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卡耐基的知人善任,才使他的企业业绩常青。大家都知道,只要跟随着他,就总是能够拥有最适合自己的事业舞台,就可以最大化地体现自己的自我价值,这是让任何一个富有才华的年轻人都趋之若鹜的领导人。所以,几乎全美的年轻人都希望能聚集在他的周围,为其终生效力。最后,卡耐基的知人善用成就了他自己的事业,让自己登上了美国钢铁大王的宝座。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更对社会做出了非常巨大,影响深远的贡献。
考察下属要注意细节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名人,是汉景帝重用的一代名臣,国家几乎离不开他,他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以后又官至丞相,为汉景帝献言献策,也算是忠心耿耿了。可是汉景帝在选择辅佐少主的辅政大臣的时候,还是毫不犹疑地把他抛弃了,像这样一个有才干的人,却无法获得信任,其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每个皇帝年老体衰之后,皇位的继承问题就变得异常复杂起来,其复杂程度足够写一本长篇小说,一部长篇连续剧。历史上每一个皇帝都要对此费一番脑筋。而汉景帝也不例外地碰到了这个问题,当时王子才刚刚成年,需要辅政大臣的辅佐,汉景帝为此试探了一次周亚夫。
那天晚上,汉景帝设下盛宴邀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大块肉,但是却没有切开,也没给他准备筷子,周亚夫看到这个情形,并没有多想,只是自然而然地感到很不高兴,就回头向主管筵席的官员要双筷子,汉景帝见状,微笑着说:“丞相,我给你这么大一块肉你还不满足吗?还要筷子,要求还真多啊。”周亚夫一听,赶紧摘下帽子,慌忙向皇帝跪下谢罪,汉景帝淡然地说:“起来吧,既然丞相不习惯这样吃,那就算了,今天的宴席就到此为止了。”周亚夫听了,就向皇帝告退,快步出了宫门。汉景帝目送他离开,并且一直观察着他,看他闷闷不乐的样子,实在不是辅佐少主的大臣啊!汉景帝心思之细密,做事之高妙,实在令人佩服。其实汉景帝是害怕他对小皇帝不恭——对他就敢索要,那如果对小皇帝呢?会不会变本加厉?汉景帝不得不防,毕竟周亚夫有足够的资本功高盖主。
历史没有假设,也许正因为汉景帝的细心,免去了国家可能出现的动乱。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在做重要的决定之前,或者是要对别人有比较重大的委托之前,不能怕麻烦,而一定要认真,细心,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考核,以免后患无穷。
仔细考察继任者
芝加哥市著名的第一国民银行新上任了一位总经理,他的名字叫凯奇,在他上任几天之后,银行的出纳部主任伏根要求拜会这位新总经理。其实伏根并没有任何要紧的事,只是想向新的总经理表示祝贺和致敬。这位几乎可以被称为伟大的银行家凯奇,特别喜欢与人闲聊,他觉得能从中获取知识和资讯,而且整个过程也非常轻松,所以他对账目专家伏根的造访,表现得十分热情。后来伏根回忆说:“凯奇先生与我谈话时,专门寻根究底,所谈内容相当琐碎。从我的儿童时代一直问到现在,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有关银行经验。这使我惊奇不已。”他又说:“当时我就有些莫名其妙,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心里愈发糊涂了。”
没过几天,一纸委任状就下来了,伏根当时就被任命为银行的副总经理。而又过了六年以后,凯奇一跃成为美国总统府的内阁成员,伏根便接替了凯奇的总经理职位。
凯奇挑选出来这位非常出色,非常优秀的副手,其实并不是一件偶然巧合的事。他在初到银行的时候,曾数度专门研究过伏根的人品和他的业务能力,而伏根自己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上司盯上了,只是按照往常一样认真地进行他的工作。而凯奇也并没有完全听取旁人对伏根的评价,也没有向伏根表明目的,只是与他交谈问他问题,聆听他的讲话,注视他外在表情,研究他的内心世界,最后才委以重任。
戴维斯先生就职于一家著名的人寿保险公司,担任公司的经理,他曾以善于筛选和训练职员著称。凡是他所雇佣的职员,都是他曾经在别家公司里特别留心过的人,或者是在旅途中偶然认识的一些年轻人。在这些场合里,人与人交谈一般都是不加提防的,是很真诚的,我们中国人把这种现象叫做“交浅言深”,是非常有道理的,而这样的情况正好给了他留心观察的机会,能让他比较轻松地看到对方最真实的一面。使他能对他所要筛选的人的人品、能力、还有智商和情商都有一个较深刻的了解。只要遇见了合适的人选,就马上热情地聘来训练任用。
言辞一定要得当
一个聪明能干的领导者,如果能仔细地对别人加以品评,明了他人性情、为人等,便获得了驾驭他人的机会和可能。弗洛尔夫曾做过职业公司的经理,他对于任何人的重要特性的观察都相当细心。他常常在内心里发问自己:这人的主张是来自他自己呢?还是请教别人得来的呢?
