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故事大全集
7363600000084

第84章 成语的智慧(5)

说到这儿,江乙话锋一转:“如今大王把千里国土、百万精兵都交给昭奚恤统辖,北方国家怕昭奚恤,实在只是怕大王您的雄厚实力,正如百兽只是怕老虎一样。”

凡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凭借他人权势吓唬人的骗子是可怜又可笑的。

曹刿论战

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重兵进犯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大将曹刿与鲁庄公同坐一辆战车来到长勺迎战,到了长勺安营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报:齐军旌旗森严,刀戟如林,一派杀气腾腾,准备厮杀。

齐将首先下令进军。刹那间,鼓声动地,杀声四起。鲁庄公正准备擂鼓出营迎战,曹刿拦住他说:“主公且少安毋躁,时机未到。”

齐军数万大军冲到鲁营寨前,见鲁营没有反应,好像没有要出兵的意思,于是便平静下来。稍过一阵,齐军又战鼓大作,可是曹刿仍阻止鲁军出战。

待齐军三鼓擂过,曹刿才回头对庄公说:“时机已到,可以出击了!”

庄公下令擂战鼓出寨迎敌,方才鲁国兵将一直看着齐军骄横的气焰,早就憋着满腔怒火,此时一听战鼓擂响,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呐喊着掩杀过去。齐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漫山遍野地溃逃。

鲁庄公大喜,便下令追击,曹刿又拦住说:“不行。”

说完后他跳下战车,仔细地观察着泥地上齐军脚印和车辙,又站在车栏上远眺一番,随后说:“可以追击了!”战役结束,鲁国大获全胜。

班师回朝的路上,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得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气,齐军擂一鼓的时候,士气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则精疲力竭,而我军严阵以待,士气却逐渐充盈,所以能够战胜齐军。同时,齐国是大国,狡诈多端,我们要防备他们佯装败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先观察一番,发现齐军车辙狼藉、旌旗靡乱,这是真正败逃的迹象,所以才能下令追击。”

做什么事情都有个时机,选择最佳时机去做,就增加了成功的系数。

草船借箭

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一路追杀,逼得无路可走,最后到江夏投靠了刘表的儿子刘琦,曹操率兵继续追赶。

为抵抗曹操,刘备就让军师诸葛亮到江东说服孙权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当时孙权手下有一员大将,姓周名瑜字公谨,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军事家。同时,孙权也很依赖他。

当孙权同意了孙、刘联军共同对抗曹操以后,就封周瑜为大都督,让诸葛亮到大都督的营里出谋划策。

两军之间只隔一条大江,江这边是曹操所率领的83万大军,江那边是周瑜的5万军士,两军力量很悬殊,不过谁也不敢先动一步。曹操虽然兵多,但是都是北方人,不会水,坐到船上就晕船,曹操只能先练兵。

于是,两军就这么相持了将近两个月。

原来周瑜心胸狭隘,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他经过多次与诸葛亮的接触,认为诸葛亮的智谋深不可测,觉得他有一天会妨碍到自己的利益,于是他总想找机会杀诸葛亮。

有一天,周瑜对副将鲁肃说:“诸葛亮是人中之龙,其试略在我江东恐怕无人能及,若不为我所用,日后恐怕会影响到主公。为除后患,我应该先斩掉他。”

鲁肃说:“现在大敌当前,如果先斩了孔明的话,恐怕刘备会和曹操联手对付我们。”

周瑜笑着说:“我自有办法,你不用多管。”

第二天,周瑜邀请诸葛亮到他寨中商议事情,诸葛亮坐定后,周瑜问道:“有件事情想向军师请教,敢问大江之上当用什么兵器?”

诸葛亮说:“大江之上,当然是弓箭为先。”

周瑜又说:“现在军中缺少箭,敢烦军师督造10万支箭,此系军务,请勿推辞!”

诸葛亮说:“既然是军务,我当竭尽全力督办此事,但不知什么时候要用?”

周瑜说:“十天之内,能完成吗?”

诸葛亮说:“两军相对,怎么能等那么长时间呢?到时候,岂不是延误军机了?”

周瑜一听,心想:这可是他自己寻死。

于是问道:“那依军师之见,几天可以办完?”

诸葛亮说道:“今日不算,从明日开始,三日内就可以办完。都督要是不相信,我可以跟都督立下军令状。”

周瑜大喜,就叫鲁肃取来笔纸立下了军令状。

周瑜不知道诸葛亮搞什么名堂,就叫鲁肃去诸葛亮的营中再探消息。

鲁肃来了以后,诸葛亮先发话:“子敬,今天可得帮我,要不然我就死定了。”

鲁肃说:“你自己取祸,为什么叫我帮你?”

诸葛亮说:“公谨要让我督办造箭,材料肯定都不齐全,这分明是想让我送死。我只希望子敬能够借我20只船,每只船要50个草人和30名军士。但是有一点,这件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公谨知道。”

鲁肃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就说:“好,既然这样,那我就帮你一把。”

鲁肃回见周瑜,果然没对周瑜说诸葛亮借船一事,只说,他不用翎毛、竹竿、油漆等工具就可以造成箭,周瑜大惊,说道:“好,那看他三天后怎么交差!”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也不见他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晚上,诸葛亮才邀请鲁肃到船中喝酒。

鲁肃被他这些莫名其妙的举动给弄懵了,就问道:“先生这是带我到哪里去?”

