,独孤信的眼光是独特的,是犀利的,是高瞻远瞩的。四女儿生下的儿子李渊后来建立了一个盛世王朝—唐朝,而她也被追封为元贞太后。

“三朝国丈”独孤信用自己的成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用心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综上所说,也正是因为身为“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李昞生了一个“奇特”的儿子,引起了轩然大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略表心意”,名人骚客纷纷前来“略献贺词”,阿谀奉承之辈纷纷前来“略尽孝道”,总之一句话:自从李渊出生之后,道喜之人络绎不绝,踏破门槛。

(3)人生的三道记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李渊在成长过程中,童年、少年、青年的处境大不相同,留下了三道不可磨灭的记忆。

李渊童年的第一道记忆:明亮。

李渊从一出生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不明亮都不行。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七岁这年,李渊原本蔚蓝灿烂的天空突然塌陷了一半。

原因是他的父亲李昞死了。

李渊少年的第二道记忆:灰暗。

从头披孝白那天起,李渊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变得异常坚定。因为悲痛欲绝的母亲对他说了一句话、一句石破天惊的话:“从此,这个家就靠你来支撑了。”

就为这句话,李渊忍住了悲痛的泪水,忍住了伤悲,面无表情地坐上了父亲那把交椅—八柱国兼唐国公。

多年以后他仍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当悲伤来临时,躲是躲不掉的,既然如此,何不正面面对一切,相信,一切艰难困苦都会过去、过去,成为永远。

李渊青年的第三道记忆:温暖。

这时,李渊遇到了一个贵人—姨父杨坚。

杨坚给了“苦难”中的李渊很多无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找到了失去父爱后久违的温暖记忆。

李渊遇到的第二个贵人是一个女人。

拨云见日,李渊的人生转机便出现在这个女人身上。

她就是定州(今河北定州)总管窦毅的女儿窦氏。窦毅是前朝驸马,娶的是北周皇帝宇文泰的女儿襄阳公主。

窦氏从小伶俐可爱,聪颖过人。

有一次窦氏见舅舅宇文邕愁眉苦脸,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宇文邕点了点头。

窦氏又问是不是为了一个女人。

宇文邕先是一惊,然后点了点头。

窦氏再问是不是为了那位突厥公主。

宇文邕再惊,然后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她。

窦氏于是说了这样一番话:“舅舅,现在国家还没有彻底安定下来,还需要突厥的支持和帮助,尽管你心里不是很喜欢那位嫁过来联姻的突厥公主,但你表面上还是不能露出来,为了国家大计,你只能委屈和牺牲自己了。”

这一席话惊得宇文邕云里雾里,嘴里直呼:天才啊天才。

原来皇位几经轮转,到了宇文邕这里,权力都在“摄政王”宇文护手里,不甘“堕落”的宇文邕想借助外力来充实自己的力量,为了争取突厥的支持,他娶了一位突厥公主为皇后。因为裙带关系,跟突厥的关系一日比一日好,实力明显壮大。然而,宇文邕却始终放不下心中的一个结:他并不爱这位风俗习性都不同的妻子。

小小年纪的窦氏竟然如洞若观火,把他的心思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是这一次对白,宇文邕对这位外甥女格外看重,于是倾力将她打造成一位集智慧和美貌于一身、“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绝代佳人。

而窦毅对自己女儿刮目相看却是在宇文政权倒台后,杨坚篡位而且不计前嫌地分封他为定州总管,别人都道贺时,窦氏却道“忧”。她当着父亲的面说了这样一句话:“恨我不是男儿身,不能解救舅家的祸乱。”

唬得窦毅赶紧用手捂住她的嘴:“小孩子不要乱说话,说这样的话可是要灭九族的。”

嘴上是这样说,但窦毅从此对这个女儿也是刮目相看了。于是他决定给这个丫头的将来定下这样一条规则:要嫁就嫁英雄。

可是天下之大,英雄又藏身何处呢?窦毅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自认为聪明绝顶的好办法—比武招亲。

(4)指“屏”为婚

一条征婚启事的出现,举国上下引起了沸腾。征文的大致内容如下:小女十八,美貌如花,谁想摘花,比武招亲。

落款自然是窦毅了。

美貌与智慧并存,金钱与地位齐重。娶了窦氏无疑等于得到一个女神外加一个亮晶晶的金饭碗。

窦氏这样的豪华级“白富美”自然是人人神往了,这样的征婚广告产生轰动效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应聘者络绎不绝,但都是尽兴而来扫兴而归。每个应聘者都发出这样的感慨:求亲难,难于上青天。

对此,窦氏深有同感:嫁人难,难于上青天。

后知后觉的李渊终于知道了比武招亲的事,他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欣喜之色:你们之所以抱不回美人,是因为你们不是英雄。

行过千层山,跨过万道水。李渊终于来到窦府门前,一看比试的题目,他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原来窦毅在自家府门前设了一个“闭门羹”:门口的屏门上让女儿窦氏画了两只孔雀。

比武道具:一张弓和两支箭。

比武方式:百步之外,两箭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便可以抱得美人归。

李渊之前,应征者大抵都是来拿窦家屏风撒气,射完两箭回家,骂两句“挖坑坑你爷爷”后睡觉,再醒来已是南柯一梦。

“来迟了”的李渊却显得气贯长虹,他不疾不徐地拿起了弓和箭,围观的人群发出了叹息声,纷纷劝道:“小伙子,回去吧。这是窦老爷逗你们玩的,他忽悠了咱们一回,你不能再给他忽悠了,这也太侮辱人了,太伤自尊了……”

李渊没有理会那些“善意”的声音,一脸的冷漠与坚毅。

屏息,拉弓,只听见“嗖”的两声,众人定睛再看时,孔雀的两只眼睛正中间插着两只白花花的箭羽。

“百步穿杨。”

“李广再世。”

“神射手。”

李渊在众人的惊叹声中,朝窦府走去,他的步伐轻盈而沉稳,他知道他一脚跨过去,将是另一片新天地。

窦毅果然没有食言,李渊来时带着一颗红心两袖清风,去时香车美人,当真是挣得钵满盆满。

本来就属于“皇亲”的他,马上多了一道新的光环—“国戚”。

李渊,就从这里开始发迹。

各位看官,唐朝开山祖师的事迹在此先行打住。以下,我们来说说隋朝的演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