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皇家宫苑豢养着一个猴子军团,在一个封闭的大院里许多猴子,训练列队操练,分队进行搏斗。当然,这个军团并不用于战斗,而是用来表演,取悦人们。
军团大院内摆着一把铡刀。每一只猴的尾巴铡掉一截,通通只留5寸那么长,成为这猴子军团的标志。铡断尾巴肯定是很痛的,被铡的猴子发出尖厉的叫声,自己捧着流血的尾巴伤心不已。铡断了尾巴的猴子从此变得驯服,没有尾巴可翘,很容易训练。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铡尾巴的入团规则,开头由人来执行,到后来就由那些先来的猴子们代劳。每来一只新猴,猴子们就一拥而上,把它按倒在地,动作利索地把它的尾巴铡掉。当刚铡掉尾巴的新来者凄惨地嘶叫时,猴子们却围着它欢蹦乱跳。每只猴子都经受过这一规矩带给它的痛苦,但每只猴子又都参与执行这种规矩,来招呼新同伴,并从中得到乐趣,一代接着一代。猴子军团存在多久,猴子铡猴子尾巴的规矩就持续多久。
时间和惯性会使奴隶们精神麻木,即使是最残忍的行为,也会自行传承下去。谁也不觉得很奇怪。
成功的标准
读小学的时候,每天要经过一条国道。路两侧能捡一些焦炭块儿,带回家给母亲烧炉子用。那东西燃劲儿大,省煤,因此,母亲夸奖过我好几次。
有一天,为了博得赞赏,我趁放学时在路上奔波到天黑,捡了一书包的焦炭块儿。回到家,我将辉煌战果献给母亲,她却不像往常那样快乐,沉着脸问:“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当然没做完,”我很扫兴地咕哝着。母亲说:“顺手带些焦炭回来,没错;专门去捡它,就错了。我不是要看你带回多少焦炭,而是要看你带回多少学问。”
读高中时,我迷上了“文学”,整天谋划写作,成绩很差。虽然我内心为此很恐惧,但总幻想着有一天成功,被大学破格录取。终于有一天,我的文章见报了。我兴冲冲奔回家,送给母亲看,她却深深叹了口气:“你损失的,比得到的要多很多。”
大学上不成,我当兵到了部队。在一次小型军事演习中,我所在的连队以50%的“伤亡”打败了“敌军”。全连官兵欢呼雀跃!但当天晚上的总结会上,首长却说:在真实的战场上,你们在胜利后的两小时内,就面临全军覆没。第一,你们的兵力已不能应对敌人的后援;第二,更糟的是你们在胜利后就昏了头,居然没有一鼓作气及时占领某战略制高点。
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在我走上工作岗位后,才理解它们的意义。很多次,我在为自己的“成功”而自得时,事情却往往显露其尴尬的一面。衡量成功,不仅要看得到了什么,更要看自己为此失去了什么。
衡量成功,不仅要看得到了什么,更要看自己为此失去了什么。
绝不留恋射出去的箭
3位颇具天赋的女孩让射箭队教练十分高兴。当时,这3位少女都不满17周岁,而且以最好成绩计算,她们都排名在世界前10名之列,也就是说只要这3人发挥正常,奥运会上的女子射箭金牌就必收归囊中。
紧张的比赛开始了,主场观众欢呼声不断,一声哨响后,观众们都静下心来,是队员们角逐的时候了。可是,第一位天才少女在首轮即遭淘汰,她的成绩非常糟糕,连平时的训练水平都达不到。教练仰天祈祷,还好,我们有3个名额参赛,只有看其他两位队员的发挥了。
决赛才进行到一半,另一位少女的成绩开始不稳定,而且越打差劲,眼看她是拿不到冠军了,于是教练把目光投向最后一名弟子,只见那少女异常地沉着老练,箭箭几乎都命中靶心,她如愿以偿地取得了金牌,为举办此次奥运会的国家赢得了荣誉,她就是韩国公认的“神箭手”金水宁。
事后,教练问第一位弟子失败的原因,她说,她从一开始就想“保”,因为只要发挥出她的最高水平,她就可以遥遥领先,可惜,她失败了;第二位弟子说,当她射出糟糕的一箭后,她很想“追”,以力保金牌,可惜,她也失败了;问到金水宁时,她平静地说:“我眼中只有靶心,连箭都看不见了。”教练拍拍她的肩膀说:“你已经知道什么是射箭了。”
距离汉城奥运会10多年过去了,当年英姿飒爽的金水宁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可为了即将到来的雅典奥运会,这位老将又重新复出,成了国家队的核心。她的成绩,依然是最好最稳定的。对此,金水宁还有一句备受观众熟悉的话,那就是:“我绝不留恋射出去的箭。”
谁都想获得成功,由于心中杂念反倒偏离方向,真正的高手,“只看得见靶心”,一心扑着理想而去,而从“只看得见靶心”到“绝不留恋射出去的箭”,就更是一种飞跃和升华。
真正的高手,“只看得见靶心”,一心扑着理想而去;而从“只看得见靶心”到“绝不留恋射出去的箭”,就更是一种飞跃和升华。
使自己成为珍珠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毕业后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痛苦绝望之下,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他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看见了并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社会上,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然后扔掉,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老人什么也没说,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明白没有?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立即低下头,一时无语。
