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母婴健康生活万事通
7362100000023

第23章 婴儿科学喂养(4)

在正常情况下,断乳过程从4-6个月开始,8-12个月结束,通常需经历几周至几个月的时间。婴儿自出生至4-6个月内,生长发育速度很快,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此时婴儿体质极为柔弱,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很不成熟,人乳不仅可为4-6个月以内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且适合于婴儿的消化功能,还含有各种免疫活性物质,可为婴儿提供最佳的营养和最佳的被动性保护。

因此,把生化结构及成分复杂的其他食物推迟到4-6个月后再添加是合理的,可减少婴儿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过敏反应及感染性疾病的危险。

在逐步添加断奶食品的情况下,出生后8-12个月是完全脱离母乳的合适时间。母乳喂养如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足,还会使婴儿眷念母乳而拒绝尝试其他食物,继而发生厌食、偏食,这是导致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在婴儿患病、身体不佳或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在乳品缺乏或不易获得动物性食品的地区,如母乳尚多,可推迟至5-2岁时停止母乳喂养。但需同时加强训练,以适应其他食物。

断乳为一有计划的自然过程,断奶食品的数量和品种应由少到多,逐渐减少母乳喂养次数,直至完全不吃母乳。骤然断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突然完全改变婴儿的饮食内容,婴儿不能完全适应,常引起拒食或消化功能紊乱,造成营养不良。

婴儿辅肋食品

婴儿辅助食品是指在喂养过程中,随着月龄的增加,按时逐步给婴儿添加的除乳类(包括人乳)等主食以外的食物。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可补充乳类所含营养素的不足。

乳类为婴儿最适合的营养品,所含营养成分较全面,但也有缺陷。乳类的一大缺陷是铁质含量少。虽然人乳中铁吸收率高,但只能满足4-6月内婴儿的需要。4-6月后婴儿体内铁储备逐渐耗尽,则需及时给婴儿补充铁。牛奶中铁不仅含量少且吸收率低,应更早开始补充,否则会使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牛奶中维生素D含量也低,应适时给婴儿补充。牛奶经加热后,其中维生素D所剩无几,故人工喂养儿应尽早添加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

随着月龄的增加,婴儿不断长大,加之活动量增多,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曰益增大。4-6个月后,不论是人乳还是牛奶均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通过添加辅助食品,使婴儿由流质饮食过渡到进食半固体和固体食物,训练婴儿咀嚼吞咽能力,让婴儿学会用匙、杯、碗等食具进食。最后让婴儿停止哺母乳和用奶瓶吸吮的摄食方式,逐步适应普通的混合膳食。因此,婴儿辅助食品也称为断乳期添加辅食时应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添加新食物时应先试一种,待2-3日或1周后无不良反应时再添加另一种,不能几种新食物一起添加。食物的量应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切忌一次给予大量,弓起消化不良。如发现大便异常或其他情况应暂停喂此种辅食,待恢复正常后再从开始量或更小量喂起。食物应从稀到稠,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半固体,进而喂固体食物。食物性质则由细到粗,使婴儿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天气炎热和婴儿患病时,婴儿大多食欲下降,适应较差,应暂缓添加新品种,以免导致消化不良。

婴儿的辅食应单独制作,应避免用含盐多及含其他调味品的家庭膳食。食物应新鲜,以防婴儿吃入不洁食物而导致疾病。给婴儿喂食菠菜、胡萝卜、甜菜等菜类食品时,最好当时做,不要存留。一些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如洋葱、扁豆、甘蓝等,最好1岁以内不添加。婴儿生长发育及对食物的适应和爱好存在个体差异,故辅食添加的时间、快慢、数量等都应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而不能根据出生月龄作硬性规定。

