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反经悟人生
7330000000042

第42章 三国权四十

论曰:臣闻昔汉氏不纲,网漏凶狡。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于关西,吕布、陈宫窃命于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纵缔交,为一时之杰也。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六七年间,夷灭者十八九。唯吴、蜀蕞尔国也,以地图按之,饶四州之土,不如中原之大都。人怯于公战,勇于私斗,轻走易北,不敌诸华之士。角长量大,比才称力,不若二袁刘吕之盛。此二雄以新造未集之国,资逆上不侔之势,然能抚剑顾眄,与曹氏争衡;跃马指麾,而利尽南海,何哉?则地利不同,势使之然耳。故《易》曰:“王侯设险以守其国。”古语曰:“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故曹丕临江,见波涛汹涌,叹曰:“此天所以限南北也!”刘资称南郑为“天狱”,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稽诸前志,皆畏其深阻矣。虽云天道顺,地利不如人和,若使中材守之,而延期挺命可也,岂区区艾、睿得奋其长策乎?由是观之,在此不在彼。于戏,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故“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能知用兵之利”,有自来矣。是以采摭其要,而为此权耶。夫囊括五湖,席卷全蜀,庶知害中之利,以明魏家之略焉。

译文

据说东汉末年朝纲失统,群雄逐鹿。袁绍想夺取河北,刘表在荆州起兵,马超、韩遂雄据关西,吕布、陈宫占领东夏,辽西、渤海、山东一带,十几路诸侯屯兵百万,缔结盟约,成为一时的英雄豪杰。然而,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用了六七年的时间,诸侯十有八九被消灭,只剩下吴和蜀两个小国了。从地图上看,吴、蜀两国只有四个州的地盘,比不上中原的一个大都城。那里的人公战无勇,只会私下斗狠,在战斗中动辄败退逃跑,不足以和中原人相匹敌。在力量和才智上他们(指吴、蜀)也不如袁绍、刘表、吕布强盛,但这两位英雄(指刘备、孙权)在不利于自己的政治形势下,凭着刚刚建立的弱小国家的力量,能够拒守西蜀和江南,与曹操抗衡,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地利不同,形势所致。所以《周易》说:“王侯凭天险来固守国家。”古语说:“一里方圆的地方,却动用了夺取千里之地的权谋,这就是地利在起作用。”所以曹丕面对长江,看到汹涌的波涛,感叹说:“这是上天设置的南北界线啊!”刘资把南郑称为“天狱”,把斜谷的道路称为“五百里石穴”,查阅众多的史料,都记载了它的险阻幽深。虽然说顺应天时,但地利不如人和更重要。假如吴、蜀有一个中等才能的人统治,就完全可以避免过早灭亡的命运,怎么能让小小的邓艾、王濬攻占,建立赫赫大功呢?由此看来,胜负的关键在于人和,不在地利。唉!有智之士的谋划,一定会全面权衡利害关系。所以说:“不懂得用兵的险恶,就不能够发挥用兵的作用。”

这是自古以来的普遍规律啊!因此,我选取了三国权谋的精要,而做了这些分析,目的是使后人从统一中原、覆灭蜀国的事件当中明白用兵的利害关系,从而懂得曹魏的权谋。

汉室灭亡已是不可避免的,但刘备三顾茅庐,携孔明于危难之际,励精图治、广施德化,终于独霸一方,与魏、吴鼎成三足之势。可惜蜀汉终究后继乏人,虽有地利不得天时人和,刘备的雄心伟业不得不葬送于不肖子刘禅手中。

感悟人生

东汉末年,关东军瓦解以后,盟主袁绍利用自己的优越地位,相继从韩馥和公孙瓒等人手中夺取了冀、幽、青等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关东军成员曹操也在董卓西迁后,大肆在中原地区扩张势力。他先被兖州地方官迎为兖州牧,不久又收编了青州黄巾军30余万,势力大大增加。建安元年(196年),又迎汉献帝都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两年以后,又相继攻杀了吕布,逼降了张绣,势力扩大到了徐州和南阳一带,形成了足以能够和袁绍抗衡的力量。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率领他的十万大军南下,向曹操发动突然进攻,并迅速攻占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进围白马(今河南渭县东)。曹操用声东击西的策略,解了白马之围,并在阵前斩杀了袁军将领颜良、文丑,退守官渡(今河南中牟)。接着,袁军主力也到达官渡,两军相互对持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后袁绍的谋士许攸因进谏受阻,愤而降曹,并暴露了袁绍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的储粮据点。曹操当即率兵五千,假扮袁军,焚烧了袁军在乌巢的万余石储粮。袁军得知这一情况后,军心动荡不安。大将张郃率军在前线倒戈,袁军全线崩溃。曹操乘机麾军进攻,歼灭袁军7万余人。最后,袁绍仅率领800多骑士,逃回河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这场战争以曹操的胜利和袁绍的失败而宣告结束,曹操的势力也因此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再加上他本人也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由于他任人唯贤,其部下谋士武将多为“效实之士”;又因为他宽宏大量,能虚心接受部下建议,所以曹军内部能够精诚团结,上下齐心。曹操又处事果断,“用兵如神”,长于应变,他极高的军事才能在官渡之战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当时袁绍虽然兵力众多,但他却自恃门第高贵,放纵豪强兼并,境内百姓都反对他,可谓失道寡助者也,所以他虽然兵多但内部却不合,大家离心离德。加之他任人唯亲,刚愎自用,心胸狭窄,不知兵要,军令不立。在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与曹操相比,他都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就是一件必然的事了。