诸葛亮说:“去取箭,子敬别问那么多,到了你就知道了。”

于是他们坐着船一直走,江上起了大雾,又走了一段,诸葛亮命令停船,并让所有军士击鼓呐喊。

鲁肃伸出头去看,只见他们离曹操的水营已经不远了,吓得他喊道:“这可是曹军水营,万一曹军出来,你我的脑袋还不得搬家?”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你放心吧,大雾之中,他们肯定不会出兵的。”

于是他一边和鲁肃喝酒,一边命军士继续呐喊。

这时已经是凌晨了,曹操正在熟睡当中,突然有两员大将进入帐内,说道:“起禀丞相,吴兵来偷袭我军水营,我们怎么办?”

曹操说:“外面情况怎么样?”

二人说:“江上一片大雾,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请丞相定夺。”

曹操说:“迅速调集两万弓箭手往呐喊处放箭。”

于是,曹军都在水寨边上向诸葛亮的船放箭,一会儿的工夫,船上的草人身上插满了箭,诸葛亮又令军士把船调过头来,让箭往船另一侧射。又过了一会儿,箭又满了,诸葛亮就令军士齐声喊:“谢曹丞相箭!”

于是六百军士齐声喊道:“谢曹丞相箭!谢曹丞相箭!”

曹操听到后,后悔不已,想派人追赶,可是对方的船凭借顺风已经行出几十里地了。

在回去的路上,鲁肃问诸葛亮:“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可是您怎么知道今天有雾呢?”

诸葛亮说:“为将之人,不懂得天时、地利、人和,不明八卦,不晓天文,不知奇门遁甲,那是庸才。我命系于天,周公瑾怎么能害得了我?”说罢,哈哈大笑。

两人一同到江东,命令军士把插在草人身上的箭全部取下来,每只船上约有6000支箭,20只船就有十几万支箭。

周瑜听到这件事之后,暗暗惭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遇到比我们强的人,比我们懂得多的人,我们应该虚心向别人请教,而不是千方百计地算计人家。

塞翁失马

古时候,有个地方叫塞上,这个地方离匈奴很近。在离塞上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爱好养马的人,人们都称他为塞翁。

有一天,塞翁的马忽然逃到塞外去了,邻人们都替他惋惜。

塞翁却说:“跑丢了马这件事,看似是坏事,怎知这不会成为一件好事呢?”邻人们听了都感到塞翁为人很豁达。

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又跑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了一匹匈奴的骏马。邻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都来庆贺。

塞翁并没有表现出特别高兴的神情,反而说:“多得了一匹马,看似是好事,怎么知道这不会变成一件坏事呢?”

家里有了良马,塞翁的儿子又非常喜好骑马,但技术却不甚高明。自从得到这匹匈奴的骏马,他的心里就一直痒痒的,总想骑着马去兜风。他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就背着父亲去骑这匹马,这可就闯出祸来了——儿子坠马摔断了腿,邻人们都来慰问。塞翁却并不特别伤感,又说:“我儿子摔断了腿,看似是坏事,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邻人们都感到不甚理解。

过了一年,匈奴兵大举入侵,附近的青壮年几乎都被官府抓去当兵了,而且大多都在战争中牺牲了。而塞翁的儿子却因跛脚未能出征,和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

生活中可能暂时有所失,但后来却会因此而有所得,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愚公移山

古时候,在北山有位老汉,平时不太爱说话,对很多事情都是明明知道却装做不知道,村里人都以为他傻,于是,大家都叫他愚公。

愚公年龄大约有90岁了,这天他在院里散步,抬头看到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有几百里,高万丈,心里就想:乡亲们每天要出去都得从山上走,这多费事,如果没有山的话,几个时辰就可以到县城里,进出也畅通无阻了,那多方便。

于是,他把全家人都召集过来,对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家人虽然觉得这想法如果要实现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但由于愚公的想法是利人利己的,大家就都表示赞同,说干就干。这时愚公的老伴提出疑问,说:“凭你们这些人的力量,我看连座土堆都平不了,何况这两座大山呢?再说,挖下的土石往哪里放呢?”大家研究了以后决定:“把它放到渤海边上去,土再多也没问题。”

当天,全家人就开始行动。邻居寡妇的儿子才七八岁,也过来帮忙。他们有的挖土,有的凿石,还把凿下来的石块和挖出的土用筐子等工具运到渤海边上。他们整天忙碌在工地上,一年四季很少回家。

村子里有一位自以为聪明的老人,人们都叫他智叟。有一天,智叟看到愚公的举动觉得很好笑,便对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你今年已经90多岁了,就算你能活100岁,那还有几年时间?你认为几年之内把这两座大山移走,这可能吗?真是异想天开!”

愚公坚定地说:“不错,我是老人,活不了几年了。但是我的决心下定了,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我们可以一代一代地搬下去。而山呢?搬掉一挑土,就少一挑土,这样下去还怕它不平么吗?”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愚公的这番话,无言以对,悄悄地溜走了。

愚公的决心和毅力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了两个力量特别大的神仙下凡,把两座大山移走了,愚公移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藐视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精神无疑是我们干事业、干一切工作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