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清正廉洁(中华美德)
7349000000031

第31章 三七等于二十一

孔子在东游列国途中,遇到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他发现两个樵夫在指手画脚地争论着什么事情。看情景,二人似乎已经争论了许久。

出于好奇心,孔子便上前询问他们争论的原因,原来两人是为了一道算术题。一个樵夫说三七等于二十一,另一个说等于二十,而且双方都各持己见、振振有词。

最后,二人打赌请一个圣贤做裁定,败的那一方要将一天砍的柴给胜利的那一方。

这时,孔子便成了为他们解答”难题“的关键人物。

可是,孔子的回答令人大为不解,他竟然叫认为三七等于二十一的樵夫将辛苦砍来的柴交给说三七等于二十的樵夫。”胜利“的那个樵夫高兴地扛着柴走了。落败的那个樵夫气愤地说:”三七明明等于二十一,这样简单的算术题连小孩子都懂得,你是圣人却会出现这样的差错,我看我是看走了眼。“孔子笑道:”你说得没错,三七确实等于二十一,这是连小孩子都懂的真理,既然你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是真理,何必与一个根本就不值得与之讨论的人计较呢?“输掉柴禾的樵夫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孔子继续说道:”那个人虽然得到了你的柴禾,但他也得到了一生的糊涂;你失去了柴,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樵夫点点头回家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处理事情时,总显得过于死板。在他们的眼中,万事只存在对与错,一切事物都应该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就像小学生考试一样,从客观上评定优劣。他们认为这样做就是在捍卫自己的信念与原则,殊不知这是一个愚蠢至极的做法,最终的结果,便是孤军奋战。

俗话说得好:”人算不如天算“,有时过分地精打细算,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所以处世时要懂得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很多时候,在处理事情时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伤大雅就叫它过去吧!一个人要想做到这些,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修养,还需要有一定的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