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蝶梦
722800000143

第143章 古城广陵琼花开(四)

琼花观,旧称“蕃厘观”。后称“琼花观”,位于广陵市区文昌中路(原琼花路)的北侧,是广陵市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原为供奉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的后土祠。

始建于公元前十一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徽宗赵佶赐金字匾额题为“蕃厘观”。

“蕃厘”出自《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厘”,蕃指多、大,厘代表福气,蕃厘即多福大福。举世无双的广陵古琼花就生长在蕃厘观,因此俗称琼花观。

琼花观观名之由来是宋时观内有一株天下无双的琼花。明代曾屡次修缮,今殿宇已圮,仅存琼花台和“蕃厘观”石匾。

琼花观建于西汉成帝元延二年,宋代欧阳修任广陵知州时于观内筑“无双亭”,以供养花。每当暮春三月,琼花观内琼花盛开时节,朵之奇葩,若蝴蝶戏珠,似八仙起舞,以其绰约的芳姿和那美丽动人的传说,迎接中外游人。

现观内的古建筑有由淮南节度使高骈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所建三清殿、欧阳修所建“无双亭”和一座玉钩古井。

琼花观始建于公元前十一年,即西汉元延二年,原为供奉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的后土祠。唐时增修,名”唐昌观”。宋徽宗取多福大福之意,赐名“蕃釐(xī)观”。琼花观和琼花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汉代广陵城东曾有一株琼花,当时有人特为之建“琼花观”。相传隋炀帝也曾专程下广陵观琼花。宋朝欧阳修做广陵太守时,又在花旁建“无双亭”,以示天下无双。时人有诗云:”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又云:“天下无双独此花。”

宋仁宗、宋孝宗都曾将它移植都城皇庭内,均不得活,只能重迁回广陵。整宋一代,古琼花都于广陵历经劫难,长生不死。直至宋亡元兴,这株“举世无双”的琼花神秘凋零。

元代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琼花枯死,道士金丙瑞补植聚八仙,并筑琼花台一座。每当暮春三月,琼花观内琼花盛开时节,朵之奇葩,若蝴蝶戏珠,似八仙起舞,以其绰约的芳姿和那美丽动人的传说,迎接中外游人。

蕃厘观历史悠久,其前身是西汉时代所建的后土祠。古时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后土祠就是祭祀地神或土神的庙宇。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经淮南节度副使高骈增修,易名唐昌观。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广陵太守因观内的琼花树叶茂花繁,洁白可爱,首咏《琼花诗》。自此,琼花之名,遂名闻海内。

欧阳修任郡守时,因扬州琼花世无伦,而在观内琼花树旁筑亭,其匾额上书“无双亭”,以作饮酒观赏琼花之所,并作诗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取《汉书·郊祀歌辞》“唯泰元尊,媪神蕃厘”义(蕃厘,即多福的意思),改庙名为“蕃厘观”,宋徽宗钦赐蕃厘观匾额。世人以此观中有琼花,故俗称为“琼花观”。

明代广陵知府吴秀在观里建玉皇阁,阁高三层,高大壮丽,登阁可以俯视全城。时至清代,琼花观已逐渐衰败,到了民国时期,蕃厘观内的建筑物已基本毁于大火。现今的蕃厘观是由广陵市出资于1993年开始重修,历时三年,耗资1800万元,重建后的蕃厘观,观门仍朝南。

观前的石牌坊系明代所建,石质呈糙米色,有左右两根石柱,上圆下方,柱端似华表,分别雕刻日月形状,左为赤乌,象征着太阳,右为玉免,象征着月亮。门楼三间,上嵌一方石额,“蕃厘观”三个大字为清人刘大观所题。其后是具有民族风格的三间单檐山门殿。

