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济困扶危(中华美德)
7305800000014

第14章 人生不能过于安分

我喜欢这样不安分的人,总爱折腾点儿事出来的人,跃跃欲试的人,蠢蠢欲动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会不断突破自我,呈现精彩。

我发现成功的人生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不安分。我们父辈中的很多成功者,都是原来放弃了铁饭碗。这绝对不是什么懂得放弃的精神,而是因为他们不安分,不满足于眼前安稳的现状。虽然他们其中也有牺牲者,但他们的生命都在拼搏,都很有价值。

世上有3种人:

第一种人,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的准则,被无情地打击到社会最底层,他们的精神生活几乎为零,只能得到维持生命存活的物质条件;第二种人,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准则,但他们必须遵守社会准则,在社会准则面前没有任何的尊严。他们随波逐流,在适应社会准则时,能够得到一丁点儿好处;第三种人,他们不但能够游刃有余地适应社会准则,而且能够在完全了解、理解社会准则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改变一部分社会准则,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他们不用为所谓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苦恼,因为他们为世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国的孩子,在我看来,大多做不到第三种。

首先,他们已经适应了逆来顺受,而不是去改变。他们适应了随大流不犯大错,而不懂得独立作判断,独立选择。比如考研,为什么考研?因为这样稳呗!这是什么稳?不是安稳,是这样不会出大问题。中国人有种很恶劣的文化心理,就是求同心理,跟大多数人一样,应该是安全的。

其次,他们大多数已经丧失了创造力。改变是要创造力的,没创造力的人没自信,所以求稳,但求无过,这是弱者的想法。强者,藐视过失。在这点上我很欣赏韩寒,如果他当初真的接受了某大学的录取,或者继续读书,那么现在的他,至多是一介文人。然而,这个退学的大错他犯下了,这个天下之大不韪他冒了,所以他现在得以保持这般本色。

第三,中国的孩子缺少分辨规则的能力。只要是规则,条件反射是遵守。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区别在于,成功的人懂得去分辨真规则和假规则。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大学里逃课,多数人是不敢的。为什么?点名啊,规则摆在这里,不去点名会被扣分。其实这是一个假规则,点名,是大学体制对付不认真学习混日子学生的一种手段。换言之,有学习目的的学生,不是大学点名体制的目标人群。大学里的真规则是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分辨出真假规则的人,自然懂得怎么去选择自己的行为。

中国的孩子长大会怎么样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长大怎么样,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的中国孩子,同样会保留一样的文化秉性,求同心理,缺乏开拓精神,缺乏激情。

大学实习的时候,我曾经见过一些被生活奴役的人,没有激情,开着冷掉的玩笑,唯唯诺诺,冷幽默,眼镜后面笑容尴尬。公司老总在说到他的司机时这么描述:“他跟着我6年了,6年前是700块的工资,现在还是。我曾想提拔他,可他并不努力,所以他只能是这个价值,他永远是700块。”

精彩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精彩,无聊的生活,是一样的无聊。

年轻时保值,就是贬值;年轻时贬值,那是垃圾;年轻时增值,才是人才。我现在可以是700块,我明天就是701块,明年就是7000块,而几年之后,是我来衡量别人是700块还是7000块,这才是人生。

我喜欢这样不安分的人,总爱折腾点儿事出来的人,跃跃欲试的人,蠢蠢欲动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会不断突破自我,呈现精彩。

人生不能过于安分。如作家三毛,她像一只不安分的鸟,从台北一飞就飞到美洲--美洲的山川、河流、草原、山谷都留下过三毛的足迹,要不然怎会有那分厚重的《万水千山走遍》?又如上海汉子余纯顺,刚直的他为改变鲜活生命的生存状态,不断辗转于一种习俗与另一种习俗的存在时空,不断辗转于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磁场空间,不断辗转于一方生命的禁区与另一禁区。寻着余纯顺的生命轨迹,我们可以走进神秘消失的巴蜀国之地,残垣戈壁缠绕的棱兰古址,“魔鬼区域”罗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