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女人要懂点识人术
7209700000014

第14章 闻其声,辨其人——如何透过言谈识人(1)

从口头语看透对方

在生活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使用口头语的习惯。这种口头语是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由于习惯而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通过它女性朋友可以对一个人进行深入地观察和了解。

一般来说,经常连续使用“果然”的人,多自以为是,强凋个人主张,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强烈。

经常使用“其实”的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大多比较任性和倔强,并且多少还有点自负。

经常使用流行词汇的人,热衷于随大溜,喜欢浮夸,缺少个人主见和独立性。

经常使用外来语言和外语的人,虚荣心强,爱弄和夸耀自己。

经常使用地方方言,并且还底气十足,理直气壮的人,自信心很强,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个性。

经常使用“这个……”,“那个……”,“啊……”的人,说话办事都比较小心谨慎,一般情况下不会招惹是非,是个好好先生。

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样怎么样”之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欲望未能得到满足。

经常使用“确实如此”的人,多浅薄无知,自己却浑然不觉,还常常自以为是。

经常使用“我……”之类词汇的人,不是软弱无能想得到他人的帮助,就是虚荣浮夸,寻找各种机会强调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经常使用“真的”之类强调词汇的人,多缺乏自信,惟恐自己所言之事的可信度不高。可恰恰是这样,结果往往会起到欲盖弥彰的作用。

经常使用“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等命令式词语的人,多专制、固执、骄横,但对自己却充满了自信。有强烈的领导欲望。

经常使用“我个人的想法是……”,“是不是……”,“能不能……”之类词?正的人,一般较和蔼亲切,待人接物时,也能做到客观理智,冷静地思考,认真地分析,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不独断专行,能够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反过来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经常使用“我要……”,“我想……”,“我不知道……”的人,多思想比较单纯,爱意气用事,情绪不是特别稳定,有点让人捉摸不定。

经常使用“绝对”这个词语的人,武断的性格显而易见,他们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自知之明太强烈了。

经常使用“我早就知道了”的人,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只能自己是主角,自己发挥。但对他人而言却缺少耐性,很难做一个合格的听众。

另外,口头语出现频率极高的人,大多办事不干练,缺乏坚强的意志。有些人,说话时没有口头语,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未有过,可能以前有,但后来逐渐地改掉了,这显示出一个人意志力的坚强和追求说话简洁、流畅的精神。

女性朋友们若想通过口头语言更好地观察、了解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如何,需要在生活和与人交往中仔细、认真地揣摩、分析,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客套话上看透对方

客套语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客套语要运用恰当,过分牵强则说明此人别有用意。

客套语的反面是粗俗语,一些人会对自己心仪之人,必然冒出随意的言语,以示双方的关系非同一般,给人以亲密感的误会。

在毫无隔阂的人际关系中,并不需要使用客套话。不过,当在此种亲密的人际关系里,突如其来地夹入了客套话的时候,就必须格外小心。有时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异乎寻常的客套话时,就很可能是心里有鬼的征兆。

用过分谦虚的言词谈话时,可能在表示强烈的嫉妒心、敌意、轻蔑、警戒心等等。“语言乃是测量双方情感交流的心理距离的标准。”客套话使用过多,并不见得完全表示尊敬,往往也可能含有轻蔑与嫉妒因素。同时,在无意中会将他人与自己隔离,具有防范自己不被侵犯的预防功能。

某些都市的人,对外乡人说话很客气,这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是一种强烈的排他性表现。因此,往往无法与人熟悉,尽是给人以冷淡的印象。以此类推,假使交情深厚的朋友,仍不免使用客套话时,则很可能内心存有自卑感,或者隐藏着敌意。

喜欢使用名人的用语和典故的人,一般来说大部分都属于权威主义者。

假如你开口闭口就爱抬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客套话或外国语,就会让人有一种走错庙门的感觉。事实上,他只是一个用语言当作防卫自己弱点的人,他这样做,无非是加强说话的分量,同时也表示自己的见多识广,来抬高身份和扩大自己的影响。

宋代王子韶,是个性情散漫之人,但他的口才很好,在他任县令时,当时还不是知名人物。一天,他进谒一位显贵,当他到达之时,那名显贵和其他客人在探讨《孟子》,就没有把位卑人微的王子韶放在眼里,只顾谈兴而没有正视王子韶的存在。待了很久,那位显贵突然停下话来对王子韶说:“你读过《孟子》吗?”王子韶回答说:“那是我生平最喜欢的一本书,只是我全然读不懂其中的意思。”显贵便问:哪一句读不懂呢?”王子韶说:“‘孟子见梁惠王’,只是第一句已是不懂了。”显贵非常惊讶:“这句有什么难懂之处呢?”王子韶趁机说:“孟子既然说‘不见诸侯’,为什么又去见梁惠王呢?”王子韶之所说这句话是因为孟子还说过,“虽不见诸侯”,但“迎之致之以有礼,则就之。”王子韶引此讥主人无礼。显贵见名不见经传的王子韶有如此机智,遂重之。可见,喜欢借用名人的语句或典故,可以为自己标新立异,这类人就是借此而自命权威的。

