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
7363300000069

第69章 健康与生命(1)

神秘的“月经不调症”

清朝时有位八府巡按,长期患一种精神忧郁症。他看了许多医生,都未见效。一天他因公坐船经过山东台儿庄,地方官员即推荐一位当地有名的老医生为他治病。医生诊脉后说:“你患了月经不调症。”

巡按一听,顿时大笑,认为他是老糊涂了。以后他每想起此事,就要大笑一阵,天长日久,他的病竟自己好了。过了几年,巡按又经过台儿庄,想起那次看病之事,特意来找老医生,想取笑一番。老医生说:“你患的是精神忧郁症,无什么良药可治,只有心情愉快,才能恢复健康,我是故意说你患了‘月经不调症’,让你常发笑。”笑是良药,多笑见效。

心病还需心药医

书生忽然对佛教产生了兴趣,便决定去寺庙学习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他就感到有只大蜘蛛出来骚扰自己。书生施尽所能也无法改变,只得请教老和尚。老和尚建议他下次入定时,拿支笔在手里,如果大蜘蛛再出来捣乱,就在它的肚皮上画个圈,看看是什么妖怪?

遵循老和尚的话,书生准备了一支笔。一次入定时,大蜘蛛果然又出现了。书生迅速拿起笔来在蜘蛛的肚皮上画了个圈圈。刚一画好,大蜘蛛就没踪影了。没有了骚扰,书生便安然入定,再无困扰。书生出定一看,原来画在大蜘蛛肚皮上的那个圈记,赫然出现在自己的肚脐眼周围。书生明白了,入定时的那个破坏分子大蜘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发于自心。心病还需心药医。烦恼、焦虑均来自你的内心,所以,也只有你自己收心敛性才能解除这“心病”。

朗读那张残破的脸

被丧心病狂的男友毁容后的台湾女孩曾德惠,从容地站在记者面前。她面目全非,但仍调侃说:“如果大家看到我洁白的牙,说明我在笑!”经过四十多次手术,疼得她没空想别的,包括去恨什么人。为了谋生,她上街兜售干燥花香包;为了未来,她决心上大学,但必须从高中读起……“我没有手了,没有耳朵、没有鼻子,嘴巴合不拢,最要命的是,连胸部都烧掉了。”

她讲得很轻松,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不过,她担心以后没有男人会再爱上自己。有一次,她去影院看恐怖电影《贞子》,上完厕所出来,她说,没被“贞子”吓倒的观众,反而被她给吓倒了!

她笑着说,听的人却难过不已。每次出门,她会在全身唯一完好的部位——10个脚趾上涂层蓝色指甲油,以提醒自己曾经有过的美丽。可敬的曾小姐没有扔掉镜子,因为她要面对现实,有时,这比面对死亡更需要勇气!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重要千百倍。

脚走累了,就拜托肩膀

师父在童年时听过一个故事,他曾告诉我这个小名滨大贼的故事。这个大贼每晚从福岛县的小名滨走到宫城县的仙台去行窃。他晚上和朋友在小酒馆里喝酒,大约八九点回家,说声“我回来罗”,就去睡觉。他趁大家睡着后就去仙台当贼,拂晓时分再钻入被窝。他和家人同时起床,所以谁也没发现。就这样日复一日,有一天他闯进仙台某医院时,不巧被女护士发现,她大喊“有小偷!”便身手敏捷地给他一个过肩摔。“居然被女护士过肩摔,难道已经上了年纪?”

他因而俯首认罪。遭逮捕之后,别人问他:“你夜里从小名滨到仙台偷东西,又再回小名滨,一路上到底怎么走的?”他解释说:“我一边休息一边走,所以不会累。”具体的走法就是轮流用右脚、左脚,还有身体其他各部位走路。右脚累了就用左脚,左脚累了就用右脚,两脚都累了的话,就换腰走,接着还可以把意识集中在脖子。“接下来就拜托右边罗!”

把意识集中在那个部位走路。于是一会儿用左肩走,一会儿用右肩走,走路时顺便动动肩膀,好让精神集中。这段时间,身体其他部位都在休息。在千日回峰行之前,老师说这个故事让我当参考。“我自己也在回峰行走时,亲自实践这个方法,不过有一个地方总是办不到。我就是没办法一边动脖子或肩膀一边走路。”老师笑着说。老师还说:“你不妨想想边走边休息的方法。”虽然我也依样画葫芦,却没办法达到那种达人的境界。不妨把这个原理运用在人生的道路上。累了就休息,试着集中精神在不同的地方,好比“脚累了,就拜托肩膀”,出乎意料地,这么走便能轻松、开心地度过人生。集中精神,让身体各部位逐一休息,这是一种崭新的健康理念。

讳疾忌医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说:“国君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恐怕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身边的近臣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过了10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国君现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恐怕会更加严重。”桓侯还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10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大王,您的病现在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到时候后果可是不堪设想,请国君三思!”桓侯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10天,扁鹊又去朝见桓侯,当他到了大殿上看到桓侯的脸色以后,什么话也没说,回身就走。

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5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不久就驾崩了。生病应及时就医,这是关于生命的大事,不可小视。

