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7389900000027

第27章 认识这些常用药,有备无患(1)

现在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小药箱,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药。可是大多数人对哪些药可以家中常备、哪些药需要医生处方、常见药物的正确用法等并不清楚,甚至在用药方面还存在严重的误区。这就像在身边埋了一颗炸弹,随时都可能因为错误的用药方法而给身体造成伤害。

自我药疗常识

网络上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医大教授教你用最便宜的药治常见病》的帖子,帖子内容如下:

一、牙痛

红霉素片(三粒)+维生素B1(四粒)+维生素B2(两粒)开水送服,一天两次,半小时止疼。

二、腹泻(急性)

一般的用保济丸就可以了(三毛一袋),如果较严重的话用氟哌酸(七毛一板)搞定。

三、感冒

刚要感冒也就是有一点点症状时不要忽视,这个时候最重要,用维C(五毛一袋)或速效伤风胶囊(六毛一板),如果发烧就加用安乃近(两块左右一盒,有的药店可拆散卖。吃此药要多喝水)。

如果流鼻涕或鼻塞得很厉害,可以用琦克(这个较贵,十块一盒,但见效快,一颗见效,可以拆着卖,一块一颗)。

四、咳嗽咳嗽有痰而且痰黄或带血丝,可用牛黄蛇胆川贝液(一块多的两块的都有)+阿莫西林(两块左右)。干咳或痰少可用甘草片(两三块左右)+阿莫西林。五、咽喉肿痛刚开始不舒服就要注意了,应立即吃药,可用清火片或牛黄片(一毛一袋),再严重些可加阿莫西林。

这种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出破绽的不靠谱帖子,却几乎每个月都会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以科普的名义贴出来,每贴一次,还都会有无数热心的人士帮忙飞速传播,使千百万人上当受骗。每次我看到这个帖子,都会觉得悲哀,一个没名没姓的所谓医大教授几分钟编出来的东西竟然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而我花几个小时敲出来的辟谣帖往往没多少人会认真看!所谓谎言说了千遍也就成了真理,要纠正过来真的很难!

相信传言不如武装自己

为什么说这是个不靠谱的推荐呢?因为这里面推荐的氟哌酸、阿莫西林、红霉素都是抗生素,属于处方药,老百姓是不应该自己随便滥用的,大家应该都知道滥用抗生素会培养耐药细菌,一个负责任的医大教授哪能随随便便推荐老百姓自己去药店买抗生素吃呢?另外,退烧早已经不使用安乃近了,因为临床发现安乃近可引起致命性粒细胞缺乏症,全世界已经有30多个国家禁用安乃近,且不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连尼泊尔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已将其列为禁止用药范围。普通的老百姓不一定知道这事儿,可医大教授能不知道吗?一个负责任的医大教授应该提醒老百姓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在中国还没被完全禁用,还能买到。因此这帖子是不是医大教授写的还真难说。

我分析了一下,这个帖子之所以受欢迎,症结在于目前医疗体制下的“看病难、看病贵”。这帖子刚好迎合了老百姓想要治病方便又图省钱的心理。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生了病就愿意自己买药吃,嫌到医院排队看病手续麻烦,而且收费多。自己买药吃不是不可以,但普通百姓,要想达到安全买药、自己治病的目的,需要先具备相关的医药学常识,知道什么病可以自己买药吃,什么病必须去看医生,还得知道自己在药店能随便买什么药,不能随便买什么药。

你可能听说过政府倡导的“小病去药店,大病上医院”的治病模式,这里的“小病去药店”其实就是国外提倡的“自我药疗”。世界卫生组织对自我药疗的定义是:“自我选择和使用药品来处理自我认识的症状和疾病”。“自我选择和使用药品”指在没有医生开处方的情况下使用非处方药物,用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或者用来治疗轻微的疾病,例如感冒。

非处方药,自我药疗的主要药物

既然提到了要使用“非处方药物”,下面就说说什么是非处方药。简单地说,药品包装盒的右上角有OTC标识的药就是非处方药。OTC是英文“OverTheCounter”的缩写。翻译过来指的就是在柜台上你可以自己随意挑选的药,也就是现在大型药店里货架上顾客可以自选的药品。