官渡之战后的第二年,袁绍就在忧愤中死去,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又相互争斗,发生火拼。曹操乘机又攻占了邺城,杀了袁谭和并州刺史高干,驱逐了袁尚,占据了幽、冀、青、并四州之地。后又大破乌桓和袁氏联军,收降乌桓和汉人20余万口,基本上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

统一北方以后,曹操想乘胜向南扩张,一举消灭割据荆州的刘表和割据江东的孙权,达到自己统一全国的愿望。于是在建安13年(208年)亲自率领20万,但却号称80万的大军向荆州挺进。这时,荆州牧刘表刚刚去逝,继领荆州牧的刘表次子刘琮慑于曹操的强大兵力,派遣使者投降。只有当时出任江夏太守的刘表的长子刘琦和北驻樊城的刘表部将刘备坚持抵抗曹操。

刘备是涿县(今属河北)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属汉朝远支宗室。曾因镇压黄巾起义立功,担任过县丞、县尉的小职务。在后来的军阀混战中,也拥有过部分的武装力量。但因实力太弱小,只能依靠强大的军阀,所以一直没有自己固定的地盘。官渡之战后他投靠了刘表,被派驻新野,后移驻樊城。他在樊城一面招兵买马、训练士卒,一面又搜寻人才,积极壮大自己的力量。他曾三顾茅庐,将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西)的诸葛亮请出山,作为自己的幕僚,在政事上处处听取诸葛亮的意见。

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的次子孙权当时占据江东。孙坚曾因镇压黄巾起义之功,升任长沙太守。在军阀混战中追随袁术,后被刘表的部将黄祖所杀。他死后他的长子孙策带领部下,开始向江东发展。孙策死后,孙权袭领旧部,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当刘备听说曹操率军经樊城向江陵进发的消息后,顾及到自己兵力单薄,只得向南撤退。行至长坂(今湖北当阳境内)时被曹军击溃,然后折而向东,在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与刘琦会合。为了联合江东势力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会见孙权,希望说动孙权联合抗曹。

曹操向孙权下了战书,要“会猎于吴”。接到这封曹操在江陵给他的书信后,孙权当即召集部下商议。但部下中的主降派和主战派却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孙权虽力主抵抗,但由于受到投降派的压力,一时也没办法决定到底是降还是抗。诸葛亮抵达江东后,孙权才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并很快组成了孙刘联军,以江东周瑜为统帅。曹操率部东进,在赤壁与联军遭遇,初战失利,便把军队撤回长江北岸的乌林,又将船舰首尾用铁链连接在一起,想以这样的办法使北方的曹军将士适应水上生活。周瑜指示部将黄盖向曹操诈降,曹操当即应允。于是黄盖遂率领载有膏油干柴的数十艘蒙冲斗舰,向曹营驶来。当时东南风不停地吹,船行得十分迅速,快要接近曹军船舰时,黄盖令部众放起火来,蒙冲斗舰犹如火龙直冲曹营。曹军首尾相连的船舰当即着火,并且一时之间根本没有办法扑救,大火随即引燃了乌林营垒。曹军大乱,人马被烧和溺死者甚众。周瑜又指挥联军水陆并进,趁胜追击,曹操率残部狼狈地逃回了江陵。

赤壁之战中,曹军数量虽多,但因为内部不统一,收编的荆州降众,心怀犹豫,打仗时不肯拼命;曹军主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又远来疲惫,发生病变,战斗力大大减弱;再加上曹操麻痹轻敌,急于求成,放弃了自己陆战的长处,而选择自己水战的弱点;连锁战船,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又在仓促之际,中了黄盖诈降火攻之计。因此,赤壁之战终以曹操的失败结束。

曹操兵败赤壁以后,主动放弃了江陵,把战线收缩在襄阳、樊城和合肥一带。接着,他又麾军西入关中,逐杀了关中陇右地区的军阀韩遂和马腾、马超父子。不久,他又南下汉中,打败了张鲁。为后来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郡,随后又从孙权那里借来了荆州。后来,刘备又打败刘璋,占领益州,为他建立蜀汉政权创造了条件。

赤壁之战后的孙权,一面同曹操争夺江淮地区,一面又派兵经略岭南,相继占领交、广等州,势力扩展到了珠江流域。不久,他又派吕蒙袭杀了刘备的荆州守将关羽,把刘备的势力彻底驱逐出了长江中游。

历史发展到这里的时候,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基本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