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慈禧全传全3册
7213900000073

第73章 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8)

慈禧和慈安太后撤帘归政之后,她们显然已经回归平凡生活而不再干涉朝政了。1874年春天,她们与同治帝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保护下前往西陵祭祖。这只是一场祭祀而已,并没有任何政治意图。现在她们因为一道诏书而又出现在世人眼前。在祭祖回来之后,同治帝以自己的名义发布诏书,恭亲王和他的儿子官复原职。同治帝这么做,显然是两宫太后的旨意。在中国,惧于两宫太后的威严,当这一道谕旨发布时,没有人会怀疑它的真实性,也不会出现任何反对的声音。

1874年12月初,太医对外宣布同治帝所得之病为“天花之喜”。在12月18日,又发布了另一个布告,布告中称,同治帝恳求两宫太后,希望她们出于仁慈之心掌管朝廷大权直至他痊愈。24日,有传言称同治帝病情有所缓解,龙心大悦,并赐予太医厚礼。但是从此之后,更可怕的传言出现了,传言称,同治帝驾崩了。最后,同治帝的死讯得到证实。

尽管在同治帝得天花之后,很多的昭告中已详细写明了他患病的细节,然而仍有一些人散布谣言称慈禧太后为谋权而暗杀了同治帝,甚至有一些英国作家在没有进行任何求证的情况下将这可怕的谣言进行了转述。就如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样,慈禧太后同样也不得不默默承受谋杀亲生儿子等诸如此类的莫须有的指控。跟叶卡捷琳娜二世相比,慈禧所遭受的指控中,也许有很多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而叶卡琳娜二世从未因为手段残忍而遭人诟病(她的丈夫除外),可慈禧太后却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残忍对她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然而,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独一无二的女性统治者慈禧太后做了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她或许也不应该背负这样不堪的罪名。

关于同治帝之死的谜团,十五年之后又被人提起,只不过换了一种说法。据说在1874年12月9日时,出现了金星凌日现象?,这一天正好是同治帝天花爆发之日。由于北京是金星凌日的最佳观测点,两位美国天文学家带着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到北京准备进行观测活动。由于中国封建迷信思想,大家对这样的天文奇观都充满了恐惧,两位美国天文学家最终并没有译者注:①金星凌日是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发生的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该现象发生时,在地球上可观测到太阳表面有一个小黑点慢慢穿过。能够如愿以偿,为了避免引发更多的事端,他们仓皇而逃。西方国家对于同治帝之死有下面这种说法:

“两个美国人带着巨大的可以支在地上的天文望远镜来到中国进行观测。突然,有一个黑点出现在太阳上,两天之后,同治帝因患天花而驾崩。天花俗称“麻子”,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太阳上的黑点。在中国,太阳不就是君主的象征吗?而这些移动的黑点不就是美国人带来了天文望远镜才出现的吗?因此,同治帝之死的元凶就是这两个美国人。为了不被中国人逮住而遭受凌迟,在美国领事们的帮助下,他们成功逃离了中国。”

同治帝死后的薄葬让人们感觉十分讶异。同治帝没有与他父亲咸丰帝一起葬在西陵,而是跟随他祖父葬在东陵,这是违背风水原则的。这种违背风水的做法会给中国带来不幸,中国人对此深信不疑。果然,几年之后,中国就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人们不禁又将二者联系起来。

§§§第8章慈禧——光绪帝登基的幕后推手

由于同治帝去世时没有留下子嗣,也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因此,为大清延续血脉,寻找皇位继承人这项艰巨的任务便落在慈禧身上。

其实根据皇家继承制度,要寻找一位皇位继承人并不困难,按“兄终弟及”的办法,在同治帝的兄弟中挑选一位就万事大吉了,即使年纪很小也没关系。然而,同治帝是慈禧太后唯一的儿子,也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因此没有兄弟可以继承其位。

在这一支系中没有找到继承人,下一步就只有从皇室其他成员中寻找继承人。由于咸丰帝和同治帝均早逝,想在同治帝一辈或后辈中寻找一位继承人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从旁支过继,从其最亲近的亲属中选择一位皇家子弟作为继承人,因此,范围缩小至“载”字辈?。因为新皇帝不是嫡亲,血统不够纯正,这就意味着,新皇帝在登基时,不能进行祭祖的仪式,但为了不招致天谴,同治帝一支的人必须代新皇帝进行祭祖仪式。

如果要从“载”字辈中挑选皇位继承人,那么恭亲王之子载澄似乎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如果载澄登基,根据中国传统习俗,新问题又产生了。若载澄贵为天子,他的父亲必须以他为尊,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尴尬发生,他父亲必须回归平凡生活。然而,恭亲王是不可能离开总理衙门的。

实际上,在光绪帝统治时期,掌管军机处大权的就是光绪帝之父醇亲王,签于此,恭亲王载澄面临的这种矛盾在当时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当时,醇亲王在朝中还没有什么势力,且他的儿子载湉(光绪帝)年纪尚小,等他长大还需一段光景。对于垂涎大权的慈禧太后而言,醇亲王之子与恭亲王之子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再加上醇亲王之妻还是慈禧太后的妹妹,挑选谁来继承皇权便显而易见了。