它是老百姓可以不经过医生开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可以不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也能使用的药品。

OTC中又分甲类OTC和乙类OTC。甲类OTC在药盒的右上角有红色OTC标识,指老百姓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并且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专业人员的社会药店、医院药房购买的非处方药;乙类OTC在药盒的右上角有绿色OTC标识,指除了社会药店和医院药房外,老百姓还可以在经过批准的超市、宾馆、百货商店买到的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比甲类更高,因此无须医师或药师的指导就可以购买和使用。

顺便提一句,保健品类(例如钙片、润喉糖等)不是药品,其批准文号一般标以“食健字”,由于不是药品,所以没有非处方药的OTC标识。

非处方药主要包括感冒药、止咳药、退烧止疼药、通便药、外用药等。被列入非处方药的药物,一般都经过临床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具有以下诸多优点:

第一,适应证是患者能自我判断的病症,药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起效快速。

第二,一般能起到减轻病人不适的作用,能减轻小疾病初始症状或防止它恶化。

第三,不含有毒或者成瘾的成分,不容易在身体里蓄积,不会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第四,说明书文字通俗易懂,患者可以在说明书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法律规定非处方药的说明书要十分详尽,说明书内容项目除有药品名称外,还要求列出该药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贮存方法以及批准文号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上可以检索到所有非处方药的说明书范本,参见链接http://app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dir.html药品项下的“OTC化学药品说明书范本”和“OTC中药说明书范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查询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疗效没有优劣之分。

有人认为,非处方药比处方药疗效差,于是不按说明书服用,随意加大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有的人则不相信非处方药,有小毛病仍是喜欢跑大医院找医生,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认识上的误区。临床上,一些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也常常会用非处方药来为患者治疗,由此可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并非疗效的“好”与“差”之分。其实,很早以前,所有的药品都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开处方才能使用。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现了百姓想要方便快捷地自己治疗“小伤小病”的需求,以及政府想要减轻一些医疗费用负担的需求,国外开始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将一些临床使用时间长、被证明安全且有效的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药。

我国在1999年正式出台《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并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非处方药制定实施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3?5年还要进行一次再评价,推陈出新,优胜劣汰,确保非处方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新药大量上市,对每一种非处方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有的处方药不太可能成为非处方药,但经过改变剂型或减小规格剂量后也可能变成非处方药,例如,用于急性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氢化可的松片剂和注射剂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出售和使用,而且使用过程需要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监护,但用于治疗皮炎的氢化可的松外用软膏剂就可以作为非处方药使用。截至2013年10月,我国公布的非处方类药品西药类一共有1179种,中药类有4588种,全部信息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www.sfda.gov.cn“数据查询”里检索到。

进行自我药疗,应具备五点素质

根据资料调查显示,目前世界各国老百姓自我药疗情况为:1.60%以上的病症最初是用某种自我护理(或保健)形式处理;2.占世界总人口约60%的人每天服用1种药品,其中57%属于自我药疗;3.在美国,出现小毛病时用非处方药治疗的人要比找医生治疗的人多4倍。

尽管非处方药方便了患者,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是药三分毒”这句警示,要根据病情对症选用非处方药。同时,购买非处方药,一定要到店内悬挂《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正规药店购买。

为保证自我药疗安全,患者应该具备下述最基本的五点素质:第一,了解相关医药学常识后再自我药疗,不能盲目自我服药。第二,确定自己得的病适合自我药疗后再服药,不适合自我药疗的疾病一定要先去看医生。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就不适合自我药疗。这些病需要专科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后给出合理的处方,患者根据医生处方用药,所以治疗这类疾病的药都是处方药。

第三,买药时知道咨询药师,服药前知道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第四,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标注,自行服用非处方药一段时间后(一般为3?7天不等),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第五,认清药品包装右上角的OTC标识,不购买没有OTC标识的处方药。

处方药,必须找医生开处方

为什么我一再提醒不要随便购买处方药呢?看了下面的介绍大家就明白了。

顾名思义,处方药是指患者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使用的药物。所以开这类药的医生必须有处方权,而且患者需要在医生的监护指导下购买、使用。因为处方药大多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上市不满5年的新药,临床对它的药效和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曾经就有上市不久便被撤市的新药,例如用于降糖的曲格列酮,上市仅两年就被发现有严重的肝脏副作用,因此被退市禁用。