有的时候,你必须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你要与众不同,那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
若要自己鹤立鸡群,那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你要与众不同,那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若要自己鹤立鸡群,那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从改变一只海星的命运做起
一个人到墨西哥旅游。黄昏在海滩漫步时看见远处好像有人在跳舞。走近发现原来是一个土著在沙滩上拾起一些东西,然后用力地抛到海里去,并且重复这个动作。
再走近些时,原来这土著在不停地拾起由潮水冲到沙滩上的海星,把它们抛回大海去。
他于是好奇地问土著:“朋友,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做。”那人说:“我在把这里的海星抛回海里。你看现在正是退潮,海滩上这些海星全部是被潮水冲到岸上来的,这些海星不久会因缺氧而死了。”“我明白,不过这海滩有数不尽的海星,你可有能力把它们全部送回大海吗?你可知道你所做的作用不大啊!”
那位土著微笑着,继续拾起一只海星,边抛边说:“但起码我改变了这只海星的命运呀!”
虽然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我们不能去实现,但从现在做起,就开始改变了!
虽然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我们不能去实现,但从现在做起,就可以开始改变!
悄悄洗干净背上的油漆
一个女孩子莫名其妙地被老板开除了。老板要她下午到财务室结算工资。中午,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很失望伤心,突然,她发现一个小孩子站在她的身边一直不走,便奇怪地问:“你站在这里干什么?”
“这条长椅背刚刚刷过油漆,我想看看你站起来的时候背上会怎么样。”小家伙说。
女孩子怔了怔,笑了。她恍然大悟:如同这双天真烂漫的眼睛想看到我背后的油漆一样,她昔日那些精明世故的同事也正怀着强烈的兴趣想要偷窥到她的颓败、落魄和失意。决不能因为丢工作,也丢失自己的笑容、风度和尊严。选择和被选择不过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的普通事,这个事情对于她的唯一意义便是提醒她必须改变出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了。
于是,那天下午,她昔日的同事们纷纷心照不宣地出来和她打招呼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张平静美丽的面容,短暂的自我调整之后,她又拥有了开朗。
生活中的失意处处可见。当然,在坐在油漆未干的长椅之前,最好还是谨慎地找一个干爽的位子。不过如果实在没办法已经坐上了,那也别沮丧。站起来的时候,不要让人看到背后的油漆。如何做到?其实很简单,将那件已经沾到油漆的外套脱下来,拿在手上,回到家里,再悄悄地洗干净。
生活中的失意处处可见。在坐在油漆未干的长椅之前,最好还是谨慎地找一个干爽的位子。不过如果实在没办法已经坐上了,那也别沮丧。站起来的时候,不要让人看到背后的油漆。如何做到?其实很简单,将那件已经沾到油漆的外套脱下来,拿在手上,回到家里,再悄悄地洗干净。
时光不会倒流
内德·兰塞姆是美国纽约州最著名的牧师,到处都享有极高的威望,他一生一万多次亲临临终者的床前,聆听临终者的忏悔,他感化过很多人。
1967年,84岁的兰塞姆由于年龄的关系,已无法走近需要他的人。他躺在教堂的一间阁楼里,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写一本书。把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死亡的认识告诉其他人。他多次动笔,几易其稿,都觉得不是很满意。
一天,一位老妇人来敲他的门,说自己的丈夫临终前很想见见他。兰塞姆不愿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妇人失望,在别人搀扶下去了。
临终者是位布店老板,已72岁,年轻时曾和著名音乐指挥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说他非常喜欢音乐,当时他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很看好他,可惜20岁时,他迷上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要不然他会是一个很棒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一生庸碌,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兰塞姆,到另一个世界里,他不再这么傻了,他请求上帝宽恕他,再给他一次学习音乐的机会。兰塞姆很理解他的心情,尽力安抚他,答应回去后为他祈祷,并告诉他,这次忏悔,他自己也很受启发。
兰塞姆回到教堂,拿出他的60多本日记,决定把一些人的临终忏悔编成一本书,他想到不管他如何论述生死,也不如这些忏悔。他给书起了名字,叫《最后的话》,可是在芝加哥麦金利影印公司承印该书时,芝加哥大地震发生了,兰塞姆的63本日记毁于火灾。1972年《基督教真理箴言报》对此表达疼惜,把它称为基督教世界的“芝加哥大地震”。兰塞姆也深感痛心,他知道凭他的余年是不可能再回忆出这些东西,因为那一年他已是近90岁高龄的老人了。
