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后,管仲、鲍叔牙分别做了齐国国王的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各为其主,尽心尽力。国王死后,两公子为夺王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管仲为保公子纠上台执政,箭射小白,小白险些丧命。但不久还是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而管仲陪着公子纠流亡鲁国。鲁国为了鲁齐关系,杀了纠,并把管仲押送齐国。当时受重用的鲍叔牙闻知,亲自迎接囚车,释放管仲,并把他安排到自己家中去住。又面谏桓公饶恕管仲且委以重任。桓公这时才知道,管仲的确是位难得的人才!于是,拜管仲为相,尊其号曰仲父,并且规定:不许犯夷吾之名;不问贵贱,皆称其字“仲”。齐桓公之称霸,九次会合天下诸侯,匡扶天下正道,这都是用了管仲之谋。
管仲说:“当初我贫穷时,曾与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我常常多占,鲍叔牙却不以此认为我贪,因为他知道我家贫;我曾经为鲍叔牙谋事,结果却使他更窘迫,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很愚蠢,因为他知道时机有时有利、有时不利;我曾经几次出仕,却屡次被国君罢免,鲍叔牙不据此认为我无能,因为他知道我没有碰到好时机;我曾几次带兵打仗,却屡战屡败,鲍叔牙不因此以为我这个人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要供养;公子纠与小白争位失败后,召忽自杀,我被囚禁起来,忍受侮辱,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不知羞耻,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事为耻,而只耻功名不显扬于天下。所以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先生。”
鲍叔牙推荐管仲后,他的职位在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其中有封邑的有十多代,子孙中有许多人都成为有名的大夫。相比之下,天下人很少称道管仲之才能而常常称道鲍叔牙有知人之明。
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用常规、片面的观点识人,会把人看错。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识人,才能真正做到识人识得更全面更到位。这样就可以达到“知人者智”的境界了。
透过小动作识破对方
一些人在做某些日常性动作时,有一些习惯性动作带有很浓厚的个性色彩,这对于我们识人知人,客观评价一个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习惯性动作是我们一天天地逐渐形成的,它有着极强的稳定性,我们想要一下子改变过来,一时之间很难办到。心理学家莱恩曾说过:“人们日常做出的各种习惯行为实际反映了客观情况与他们的性格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变化关系。”
的确,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和性格特征都能在举手投足、点头微笑中暴露无遗,那些经验丰富的识人高手从一举一动就能识别人心。有一些习惯动作,可以帮助识人者观察他并轻松地被人认知。
崇祯十五年二月,明朝大将洪承畴松山兵败,为清军所生擒。清太宗为了日后逐鹿中原,打算收服洪承畴,但洪承畴不仅不降,而且还蓬头跣足,肆意漫骂,以死来对抗清太宗的劝降。范文程来劝降,洪承畴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此时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很仔细地拂去燕泥,拂了又拂,惟恐玷污了衣服似的。范文程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回去后立即上奏太宗说:“洪承畴一定不会死。他对他的衣服尚且如此爱惜,何况他的性命?”于是皇太极亲自劝降,洪承畴果然很快便归顺清朝了。
根据这个道理,让我们看出人的不同姿态所透露的内心情态,可见,通过小动作识人是很有见地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日常生活中通过习惯小动作识人的方法:
(1)手插裤兜者
双脚自然站立,双手插在裤兜里,时不时取出来又插进去,这种人的性格比较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后行。在工作中他们最缺乏灵活性,往往用呆办法来解决很多问题。他们对突如其来的失败或打击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逆境中更多的是垂头丧气、怨天尤人。
(2)经常摇头者
经常“摇头”或“点头”以示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肯定或否定。他们在社交场合很会表现自己,却时常遭到别人的厌恶,引起别人的不愉快。但是,经常摇头或点头的人,自我意识强烈,工作积极,看准了一件事情就会努力去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拍打头部者
拍打头部这个动作多数时候的意义是表示对某件事情突然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刚才还陷入困境,现在则走出了迷雾,找到了处理事情的办法。拍打的部位如果是后脑勺表明这种人敬业,拍打脑部只是为了放松一下自己。时常拍打前额的人是个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不怕得罪人。
