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3
7220800000036

第36章 名人奇案(2)

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多数人认为,洪秀全是自杀身亡。李秀成是后期太平天国的主要将领,洪秀全去世时,他在天京主持天京保卫战,对天王府的情况当有较确切的了解。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中,言及洪秀全之死:“天王(洪秀全)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洪仁玕是后期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被清军捕获后曾写下《洪仁玕自述》,其后半部分中说:“天王之自杀,更令全局混乱。”太平天国的对手、湘军首领曾国藩在同年六月二十三日(726)的奏稿中说:“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同年七月初七日又奏称:“有伪宫婢者,系道州黄姓女子,即手埋逆尸者也,臣亲加讯问,据供,洪秀全生前,经年不见臣僚,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身死,秘不发丧。而城里群贼,城外官兵,宣传已遍,十余日始行宣布。”根据上述资料,大多史家认为洪秀全系“服毒自杀”。郭廷以说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说为近真”;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全史》中指出,洪秀全自杀是“事实”;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根据《李秀成自述》内容,认为洪秀拿“四月十九日(天历,即186461)服毒逝世”。但当时的学者对洪秀全自杀说,已有一定程度的怀疑。

六十年代初,藏在曾国藩家中达一百多年的《湘乡曾八本堂·李秀成亲供手迹》正式影印发行,其中明确记述洪秀全是病死的:“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斯时我在东门城上,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天历)而故。”“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药也。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天王之病,因食咁露病起,又不肯食药方,故而死也。”有学者指出,这一记述当是可靠的,因为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是经曾国藩篡改过的。曾陶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七月初七日条中说:“中堂(指曾国藩)嘱余看李秀成供,改定咨送军机处,傍晚始毕。”曾国藩把李秀成供稿呈送军机处时曾说:“李秀成之供词,文理不甚通适,而情事真确,仅钞送军机处,以备查考。”由此可知,曾国藩所出示的李秀成供稿,是被“改定”过的。由于他在此前的两份奏稿中,都谈及洪秀全自杀之事,所以把李秀成供词中洪秀全病死“改定”为自杀,当在情理之中。《洪仁玕自述》的后半部分中说洪秀全自杀,恐非洪仁玕本意,因为后半部分是由外人译出,原稿已失。外人在翻译时受《李秀成自述》刊刻本影响,是极有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洪仁玕自述》前半部分,是出自洪仁玕供词原稿,其中有“至今年四月十九(天历),我主老天王卧病二旬升天”。此说应较可信。幼天王洪福殡(洪天贵福)在“自述”中曰:“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二十四日(天历)众臣子扶我登极。”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五月初六日条记:“闻探报禀称,逆首洪秀全已于四月甘八日病死(彼中之四月二十日)。”自从《李自成亲供手迹》发行后,大多数学者都确信洪秀全是病死的。“埃及艳后”的秘密

在历史上诸多赫赫有名的女性当中,“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无疑是一位焦点人物。这位埃及绝世传入凭借其美丽,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帝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虽说野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总能见到这位“埃及艳后”神秘的影子,但有关她本人的文物资料却是少之又少。

然丽,考古学家近日却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找到了“埃及艳后”当年亲笔签署的政令和她曾经居住的古城。这些文物足以证明,这位古埃及女王远非只靠美貌和情欲,而是靠智慧治国安邦的。

发现“埃及艳后”亲笔签名的政令纯属偶然。如果不是荷兰历史学家彼得·万·明尼心细如发的话,也许谁也不会发现,德国柏林博物馆一具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居然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这是柏林博物馆内一具普通不过的埃及木乃伊,所以在被收藏入馆的100多年间。从来没有引起考古学家或者研究人员的注意。

当比利时草纸考西学家简·比根获得特别的批准对柏林馆藏木乃伊进行全面研究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木乃伊的布片里夹着一张古老发黄的草纸。明尼的心狂跳了起来,凭他的第一感觉,这绝对是古埃及某个时代的文件。当他小心翼翼地从木乃伊身上一点点剔出那片16开大小的草纸的时候,他的心跳再次加快——草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古埃及文字。

如获至宝的比根把这张宝贝纸片“请”进了特别鉴定室。只需借助普通放大镜,比根就识别出这是一份古埃及某个王朝的正式公文,上面还有收件日期。非常遗憾的是,比根研究到此就急不可待地把其成果发表在10月的考古权威月刊上,武断地认定其为埃及某个农民与“×先生”之间的普通合同。

当荷兰历史学家万·明尼看到这篇研究论文后,立即察觉到可疑之处:光从发表的图片来看,这份文件绝非私人间的合同,而是地地道道的古埃及政府文件。明尼当即向出版社要来了放大的文件照片,当他把这张照片输入电脑时,明尼“在30秒钟内”就断定这是埃及王宫的文件。