语速语气皆会透露人心

说话的速度快慢与一个人的性格绝对有关联,一个慢郎中绝不会说出如连珠炮般的话语来。而同样一句话,有可能因为语气不同,而使得意思完全走样。所以女人懂得从一个人谈话的速度和语气去了解列方的个性,无疑是掌握了一把开启对方心理状态的钥匙。

说话速度快的人,大多性子急躁:而那些说话慢条斯理的人,多是慢郎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不疾不徐,反应比别人慢半拍。另外,通常不满意对方或心怀敌意时,言谈的速度就会放慢:相反地,当心里有鬼或想欺骗他人时,说话的速度大多会不由自主地加快,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人,突然之间变得能言善辩、喋喋不休。表明其内心有不欲人知的秘密或心虚,想用快言快语作为掩饰。

充满自信的人,谈话时多用肯定语气:缺乏自信或性格软弱者,说话的节奏多半慢条斯理、有气无力。

喜欢低声说话的人,不是缺乏自信,就是女性化的表现。

而那些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希望话题无限延长的人,其内心潜藏着惟恐被别人打断和反驳的不安,惟有这种人。才能以盛气凌人的架势一直说个不停。

喜欢用暧昧或不确定的语气、词汇作为结束话题的人,通常害怕承担责任。

经常使用条件句的人,如“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能一概而论”、“在某种意义上”或“在某种情况下”等等,大多属于神经质和怕得罪人的个性畏缩型。

聆听他人讲话时,眼光始终无法集中,不是东张西望就是玩弄手指头,表示其对谈话者感到厌烦:而频频重复对方的话表示其对此谈话内容具有高度的耐心与好奇心、

听话时不停地大幅度点头的人表示他正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而即使频频点头示意,但视线不集中于对方身上的人,表示对时疗的话题没有共鸣:点头次数过多,或者胡乱附和的人,多半不了解对方谈话的内容;一面讲话,一面自我附和的人,大都不容许对方反驳,性情极为顽固。这种人往往无法与听者进行交流,总是一个人唱独角戏,惟我独尊。

如何从对话中辨别对方的身份

我们能从人们的谈话内容之外,判断出他们身份地位的差别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地位高的人在谈话中总表现出一种优越性。在公共场合,他们往往是第一个发言的人,也是讲话最多的人。他们更喜欢东拉西扯,谈笑风生,毫不拘谨。所以在公共场合即使对领导一无所知的人,也能根据他们发言的次序,以及讲话的内容和表情辨认出来。

支配性的人物在谈话过程中,更喜欢打断别人,尤其在发言人大放厥词的时候。他们喜欢吹毛求疵、指手画脚,总能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以显示自己超凡的判断力和作为领导者的责任感。同时他们总是对自己的发言信心百倍,说话的声音盖过所有人,借此提高自己的权威。在他们的词典里甚至找不到“嗯”“啊”之类的词语。

判断谈话人的身份还有另外一条线索,就是谁适应谁。处于屈从地位的人常常通过调整自己的谈话风格,来配合权威人物的谈话,或者称之为“模仿”。研究表明,人们在遇到自己喜欢或佩服的人时,常常会模仿他们,不过这么做有时是为了取悦别人。为了更好地配合别人的谈话,人们常常通过调整语音、语调及语速来实现。为了研究谈话中的“适应”问题,美国的两位社会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通过对一文件电视谈话节目“挑战视听极限”的研究,仔细比较了主持人和嘉宾的语音,结果发现,在与处于上流社会的大明星伊丽莎白·泰勒交谈时,主持人会极力调整自己的风格去适应她;而在与被视为讽刺对象的丹·奎尔的交流过程中,嘉宾却需要来适应主持人。

总之,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支配性的人物总是表现得从容自信。把握着谈话的主动权。他们可以随心所欲,不必顾及是否会得罪人,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权威。

从幽默中看出对方的心理

幽默是聪明和智慧的体现,一个具有强烈幽默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就,获得成功。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幽默感的,只是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并且受到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当一个人将他的幽默感表现出来时,他们的性格也就显示出来了。以下有几种幽默的不同表现形式,你可以对照一下,这样有助于你更好地观察和了解一个人。

