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7331700000010

第10章 做高情商的父母,教导高情商的儿子(2)

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及时处理,有技巧地给予孩子惩罚,使孩子认识到什么行为是错的,应该怎样做才对。如把孩子关在房间里,或者一段时间里不理他,用这种“冷处理”方法让他思过、反省,效果会更好。

让男孩不再暴躁

孩子脾气暴躁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讲理,喜欢跟人吵架、打人,稍有不顺心就哭闹不止等。

很多父母经常会为孩子的暴躁脾气困惑苦恼,不知道该怎样对待经常发脾气的孩子。父母必须记住,如果不去适当控制孩子暴躁的脾气,事情只会变得更糟。

涛涛是一个7岁的孩子。有一天,爸爸对他说:“涛涛,妈妈和我明天要一起去外边共进晚餐,你明天和保姆阿姨一起吃饭吧!”

“不行!”涛涛大声嚷嚷道。

“对不起,宝贝,明天是我和你妈妈结婚8周年纪念日,我们一定要单独在一起庆祝一下。”爸爸又说。

涛涛开始变得焦躁不安,摔桌子上的书本,继而号啕大哭。

爸妈决定把他隔离,让他在隔壁的小房间里单独待一会儿,以为这样他就可以冷静下来。没有想到,涛涛在小房间里声嘶力竭地又哭又喊,还不停地摔打每一件触手可及的东西。半个小时过去了,涛涛的哭声变小了,爸妈在外面悄悄打开了房门,却发现涛涛仍然没有停止他的破坏行为,甚至开始自残,把自己的手往墙里抠,还把头往墙上撞。弄得父母不知如何是好。

由上面涛涛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容易任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一旦发现有不称心的事情或者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大哭大闹,有时候甚至会无休无止。这时如果父母冲着孩子大发雷霆,那么闹剧只会愈演愈烈。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冷却”一下,即不对正在发脾气的孩子采取任何措施,因为,如果家长哄劝会让孩子更肆无忌惮,而训斥呢,则容易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他的生活和社会经验相对多一些,也懂事得多,父母可以教他一些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只要孩子拥有了控制情绪的方法,那么在他任性、发脾气前,脑子里就会想一想:我怎么这么激动?我这样做对不对?我不应该这么冲动的……经过这些深思熟虑,他会渐渐地控制、平息自己的情绪。

但是,这种自制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对于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来说,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变得像一只绵羊那般温顺的。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应该给孩子一些时间。父母通过努力,完全能够令孩子成为一个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的人。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给男孩创造平和的家庭气氛。

父母是男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也是男孩学习的重要课堂。父母的言行以及所营造出的家庭气氛对男孩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要想让男孩学会控制情绪,首先应该为男孩创造一个情绪平和的家庭气氛。

第二,让男孩知道自己情绪可以控制。

当男孩的坏脾气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父母就要给他灌输一个概念:自己的情绪自己一定可以控制。这个概念就像强化剂,强化的次数越多,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在这个强化的过程中,父母不但要让男孩知道什么是情绪,还要鼓励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三,避免“火上浇油”。

要平息脾气暴躁的男孩心中的怒火,就不能在他发火的时候你也发火,那么他就会更加暴躁。正确的做法是,当男孩发火时,可以暂时不予理睬,避免“火上浇油”,给他们继续发作的机会。

把抑郁扔掉

忧郁在美学和哲学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价值。从美学上看,忧郁情结同浪漫的悲剧感休戚相关。朱光潜说:“浪漫主义作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热衷于忧郁的情调,叔本华和尼采的悲观哲学可以说就是为这种倾向解说和辩护。”他在《悲剧心理学》中系统阐释了忧郁的美学意味,并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忧郁是一般诗中占主要成分的情调……在忧郁情调当中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意味。这种意味使他们自觉高贵而且优越,并为他们显出生活的阴暗面中一种神秘的光彩。于是,他们得以化失败为胜利,把忧郁当成一种崇拜对象。”

但是忧郁这种情绪在心理学上却是一种病态心理,发展严重了就可能成为人们常说的抑郁症。很显然,下文故事中的文海是被抑郁“缠身了”。

文海今年11岁,担任学生委员。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而且又很少有真正交心的朋友,文海常常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忧郁感,总是感到很迷茫,即使遇到喜事,他也毫无喜悦的心情。过去回家后常常和父母去看电影、听音乐,但后来就感到一切索然无味。

他深知自己如此长期忧郁愁苦会伤害身体,并且影响家人心情,但又苦于无法解脱,而且还导致睡眠不好、做噩梦及胃口不开。有时他感到很悲观,甚至想一死了之,但对人生又有留恋,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因而下不了决心。

对于文海的种种反常表现,他的父母总是想方设法讨他欢心,经常和他谈心,可是经常是父母一个人在那说,他毫无反应。要么就是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真没劲,没意思!”

父母问他什么“有劲”“有意思”,他却回答说:“反正你们都不了解我!”

文海妈妈知道儿子属于敏感、内向型的孩子,这样下去对他的心理健康很不利。于是文海妈妈试着与他沟通,但文海妈妈感觉很难走到儿子的心里去。文海妈妈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着与文海沟通的最好方法。

一次,朋友送文海妈妈两张《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票,文海妈妈便带文海一块儿去看了。当电影播放到船要沉下去时,文海妈妈听到文海在悲悲戚戚地哭。

在回家的路上,文海的话比往常多多了,他问:“妈妈,为什么大家都死了,罗丝却能活下来呢?”

“因为这是爱的力量,她的心中有爱呀!”看着文海迷茫的眼神,文海妈妈继续跟他说:“给你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发烧烧到40摄氏度,当时你爸爸又不在家,我就硬撑着给你做饭。因为我是你的妈妈,我怕你饿着,这同样也是一种爱的力量!”