兰塞姆1975年去世,临终前,他说,圣基督画像的后面有一个牛皮信封,那里有他留给世人“最后的话”。兰塞姆去世后,葬在新圣保罗教堂,他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遗言: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这块墓碑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块带有省略号的墓碑。
人之将死,才感叹一生庸碌,假若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
寄出最后一张贺年卡
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令他意外的是,他收到了一张贺年卡。
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无法摆脱痛苦。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地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一个人一口一口地喝烈性酒。
他不知道,这个世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卡。
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是洁白的纸上,有几行钢笔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祝福你。生活依然美好,依然充满热情和爱。新年与你同在!”
这几行字,让他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是谁送来的温暖呢?他极力去辨认那钢笔字,但这匿名的祝福者显然是要真正隐去自己。字,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是标准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一点个人风格。到底是谁呢?
第二天上班,他冲同事微笑点头。妻子去世以来,这是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同事们也分别向他回以微笑。微笑充满了温馨,他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那祝福者。
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冷漠在心底悄悄融化。他冰封经久的情感被解冻了。
“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他想起了这句话,他知道他找不到那个人。他郑重地从信封中抽出贺年卡,珍惜地抚摸着。突然,他看到信封上的邮戳:贺年卡是挂号寄来的,为什么不去问问邮局呢?他来到邮局。邮局的人说:“噢,这个办挂号邮贺年卡的人我们记得。两个月前,来了一个很瘦的女人,因为病态,她的嘴唇几乎无血色。她说她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了。她请求我们代她在年前寄出这张贺年卡……我们知道她已经死了,因为,她临走前说,如果她能熬至年底,她将亲自来寄这张贺年卡。”
听完这些,他已知道了这寄贺年卡的人。他深深地,不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人,还是向他已长眠的妻子,鞠了一躬。
这是一个会让人鼻子一酸的故事,让人想起了“无穷恩爱”四字。
逆境中细节的威力无穷
一个青年大学生毕业后去了广州,想闯出一番事业来。不幸的是,一下火车,他的钱包被偷,钱和身份证都没有了。在受冻挨饿两天后,他决定去捡垃圾来解决吃饭问题。一天,他正低头拾垃圾,忽然觉得背后有人注视自己。回头一看,是个中年人。中年人拿出一张名片:“你可以去这家公司应聘一下。”
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场面——五六十个人挤在一个大厅里,其中很多人都西装革履,相比之下他有点儿自惭形秽,想退下来,但最终还是没走。当他一递上名片,小姐就伸出手来:“恭喜你,你已经被录取了。这是我们总经理的名片,他曾吩咐,有个青年会拿着名片来应聘,他一来就会成为我们公司的一员。”就这样,他进入了这家公司。后来,他成了公司副总经理。
一次闲聊时他问总经理:“当时你为什么那么做?”“因为我会看相,知道你是栋梁之材。”说着,总经理不禁神秘兮兮地一笑。
又过了两三年,公司业务越做越大,总经理要去新城市开发投资,临走时,将这个城市的所有业务都委托给了他。送行那天,他和总经理在候机贵宾室里面对面坐着。“你肯定还在纳闷儿,我为什么会选择你。那次我偶然观察到你捡垃圾。你每次都把有用的东西拣出来,将剩下的垃圾归好再放回垃圾箱。当时我想,你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注意到这种细节,那么无论你是什么学历、什么背景,我都应该给你一个机会。而且,连这种小事都可以做到一丝不苟的人,一定会成功。”
逆境与困苦中最容易看到一个人的品性优劣来。细节反映人的心灵。在职场上如此,在情场上也是这样。
点点滴滴融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