文怀沙活着趣说“已故”

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现已98岁高龄。1986年秋,某电台在播出节目时,贸然在文怀沙名字前面加上“已故”两字。节目播出后,立即引起国内外震动,唁电雪片般飞来。正当电台因误播而陷于尴尬与惶恐之际,文怀沙却写信给电台表示感谢:“自己作为一个活人,却在生前听到了自己的身后之名,这绝对是一个美妙的体验。”

每当提及此事,文怀沙都幽默地说:“所有的遗体告别,作为哀悼的主角却一无所知,只有活人在那里起哄,所以我觉得遗体告别是非常残忍的事情,告别遗体根本没有必要。

因为遗体不知道,所以我主张活体告别,活着有一口气的时候,你们来,想歌颂我和骂我的,狮子吼麻雀叫,好歹都让我听到。”一个人到了高龄,能洒脱地看待死亡,他的心理该是多么健康。

82岁的时尚模特撒切尔

近日,82岁高龄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英国版《时尚》杂志当了一回模特。对于初次成为模特的人来说,82岁的年龄或许大了一些,但撒切尔夫人在杂志上的出现,却没有给人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时尚》的配图文字注重她的不朽,“真正的风格需要自信,很少有女性能如她那样把自信贯穿于日常生活中,这就是这张照片给我们的感觉。”想象这个拍摄场合并不容易,当摄影师面对年轻女郎的时候,他会边拍边说:“哦,太迷人了!”

“就这么做!就这么做……”而在给撒切尔夫人拍照的时候,摄影师泰斯迪诺还是会带出些口头语:“对,宝贝!是的,宝贝……”这让其他人觉得无比好玩,而撒切尔夫人则像是100年没有笑过一样,有点尴尬。

看看最后成型的照片:撒切尔夫人站在一个粉色床垫前,双手叠放在身前,摆出一个防御性的姿势,眼神坚定地凝视着镜头。标志性的品蓝外“套、反时尚的胸针和珍珠项链,以及她的头盔发型——被膨胀成庞大的球体,每根头发都被梳理得服服帖帖。就像女王一样,撒切尔夫人的完美亮相始终传递着一种信号:无懈可击,长寿并且永远占据着支配地位。高龄不是障碍,人可以越老越洒脱。

狗人”和“猫人”

根据性格的不同,心理学家将人区分为适宜养狗的“狗人”和适合养猫的“猫人”。从本性来说,狗是群居动物,喜欢讨主人的欢心;猫个性独立,内向,多疑。美国医疗健康服务网站WebMD日前刊文称,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狗人”外向活泼、乐于助人,而“猫人”生性敏感、具备创新精神——恰恰和他们各自豢养的宠物相似。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心理学家山姆·斯林博士和同事对4500人进行了性格调查。调查问卷中的44个问题涵盖性格的5个方面,即自律性(责任感、自我约束力)、外向性(爱社交,精力充沛)、随和性(友善,爱助人)、敏感性(易焦虑、感到压力)、开放性(热爱艺术,创造性思维活跃)。

调查发现,自我认同为“狗人”者,比“猫人”更外向、随和,也更有责任心。而“猫人”更敏感,思想和行为异于传统。斯林博士称,有心养宠物的人不妨提前测试一下自己的个性,养对了宠物,和宠物的感情就会更好。喜欢热闹,不甘寂寞的人可以选择养狗;个性独立,办事雷厉风行的人适合养猫。养宠物有益于调节心理。选择合适的宠物能带来更多快乐。

我的病人,我的医生

鲍勃先生正躺在急诊室的病床上。时间是凌晨5点,他睡得很香。在规定的时间叫醒他让我感到有一种负罪感。他86岁,一脸憔悴,头发已经全白。我深吸了一口气。我已经连续工作了14小时,离下班不远了。因为极度疲劳,我觉得很冷,还有点恶心。这就是医生的工作,离我理想中舒适的工作性质很远。我扫了一眼他的诊断报告:老年痴呆症。所以,我想,让他亲口描述病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鲍勃先生,很抱歉叫醒你。”

他睁开眼睛,看着我,说:“没关系,护士小姐。你可以给我一杯水吗?”我深吸了一口气。好,好,不要太激动!这已经发生了无数次。“事实上,我是医生,”我说道,“给你水。”待他饮了几口水后,我开始问他问题:他的症状、医疗史等等。他说得很慢,并且不得要领。不管怎样,我还必须检查他的身体。“我的手很冷。”我首先声明。“做你必须要做的,医生。”我把冰冷的掌心放到他的胸口。他没有退缩。我的另一只手握住床栏。

鲍勃先生的手开始慢慢移向我。突然,他抓住我握住床栏的手,然后,开始迅速用他的双手揉我的手。我盯着他。“帮你暖和一下,医生。我的妻子疲惫的时候,她的手也会变得很冷。这样对她有好处。你应该照顾好你自己,不要像我这个老家伙一样。”当他揉完一只手,又转移到另一只手。我感到了难以置信的舒服,惊奇地看着他所做的一切。他是病人,我不是。然而这个让我感到不耐烦的人,正在关心着我的健康。我的急性子消失了。那一刻,一个病人,而不是一个医生,治愈了我的心病。医治心病最好的药是:关爱。

