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7364200000083

第83章 拥有好习惯,才有好人缘(5)

戴高乐将军曾经说过一句话:“真正的领袖人物要幽居,伟大和超脱,要神秘,有时则要沉默寡言。”

无独有偶,在戴高乐之前也就是几百年之前,我国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曾经总结圣人的处世经验说过这样一句话:独处看不破,忽处看不破,劳倦时看不破,急遽仓猝时看不破,惊扰骤感时看不破,重大独当时看不破,吾必以为圣人。

在这里所说的圣人,是一个有悬念的人而已。我们也许做不了圣人,然而我们却可以做“部分的圣人”——一个有悬念的人。为此,首先要求我们在必要时一定要学会免开尊口。

例如,在交际的过程中,一定不要问对方“你是做哪一行的”,直奔主题而去,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们的风范。我们可以在交谈中去求证这个问题的答案,只不过千万不要说出这几个字。否则的话,对方马上会把我们看做是急功近利的淘金者,或者从来都没有享受过自由和优裕生活的小角色。

现实生活中,是是非非的人情世故,大部分人都在说话中演绎着。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缺点,然而这些弱点和缺点,一旦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就很快成了一个人的短处和隐私。这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局外人也往往难以真正知道事情的真相,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并非可靠,何况另外还有许多隐衷非外人所知?

所以说,我们对任何问题都不宜凭主观猜测去乱说,更不可因片面的观察就在背后评论别人,除非这是一个好的评语。把一个人说得天花乱坠,假如对方恰巧不认可这个人,那么听了以后不是以为我们别有用心,和这个人穿一条裤子,就是认为我们幼稚无知。而把一个人说得一无是处,而对方偏偏就是那个人的朋友,那么就会惹下大麻烦的,甚至会被人认为是道德问题。

古人教导我们: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也就是告诉大家在说话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可是要我们事事、回回缄口不言显然是做不到的,那就唯有小心谨慎而已。这也是对自己的安全和品行的一种自我保护。

在社会上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每一天都在兴风作浪,把别人的短处和隐私,把人际间的是是非非编排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不知由此种下了多少怨恨的种子。假如遇到这样的人说某某人的短处时,我们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像别人告诉我们的秘密一样,三缄其口,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如果贸然把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十有八九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出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当我们明白自己说错时,难道我们还能把话从别人的耳朵里掏出来吗?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许多的秘密,或许我们会一时冲动去找人倾诉一番。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很有可能会把自己的秘密泄露出去,而自取其辱,自找倒霉。世界是复杂的,我们“抛出一片心”说不定正好落入别人的陷阱。

我们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其实,做人的策略和光明磊落是没有关联的,关键的是我们要做到问心无愧。

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斗争与矛盾,社会上处处都有小人,当然也就充满了陷阱,君子又防不过小人,说话稍有不慎,便有被套进去任人宰割的危险。

其实说话必须要看清对方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对方不是能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经够多了。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但事无不可对人言,也就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非要尽情地向别人宣布。成熟的人是不是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更不是不诚实,更不是狡猾。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引起他的注意,如果有必要的话,不妨择地作长谈,这就叫做世故通达。

因此,说“三分话”并不是狡猾和不诚实,而是一种修养。我们说话必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我们说“三分话”,已经很不少了。

一生当中,总有一些话是本不想说而又违心说的,总有一些话是十分想说却又终于没说出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能淋漓酣畅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是一种技巧;把想说的话扼死在心底,去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会逢人只说“三分话”,千万不要太冲动。

委婉一点,说话不要直来直去

直言直语的说话习惯往往是一个人的致命缺点。一个说话不分场合,不问对象,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人,永远也不会受人欢迎。这种习惯既遭人算计,又是在自毁前程。所以,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尽量委婉一些。这对我们的事业、生活都更有好处。

