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2
7220700000039

第39章 人类之谜(1)

作为中国这片神奇富饶的土地上的主人,中国人自身也同样存在着许多神秘的现象。这些神秘现象使众多人类学家困惑不已,却又一时难以找到科学合理的解释。其中,关于中国人的起源问题受到的关注最多,因为这一谜题关乎着中华民族声誉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中国境内,有关野人和雪人频繁出没的事件更是令人们充满迷惑和恐惧;还有讲述人体自身的神秘现象,包括肉身不腐之谜、塔里木木尸、神奇的中国“吉卜赛人”、能活吞毒蛇的人、吃野草的人以及人体自燃的怪事等。这些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疑案,相信会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终有一天得到解答。中国人起源之谜

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巨人盘古用一把利斧劈开混沌,将天地分开。在他死后,他的躯体化作了日月星辰、河流山川等自然景物。盘古之后,出现了名为女娲的神女。一天,女娲在水池边拿起黄泥,按照自己的模样做了一个泥人。当她把这个泥人放到地面上时,泥人竟然活了。从此,世间有了人类一族。但人总是要死的,为了不使人类灭绝,女娲就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关系,命男女互相寻找配偶,生儿育女,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传说终不可信。自从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提出进化论以后,人们都相信人是从古猿转变而来的。但具体到中国人的起源问题,目前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北京猿人说”,一种是“非洲夏娃说”。北京猿人说

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其化石最早于1920年出土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经研究,这些化石分属于40个个体,他们中最早的生活于距今70万年前。另外,在中国发现的各个时期的人类化石,如云南元谋猿人和陕西蓝田猿人化石,与北京猿人化石具有相似的特点:面部比较扁平,鼻梁不高,眼眶呈长方形,都有铲形门齿。因此,很多学者力主中国人起源于中国境内的同一个人种,并以“北京猿人”为之命名。非洲夏娃说

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遗传学家坎思等人,通过研究来自非洲、欧洲、亚洲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148位妇女身上的线粒体DNA,发现各大洲人种中以非洲人的变异最多,从而认为非洲人的历史在各大陆人种中为最长。经计算发现,现代非洲人的历史达20万年,而欧亚大陆现代人的历史只有13万年,他们由此断定现代人类起源于同一个非洲祖先,并称其为“非洲夏娃”。1999年,大约20位中国遗传学家通过研究中国28个人类群体的DNAY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认为中国人起源于非洲。与此同时,一些考古发现却让人迷惑不解。在中国云南省富源县三叠纪岩石上面发现了四个类似人脚印的痕迹,据考证这些岩石已有235亿年的历史。如果按照“非洲夏娃说”,认为13万年前非洲人才来到中国,那么235亿年前的亚洲又怎么会有这种印记呢?目前,一些大胆的科学家提出史前文明的概念,认为在人类文明之前,地球上还存在过其他文明。这尽管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研究的深入,我们早晚有一天能够得到自身起源的正确答案。中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吗

目前,古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了许多年代久远的古人类化石。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东非发现的能人,其生活年代至今已有200多万年。于是,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发祥地应在非洲。有的学者认为,大约生活在1000万~1500万年前的印度旁遮普地区的腊玛古猿是人类最早的祖先。但是,在中国云南省开远县小龙潭煤矿及禄丰县也发现了腊玛古猿的化石。特别是在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其数量之多和形态之完整在同类古猿化石资料中更是罕见。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不是从某一种古猿直接演化而来的,而应是某种古猿不断分化的结果。据此,有学者提出中国(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是人类起源的摇篮之一,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的论证。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方,其东南地区与一望无际的海洋相邻,东北有绵延起伏的兴安岭和长白山,北部有黄沙万里的蒙古戈壁沙漠,西部有谷地深窄、水流湍急的帕米尔高原,西南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西北有阿尔泰山。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一个与世界其他地域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这幅员辽阔的地理单元内,西部和北部高寒缺雨,史前人类较难生存和发展,更难以与外界发生交往,中部偏东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史前人类生存、繁衍。蒙古族起源之谜