朱元璋暮年的心理疾患

在朱元璋晚年所编的特种刑法《大诰三编》中,记录了一个奇特的案子。医生王允坚私售毒药事发,朱元璋命他服下自己配制的毒药,待毒性发作,又要其交出解毒之方,次日才斩首示众。在“服毒及其反应”这项测试中,朱元璋宛如一个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者,不但认真记下服毒者的神态和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异常,还对其濒死时的心理高度关注。整段文字绘声绘色。

完全能够想象,当事人朱元璋从中获得了多么大的心理满足,以至事后追忆,还是那么兴致盎然。中国古代对心理疾病缺乏了解,所以,很多时候某人行为乖张,却只被视为修养欠佳,极少有人想到这也是一种病变。以现代观念看上面这桩奇特的事件,很容易得出一个答案:暮年朱元璋在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剖析朱元璋暮年心理,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随着年岁渐老,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君王,居然产生了越来越浓重的幻灭感。

他仿佛突然意识到了“帝力之微”,屡屡发出人生的悲鸣。这在向来信心满满,登基后以“天纵之圣”自居的朱元璋身上很不寻常。比如他铁腕反贪,一度相信只要帝国的政治机器按照他设定的轨道运行,自己就能做一个超越前代的成功帝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显然不那么乐观了,而且不止一次地感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我这般年纪了,说得口干了,气不相接,也说他不醒”,甚至自谦“才疏德薄,控驭之道竭矣”。

对朱元璋原本强悍的心理给予近乎致命一击的,是太子朱标的早逝。他在极度悲痛中召见群臣并在臣下面前大哭,无遮掩地表现自己的软弱,这于朱元璋是非常少见的。太子的早逝,加上几年前马皇后的死,对朱元璋都是沉重的打击。他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自己无法掌控的。折磨晚年朱元璋的,不仅有幻灭感,还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忧虑感。他显然把江山视为老朱家的私产,渴望世世代代永传下去。太子早逝,朱元璋选择年幼柔弱的皇太孙当继承人,更加重了他怕江山在其身后一朝易手的心理负担。于是,一方面,朱元璋起早贪黑,废寝忘食,还不惜大开杀戒,为确保江山无虞争分夺秒地工作;而与此同时,他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可能预见所有的纰漏并替后代全部堵上。这使朱元璋愈发焦躁。在幻灭感和忧虑感双重夹击下的朱元璋,其暴虐在晚年达到了极致。他对臣僚们才信又猜,已赦复罪,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就是妃嫔,也常常会无端成为他发泄异常心理的对象。据清初学者查继佐所著《罪惟录》记载:御河中发现一堕胎婴儿,朱元璋没有任何凭据,怀疑是楚王朱桢之母胡充妃所为,乃亲手杀死,弃尸郊外,楚王来朝,哭求母尸不得,只得到一条练带,归葬于王府;鲁王母郭宁妃、唐王母李贤妃和伊王母葛丽妃,竟在朱元璋的一次暴怒中同时被杀,三具尸体装在一个大筐中,埋于太平门外,待朱元璋怒气平息,想给棺木进行埋葬时,三具尸体已腐烂不能辨,只好立三个坟丘算作三妃墓。史书描写朱元璋晚年生活状态时有这样两句话,“中夜寝不安枕”,“四夷有小警,则终夕不寝”。这样一个时时处于高度紧张,一有风吹草动就无法入眠者,怎么会是一个强大的人呢?老实说,读到这样的文字,笔者对朱元璋的憎恶减轻了许多,油然生起的,倒是深深的同情。心理疾患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导致诸多祸事和罪恶。

龋齿

我口里有一颗龋齿,它千方百计折磨我的神志:白日里,它静静伏兵以待;黑夜里,牙科医生安歇,药房闭门,它便猖獗一时。一天,我终于忍无可忍,于是走访医生,我对医生说:“请拔除我这颗龋齿吧!它使我尝不到睡梦的香甜,将宁静的夜晚化成了呻吟和吁叹。”医生摇头说:“倘若能够医治,千万不要拔掉龋齿。”

说罢,医生动手钻磨、清洗,除掉龋齿上的病迹;直到再无虫蛀部分,便在牙洞间填充以真金。之后,医生夸口说:“病牙已经变得坚固结实,胜过了你那健康的牙齿。”我相信他的话,递上一把第纳尔,高兴地和牙医告辞。一周未过,这颗倒霉的牙齿又来折磨我,它驱散了我心中的歌,代之注入临死者发出的喉鸣和深渊中传来的啼哭声。我走访另一位牙医。

我坚决地说:“请拔除这颗填金的坏牙吧!不要犹豫,不要迟疑!‘挨棍子打的人不同于数棍数的人。’”医生动手拔牙。那是剧烈疼痛的时刻,然而也是吉祥欣喜的时刻。医生拔下那颗病齿,仔细检查。之后他对我说:“对,应该拔除!病在牙根,已经没有希望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