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选贤任能(中华美德)
7385300000003

第3章 节气中的母爱

天道有序,万物有节,二十四节气演绎着四季不同的旋律。二十四节气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个时节的转换,而是一种母爱深深的感觉。每个节气,母亲都给我不同的美味,香飘不断……春分,母亲便去田埂地头、沟渠溪畔采摘野菜。母亲是烹调能手,野菜或凉拌或炒制,都青翠欲滴,令人垂涎。野菜的滋味也很独特,有的酸涩,有的微甜,有的滑腻,有的生脆,无论哪一种,都让我记忆深刻。母亲对这些野菜充满感恩之情。它们曾经在最艰难的岁月,延续过母亲和我们的生命。那丝丝野菜的清香,沾着母亲的爱意,在岁月中悠悠飘散。

每到惊蛰,母亲都要做贝母雪梨羹。因为春天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梨和“离”谐音,母亲是要让病痛“离”我们远一点。母亲熬的贝母雪梨羹热而不烫,用白净的瓷器汤匙舀一勺,慢慢放入口中,酥软的梨羹不用和牙齿接触,就会绵软细腻地滑入喉咙中,川贝的清心苦味也被冰糖蜂蜜所遮掩。慢喝,细品,温情脉脉的,凝聚着母亲的挚爱。

清明时节,母亲将鲜嫩的清明艾洗净后用刀细细切碎,用白糖腌上一会儿,和糯米粉搅拌均匀后,加少许清水使劲揉搓成面团,再加入馅料,分咸甜两味,一般咸馅为芽菜肉末,甜馅为红豆沙,做成糕团,蒸熟即为清明粑。母亲做的清明粑,色泽金黄翠绿,粑中又有艾叶,它的清香更是中和了糯米和馅的味道,可谓香甜于口,清明在心。小小的清明粑,母亲给我们传承着一种对逝世亲人的追忆与敬爱之情。

冬至的日子,母亲为了能让我们过上一个暖暖的冬天,会用新鲜羊肉与白嫩的萝卜等炖成萝卜羊肉汤。汤炖好了,盛入蓝花粗瓷碗中,蒜泥、香菜、葱段均匀地撒在亮晃晃的汤面上。低眉之间,那浓郁悠远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母亲的羊肉汤,色泽不鲜亮,却传递着母爱的光芒,足以抵御一冬的严寒。

立夏,母亲要腌咸蛋;大暑,母亲要做豆瓣酱;秋分,母亲要酿葡萄酒……年年岁岁,母亲总是重复这样的劳作,重复着一个平凡女人朴素的快乐和幸福。在二十四个节气里,能够分享这些美食,实在是个想起来就让人觉得温暖的日子。母亲的美味,母爱的滋味,只有嘴知道,也只有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