蒙古族在中国历史上曾建立起疆域辽阔的元朝。关于这个民族的起源,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鞑靼”(中国早期史书上对某个民族的称谓)很可能就是蒙古族的前身。也有学者把早期叫做“铁勒”的民族认定是蒙古族的先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同匈奴就是蒙古族的前身。唐朝史书上曾有关于“蒙兀室韦”(蒙古地区东北部一个少数民族部落的名称)的记载。一个日本学者据此认为,“蒙兀室韦”是蒙古族的族源。由于关心这个话题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产生的说法也越来越多。但我们相信,终有一天,蒙古族的起源问题会真相大白。

荆楚先民来自何方

中国古代的淮河、长江和珠江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曾经建立了一个历时800多年1171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且疆域广大的楚国。但由于古代部族迁徙频繁,不同民族间经常交错杂居,因此,关于荆楚先民的来源,科学界至今说法不一,难有定论。“东来”说

对这个问题,一些历史学家提出了”东来说”。著名甲骨文专家胡厚宣在《楚族源于东方考》中指出,楚族是来自东方鲁地的民族。后来,随着周民族的东扩及黄河流域气候的变化,东方民族大多南迁。其中,楚民族势力最强,以后便发展到江汉流域。他还对楚先祖高阳氏的出生地空桑山和墓葬地帝丘做了详细考证,认为空桑山在山东曲阜附近,帝丘在河南濮阳。因楚先祖出生地、葬地均在东方,故楚又被称为”东夷族”。郭沫若也说,淮夷(淮河流域的部落)即楚人,楚人的先祖居淮水下游,其后部族为周人所逼,开始南下至长江地区,又为江水所阻,只得西上至今湖北地区。“西来”说

以历史学家翦伯赞为代表的学者,则主张楚民族“西来”说,这种观点认为楚民族与生活在中国西部的夏、周同族。著名语言学家姜亮夫在《楚辞今译讲录》中提出,高阳氏来自西方的新疆、青海、甘肃一带。岑仲勉的《楚为东方民族辨》则认为,楚人的先祖颛项、重黎、祝融等都是西方之人。楚王名“熊”,与古代流传于中亚拜火教经文中的“君主”“首领”读音相同。楚官“莫敖”(仅次于国君的行政官)是古伊朗文、古波斯文中的“火教士”。这样说来,楚人应该是来自西亚信奉拜火教的米底亚人。华夏与土著融合说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等人则认为,根据《史记》、《楚辞》等记载,楚人先祖祝融氏是古代高阳部落的后裔。”祝融八姓”的封国皆在中原一带,他们原是夏王朝的同盟部落。夏之后,东方商族兴起,“祝融八姓”相继为商所灭。祝融氏的一支部落被迫南迁到江汉流域,与当地的土著居民相结合,形成楚民族,通常称为“荆楚”或“荆蛮”“楚蛮”“蛮荆”等。考古发现也表明,江汉流域北部的文化与长江流域原始文化有联系,其中含有仰韶文化的因素,彩陶风格也近似半坡阶段。看来,楚先民起源于何方的争论仍在进行中,以后还会有新的发展。大月氏人之谜

月氏人原居于中国敦煌与祁连山一带。匈奴兴起之前,月氏很强盛,曾迫使匈奴屈服。后来,匈奴崛起,屡败月氏,月氏人不得不向西迁徙。他们先至伊犁河,再到中亚大夏地区。这些西迁的月氏人被称为“大月氏人”,留下的部分称“小月氏人”。大月氏人在公元1世纪初建立了贵霜国,后经数十年征战,贵霜国发展成为中亚和南亚的大国。从公元3世纪起,贵霜国开始衰落和分裂,公元5世纪时被摩哒人所灭。由于大月氏人存在的时间不长,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又与当地其他民族相融合,所以有关大月氏人人种特征、语言词汇的记载很少流传下来,这给判断大月氏人的民族属性带来了困难。不少中外学者认为,大月氏人是吐火罗人。但是,此说也有不少疏漏之处,持反对意见者为数不少。有学者认为,吐火罗人和月氏人互不相干。吐火罗人即原居喀什南部的睹货罗人,他们先于月氏征服大夏,并将希腊人逐出大夏。但不久月氏人也来了,月氏人即相当于斯特拉波和特罗古斯(两人皆为古罗马历史学家)所说的阿息人。于是,吐火罗又被月氏所征服,但他们仍继续留居于大夏。到目前为止,大月氏人之谜仍然悬而未决。地球上存在过巨人族吗

