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无为而治(中华美德)
7383700000060

第60章 我们今天怎样砍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论上讲,刀磨得越快,柴就砍得越多。如此说来,能把刀磨快,真的是一种本事,而十年寒窗的苦读,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磨刀——但是,现实有时候是很会开玩笑的,十年苦读可能读出状元,也可能读出傻子,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把刀磨得快,固然好,但这是古人的世界观,那时的生活比失眠者入睡还慢。现在的这个时代,却是瞬息万变。成功确实青睐于那些有准备者,但是,如果你一味地准备、准备、再准备,也会痛失良机,该出手时就出手当是上策。老是磨刀,总让我感觉一个孩子为了打基础,光学前班就读了五年。就像我反对急功近利一样,我也反对麻钝迂腐,成功与收获不应只有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磨刀与成功,也像两个人搞对象,有可能结婚,也有可能分手。

有些人之所以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大概在潜意识里,总以为机遇是一辆出租车,随时随地,招手即停。其实,机遇是一辆火车,从不等人,到点就开——不管你来与不来——因此,抓住机遇,比什么都重要。也许我们不能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但,搂住机遇的小腰还是大有可能的。倘若比尔·盖茨和所有大学生一样,按部就班,本本分分地读完4年大学,有没有微软都很难说——即使有了,恐怕微软也有可能变成腿软。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讲中美两国不同消费观的,说的是一个中国老太太,省吃俭用一辈子,终于攒到可以买套房子的钱了,可是,她还没来得及住进去(或者说住进去没多长时间),就离世了。而美国老太太,年轻时就贷款按揭了一套房子,待她辞世之时,终于把贷款还清了……看似是不同的消费观念导致的不同的人生,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为,中国老太太为了房子这件事,磨了一辈子的刀,到了可以享受的时候,却心有“柴”而力不足了。而那个美国老太太,其实是一边磨刀一边砍柴(也就是一边工作一边还贷),我不否认她有还贷压力,但这种压力也让她与幸福并驾齐驱。

光顾埋头磨刀,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鸵鸟,不敢面对困难,总以为刀快了可以解决一切。其实,刀再快也不如世界的变化快。因为,你光顾在那儿磨刀了,没想到柴禾也是越长越粗,愈来愈壮。甚至,柴禾生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你磨刀的进度,这好比你的储蓄存款利率永远低于物价增长指数,实际得到的是负增长。再一个就是,你在那儿磨刀,也有些故步自封,至少没跟上科技的变迁,等你把刀磨快了,人家早就超越了砍刀时代而进入电锯时代,我相信,随便一把电锯,再锋芒的刀子也得对它俯首称臣。也许,这还不算什么,我最大的担心是,你把刀磨得飞快了——甚至那是全世界最快的一把刀——然而,待你挥刀上山,却发现满山的柴禾早就被人家砍了个精光,面对一座空山,你倒提砍刀,欲哭无泪,这岂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简直就是磨刀才误了砍柴工。

最正确的方法是:边磨边砍!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及时更新砍柴工具,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你埋头磨刀的时候,别人把柴禾砍完。而且,磨刀与砍柴同步进行的另一个好处也很明显:一旦刀子卷刃了,可以及时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法。世界不会停下来等你,人也不能什么都搞懂了,才开始人生,“在战斗中成长”,一边砍柴,一边磨刀,也算另一种形式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