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做,孩子不生病 这样做,病了好得快
7313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努力做个用心看病的好医生

我小时候有很多梦想,但是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个儿科医生,每天和感冒发热打交道,还乐此不疲。

有一次一位家长和我聊天,问我:“你会不会看疑难杂症?”我被问得一时语塞,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什么是疑难病?是那些不易确诊,不易治疗的病吗?可是我凭着一股陕西人的愣劲,在感冒发热这些小病里,埋头坚持了20年,终于发现哮喘和白癜风这些顽疾的发病原因都和过敏有关。

我相信,如果我能坚持100年,一定能为预防感冒发热做出更多的贡献,也许还能成为一名中科院院士。

近几年医患冲突层出不穷,从言语暴力,到肢体冲突再到恶性伤人,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病人不相信医生的判断,医生为了减少麻烦也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敢也没有时间从源头找问题,导致很多小病最后演变成了慢性病。在这个严重“妖魔化”医生的时代,我想说一下我对医生的看法。医生也是一种职业,当医生的人也是为了有一碗饭吃。医生也是普通人,很多医生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因为这个职业注定是发不了大财的。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这是大部分医生的追求。

我认为医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医生用耳朵看病,病人说什么,医生听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除病人的基本痛苦。第二种医生用眼睛看病,除了听病人说以外,还仔细检查和观察病人,综合病人的全身症状,来解除病人的痛苦,彻底治愈或者预防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第三种医生用心看病,结合病人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来制订切合实际的、能完全落实的治疗或者预防方案。

多年来,我一直在用心为患儿看病。人到中年,感悟也就越来越多。这些年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我收获到的尊重与感谢更多,忙碌的工作变成了一种享受。

其实,看病是不断重复、比较枯燥的劳动,差不多的病情、差异不大的病因、大致相似的治疗,每天都要无数次地重复,看病好像已经变成一种体力劳动而不是脑力劳动。有时下班回家后累得不想说话,也让家人颇有微词,认为我有点傻。

也许只有傻人才能享受这样的快乐,但我始终认为只有将工作当作享受的人,才能真正专注于工作、做好工作,获得真正的快乐。最后我要感谢众多患儿家长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有些家长带孩子在我这里治疗长达5年之久。我们一起分析孩子的发病原因,探讨孩子的治疗方案。如果没有患儿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我就不可能完成这本书,或者说这本书将缺乏那份鲜活。感谢他们。

写作这本书最大的希望,是把我多年的经验总结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带孩子看病时少走弯路,让生病的孩子少受折腾。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还要在医院不断地重复对差不多病情的差不多治疗,但我相信,随着这本书的读者增多,随着具备医学知识的家长增多,医患之间的沟通会越来越顺畅,看病的效率和效果会大大提高,离实现“上医治未病”的理想目标又会更进一步。

许鹏飞2014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