第二,可产生依赖性或者容易被滥用的某些药物。例如,安定类镇静催眠药物,少量镇静,适量可以治疗失眠,但过量会抑制呼吸导致死亡;再例如,抗生素类药物,滥用会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可能会造成临床上出现无药可用的危险局面,因此这些药必须凭处方购买。

第三,药物本身毒性较大的药物。例如,所有抗癌类药物。第四,用药方法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物。例如,注射剂必须在医疗机构里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给药才行。再例如雾化使用的药物,需要有相应的雾化机器和医务人员指导如何操作,因此用于雾化的药物也都是处方药。

居家常备非处方药推荐

常见病症选药推荐

上一节普及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相关知识,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清楚了,处方药是一定要医生开处方才能遵医嘱吃的药,不同的病人病情不同,因此医生开的处方也会不同。这里不介绍处方药,只简单列出一些常用的非处方药。列这个清单不是为了让大家照单抓药,而是希望大家能提前熟悉这些药名和用途,一旦需要的时候能记起它们。另外,我不主张家庭常备太多的药品,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楼下三五百米就有药店,需要时现买就来得及。如果备太多,用药时很容易滥用;如果长期不用,药品又很容易过期,存在不小心吃了过期药的风险。我的家庭小药箱常备的也只有退烧的对乙酰氨基酚,补液的口服补液盐,消毒的碘伏、棉棒,覆盖伤口的创可贴等几种药。

退烧止疼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家庭药箱里首先要备的就是退烧止疼药。退烧止疼药通常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关于它们的退烧作用已经在前面阐述了。除了退烧作用以外,这两个药也是常用的止疼药,可以用于缓解头疼、牙疼、月经痛等很多疼痛症状。布洛芬同时还有抗炎的作用,也用于治疗风湿,跌打损伤、扭伤等引起的炎症,但布洛芬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有胃溃疡的病人不能使用。家庭药箱里的药要将儿童和成人剂型分开存放。像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成人用的是片剂或胶囊剂,儿童就要用滴剂或混悬液。由于这两种药的儿童剂型口感很好,宝宝喜欢喝,家长应将药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宝宝过量误食引起中毒。

镇咳祛痰药: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氢溴酸右美沙芬咳嗽多半是因为体内有痰,所以治疗咳嗽主要还是要化痰。化痰性药物通常可以选用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通过黏液排除促进作用以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促进体内痰液排出去,起到止咳的作用。乙酰半胱氨酸通过分解痰中的黏蛋白,使痰液变得稀薄易于咳出而达到止咳目的。这两种药也分成人和儿童两种剂型:成人有片剂,儿童有糖浆剂或者颗粒剂。

针对刺激性干咳,一般使用的是抑制咳嗽反射中枢的镇咳药,这类药绝大多数是处方药,例如含有可卡因的糖浆,滥用会成瘾。唯一的一个非处方药是氢溴酸右美沙芬,有成人和儿童通用的糖浆剂,也有成人的片剂。缓解鼻塞、流鼻涕药: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盐酸羟甲唑啉鼻腔喷雾剂(商品名:达芬霖)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以直接给他们用注射级别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的氯化钠。用小滴管吸一点点,滴到宝宝鼻腔里面,可以起到滋润鼻腔的作用。针对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我们通常推荐使用儿童专用的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

成人缓解鼻塞可以用羟甲唑啉鼻腔喷雾剂(5毫克/10毫升)。它可以减轻鼻黏膜充血的症状。很多时候鼻塞是因为鼻黏膜充血了,减轻充血症状就能缓解鼻塞。羟甲唑啉也有针对2?6岁儿童的剂型(1.25毫克/5毫升)。这个药每天最多使用两次,连续使用不要超过3天,因为有研究表明,如果连续使用此药物超过3天,它会有反弹效应,使鼻塞症状更严重。有人坐飞机时,由于气压的变化鼻塞会很严重,也可以用它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