听了妈妈的话,文海把妈妈的手握得更紧了。

从那以后,文海跟妈妈说的话明显多了起来。他会跟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讲他的同学,甚至连他的小秘密也告诉妈妈。自从文海话多以后,文海妈妈发现文海嘴里的“真没劲”和“没意思”也少多了!

所以,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心情,一旦发现孩子有抑郁的心理,要根据抑郁形成的原因,及时解除孩子身上的抑郁魔咒,让孩子保持一种快乐心态去生活。

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男孩摆脱抑郁的阴影呢?

第一,多与男孩谈心。

起初与这样敏感的孩子沟通起来肯定会很困难,但只要父母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总会找到一种合适的沟通方式来打开孩子封闭的心门。只要父母与男孩保持有效的沟通,走进男孩的心里,男孩的心理才不会出现抑郁问题。

第二,欣赏绘画。

绘画是一种美的艺术,欣赏绘画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情趣。不论欣赏者的文化水平高低,都能从优美的绘画形象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启发和教育。观赏绘画是一种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的活动,特别是当孩子心情忧郁的时候,看山水、花卉、鸟兽、松竹之画,会让他心情好转,起到消除抑郁的作用。

把嫉妒转化为动力

希腊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每个孩子都会嫉妒,孩子的嫉妒心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有反应。引起孩子嫉妒的原因很多。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嫉妒会达到折磨人的程度。”据统计,不仅女孩会嫉妒,在男孩中嫉妒也是十分常见的。对男孩来说,嫉妒的对象往往是关系较亲近的同桌、好友甚至年龄相差不多的兄弟姐妹;经常嫉妒他人的孩子,大多性格怪诞、不思进取,朋友也较少。

心理学家认为,嫉妒主要是缺乏自信和心胸狭隘所致。小学生的嫉妒心理不仅会破坏同学之间的友谊、阻碍人际关系发展,而且也是个人身心健康的大敌。如果任由这种心态持续保留,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所以,父母要注意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

凡凡和安安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升入小学后,两个小伙伴更是整天在一起玩,晚上放学后也一起写作业,有了喜欢的东西也喜欢和对方分享。

但最近,妈妈发现,凡凡对安安有些反感,最近一直没理安安,妈妈感到很奇怪。

这天放学后,电话响了,妈妈接起来后,是安安打来找凡凡一起出去玩的。

“凡凡,安安叫你一起出去玩。”妈妈叫凡凡过来接电话。

“我不去,就说我正在写作业呢。”凡凡闷闷不乐地说道。

“凡凡,你怎么了?”妈妈握着电话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都说了不去了,真烦。”

“对不起啊,安安,凡凡他有点不舒服,今天就不去找你玩了,明天让他过去找你好吗?”妈妈只好这样告诉安安。

放下电话后,妈妈问儿子:“你怎么不和安安玩了,你们不是好朋友吗?”

“没有呀,只是我今天心情不好。”

晚上吃晚饭时,爸爸说:“凡凡,听说安安被评为‘市三好学生’了,怎么没听你说过啊?”

听了爸爸的问话后,凡凡突然就放下了碗筷,一脸不服气:“哼,那有什么了不起的!真是的,有了一点点的成绩就到处炫耀……”

妈妈忽然明白了,怪不得凡凡最近不理安安呢,原来安安被评为了“市三好学生”,而凡凡却与此无缘。多年的好朋友之间出现了不平等,于是凡凡因为嫉妒,而不愿意与安安交往了。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孩对他人拥有的而自己不具备或得不到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当男孩显露出其嫉妒心时,作为父母,千万不要严加批评指责,而是倾听,理解他的愤怒、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在男孩倾诉完之后,要为他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并积极寻找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男孩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不平衡的嫉妒心理。具体来说,父母可以这样做:

第一,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孩子之所以产生嫉妒心理,是因为他还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妈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妈妈不但要正确认识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第二,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要恰当,应该实事求是。要表扬与批评结合,既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又要指出孩子身上还存在的问题,以免由于孩子盲目自信而产生“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的心理。

第三,帮助孩子转化情绪。

当孩子有了嫉妒心理的时候,父母不要批评和挖苦,而要耐心地倾听,理解孩子心里的痛苦,使他的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然后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原因,帮助他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只要积极努力,失败只是暂时的。这样孩子内心的痛苦和不平衡就会慢慢消失,继而会转化成一种成功的动力。

第四,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嫉妒心的孩子都特别争强好胜,但是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若是过于强烈,就会扭曲孩子的心灵。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让他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分享他人的快乐。

教会男孩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孩子的不良情绪包括持续性的恐惧、沮丧、焦虑、嫉妒、情绪淡漠,对环境变化缺乏情绪反应以及情绪低落、不稳等。这些不良情绪不但会让孩子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还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给孩子带来许多疾病,如内分泌紊乱、神经衰弱等。当孩子感到悲观、失望、忧愤、恐惧时,其机体内就会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不良情绪中,就会引发身体疾病。如果孩子经常处在不良情绪中,就容易任性,乱发脾气,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甚至还会产生孤独感和抑郁症等。不良情绪可使孩子丧失积极向上的动力,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其学习。

若想保持孩子的情绪平衡必须让孩子适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孩子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

6岁的楚楚放学回来后喜欢一个人在小区里,边玩边等妈妈,妈妈下班回来都要先到儿童游戏区叫他,然后牵着他的手一起回家,楚楚感到幸福极了。可是这一天,妈妈病了,楚楚一个人在小区玩了很久,最后撅着小嘴跑回家。

看到妈妈躺在沙发上休息,楚楚更委屈了:“你为什么不接我回家?”然后伤心地大哭起来。妈妈很烦,不准他哭。楚楚跑进房间把玩具扔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