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胡铨痛恨秦桧卖国媚敌,欲上书弹劾。家人友人皆劝他,秦桧心狠手辣,权倾朝野,肯定要疯狂报复。他不听,执意上书朝廷,决然表示“不与桧等共戴天”“愿斩桧等三人头”“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文章一出,群臣振奋,奸佞失色,连金人都大为震惊,派人用重金买到胡文,回去研究。以至于秦桧死去多年后,金使者来朝,还要问起胡铨下落。张浚曾感慨道:“秦桧专政19年,什么好事都没做,却成全了一个胡铨!”(《宋史》卷一二著名现代作家、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吴组缃读研究生期间,曾选了国学大师刘文典的六朝文学课。在学期作业中,他认为六朝文学是娼妓文学,刘文典非常生气,给他个不及格。但同时也捎信给他,说只要他改变观点,就可让其过关。当时,吴组缃已成家,全家都要靠他的奖学金生活。一门功课不及格,就意味着拿不到奖学金,他全家的生活就没有着落,也就意味着他不能继续学业。但吴组缃硬是没有收回自己的观点,结果不得不中断学业,经人介绍到中央研究院供职。
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平和谦恭,人尽皆知,其实他也有很倔的一面。譬如,他从来不主动去拜访任何一个官员,不论多大的领导来看望他,他也没有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激动表情,说几句感恩戴德的肉麻话;不论官民,谁来了都是清茶一杯;送客出门也不因你官大就格外殷勤,多送一程。最说明问题的,就是季羡林与老同学胡乔木的关系。他俩是清华大学的同学,后来一个成了学问大家,一个成了高级领导人,但在一些俗人眼里,学问再大,也顶不上一个处长、科长管用。可事实上恰恰相反,几十年来,倒是胡乔木经常到季老家看望。
倔强自重,清高狂狷,执著于真理,不屈服权贵,或许会使文人们生世坎坷,清贫困窘,甚至失去宝贵生命,但却能让他们特立独行,坚守原则,保持人格尊严。想想看,胡铨、季羡林们之所以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之”,除了他们的道德文章,博学多才,不是也包括他们傲骨铮铮的倔脾气吗真正的知识分子是“学者兼精神界的战士”。倔劲,在于内心之理,使思想力避趋炎附势,不为外力左右,有铮铮傲骨。文学家丁玲也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我们作为年轻的求知者,更要有这种思想信念。敢于质疑,而不人云亦云;敢于搏击风浪,而不是留恋于避风港:活出自己的思想、活出真我的风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