1875年慈禧太后立载湉为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慈禧太后发起的一场政变,而慈安太后在背后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在皇室宗亲联合起来反抗此事之前,慈禧太后发布了一份诏书,诏书中称同治帝死前已经选择了载湉注释:①所有皇室成员在出生之时都会根据辈分来起名。乾隆帝在位时,将子孙后代以“永绵奕载”四字排序,而道光帝则在乾隆帝之后又续订了四辈“溥毓恒启”。道光帝为“绵”字辈,名为绵宁,他的同辈中的其他兄弟以及堂兄弟也都叫做“绵X”,如:惇亲王,绵恺。咸丰帝则为“奕”字辈,名为奕詝,他的弟弟恭亲王名为奕。同治帝则排到了“载”字辈,名为载淳,他还有一个表弟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恭亲王之子载澄,是同治帝的堂弟,醇亲王也是“载”字辈,名为载沣,另一位“载”字辈中显赫的人物则是英国专使大臣载涛。“载”字辈之后则是“溥”字辈,例如,末代皇帝“溥仪”。以这种方式命名可以便于皇室成

员间区分辈分。作为皇位继承人?。似乎慈禧太后早就预料到了如今的状况,因此早已做好准备,这使得她在应对质疑时能够对答如流。

据说在同治帝病危之时,慈禧太后就立马传命李鸿章,让他带军队进京,以防不测。直隶总督李鸿章在收到传令后一刻也不敢耽搁。他从军队中精心挑选了四千人随他从天津前往北京。这四千人均来自他的家乡安徽,虽然正值严冬,但他的军队却在一天半的时间里行军八十英里。在同治帝驾崩?当天的午夜,李鸿章率军队来到了紫禁城,并控制了所有城门。

与此同时,慈禧和慈安太后坐上轿子,不顾雪天的寒冷,火急火燎地赶往醇亲王的住处。为了不引人注目,她们只带了很少的随从。到醇亲王住处后,慈禧太后抱起酣睡的载湉,将其包裹好,然后迅速把他带到紫禁城。大清局势就在这个夜里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此时,忠心耿耿的李鸿章正站在紫禁城大门之前,准备迎接新君主的到来。第二天,光绪帝宣告登基(“光绪”意为“光明永续”。)。至此,就算那些心有不满的皇室宗亲对所谓的同治帝的遗愿有异议,也不得不接受光绪帝登基的事实。

光绪帝登基时只有四岁,因此必须要摄政。两宫太后自然又开始摄政。对于两宫太后摄政,只有少数朝廷宦官持反对意见。中国经典名著《论语》中写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里的小人就指紫禁城中无能的宦官。他们常常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甚至还干预朝事。同治帝短暂的统治却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对他们做出的荒唐事也持放任态注释:① 关于皇位继承人的诏书仅说了:“虽然皇帝位高权重,但是没有后代来继承江山是万万不行的,而醇亲王之子载湉早在咸丰帝在世之时就已经过继给他,因此在整个大清王朝中,只有载湉才能担此重任。”② 也许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在同治帝的死讯传出宫前”,据说,等一切准备活动就绪后,慈禧太后才将同治帝的死讯公开。度。但是两宫太后摄政后,开始着手处理这些宦官问题,其中经常带头闹事的七名宦官被逮捕,最后,三人被流放至边疆,另外四人的脚掌被施笞蹠刑。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我们再也没有见到过朝廷宦官生事。

在慈禧将载湉扶上帝位的过程中,她几乎没遇到多大麻烦,这让人感到惊讶。接着,两宫命李鸿章等军队返回天津。在归津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但还不至于运用武力解决。

眼下,如何让光绪帝坐稳皇位成为最紧迫的问题。为了让他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必须先将他过继给先皇,也就是咸丰帝。让光绪帝合法过继给十四年前去世的咸丰帝后,根据“兄终弟及”原则,他就能够顺理成章地继承同治帝的皇位了。尽管如此,光绪帝取代载澄取得皇位仍不完全符合皇家传统。因此,对如今这一局面,朝中一位监察官深感有辱使命,只有一死才能消除业障,才能对得起大清列祖列宗。在光绪帝即位那年,北京城里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最大的皇家寺庙,皇帝登基、悔过、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天坛被雷电击中,夷为平地。按迷信的说法,这是因为光绪帝继承皇位遭到了天谴。

两宫太后选择年龄如此之小的载湉作为皇位继承人,这不得不让人们怀疑她们的动机。将载湉过继给咸丰帝对于两宫太后而言无疑是个两全之策。一方面,在过继之后,她们在身份上便是光绪帝名正言顺的母亲,方便摄政。这一方对于那些想要进行反清活动的人,两宫太后的坐镇起到了震慑作用;另一方面,为了保全性命,两宫太后也必须要掌控朝中事务。