小张最近和他的老婆关系相当紧张,前几天甚至传出要离婚的消息,本来挺亲密的小两口,怎么突然之间要离婚呢?原来只是因为小张在不经意间说出了一句过于真实的话。

那天下班很早,两个人吃过晚饭就靠在沙发上欣赏正在热播的青春偶像剧,影片里男女主角正爱得如火如荼,女主角深情地问对方:“你到底爱不爱我?”男主角随即说道:“我当然爱你,因为你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小张听了这句话后,自言自语道:“好!这是个具有智慧而又带点禅意的回答,简直堪称经典。”小张的老婆听他这么说,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之后,便不断地拷问小张:“你是不是也把我当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呢?”小张被问烦了,只好敷衍回答说:“你当然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了。”小张以为这样回答就可以交差了,谁料他的老婆听完之后却并不满足,而是继续问他:“那么,我到底是你身体的哪一个部分?”老婆本来是想听几句甜言蜜语的,可是,小张却无奈地笑了笑,想逃避这个问题,老婆再三地追问,情急之下,小张只好将真实的答案脱口而出,他诚恳地对老婆说道:“你是我的盲肠!”可想而知,听到这个答案之后,失望之极的老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小张因为说话太直,而伤害了夫妻间的感情。夫妻尚且如此,如果是对外人说话太直,那结果会如何自然就不难想象。生活里没有绝对的真实,如果你讲话总是习惯直来直去,那你就会因此而吃足苦头。

从前,有一个说话喜欢直来直去的老实人,无论什么事情他都是直来直去地说,所以,不管他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后来他来到一个村庄,指望能到地主家做工填饱肚子。吝啬的地主问明了原因后,认为像这样一个只会直言直语的老实人一定不会偷懒,不会欺骗他,工钱又低,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把他留了下来。

有一天,地主的一班朋友来做客,地主想留客人吃饭,但又怕老婆不同意,只好谎称上厕所,趁机去向老婆请示。地主老婆非常生气,劈头盖脸就抽了地主几巴掌,坚决不同意请客,地主双颊红肿,又气又怕,慌乱中找来了老实人,让他随便编几句谎把客人打发走。因为不放心,又跟到门后偷听。老实人到大厅后,就说:“我们老爷让我编谎把你们打发走!”客人大吃一惊,问:“你们老爷在哪?怎么不出来?”老实人很干脆地回答说:“他被夫人打肿了脸,正躲在门后偷听咱们说话呢!”一个客人从门后拉出了羞愧的满脸通红的地主,狠狠地嘲笑了一通。客人刚走,地主就对着老实人发了一通火,不由分说地把他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老实人”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老实厚道的小东是一家公司的中级职员,他的心地是公认的“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职。和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调独当一面,就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另外,别人虽然都称赞他“好”,但他的朋友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没有“应酬”,在公司里也常独来独往,好像不太受欢迎的样子……

其实小东能力并不差,也有相当好的观察、分析能力,问题是他说话太直了,总是直言直语,不加修饰,于是直接、间接地影响了他的前途。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别人的立场、观念、性格。他的话有可能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因为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宁可离你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因为成效好,鼓动你的人坐收战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是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该委婉含糊时,就不要直白。

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比如,当你不赞成别人的某种做法时,你应巧妙地借助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或者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话,都能帮助你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而不至于得罪别人。

对人方面,少直言指出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这不会被认作“爱之深,责之切”,而会被看做和他过意不去。

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

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话,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

莫论人非,别养成多嘴多舌的坏习惯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长舌的人走到哪里都可能会挑起一连串是非,于人于己两不利。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长舌的坏习惯,切勿图一时嘴快而不计后果。

小林哪里都好,就是太爱说人闲话:小张被媳妇挠了、老李跟个年轻姑娘看电影了、杜小菲不孝敬婆婆、张大明又去赌博了……也不知他从哪儿收集了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消息,反正他一天不背后说人就觉得不舒服。有一天,他正在办公室里,议论急脾气小张怕老婆的事儿,刚好被小张听到,进来就给了小林两拳。小林虽然吃了亏,但坏习惯还是不改,仍旧像以前那么长舌。但大家对小林却越来越冷淡了,每个人都在想:“今天你当着我的面说杜小菲,谁知道你会不会当着杜小菲的面说我呢!”因此,小林的人缘一落千丈,成了办公室里的“万人烦”。