人前说好话,背后勿论人,这是我国古代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对每一个人都有着很好的警示意义,而身为领导就更要注意了,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可随意在背后评价下属和同事。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希望在工作岗位上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谁会不想这样愉快地工作呢?但是这种和谐的气氛常会被一些无聊的小事破坏,使大家的心里蒙上一层阴云。
当下属或同事不在场时对其说三道四,这是破坏群体和谐的大忌。而且这么说话的人,也许当时旁人对他随声附和,但是心中肯定是充满了蔑视。或者,从此提防着这些背后说话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人能当着你的面在背后说别人,当然也就会当着别人的面在背后说你。在他对你搬弄是非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想象出来他在别人面前搬弄你是非的样子。虽然言者未必怀有恶意,然而,由于谈论的是一个不在场的人,言论容易出格,让人听起来不无诽谤之感。而这些背后议论一个人的言论,传来传去常常在无形中被夸大,尽管那些传话的人也可能没什么恶意,但一旦被受议论者听到后,足以使其伤透心。谣言止于智者,这话非常有分量,也就是说,谣言并不是那么容易中止的。人类最难控制的器官是舌头,最难压抑的欲望是说话。想要堵住一个人的嘴巴,恐怕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些背后议论的话语几经传播,最后被本人听见时,已经是恶意话语之集大成了。所以,被议论者对那些背后议论者的反感和气愤程度,是可以想象的,随之而来会产生永远不再与那些议论自己的人说话、共事的思想,这是毫不奇怪的。这样一来,和谐的气氛必然遭到破坏。
弗洛尔夫品评人的时候,有他非常独特的一套方法。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公司的代表走进我的办公室,对我说:“先生,您想如此如此做吧?”这个肯定是在试着问我的想法;而另一位代表进来后则说:“先生,对于此事,我以为应该如何如何去做!”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在用自己的脑子。由此而知,你完全可以根据一个人送来的信函或者报告,说出他的许多情形。一个人是否拥有果断勇敢的特性,是否有敢于负责任的习惯,便可以从上述细小的生活、工作事件中去观察。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一切批评和建议,他都表示接受和欢迎吗?如果他是个很矜持的人,他心里是不是有一些自感不如人的恐惧?或者他本身就是那种古怪的,不好接触的人?与他共事是不是有害?他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吗?他有坚强的毅力,并且富有创造性思维吗?他是否热衷于社会活动、公益事业?或者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他有很强的进取心吗?在他所犯过的那些过失中,是不是有同样的过失犯了两次?只要我们事先问问自己这些问题,在观察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
总之,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正确地评价他人,这是领导人的工作任务之一,以己之长克人之短,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合理安排部下和员工的分配,就会让所有到来的挑战都不堪一击。
学会换位思考
朱元璋称帝以后,他以前的一帮苦朋友,有的已经过上了宽裕的好日子,可是有的日子依然过得相当贫苦。
有一天,一个朱元璋以前的苦朋友,从乡下出来,他跑到南京皇宫的大门外面,哀求门官进去启奏皇上,说:“有旧友求见。”朱元璋便叫他进去。见面之后,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泸州府,打破罐州城,跑了汤元帅,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心里很高兴,仔细一回忆,也隐约记起了一些往事。所以立刻封他做了大官。从此,这位嘴乖心灵的苦朋友过上了好日子。
这个消息让另外的一个苦朋友听说了。他心里想:“同是那时候的苦朋友,他去了就有大官做,我去了也应该差不到哪儿去。”于是他也上路去了南京。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是给人家放牛的。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红豆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争抢起来,却不小心把罐子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只管着抢豆子吃,却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卡在喉咙里,噎得你哭笑不得,眼泪都出来了。还是我出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里拍碎了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进肚里。”朱元璋听了他的话,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也不顾老朋友的体面。等不得他说完就大声说:“推出去斩了!刁民,你说的朕从来都没听过!推出去斩了!”这位天真的苦朋友到死也没有想通:大家都是一起玩儿的苦朋友,为什么另一个做了大官,而他却被杀了。