(4)双手叉腰者
这种人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经过最短的距离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突然爆发的精力常是在他计划下一步决定性的行动时,看似沉寂的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这个姿势,就像他用V字代表胜利的符号一样,成为他的特征。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这个意思。
(5)言行不一者
当你给某人递烟或其他食物时,他嘴里说“不用”、“不要”,但手却伸过来接了,显得很客气的样子。这种人比较聪明,爱好广泛,处世圆滑、老练,不轻易得罪别人。
(6)触摸头发者
这种人个性突出,性格鲜明,爱憎分明,尤其嫉恶如仇。他们经常做一些冒险的事情,喜欢挤眉弄眼,爱拿人当调侃对象。这些人当中有的缺乏内涵修养,但他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处事大方并善于捕捉机会。
(7)抖动腿脚者
喜欢用腿或脚尖使整个腿部颤动,有时候还用脚尖磕打脚尖或者以脚掌拍打地面,这种人很能自我欣赏,性格较保守,很少考虑别人。然而当朋友有困难时,他会经常给朋友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建议。
不以貌取人,不以貌欺人
中国人审视评判别人的相貌好看与否,相当苛刻。著名学者钱钟书就说:“譬如一个近三十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的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岁的少女,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
相貌对每个人的冲击力都是直接而敏感的,人们喜欢一个人、接纳一个人通常也是从外貌开始的。即人类对事物的一般认识过程是:首先是感官接受了外界事物,然后心里有了印象,接着发出声音加以评论,最后才表现为人的外表反应。所以我们要识人,也应该从人的外貌去识人,以便于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明建文二年(1400年),策试中有个叫王良的对策最佳,但因其貌不扬,被抑为第二,原本第二的胡靖擢为第一。后来惠帝亡国,倒是王良以死殉国,而胡靖却投靠了永乐皇帝,做了高官。
明英宗对朝臣的相貌也特别看重。天顺时,大同巡抚韩雍升为兵部侍郎,英宗发诏让大学士李贤举荐一个与韩雍人品相同的人继任。李贤举荐了山东按察使王越。王越长得身材高大,步履轻捷,又喜着宽身短袖的服饰,英宗见后很是满意,说:“王越是爽利武职打扮。”后来王越在边陲果然颇有战功。
古人认为,好的面色是:面相有威严,意志坚强,富有魄力,处事果断,无私正直,嫉恶如仇;秃发谢顶,善于理财,有掌管钱物的能力;观额高耸圆重,面目威严,有权有势,众人依顺;颧高鼻丰并与下巴相称,中年到老年享福不断;颧隆鼻高,脸颇丰腴,晚年更为富足;颧骨高耸,眼长而印堂丰满,脸相威严,贵享八方朝贡。
识面认为不好的脸色是:颧高而脸颊削瘦,做事难成,晚年孤独清苦;颧高而鬓发疏稀,老来孤独;额高鼻陷,做事多成亦多败。薄脸皮的人常常会被误认为高傲,或者低能。这些误解更增加了薄脸皮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因此,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常常不敢大胆行事,宁愿选择消极应付的办法。他们对工作往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怕担风险。然而,脸皮薄的人并非一无是处。一般说来,脸皮薄者的为人倒是比较坚定可靠的。他们是好部下、好朋友,在特定的狭小范围内,还可以充任好骨干。
一个心质诚仁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温柔、随和的貌色;
一个心质诚勇的人,必定会展示出严肃、庄重的貌色;
一个心质诚智的人,必定会展示出明智、清楚的貌色。
但是,识人不能单从相貌出发。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请看下面的例子:
三国时东吴的国君孙权号称是善识人才的明君,但却曾“相马失于疲,遂遗千里足”。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悦。因为庞统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貌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错误地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狂士,没什么大用。于是,鲁肃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期说服孙权,而孙权却固执己见,最终把庞统从江南赶走。鲁肃见事已至此,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谁知,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有匡世之才的庞统,只因相貌长得不俊,竟然几处遭到冷落,报国无门,不得重用。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极力举荐,刘备才委以他副军师的职务。
