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骨科速查手册
7332200000011

第11章 胸腰椎和脊髓损伤(2)

表4灢3 Parker评分系统参数分值矢状面CT椎体粉碎程度<30% 130%~60% 2>60% 3轴向CT骨块进入椎管情况椎管未受累1受累<50% 2受累>50% 3侧位X线片后凸畸形情况曑3度14~9度2曒10度3注:手术入路选择:总分3~6分单独后路手术;总分曒7分行单独前路手术5.治疗注意事项(1)保守治疗中避免过早下地负重,防止遗留明显畸形和慢性腰背痛。

(2)植骨部位要正确,能在压力区就不在张力区;植骨数量要足够;植骨质量要保证。

(3)从生物力学上看,更长的纵向内植物(棒)可减少最终的内植物切割或脱出的危险。但是,长节段固定造成脊椎的广泛强直,导致相邻节段退变。

(4)椎弓根螺丝钉可提供三柱固定,缩短固定节段长度而不影响脊柱固定强度。

(第二节)脊髓损伤

胸腰椎损伤者15%~20%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2006年第6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定义完全性损伤为最低骶段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如果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则此损伤被定义为不完全性损伤。

主诉

患者外伤后截瘫或下肢瘫痪等。

分级1.脊髓损伤的ASIA残损分级用于判定残损程度。

A:完全性损伤:在骶段S4~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伤: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伤: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平面以下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0~2级)。

D:不完全性损伤: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2.临床综合征常有以下五种表现:

(1)中央综合征:病变几乎只发生于颈段,尚存骶部感觉,上肢肌力减弱重于下肢。

(2)布朗灢色夸综合征(BSS):病变造成同侧本体感觉、运动功能以及对侧痛温觉丧失比较明显。

(3)前侧脊髓综合征: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和痛温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

(4)圆锥综合征:脊髓骶段的圆锥损伤和椎管内的神经根损伤。

(5)马尾综合征:椎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引起膀胱、尿道及下肢反射消失。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分类建议采用如下顺序:确定左右两侧的感觉水平曻确定左右两侧的运动水平曻确定单个神经水平曻确定损伤的完全性曻确定ASIA残损分级。

临床特点

1.主要表现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

2.次要表现高位脊髓损伤时可致其他系统功能障碍。如频发房性、室性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致心悸;胃、十二指肠部溃疡致上腹痛等;此外,在休克期还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无竖毛和出汗反应等。

3.误诊分析除外颅脑损伤、脊髓侧索硬化症等。

辅助检查1.首要检查神经检查包括感觉和运动两部分。

(1)感觉检查: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节的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检查两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缺失;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若患者不能配合检查,则标注NT(无法检查)。针刺觉检查时常用一次性安全针。轻触觉检查时用棉花。在针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表4灢4。

表4灢4 脊髓神经根感觉检查-全身关键感觉点颈椎胸椎腰椎骶椎C2枕骨大孔T1肘窝外侧L1腹股沟韧带中点S1外踝C3锁骨上窝T2平肋间L2大腿内侧S2腘窝中点C4肩峰端T3平肋间L3股骨内髁S3坐骨结节C5肘窝外侧T4平乳头L4内踝S4、S5肛周C6拇指T6平剑突L5第栻、栿跖趾关节背侧-C7中指T8平肋弓- -C8小指T10平脐- -除对这些两侧关键点进行检查外,还要求检查者做直肠指检测试肛门外括约肌。感觉分级为存在或缺失(即在患者的总表上记录有或无)。肛门周围存在任何感觉,都说明患者的感觉是不完全性损伤。为评定脊髓损伤,需要将位置觉和深压觉或深痛觉检查列入选择性检查。检查时用缺失、障碍和正常来分级,同时建议每一肢体只查一个关节,建议用左右侧的示指和趾。

(2)运动检查:检查身体两侧10对肌节关键肌,左右侧各选一块关键肌,检查顺序为从上而下,脊髓神经根运动检查,如表4灢5。

表4灢5 脊髓神经根运动检查-全身关键运动肌颈胸椎腰骶椎C5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 L2屈髋肌(髂腰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和短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 L4踝背屈肌(胫前肌)C8中指屈肌(指深屈肌) L5长伸趾肌( 长伸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S1踝跖屈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力分为6级。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触及或可见肌肉收缩。