古埃及历史学家立即将文件抬头的年份换算了出来——公元前33年2月23日。公元前33年,这不正是“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统治下的托勒密王朝吗?考古学家们失声惊叫了起来。

更让人吃惊的发现还在后头。文件的内容显然是手写的,而且从笔力来看,似乎出于一名男性官员之手。文件的具体内容,是埃及国王答应给罗马帝国大将军卡尼迪斯以优惠的商品进出口关税——允许他每年免税向埃及出口1万袋小麦,进口5000安普耳的上好埃及美酒。

这份文件的末尾有一个娟秀的单词,显然跟文件内容的字体完全不一样,而且明显是女性的笔迹。

当那个单词在40倍的专业放大镜下纤毫毕现的时候,明尼失声惊叫了起来:genestho不就是古埃及国王签署法令时的希腊用语同意的意思吗?

埃及国王、公元前33年、罗马帝国大将军,加上女性鉴定——这不就是“埃及艳后”的亲笔签名吗?

有关“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的任何遗迹和新说法,总是能引起世人关注的。这也难怪,这位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皇,她那传奇般的绝世美貌,她与恺撒、安东尼等英雄人物的情缘,曾经激发过历代诗人、作家、画家和艺术家们的丰富想象力,如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等,都曾将其描述为一个“旷世的肉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不过,却也有史书记载说,她的美“并不出众,也不惊人”。也有考古学家打趣道:“如果她的鼻子不那么高的话,恐怕世界史便会因此改写了。”

在好莱坞巨片《埃及艳后》中,克丽奥佩特拉更是被描绘成凭着色相诱使恺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助其击溃亲生胞弟而出掌王位;恺撒遇刺后,她又吸引安东尼为其效力。可是天不从人愿,安东尼的作为激起了罗马市民的愤怒,在与罗马人交战中彻底败北之后,克丽奥佩特拉眼见大势已去,不得已以毒蛇噬胸自杀,时年仅38岁。

正因为“埃及艳后”有如此传奇的色彩,所以任何有关她的历史文物的发现都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特别是在考古学界。发现“埃及艳后”亲笔签署的政令的消息传出后,世界考古学界为之振奋。对荷兰历史学家明尼的学术水平深感佩服的大英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深信,明尼发现的手稿绝对是克丽奥佩特拉亲笔签署的,因为明尼的研究从来没有错过。大英博物馆希腊与罗马古董馆副馆长苏珊·沃尔克十分肯定地说:“这肯定是克丽奥佩特拉亲笔签名,因为文件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3年,正是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统治时期这是埃及艳后留下的唯一笔迹。”沃尔克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份手写文件不仅仅是一份政府公文,更是“埃及艳后”政治手腕的具体体现。

根据古希腊著名的传记作家兼散文家普卢塔克在其名著《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中记录的史实,“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在恺撒死后,急欲求得安东尼的庇护,但却碰了一个软钉子。于是,克丽奥佩特拉马上把主攻方向转向安东尼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卡尼迪斯,以贿赂的手段最后买通了这位影响力非凡的罗马大奖。卡尼迪斯后来说服了安东尼,让他同意庇护克丽奥佩特拉,而安东尼也从此陷入埃及艳后的温柔陷阱中不可自拔”。

虽说普卢塔克把一切说得有声有色,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从来没有发现可能证明这些史实的确凿证据。而这次发现的克丽奥佩特拉的亲笔签名文件,却是“埃及艳后”收买罗马帝国大将的铁证。

不过,两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前31年,卡尼迪斯加入了讨伐“埃及艳后”和安东尼的行列,这位罗马帝国陆上兵团的总司令与奥古斯都指挥的海上力量联手,打败了“埃及艳后”和她的情人安东尼。

另一位埃及远古史学家阿兰鲍曼表示:“这份文献的发现,说明‘埃及艳后’决非只凭美色来保家卫国,捍卫自己王位的。她运用的技巧跟我们现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两样。这才是‘埃及艳后’美丽与智慧的真正体现。”

实际上,在克丽奥佩特拉统治时代,古埃及仍保持着极度繁荣。今年初当美国考古学家戈迪奥和他的埃及同事潜入亚历山大港外海海底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条又一条的街区、一座又一座的雕像,那就是“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最后一个情人迈克·安东尼共筑的爱巢——亚历山大城。使这座极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家古城获得重生的,是海洋探险家弗兰克·戈迪奥和他的考古探险队,他们的惊人居鲁士发现,都证明了古埃及历史上那段仍然繁荣的历史,当然也证明了“埃及艳后”不仅是位美丽的女王,而且还是有着出众才干的女王。