第一位朋友,懂得运用语言的技巧,不仅说出了他们共同的经历,而且也让身为皇帝的朱元璋高兴地接受了他;第二位比较惨,说话直肠子,不分场合、不挑时机,最后反倒丢了性命。可见,只有平时我们就积极从对方的感受入手解决问题,说话注意体面,婉转表达涵义,照顾彼此的感受,才能更有效融洽的沟通。
不拉帮结派
安娜女士任职于某跨国传媒公司下属的一个办事处,她和其他4名员工一起,在频道主编的带领下,每天都非常努力地工作,挥洒着各自的才华与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负责的频道眼看着也越来越好。但是,就在这时候,谁也没想到,一场因为值班而引发的争斗正在悄悄临近。
那是一个周末,大家都知道那是最不喜欢值班的时候,正好轮到安娜这一组值班。一位同事昨天加了班,所以早晨晚到了一会儿。而安娜因为生病,也是直到下午才过去。不料这些都被“顺便路过”的分站总编看在眼里。于是在第二天,公司里开始盛传“××频道的员工不肯值班”,好在频道主编挺身而出,替他们出面作了澄清……事情很快就平息下来,但总编和他们的关系从此急转直下。
当别的那些频道还处于建设中时,安娜这一组就早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可在例会上,总编却要求他们加班,说是“权当做样子给上面看,卖力点,也好加工资”。却遭到了频道主编的强烈反驳:“讲求效率工作,没必要做‘秀’嘛。”看得出来,总编脸上明显有点挂不住。
又过了两个月后,总编总算找到了一个机会:频道主编怀孕了,开始漫长的带薪休假。就在第二天,总编立刻就给他们的频道“穿小鞋”一一每天召开长达45分钟的会议,一开就是一星期,而这个会议的主题竟然只有一个:反复强调剩下的4个人要对他直接负责,他们频道的内容需要全面调整。这完全是莫名其妙的事情。
然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总编的小动作接连不断,简直让人目不暇接:试用期过了,安娜的工资却明增暗减,公司里更是谣言四起,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根据。反正是盛传他们负责的频道已经被判了“死刑”。
不幸的是,这个谣言很快就变成了现实。一个月后,总编干脆也不再遮遮掩掩,直截了当地对安娜说:“公司里要调整职位,你的文笔不错,应该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很快,另外3个人也遭厄运:一个同样被辞,总编找人传个话,就把他打发了。一个调到市场部。最后一个“独木难成林”,请了长病假。人事经理事后悄悄告诉安娜:“你们的上司不在,谁也保不住你们。”
一个公司里,出现了这种内讧的情况,是对人才的压制,是对自己的自我毁灭,别说是一个公司,就算是一个国家,如果有这种内讧存在,都早晚要走向垮台,我们不得不防。
适当地沟通
24岁的露露是一家公司的秘书,她的经理是军人出身,经理对人讲话总是不自觉地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让她难以接受。每次开例会的时候,他都会大声对露露说她有什么事情应该做而没有做!这导致露露工作的时候很紧张,特别是当经理一站在她的身边问话,露露就感到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样在他的面前我就像一个白痴!”面对心理问题专家,露露感到很委屈,“我不能和他讨论任何问题,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对我!真想换一个工作。”
在写字楼生涯里我们遇见过许多类似露露这样的情况,但换一个工作是否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不用专家建议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对这类个案我们首先应该让自己远离一种“受害人”的角色。所谓“受害人”,指我们总认为别人是在针对自己,特别是顶头上司。“他总是大声指责我!”“我几乎不敢和他交流!”等等。
在分析了露露所处的情况,专家建议:首先应该弄清楚老板真正的用意,因为一旦你认为老板是在针对你个人,那么以后你自己就很难和他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样只会加剧问题。在你最终决定采取行动的时候(比如辞职),你应该回头看看作为一个老板他这种表达方式的用意是什么。
后来,在接受并尝试了心理问题专家的建议后,露露和经理进行了一次坦诚的交流,明白了经理作为一名出色的行政人员,只是认为这种咄咄逼人的谈话方式令他的工作更加有效率。露露解释说尽管她依然不喜欢,但是她现在感觉舒服多了。甚至有一次很坦率地告诉经理:“我想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每当你提高声音对我说话,反而让我没办法很好答复你的问题”。结果,虽然露露的老板依然用那种方式讲话,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很多。露露也没有了那种压力感,工作越发出色了。
露露听从了专家的建议,很好地化解了与上司的沟通问题,这就解决了团体内部思想不协调的矛盾,有利于团体的团结一致,这样既增加了凝聚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内部顺畅的沟通是一个企业能够顺利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当真正的进行沟通之后,你会发现,事情并非想象的那样复杂。
对下属批评要适度
格利乌斯曾经这样说过:“冷淡的称赞要比猛烈的批评更令人惭愧。因为批评你的人被看做有偏见和敌意,而冷淡地称赞你的人被看做朋友,他乐意称赞却找不出什么值得一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