观内的主殿是一座砌在高基平台上的五楹重檐大殿,即“三清殿”,平台四周围以白石栏杆,殿前植有两棵银杏树。平台石梯两侧各植一株龙爪槐、两株琼花。观门至大殿的正中一条甬道,甬道中有一棵老榆树,两侧各植四株琼花。甬道东西侧各建两层楼结构的仿古廊房。而在大殿后方围墙外的后花园内,小桥流水,九曲碑廊,造型别致的琼花台、无双亭更是巧夺天工,整个花园浓缩了江南园林美景之精华,令人流连忘返。

据史料记载,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先后有两代张天师羽化在蕃厘观内,故为道家正一派视为圣地。而在古代许多小说里,琼花观都被描写成神仙出没或高人隐居之地。在明人写的《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一类小说里,都大肆渲染隋炀帝和琼花的神奇故事。在清代的一些笔记中,又常常记载江湖隐士或山野奇人寓居在琼花观里。《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落魄的晚年常常流连于琼花台畔,悲悼自己的坎坷身世也像琼花一般。他的侄儿金兆燕有诗云:“峨峨琼花台,郁郁冬青枝。与君攀寒条,泪下如连丝。”描写了吴敬梓在琼花观里怆然涕下,泪湿衣衫的情景。

琼花观这地方,我从来都没有来过。但是,对于我们广陵城的一些历史名胜的了解,我还是颇为精通的。这一路上,我对玄凝讲起这琼花观的来历,玄凝却也是目瞪口呆。她惊讶道:“郭宇轩,你也太厉害了吧,竟然连这些都了解。我真怀疑你是不是历史学家了。”

我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说道:“呵呵,其实这也也没什么的。毕竟,我是土生土长的广陵人呢,对于家乡的一些历史文化怎么能够不了解呢?”

是啊,作为一个广陵人,怎么能够连自己家乡的历史都不知道呢?但是,现在有许多的人就是这样子。不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这种人在各地都比比皆是。其实,自己家乡的历史传说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广陵,这样一座建城两千五百年的古城,有很多的传说流传了下来。

其实,广陵和琼花也有许多不解之缘。我又给之内讲了关于琼花观的两个传说:传说一。

传说琼花观和琼花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汉代广陵城东曾有一株琼花,当时有人特为之建“琼花观”。相传隋炀帝下广陵也是为了观赏琼花。宋朝欧阳修做广陵太守时,又在花旁建“无双亭”,以示天下无双。宋仁宗、宋孝宗都曾移植琼花于皇宫内,均不得活。宋亡元兴,这株琼花神秘凋零而死。

琼花是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花卉。琼花原物现今虽已不存,但长期以来,广陵人民约定俗成,已把聚八仙花视为琼花。琼花观作为千年古道观,历经兴衰沧桑,作为广陵著名道观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始终享有崇高的地位。

传说二。

“明月三分州有二,琼花一树世无双”。在广陵关于琼花的传说很多。有一种说法是,琼花原生于天上,一日有仙人降至广陵,夸说琼花之美,世人不信,仙人便取出一块白玉种在土里,顷刻间发芽、长高、开花,花色如玉,人们遂称之为“琼花”。

相传隋炀帝要赏此花,专门开凿运河前往广陵观赏。因为琼花有冰肌玉骨之质,它又与宋之兴俱兴,与宋之亡俱亡,故曾被人视为吉祥的象征。据说,北宋时宋仁宗曾把琼花从广陵移植到汴京御花园里,但第二年就枯萎了,只好又送还广陵,琼花到了广陵又复茂如故。金国的海陵王攻占广陵后,又把琼花连根拔起掠去,幸而有道之士太守对残根辛勤培育,才使琼花绝处逢生。南宋的孝宗听说琼花极美,又把它移往临安宫中,但琼花到了临安便憔悴无花,只得又遣还广陵。到元世祖时,蒙古大将阿木以十万兵马攻破广陵,烧杀抢掠之下,琼花终于死去。这一系列神奇的传说,都使得琼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也使琼花观成为江淮一带著名的道观,以至于一般老百姓只知道琼花观的名字,却不知道有蕃厘观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