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选贤任能(中华美德)
7385300000044

第44章 心是一壶茶

中国茶,历史悠久。诗词曲赋,随意道来,可能就是一首有关茶的史诗。

茶蕴灵性许多名茶都产于灵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泽,蕴天地之精气,秉自然之清灵。名山寺院出名茶。苏州碧螺春原名“水月茶”,产于洞庭水月院;虎丘产上等贡茶,色白如月边云,因名“白云茶”。连著名的紫砂陶壶也创制于明代宜兴金沙寺老僧之手。因此,茶了无尘俗气,纯洁淡泊。试想,喝了蕴涵天地精华之茶,不也能让我们世俗的心中增添几许超然的灵气吗茶需慢品有位静参道士,曾把茶的品等分为香、清、甘、活四种。“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分,则苦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

茶本身有品,饮之更需要品。在茶香袅袅之时,细酌慢品,深思遐想,飘逸雅致的韵味便会给人带来澄净平淡的心情,散化心中的郁闷。手握精致茶杯,有如玉石般温润。轻抿一口,醇和馥郁,直透脏腑,顿感神清气爽,闲怡舒适。大概我们都会脱口诵出苏轼的句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中有品位古时每当士人相聚,迎宾待客,必然烹茶,举行茶宴、茶会、茶集,品茗清谈,吟诗联句,茶诗、茶词、茶画,佳作迭出。文徵明有《惠山茶会图》,画出了古代文人以茶会友的浪漫。郑板桥曾描述饮茶会友之乐:“坐小阁上,烹龙凤茶,烧夹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间仙境。”卢仝《七碗茶歌》诗中说:“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善饮茶者往往是上层人士和释徒道家之类,文化教养较高,世事阅历较丰富,联想比一般人活跃。当一杯名茶在手之后,神思飞扬,如泉而涌,至理妙道、奇情异想流注于笔端,于是一首首茶诗、一篇篇美文便创作出来,这就产生了茶的文学。

茶中有闲韵“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杯清茶,一本闲书……那是怎样的闲适和令人羡慕的逸致呢!真可谓“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文人要求有清、幽、寒、静、雅、淡之品茗环境,诗僧皎然品茶伴以花香琴韵:“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茶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徘徊。”唐代崔道融有诗云:“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心中抛去俗念来品茶,方可达到“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境界。

茶中有文化有人集巧思妙意,将茶拟成对联,寄寓人生。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有一茶室,名曰“秀翠堂”,门前柱有一副茶联:“泉从石出情宜洌,茶自峰生味更圆。”广东珠海市南山山径的茶亭悬挂一副茶联:“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福建泉州市有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很别致:“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最有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回文茶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倒读则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在这样的地方饮茶,一定别有一番情趣吧。

滚滚红尘,碌碌苍生。宇宙无限,人生苦短,在纷繁喧嚣的世事中,我们不妨选择合适的时间,静下心来品品茶,把心变成一壶茶,包容百味,吐故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