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的超越(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7205400000020

第20章 “道听途说”发现市场

在商战中,信息就意味着商机,抢得商机,就能先发制人。一个有“手腕”的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的。

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信息就是我们创业的基础。懂“手腕”的商人,都能善于捕捉信息,因而,他们在商战中往往是成功者。

香港假发业之父刘文汉先生,就是因为善于巧用信息,从而在生意场上大获成功。20世纪60年代中期,不满足于经营汽车零件的小商人刘文汉去美国旅行,考察美国的市场,同时也想学一学经商之道。有一天,他去克利富兰市的一家餐馆跟两位美国朋友共进午餐。美国人一边吃一边谈着各自的生意经,一位无意间提到“假发”两个字。刘文汉心中一动,脱口叫道:“假发?”美国商人又一次补充道:“假发,是的,我想购买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

就是餐桌上这席普通的谈话使刘文汉开了窍。他充分利用自己敏捷的思维,很快就作出正确判断:假发中大有文章可做,这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

回到香港,刘文汉立刻着手调查制造假发的原料来源。经过调查研究他发现,从印度和印尼输入人发到中国香港,制成各种发型的假发,其成本相当低廉,最贵的每个不超过11港元,而一个假发的售价却高达数十美元。刘文汉喜出望外,立即决定在香港创办假发工厂。制造假发需要技术专家,刘文汉听说有个专门为演员制造假发的师傅,便不辞辛劳地去请这位师傅出山。但是,这位内行高手说,制造一个假发需要用3个月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刘文汉的思维并没有就此停下,他在头脑中飞快地将手工操作与机器操作联系起来,终于想出了办法。

刘文汉先是把那位内行师傅请来,又招来一批工价低廉的女工,精通机械之道的他立即着手改造出假发制造的操作机器,然后手把手地教那些工人们操作。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家制造假发的工厂诞生了,各种颜色、式样的假发大批量生产出来。消息在市场上不胫而走,订货单像雪片般地飞到了刘文汉的工厂里。到了1970年,刘文汉的假发工厂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亿港元。

从刘文汉先生成功的经验来分析,如果不是善于捕捉信息,巧用信息,他就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当然,他的顽强意志、当机而断以及所具有的相关知识,也为他的成功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刘文汉成功的事例中,敏锐的洞察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是一般人,很可能会随意地放过这个看似微不足道却大有潜力的信息,而刘文汉先生不仅捕捉到了它,而且还进行了缜密的考虑,确定了自己经营的目标,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金娜娇,京都龙衣风裙集团公司总经理,下辖9个实力雄厚的企业,总资产已超过亿元。她的传奇人生在于她由一名曾经遁人空门、卧于青灯古佛之旁、皈依释家的尼姑而涉足商界。

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经历,才使她能从中国传统古典中寻找到契机;又是她那种“打破沙锅”、孜孜追求的精神才使她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机遇。

年9月,金娜娇代表新街服装集团公司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在返往南昌的回程列车上,她获得了一条不可多得的信息。

在和同车厢乘客的闲聊中,金娜娇无意间得知清朝末年一位员外的夫人有一身衣裙,分别用白色和天蓝色真丝缝制,白色上衣绣了100条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金龙,长裙上绣了100只色彩绚烂、展翅欲飞的凤凰,被称为“龙衣风裙”。金娜娇听后欣喜若狂,一打听,得知员外夫人依然健在,那套龙衣风裙仍珍藏在身边。虚心求教一番后,金娜娇得到了“员外夫人”的详细地址。

这个意外的消息对一般人而言,顶多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有谁会想到那件旧衣服还有多大的价值呢?知道那件“龙衣风裙”的人肯定很多很多,但究竟为什么只有金娜娇就与之有缘呢?用上帝偏爱金娜娇来解释显然没有道理,重要的在于她“懂行”,在于她对服装的潜心研究,在于她对服装新品种的渴求,在于她能够立刻付诸行动。

金娜娇得到这条信息后心更明眼更亮了,她马上改变返程的主意,马不停蹄地找到那位近百岁的员外夫人。作为时装专家,当金娜娇看到那套色泽艳丽、精工绣制的龙衣风裙时,也被惊呆了。她敏锐地感觉到这种款式的服装大有潜力可挖。

于是,金娜娇来了个“海底捞月”,毫不犹豫地以5万元的高价买下这套稀世罕见的衣裙。机会抓到了一半,把机遇变为现实的关键在于开发出新式服装。

回到厂里,她立即选取上等丝绸面料,聘请苏绣、湘绣工人,在那套龙衣风裙的款式上融进现代时装的风韵。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年,设计试制成了当代的龙衣凤裙。

在广交会的时装展览会上,“龙衣风裙”一炮打响,国内外客商潮水般涌来订货,订货额高达1亿元。

就这样,金娜娇从“海底”捞起一轮“月亮”,她成功了!从中国古典服装开发出现代新型式服装,最终把一个“道听途说”的消息变成一个广阔的市场。她的成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有“手腕”的商人善于通过观察获得信息,更善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表面的现象进行深刻、仔细的研究分析,把握实质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