婴儿1-3个月时,无论母乳中还是牛奶中含维生素D均少,为满足婴儿需要,从出生后2周起,母乳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儿每日即可添加维生素D10微克国际单位八最好采用浓缩鱼肝油。因婴儿配方奶中已强化维生素D,故用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不加维生素0。婴儿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使皮下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变为维生素D,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人工喂养儿应从1个月起添加菜汁或果汁。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延迟至第3-4个月再开始添加。开始每日1-30克,渐增至每天30-60克,最好选用新鲜果蔬自制。制菜汁的方法是取新鲜绿叶蔬菜洗净,将菜叶切碎,置小锅沸水中,加盖滚煮3-5分钟,然后用匙略挤压使菜叶出汁,混入汤水并去渣,即成菜汁。可加少许盐或糖喂给婴儿。果汁应选维生素D及水分含量较多的鲜果,如广柑、橘子、番茄等,洗净后榨汁。初食时可稍加水稀释,以后可食原汁。许多市售瓶装果汁不但维生素6被破坏,且加有糖精、色素等添加剂,对婴儿健康不利,不宜米用。

早产儿的喂养

母亲怀孕期未满37周出生的婴儿为早产儿,其出生体重绝大多数在2500克以下,生理上发育是比较不成熟的,因此在营养需要和喂养方法上与足月儿有所不同。

早产儿体内储存的各种营养素都较足月儿少,而出生后生长发育又较迅速,胃肠功能等与足月儿也存在不同,故营养需要上不同于正常新生儿,一般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相对需求超过正常新生儿。

热能

胎儿一旦早产,原来在胎内迅速增长的时期改为出生后完成,就需要供给较高热能。早产儿在生长方面的热能约占总摄入量的40。早产儿经粪便中损失的热能也比足月儿多。

蛋白质

早产儿需要较多的蛋白质,且对蛋白质在质的方面的要求比足月婴儿更为严格。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早产儿生长速度减慢,但摄入过多也有害处,如使早产儿血氨、血尿素氮升高,导致水潴留、代谢性酸中毒。还会造成血浆氨基酸浓度不正常增高,对其脑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脂肪

因胎儿期皮下脂肪的沉积多发生在孕期最后6周,故早产儿体内储存脂肪较少,但出生后对脂肪的需要量却较大。早产儿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人乳中脂肪酸较牛奶中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故早产儿喂人乳较合适。早产儿必需脂肪酸储存量低,如出生后不注意供给,则很快会发生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糖类

早产儿肝糖原储存不足,血糖浓度较足月新生儿低。出生后体内糖原很快分解,以供维持生命的能量需要。如不及时喂养补充,极易发生低血糖,引起脑细胞损害。

无机盐

早产儿体内无机盐储存少,加之肾浓缩能力有限,盐类排除较多,故对无机盐需要量增多。早产儿对钙、磷的需要量也比足月儿高。钙的需要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钙磷比例以2:1为宜。早产儿的血红蛋白数量和铁储备均低,但由于铁会干扰维生素E的吸收和活性,故不主张在最初1-2个月时补铁,一般在2-3个月时开始补充铁剂。

维生素

早产儿体内维生素的储存也少,每日需要量也高于足月儿,宜尽早补充。出生后头几天容易出现缺乏维生素X的出血倾向,出生后即应每日补充维生素X05-1毫克(补充1-3天八及早给以喂食,以建立正常肠道菌群,使之自制维生素X。维生素D也应较正常足月儿更早补给。自1-2周起即可每日给予维生素D制剂15-20微克。

早产儿用母乳哺喂最理想。哺喂母乳的早产儿,发生消化不良和感染的机会少,体重稳步增加。近来研究发现,早产妇乳汁中蛋白质、脂肋含量等均高于足月产妇,用母乳喂养时要尽量喂早产儿自己母亲的奶,不喂库存人乳,这样才能保证为其提供最大量的营养素。人工喂养者可采用早产儿配方乳。

早产儿的吮吸和吞咽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呛奶和吐奶,故开始哺乳时应十分小心。对于出生体重在2300克以上的早产儿,若一般情况良好,产后3-6小时可试喂5葡萄糖水,1-2次后无呕吐等异常情况发生,即可抱喂母乳。体重2300克以下、吮吸力欠佳者,可把母乳吸出后装入奶瓶内喂哺,等吮吸能力好转再逐渐增加直接母乳喂养的次数。对于2000克以下或吮吸吞咽能力不良以及因哺乳而引起青紫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喂养。