2级:在无重力下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3级:对抗重力下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4级:在中度阻力下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5级:正常肌力。对抗完全阻力下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3)生理反射:双侧肱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球海绵体反射等。

(4)病理反射:双侧巴氏征、查多克征等。

(5)MRI检查:可以显示脊髓损伤的部位、病变程度,如出血、水肿、压迫、血肿、萎缩、变性等。

(6)X线检查:确定合并的脊柱损伤部位、类型和骨折脱位。

2.次要检查(1)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已作为直接反映脊髓活性的一个电生理指标,并已用于脊柱创伤外科手术中以及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的脊髓监护;还广泛用于早期判断脊髓损伤后的脊髓功能状态以及手术疗效的预测和各种脊髓疾病的辅助诊断。但体感诱发电位检查仅能反映脊髓后柱的功能状态,即仅能反映感觉方面的变化,而不能观察运动方面的变化。

SEP检查无诱发电位者,表示脊髓后部失去脊髓感觉通路传导功能,因脊髓完全损伤而不能恢复。而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表现为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以及波形变异。波的持续期延长,随着病情的好转,体感诱发电位也有相应的恢复。

(2)运动诱发电位(MEP):反映脊髓运动通道,诱发电位表现为一直线表示完全性脊髓损伤。

3.检查注意事项(1)当关键感觉点或关键肌因某种原因无法检查时,检查者将记录“无法检查暠来代替神经评分,如关键点处的损伤等。但即使同时合并有脑外伤、臂丛神经损伤、肢体骨折等影响神经系统检查的创伤,也应该尽可能精确地评估神经损伤平面。必要时所测的感觉运动评分和残损分级可以参考以后的检查结果。

(2)检查者对肌力的判断依赖于确定其所检查的肌力小于5级的肌肉是否有完整的神经支配。许多因素可以抑制患者充分用力,如疼痛、体位、肌张力过高或失用等。如果任何上述或其他因素妨碍了肌力检查,则该肌肉的肌力应被认为是NT。然而,如果这些因素不妨碍患者充分用力,检查者的最佳判断为排除这些因素后患者肌肉肌力为正常(5级),那么,该肌肉肌力评级为5级。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脊髓损伤尽早治疗;整复脊柱骨折脱位;综合治疗脊髓损伤;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功能重建与康复。

2.现场救护和急诊室处理(1)脊髓损伤的急症救护应遵循ABC的程序,即A气道,B呼吸,C循环和颈椎。所有可能存在脊髓损伤的患者转运途中均应使用担架并固定颈椎。

(2)急诊室的处理主要在于复苏、维持生命体征以及伤情评估。脊髓损伤后的最初几小时内维持血压是最重要的,应积极输液扩容并联合应用升压药物。损伤的评估主要包括对脊柱外形的检查和对患者的感觉、运动、病理反射检查。对于昏迷患者可以检查其受到刺激后的反应以及括约肌功能。

3.药物治疗(1)激素药物:可保持细胞膜与溶酶体膜的稳定性以及水、电解质的平衡,防止细胞受损,减轻脊髓水肿,对抗氧自由基以减轻神经组织损害。甲泼尼龙(MP)是一种合成激素,于伤后3小时内首次冲击量为30mg/kg,而后给予5.4mg/(kg·h),共23小时;伤后3~8小时内,冲击量为30mg/kg,而后给予5.4mg/(kg·h),共48小时。

如损伤超过8小时,不建议应用。

(2)替扎拉特:细胞膜稳定剂,同时具有抗氧化作用。

(3)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灢1,商品名Sygen):增加神经生长及出芽。

(4)纳洛酮:神经保护作用。

4.全身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液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规律排便;防治并发症。

5.高压氧治疗早期应用效果好,以2.5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治疗,每日1~2次,每次1~2小时。

6.手术治疗(1)整复骨折脱位,维持稳定。

(2)脊髓手术,视具体情况行脊髓切开术、硬脊膜及软脊膜切开术等。

(3)周围神经移植、细胞移植等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7.治疗注意事项(1)脊髓完全性损伤手术治疗时间越早越好,黄金时间为伤后6小时以内。

(2)脊髓损伤后常发生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在截瘫患者往往会危及生命。所以,预防和处理好并发症对此类患者显得很重要。

(3)应用激素冲击治疗时,注意禁忌证,如感染、未控制的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