也许有人会问,当两宫太后忙着安排新君即位之事时,同治帝之妻阿鲁特氏皇后在哪里呢?为什么在小皇帝即位时她没有与两宫太后一起瓜分权力呢?据谣言称,同治帝去世时,阿鲁特氏皇后已经怀有同治帝的遗腹子,如果这位遗腹子是男孩,那么他将来自然会登上皇位。但同治帝去世两个半月以后,阿鲁特氏皇后也去世了。

关于阿鲁特氏皇后之死的流言有很多。有人说,由于她不能够承受丧夫之痛,终日以泪洗面,多日滴水未进,最后饿死了;还有人说,她惨遭慈禧太后毒手而死去。因为如果阿鲁特氏皇后将来生下一子,便会成为慈禧揽权的最大障碍,因此,她赐予阿鲁特氏皇后毒酒一杯,并强迫她喝下。

没有证据表明慈禧太后毒害阿鲁特氏皇后这一耸人听闻的传言是真的。朝庭对外宣称阿鲁特氏是为夫殉节。

阿鲁特氏皇后为夫殉节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大清王朝,同时,朝廷把她树立为好妻子的典范。后来,李鸿章提议赐予阿鲁特氏皇后谥号以示尊敬。既然她已经不会对慈禧太后掌权造成任何威胁,慈禧太后便欣然答应赏赐她一点哀荣以显示其宽容大量,接着,便召来大臣商议赐予阿鲁特氏皇后谥号一事。最后,阿鲁特氏皇后的谥号定为:“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自此,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与慈禧太后的恩怨情仇终于落下帷幕。

至此,两宫太后扫清了夺权路上的所有障碍。外交事务仍由恭亲王全权处理。让恭亲王处理外交事务自然是东太后慈安的主意,但慈安太后去世之后,恭亲王失去靠山,势力便大不如前了。对于慈禧太后而言,因为醇亲王是她妹妹的丈夫,也是光绪帝的生父,当然会对醇亲王予以重任。1875年在载湉与载澄中挑选皇位继承人时,她与恭亲王的关系就已经恶化。因此,慈禧太后对于恭亲王继续掌管总理衙门心有不满,为了削弱其势力,慈禧太后暗中给恭亲王的敌对者予以支持,希望借助他们之手扳倒恭亲王。但为了稳定朝政,在明面上慈禧太后还是会努力协调好各个党羽之间的关系。

此时北京城内的政治形势令人难以捉摸。

恭亲王处理外交事务多年,对此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他处事机智、圆滑,深得外国人信任,除他之外,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够得到外国人的信任,由于他在朝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他一直身居高职。醇亲王却不受外国人待见,他十分好战,并且外国人一直认为他对西方有着憎恶的情绪,在小皇帝即位后,由于他与小皇帝的特殊关系,很有可能会被迫辞去朝中一切职务,而且,他与其兄弟恭亲王似乎也不能够和平共处。

李鸿章与其他同僚相比,非常出类拔萃,在同治帝去世时,为防止其他亲王夺取,李鸿章还被慈禧太后指派到京城,为她保驾护航,而他对外国人的了解,以及对中国与西方战争危险性的认识,使得他的地位与恭亲王并驾齐驱。

李鸿章也让大清负债累累。1875年,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军队由缅甸闯入云南,开枪打死中国居民,引起民愤而被打死。之后李鸿章与英国使臣威妥玛爵士就“马嘉理案”的赔偿问题进行了商谈,最终此事以《烟台条约》的签订和20万两白银的赔偿结束。从1876年开始,山西等地区持续了整整四年的大饥荒,因为救济款被贪官贪污得所剩无几,在这四年中,共有将近九百万民众丧生。李鸿章身为直隶总督以及军机处大臣,对于贪污大饥荒救济款的官员进行严惩,这也是他分内之事,但是,同时,也让他在朝庭多了很政敌。

在光绪帝即位之初,除了李鸿章,在朝中具有同样地位的是陕甘总督左宗棠了。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幕僚,在陕甘地区成功镇压回民起义使得他名声大噪。1878年,左宗棠指挥清军驱逐占领新疆的阿古柏侵略军,维护了祖国统一,也使得朝廷对他令眼相待。在他被指派至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任职之后,他在朝中说话做事又增加了几分份量。作为一名谨慎而又勇敢的优秀指挥者,左宗棠在处理公共事务方面也有着极高的天赋,尽管如此,他还是被外国人怀疑有好战的倾向,并且有可能与醇亲王是一伙。但直到他死后,关于他的争论也从未停止,但大多数人认为他的观念是自由进步的。

在回民起义之后发生了一件事让朝廷分成几个敌对的阵营,破坏了慈禧太后之前建立的各个势力间的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关系。此时,俄国趁虚而入,在中国边疆长期叛乱尚未停息之际,于1871年占领了伊犁地区,美其名曰维持边疆秩序。7年之后,左宗棠平息了边疆的叛乱,并收回了大清十八省之外被敌人占领的地区,这时只剩下伊犁还在俄国沙皇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