用一个幽默来打破某一个僵局,这样的人多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强,反应快。因自己出色的表现,他们可能会成为受人关注的对象,这很迎合了他们的心理。他们多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注意与认可。

常常用幽默的方式来挖苦别人的人,多心胸比较狭窄,有强烈的嫉妒心理,有时甚至做一些落井下石的事情。他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生活态度较消极,常常进行自我否定。他们最擅长于挑剔和嘲讽他人,整天地盘算他人,自己却从未真正地心过。

善于说自嘲式幽默的人,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勇气,敢于进行自我嘲讽,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他们的心胸多比较宽阔,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能够经常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寻找自身的错误,进行改正。他们这种气质,让他人看在眼里,很容易产生一股敬佩之情,从而为自己带来比较好的人际关系。

用幽默的方式嘲笑、讽刺他人,这一类型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相当机智、风趣的,对任何事物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关心和体谅他人,但实际上这种人是相当自私的,他们在乎的可能只是自己。他们在为人处世各个方面总是非常小心和谨慎,凡事总是赶着要比别人快一步。他们嫉恶如仇,有谁伤害过自己,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对方付出代价。有较强的嫉妒心理,当他人取得了成就的时候,会进行故意的贬低。

喜欢制造一些恶作剧似的幽默的人,他们多足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人,活得很轻松,即使有压力,自己也会想办法缓解这种压力。他们在言淡举止等各方面表现得都相当自然和随便,不喜欢受到拘束。他们比较顽皮,爱和人开玩笑,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愉悦,同时也希望能够将这份快乐带给他人。

有些人为了向他人表现自己的幽默感,常常会事先准备一些幽默,然后在许多不同的场合不厌其烦地说。这一类型的人多比较热衷于追求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而且很在乎他人对自己持什么样的态度。生活态度比较严肃、拘谨,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

和事先预备幽默的人相对的是有另外一种人,他们有许多幽默都是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来的,这一类型的人多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虽然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并不擅长在制度完善的环境下一展所长,而是偏爱自由。他们的生活始终处在发掘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利用别人来发掘和增强自己的构想。

从话题的选择上看透他人心

心理学家指出,在交谈中,一个人所选择的话题是其心理的间接反映。当你与进行交谈时,关注一下对方的话题并加以适当的分析,那么,即使对方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境,你也可以知道对方某方面的心理信息。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话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自己为话题:有的人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比如,自己的个性、爱好、对人对物的看法等,这样的人主观自我意识很强,多少有点儿虚荣心和表现欲,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此外,他们性格比较外向也比较忠厚,感情色彩鲜明而强烈,也是显而易见的。

(2)不爱谈论自己:与那些喜欢以自己为话题的人相反,有些人对自己的相关信息严密防范,即使是一些可以公开的个人话题他们也不愿涉及。通常来说,这种行为倾向主要是源于3种心理:个性内向、主观意识不强;自卑,对社交多少有些恐惧;城府很深。

(3)以他人为话题:如果对方将第三者作为和你交谈的话题,对第三者的各个方面都滔滔不绝地加以评论(当然,这个第三者必然是你和对方都很熟悉的人),那么,对方多半是有某种企图。此时你应该好好地想一想:“他不停地说起第三者的意图是什么?”并且最好把话题岔开,千万不要随意附和他或者加以评论,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走入了对方的圈套之中。当然,不排除有的人是天生的长舌,即使这样,把话题岔开仍然是你最好的选择,否则很有可能为自己带来人际方面的纠纷。

(4)将金钱视为禁忌:这类人对金钱很敏感,而这种敏感往往是来自于金钱上的自卑或者不安全感。一般来说,如果他是个有钱人,那么他的心灵一定正在被空虚所煎熬着,他害怕别人从他的手里夺走财产;如果对方是个物质相对贫乏的人,那么“如何获得金钱”多半已经是他生命的主题。总地来说,这类人之所以对金钱避而不谈,并非因为他们不把金钱当回事儿,而是他们太看重金钱了,太现实,认为金钱至上,有物质崇拜的倾向。

(5)爱发牢骚:谈话中,无论说到什么都喜欢发牢骚的人,大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的自信心很强,同时,他们对人对事也力求完美。自己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就埋怨自己,别人做得不好他自然不会放过,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世间总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牢骚自然很多。

(6)爱赞美对方:你一定碰到过在交谈中不停赞美你的人,他们赞美你的个性、爱好、品味、职业、家庭……虽然,你明知道他的赞美也许并不那么真心,但是你仍然很受用。这类人一般比较有心计,他在恭维你的同时,很可能在心里盘算着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多半有事请你帮忙。因此,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被他的赞美迷了心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