长舌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小林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议论人家的是非,他可能图的就是一时的快意,但这个习惯却给他的形象抹了黑。俗话说:隔墙有耳。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所以我们要做到“宁在人前骂人,不在背后说人”。千万不要养成背后说人是非的习惯,否则你不仅会令被说者讨厌,同时也会令听者讨厌。

有这样一个多嘴女人的故事:

多嘴本来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她却太过火了,以至于连平常饶舌的三姑六婆们也都无法忍受,终于有一天大家一起到拉比那里去控诉她的行为。

拉比仔细倾听每一个女人的控诉之后,便要这些女人们先回去。然后拉比差人去找那个多嘴的女人来。“你为什么无中生有,对邻居太太们品头论足?”多嘴的女人笑着回答说:“我并没有杜撰什么故事啊!也许我有一点夸张事实的习惯,不过我说的不是很接近事实吗?我只是把事实稍微修饰一下,使它更有声有色而已。但是或许我真的太多嘴了,连我丈夫都这么说呢!”

“你已经承认你的话太多了,好吧!让我们来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拉比想了一会儿之后,走出房间,然后拿回一个大袋子,他对女人说:“你把这个袋子拿去,到了广场之后,你就打开袋子,一面把袋子里的东西摆在路边,一面走回家。但是,回到家之后,你便要掉过头来,把东西收齐以后,再回到广场上去。”

女人接过这个袋子,觉得很轻,她很纳闷,非常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于是加快脚步走到广场去,到了广场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然是一大堆羽毛。

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晴朗秋日,微风轻吹,令人觉得非常舒服。女人照着拉比的吩咐,一面走,一面把羽毛摆在路边,当她走进家门时,袋子刚好空了。然后她又提着袋子,一边捡,一边回到广场。

可是,凉爽的秋风却吹散了羽毛,以致所剩寥寥无几。女人只好回到拉比那里,她向拉比说,一切都照拉比的吩咐去做了,但是,却只能收回几根羽毛。

“我想也是的。”拉比说,“所有的马路新闻,都像是大袋子里的羽毛一样——一旦从嘴里溜出去,就永无收回的希望。”

于是,拉比的机智矫正了这个女人的坏习惯。

长舌远比三只手更令人头痛,假话传久了就会变成恶言,谣言足以隔离亲近的朋友。因此,不要用嘴巴去发现看不见的东西。

同时,拉比还告诫人们说:“遇到鬼的时候,你一定会拔腿就跑;同样的,遇到马路消息时,你也要快速地逃。”

当所有人都不再在背后道人长短时,一切纠纷的火焰就会熄灭。因此,人们很讨厌多嘴多舌的长舌妇,对谣言更是深恶痛绝。

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因为长舌的习惯吃亏。

有三个人本来都是不错的朋友,但其中两人却突然因为一个女人而闹得很不愉快,两个人虽然平时见面还都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一旦分开就都去找第三个朋友,拼命说对方的坏话。如果第三个朋友把这些话入耳封存也就算了,偏偏这个朋友是个长舌的人,他在甲面前把乙说的坏话告诉他,又跑到乙面前如法炮制,实在压抑不住自己说话的欲望了,他又找到一群人,把甲和乙的矛盾添油加醋地议论一番,一时间满城风雨,好不热闹。一段时间后,甲、乙两人都冷静了下来,慢慢恢复了友谊,他们这才发现在这件事情中,他们的朋友扮演了一个怎样不光彩的角色,于是三人大吵了一架,这个人同时失去了甲、乙两个朋友,还被人说成是挑拨离间的小人,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长舌的坏习惯。

虽然说:“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后说过别人,但千万不要让它变成习惯,如果别人有什么缺点,你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直接向他提出,或者容而忍之,视而不见,背后议论别人的方法绝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