一些不经意的发现提醒了现代人关于巨人族的存在。1921年,北京城挖掘暗沟时,人们在一户人家的墙根下挖出了8具完整的巨人骸骨,每具骸骨都长达27米以上,核算起来,死者生前身高应高达3米左右。同时出土的8具巨人骸骨,使人们不禁怀疑这里曾经生存过一个巨人族。这神秘的巨人族,是否曾经活跃在中国北方?他们后来又移居到了何处?最后,他们是消亡了,还是仍然生活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这些问题仍是未能解开的谜。犹太人来中国之谜

17世纪初,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偶然发现在开封一带聚居着不少犹太人。这一消息在中外学术界、宗教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多种研究和考察工作也随之展开,其中争议最多的问题就是犹太人是何时来到中国的?在开封的犹太人礼拜寺内,有三块分别记述他们来华不同时间的碑刻。1489年所立的《重建清真寺记》(弘治碑),说他们是在宋代来华;1512年所立的《尊崇道经寺记》(正德碑),又说他们是在汉代来华;1663年所立的《重建清真寺记》(康熙碑),则说早在周代他们就来到中国。如今,对于这个问题,有周代以前说、周代说、汉代说、唐代说、宋代说与汉、宋调和说等等。各家争论不休,看来这一历史谜团一时还难以解开。纳西族之谜

纳西族分布在滇、川、藏交界的横断山脉地区,背靠青藏高原,面向云贵高原,境内有玉龙雪山、梅里雪山、白茫雪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名山大川。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以丽江坝区为代表的西部方言和以宁蒗永宁为代表的东部方言。纳西文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字,分为两种:一种是图画形文字,被称为“东巴文”,始于何时尚无定论,形态比巴比伦的楔文、古埃及的圣书文、中美洲的玛雅文和甲骨文都更原始。因其至今还被人们运用、书写、认读,故被称为世界上唯一完整保留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另一种文字被称为“哥巴文”,创始年代有争议,现在能认读、书写“哥巴”的人已极少。多数学者认为,纳西族源于远古时期居住在西北河湟地带的古羌人,后南迁至金沙江上游一带。另外一些学者根据丽江木家桥发掘出的距今约10万年的“丽江人”化石,认为纳西族是古羌人南迁与原住民融合形成的后裔。总之,纳西这一古老神秘的民族,还有待于民族学家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拉祜族之谜

在云南省西南部,世代生活着一支神秘的部落——拉祜族,“拉祜”翻译成汉语就是“用火烤吃虎肉”的意思,因而他们又被称为“猎虎民族”。这个民族从未有过自己的文字,却世代相传着许多美妙动听的神话传说。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多学者试图弄清楚这个民族的起源。但是,直到今天,人们对这个民族的起源问题依旧处于猜测的阶段,只能从久远的神话中找寻一点点线索。最近,有专家从对拉祜族人的肤纹与血样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答案:拉祜族的一个分支拉祜纳人与藏族人的血缘十分相近。这让我们坚信,科学地解释拉祜族人的起源的日子很快就要来临了。从葫芦里蹦出来的拉祜族

拉祜族的传说是从史前大洪水开始的。传说在洪水吞没世界之际,人类的祖先为了保存一点人类繁衍的希望,便将50对男女分别放进了50只大葫芦里,然后任其在水中漂流。其中,有一只葫芦被水冲到了他们现今居住的这片海拔近2000米的高原上。洪水退去后,从葫芦里走出一对男女,他们就是拉祜族的祖先。今天的拉祜族也因此把自己叫做“葫芦里诞生的民族”。另外,从他们世代相传的各种图腾以及流传至今的各种传说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拉祜族人民对“葫芦”的无限感激与崇敬。古人眼中的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