一向慧眼识珠的曹操,也有以貌取人的错举。
益州张松过目不忘,乃天下奇才,只是,生得额镬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当张松暗携西川四十一州地图,千里迢迢来到许昌打算进献给曹操时,曹操见张松“人物猥琐”,从而产生厌烦之感,加之张松言词激烈,揭了自己的短处,便将张松赶出国门。刘备乘机而入,争取到了张松,从而取得了进取西川军事上的优势。如果曹操不是以貌取人,而是礼待张松,充分发挥其才识,那样恐怕会是另一种结果。
这说明光以貌识人,未免识人于偏颇而不全,甚至识错人。要完全认识一个人,还需从其他方面入手。这一点,希望我们在识人时要注意。
由此可见,面相神气乃识人精妙之处,从一个人的面部断定一个人的品德、才干、性情和命运,也是人们普遍遵循的一种有效方法。正如识人高手曾国藩说:“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气,具乎面部。”因此在观人识人时,我们不妨参考我国古代刘邵提出的“观人八法”。
“观人八法”是把人的体貌与精神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分成八种类型,分别为威、厚、清、古、孤、恶、薄、俗八相,并认为这八种不同相貌的人各有不同的命运。
第一,威相。尊严可畏叫做威。威相的人体形高大,仪态威严,神情庄重,性情勇猛,不怒自威。生有此相的人能掌重权,具有很强的决断力和行动力。与这种相貌的人交往,可以借助于他们的地位和能力。
第二,厚相。体貌敦重叫做厚。器量宏大如沧海,如万吨大船,摇撼不动。此种相貌的人,做人正直厚实,举止中正,性情温和,心胸宽广,行动老成持重。生有此相的人大多都有好运,如能与这种人交往,你的命运自然也会有所改变。
第三,清相。精神俊秀叫做清,如林中一枝独秀,如昆仑山上的片玉。体貌清秀端庄,神情自若,仪表温雅,性格爽朗,举止轻捷,聪明睿智,灵活机巧。生有此相的人命大贵,但若只是清秀而不厚实,便近于刻薄了。因此,对这种人一定要深入观察,仔细识别,并把握好与之交往的深度。
第四,古相。骨骼外显,棱角分明,如坚石一般叫做古。古相有古朴和古怪两种。古朴者性格朴实内向,耿直孤傲,缺少灵活性,办事欠圆通。古怪者体形奇怪,甚至丑陋。生有古相的人命运也因而不同:古朴而清秀者,命运亨通吉利;古朴而混浊者,命运一生穷困。对古相人也要深入观察识别,分清古朴还是古怪,以决定与之交往与否。
第五,孤相。孤相是指形骨孤寒,如水边独鹤、雨中鹭鸶的相貌。一般体形瘦弱,神色委靡,脖子偏长,两肩内缩,腿脚斜拐,脑袋侧偏,坐无坐相,身体四肢摇摆不定,行走时全身不稳,双手如同要抓什么东西一般。有孤相者性格内向,心胸狭窄,性情乖戾,了无情趣,命运自然孤寒。与这样的人交往要小心以防影响自己的命运。
第六,恶相。恶相是指体貌凶顽,如凶神恶煞之相。生有恶相的人,心地狭窄,性情卑劣,不论人情,不讲理智,阴险狡猾,无恶不作。做事鼠首两端,蛇蝎心肠,豺狼般凶暴残忍。对这种人一定要尽量远离,以免带来凶险。
第七,薄相。薄相是一种贫寒下贱之相貌。生有薄相的人,体貌形状单薄瘦弱,神色昏暗,全无光彩,性情孤僻内向,为人怯懦,意志软弱,愚昧无知,没有主见,全无心机。命运如一叶小舟泛于重重波涛之上,始终不济。薄相的人也不适于交往,容易给自己带来败运。
第八,俗相。俗相是浑浊、粗鲁俗陋的相貌。生有此相的人如尘土中之物,卑污而浅露。说话粗声大气,举止粗鲁不文,令人生厌。智力平平,趣味低下,惟利是图,容易被美色和财物所诱惑。命运一般平常偏下。对生有俗相的人,最好不要与其交往。
眼睛对于透析人性的意义
眼睛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大概。一个人所思所想,很多时候会通过他的眼神表现出来,通过观察一个人丰富的眼睛语言,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在面部的五官中,眼睛是监察官,这大概是因为它“明察秋毫”。人要传出的信息,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眼睛传出,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内容。人的精神气质,喜怒哀乐,很大程度上是由眼睛所显示出来的,俗话说,炯炯有神,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都是这个意思。同时,眼睛又是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显示屏。眼睛黑白分明,神气清爽,是健康之象;灰暗浑浊,枯涩呆滞,是不健康之象;顾盼无光,昏花恍惚,是衰弱之象。正因为眼睛对于面孔如此的重要,所以说“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渊要深才清,清才美。目也应该深,从而至清并至美,否则,便不会清,也不会美。
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有时,眼睛似乎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映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能看出,这是每个人都很难隐瞒的事实。因此,可以从眼睛识别一个人的内心。
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善于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手。
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词上厕所而离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露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