早产儿的吮吸能力和胃容量均有限,摄入量的足够与否不像足月新生儿那样表现明显。体重较低的早产儿,应每日或隔日测体重以计算摄入量。不抱给母亲喂养的早产儿,要完全根据体重来计算摄入量。体重较大的直接哺母乳的早产儿,可按需哺喂,但必要时也要做过磅试验。早产儿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量的参考量,出生后第2日为40克,第3日80克,第4日120克,第5日150克,以后每日增加10克,10日以内最多不超过200克。早产儿早期不能吃尽时可适当减少,若不能完成该量1/2者,应给予胃肠道外补液。

为适应早产儿胃容量小、需要量多的特点,喂养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体重越小,哺乳次数应越多。一般1000克以下者每1小时喂1次,1000克者5小时喂1次,1500克者2小时喂1次,大于2000克者3小时喂1次。

出生体重超过2500克的早产儿,其吮吸、吞咽和消化吸收功能大多已较成熟,一般可按足月新生儿喂养。

卷食品强化的基本要求

食品强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体对营养的需要,不能无的放矢,更不能违反科学任意强化。必须根据应用对象、地区、营养素的需要及强化食品的性质、工艺特点等来考虑。对食品强化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食品强化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确定进行强化的营养素,必须是膳食中确实缺乏,并且在人体中缺乏时有临床表现的。大量营养调查资料显示,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倭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另外,婴幼儿钙摄入不足较普遍,3族维生素尤其是核黄素摄入量较低,锌缺乏也较多。亚临床维生素八缺乏也较普遍存在,农村地区尤为多见。因此,在婴幼儿食品中应考虑强化的营养素有铁、钙、锌、维生素D、维生素八、硫胺素、核黄素和烟酸等。但并不是把上述所有的营养素都添加到一切婴幼儿食品中,否则会导致摄入过多。

强化剂使用的剂量要适宜

强化剂用量太低,达不到强化的目的。但用量过多会引起体内营养素间的不平衡,甚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如赖氨酸过多可使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耗竭;单纯给予大量维生素玖,会加剧烟酸缺乏4隹生素八、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及某些微量元素过多,会引起中毒症状。

选择适当的载体食品

载体一般选用在人群中食用范围广的食品。各国均以粮食如米、面与面包、面条等主食品乳制品与儿童食品、饮料和调味料(如食盐、酱油等)为主。还应注意选择确有营养缺陷的食物作为载体,如在精大米、面中强化维生素玖,在米、面中强化赖氨酸。若在乳类、蛋类食品中强化赖氨酸就不合适,因乳、蛋中赖氨酸含量丰富,若再强化就会破坏原有的良好的氨基酸平衡状态。

保持强化剂的稳定性

在食品强化工艺处理及其后的储存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护强化剂不被破坏,不转化成其他物质。能在一定时间内保存,尽量减少损失。

保证强化食品的食用安全、卫生

强化食品应符合该食品本身的卫生标准,同时所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应有质量卫生标准,包括物理性状、鉴别、杂质限度、纯度、强化剂量的上限和下限及相应的测定方法。凡经强化的食品,在包装上均应注明营养强化剂品名、剂量、食用对象和方法、生产厂名、制造日期、保存方法和时间。

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

在8种必需氨基酸中,如有1种不足或缺乏,就会破坏体内氨基酸平衡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我国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谷类食物仍是目前膳食蛋白质的基本来源。为解决谷类赖氨酸的不足,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可在各类谷物中强化赖氨酸。但应注意赖氨酸添加不宜过量,以免造成新的氨基酸不平衡。除赖氨酸外,其他几种必需氨基酸也可强化,但要按照供给量标准适量添加。牛磺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近来研究发现牛磺酸对人类脑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存活过程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母乳可保证婴儿所需。但在牛奶制成的婴儿配方食品中几乎不含牛磺酸,因此应适量补充。肉碱在婴儿利用脂肪为能量来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使脂肪进行最佳氧化。母乳及牛奶配方内含有肉碱,但大豆配方内欠缺,故以豆类为基础的婴儿配方食品内应适量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