居鲁士之谜

居鲁士是古代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创立者。他曾率领波斯人反抗米底贵族的统治,推翻米底王国,并征服了西亚和中亚广大地区,为世界上第一个地垮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在位29年(约公元前558~前529年),但最后究竟是怎样死去的,却始终是个历史之谜。据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居鲁士在占领巴比伦之后,转而向西北进军,以图降服中亚的游牧民族。希罗多德说,这是“蛮人”(非希腊人)所进行的“最激烈的一次战争”。波斯军队大部分战死,居鲁士本人也战死在疆场。战斗结束后马萨革泰女王托米丽斯为报子仇,用革囊盛满人血,然后在波斯阵亡者的尸体中间找到居鲁士的尸体,将其首级割下放在她那只盛血的革囊里。斯巴达克南下之谜

公元前73年夏天,罗马爆发了世界古代史上最为壮阔的奴隶大起义—斯巴达克起义。这年,位于半岛南部的加普亚角斗士训练所的奴隶们,为摆脱沦为角斗士的悲惨命运,决定密谋起事。在足智多谋的斯巴达克领导下,起义军屡败来犯的罗马官军,队伍迅速壮大。仅一年时间,起义军就扩大到7万多人。当起义军先后粉碎了罗马大法官克劳狄和瓦里尼的围剿后,斯巴达克曾经拟订了一个北上计划:“全军向阿尔卑斯山前进,越过高山,北上出境,返回故土。一些人回色雷斯,一些人回高卢”。历经20多天的激战,起义军终于抵达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穆提那城。北上出境的计划此时只要一声令下就可完成。但就在这个时候,斯巴达克突然放弃原来的计划,下令全军调头南下!

斯巴达克为何改变北上出境的计划?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人,他的部下许多也跟他一样,曾经是罗马境外的自由人,因种种原因不幸沦为角斗士。返回故土、重获自由,这是多么大的双重诱惑!多少世纪过去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个谜。在有关斯巴达克起义的史料中,也都没有人对此做出说明。学者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学者认为,斯巴达克之所以改变北上出境的计划,主要是因为客观形势变化所引起的,他当初制定这一计划时,看到了敌强我弱的形势。有的学者认为,斯巴达克改变北上出境的计划,主要是由阿尔卑斯山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有的学者认为,斯巴达克之所以改变原计划,主要是因为缺乏意大利北部农民的支持。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斯巴达克之所以临时改变计划,是因为起义军不忍心丢下仍在罗马奴隶主皮鞭底下呻吟的角斗士兄弟。有人认为:对任何事情的分析,都不能陷入绝对主义的窠穴。斯巴达克之所以放弃北上出境计划,想必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结果,也不是一种因素简单作用的结果。为什么不把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呢?究竟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单因素中又是哪一个因素?这个谜的最后解开还依赖于史料的讲一步发掘。恺撒被刺之谜

公元前44年3月,恺撒正在全力准备对小亚细亚地区的帕提亚人的一场战争。在此之前早有一则许多罗马人都信奉的预言:只有国王才能打败帕提亚人。于是社会上流言四起,认为恺撒是在找一个公开称王的机会。在他出发之前,元老院准备在3月15日召开一个会议,密谋分子们决定在会上动手刺杀恺撒,其中的骨干就有恺撤的部将布鲁图和加两阿斯。当晚密谋分子之一的布鲁图来到恺撤家,居心叵测地极力劝说恺撒不要给人以指责他高傲的新口实,要求他去元老院亲自宣布取消这次会议。在布鲁图的再三劝说下,恺撒最后答应由其陪同前往元老院。在途中,恺撒遇到一位占卜师,据说此人过去曾警告他3月15日会有危险,恺撒本人不相信占卜,就开玩笑地对他说:“3月15日已经到了!”占卜师反驳道:“是啊,已经到了,但还没有过去。”恺撒进入议事厅后,密谋分子把恺撒团团围住,纷纷拔出匕首刺向恺撒。起初恺撒还存奋力抵抗,当他看到自己一向深信不疑的布鲁图也拿着匕首向他走过来的时候,他绝望地喊道:“布鲁图,连你也这样么?”在这之后,他便用衣服裹住了头,停止了反抗。早在恺撒打败庞培后,罗马就有“恺撒笑,庞培哭”的说法,而他倒下的地方,恰好安放着一尊庞培的雕像。那位占卜师难道真的能预知未来吗?恺撒死在庞培雕像旁真的只是巧合吗?这一切巧合将恺撒之死渲染得异常神秘。罗马皇帝克劳狄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