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纵横家语录
7187400000008

第8章 合纵经典《苏子》(1)

《苏子》一书的名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可能入汉后不久就失传了,同样是一本至今还没有辑佚的先汉古籍。班固见到的《苏子》共三十一篇,但是,我们可以从《战国策》中辑得三十九篇(包括苏秦的本传中七篇),再从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辑得十一篇(共有十五篇,其中有四篇与《战国策》、《史记》的记载相近),这样似乎应该有五十篇了。命名为《苏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在《战国策》三十九篇中,以“苏子”称苏秦有四十四次。不过,同《张子》一样,作者不能署苏秦,而应该是“苏秦们”。因为,经过缪文远等先生考证,《史记》七篇全是拟托,《战国策》也有十五篇是拟托或存疑。拟托者就是崇尚苏秦合纵说的“苏秦们”,他们主要活跃在战国末至汉初,《苏子》也就是这个时期成书的。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苏子》也就成了合纵术的“经典”。我们选出最能体现合纵术及其思想的片断,供大家欣赏。

苏秦“真”言

苏秦“真”言就是能够断定为苏秦本人的言论,它主要保存在《战国策》和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中,我们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六章。苏秦“真”言最接近苏秦合纵术及其思想的原始状态,我们从中能够看到合纵术游说的本来面貌,也可以窥见一个真实鲜活的苏秦。苏秦生平事迹见《纵横人物》。

一纵一横,其说何也

【原文】

韩人攻宋,秦王大怒曰:“吾爱宋,与新城、阳晋同也!韩珉与我交,而攻我臣所爱,何也?”

苏秦为韩说秦王曰:“韩珉之攻宋,所以为王也。以韩之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面事秦。王不折一兵,不杀一人,无事而割安邑,此韩珉之所以祷于秦也。”秦王曰:“吾固患韩之难知,一从一横,此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韩可知也。韩故已攻宋矣,其西面事秦,以万乘自辅;不西事秦,则宋地不安矣。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秦、韩之交。伏轼结靷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韩者也;伏轼结靷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皆不欲韩、秦之合者!

何也?则晋、楚智而韩、秦愚也。晋、楚合,必伺韩、秦;韩、秦合,必图晋、楚。请以决事。”秦王曰:“善。”

【译文】

韩珉攻打宋国,秦昭王大怒,说:“我看重宋国,与看重新城、阳晋相同啊!韩珉一面和我结交,一面却攻取我所看重的地方,这是为什么?”

苏秦替韩国游说秦昭王,说:“韩珉之所以攻打宋国,完全是为了大王您啊!凭韩国的强大,再加上宋国的辅助,楚国、魏国必定恐慌。他们恐慌了,就一定会向西侍奉秦国。大王您不损一兵,不杀一人,不用费事就割据了安邑:这就是韩珉为秦国所祈求的。”秦昭王说:“我本来就担心韩国难以揣测,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难以捉摸,您现在又来这么说,这是怎么回事?”苏秦回答说:“天下诸侯国使韩国变得难以理解了!韩国原来已经攻占宋国,也打算向西侍奉秦国,寻求您这个万乘大国来帮助;如果不向西侍奉秦国,那么宋国也就不会安宁了!再说,中原各地已经白发苍苍的说客,都在绞尽脑汁地想离间秦国、韩国的邦交。那些说客手拿缰绳、身伏车轼,西奔到秦国的,没有一个人会说与韩国友善,东奔到韩国的,没有一个人会说与秦国友善:他们都不想秦国和韩国联合!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晋国、楚国聪明而韩国、秦国愚蠢。晋国、楚国联合,就必定窥视韩国、秦国;韩国、秦国联合,就必定图谋晋国、楚国。我说完了,请大王您做决定吧!”秦昭王很高兴,说:“好,就这么办!”

今日亡赵,明日及齐、燕矣【原文】

秦攻赵长平,齐、燕救之。秦计曰:“齐、燕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也!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燕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燕国一起前去救助。秦国知道后,心里琢磨:“齐国、燕国救助赵国,如果和他们亲近,那么他们就会退兵;如果不亲近,那么他们就会攻打我们。”一时没有决定下来。

这时赵国前线缺粮了,急忙向齐国借贷,可是齐国没有答应。苏秦于是对齐闵王说:“不如答应赵国,以使他们能够打退秦国的军队;不答应他们,那么秦国的军队就不会自动撤退的。这就正中了秦国的计策,反过来就是齐国、燕国的失策了!况且,赵国对于燕国、齐国来说,是一道天赐的屏障,就好比牙齿同嘴唇的关系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秦国在今天消灭了赵国,那么,明天就会来消灭齐国、燕国了!再说,救助赵国,犹如手捧盛有美酒的破漏瓮、等待水浇的烧焦的锅那般紧急。救助赵国,是高手的义举;打退秦国的军队,是显赫的名声!所以,按照道义救助赵国,用神威震退强秦的军队,是齐国目前应该做的有益的大事情,不做这些反而吝惜一点粮食,那么这是治国者决策的错误!”

不快于心而死甚难

【原文】

使韩山献书燕王曰:

臣使庆报之后,徐为之与臣言甚恶。

死,亦大物已,不快于心而死,臣甚难之。故臣使辛谒大之。王使庆谓臣:“不利于国,且我夏〔忧〕之!”臣为此未敢去之。王之赐使使孙与弘来,甚善已。言臣之后,奉阳君、徐为之视臣益善,有遣臣之语矣!

今齐王使李终之勺〔赵〕,怒于勺〔赵〕之止臣也。且告奉阳君相桥于宋,与宋通关。奉阳君甚怒于齐,使勺〔赵〕足问之臣,臣对以弗知也。臣之所患,齐、勺〔赵〕之恶日益,奉阳君尽以为臣罪,恐久而后不可救也。

齐王之言臣,反不如已。愿王之使人反复言臣,必毋使臣久于勺〔赵〕也。

【译文】

苏秦在赵国派韩山送信给燕昭王。信中说:我派盛庆回国汇报之后,赵国徐为对我说话的态度很粗暴恶劣。死,也是大事,但是如果要在心中不愉快时死去,微臣感到很难过。所以,微臣又派辛回国请求大王让我们离开赵国。大王令盛庆回来对微臣说:“你离开赵国对燕国不利,况且我对赵国方面的事情感到忧虑!”微臣因此不敢离开。大王现在又派特使孙和弘来,这事情就很好办了。他们到赵国替臣分说了很多,因而奉阳君、徐为对我越来越友善,并且说出释放微臣回燕国的话了!

如今齐闵王派李终到赵国来,对赵国扣留臣的事表示愤怒,并且告诉奉阳君,齐国已经派桥担任宋国的相国,这样,齐国和宋国就互通往来了。奉阳君对齐国这一举措感到十分愤怒,派人对微臣盘问了很久,微臣只是用“不知道”来回答。微臣所顾虑的是,齐国、赵国的关系日益恶劣,奉阳君都认为是微臣的罪过,恐怕久而久之,事情会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齐闵王派人到赵国帮微臣说话,会更加深矛盾,反而不如不说。希望大王多派人来,反复替微臣分说,一定不要让微臣在赵国拘留太久了!

信不与仁俱彻

【原文】

谓燕王曰:“今日愿藉于王前。叚〔假〕臣孝如增〔曾〕参,信如尾星〔生〕,廉如相〔伯〕夷,节〔即〕有恶臣者,可毋摲〔惭〕乎?”王曰:

“可矣。”“臣有三资者以事王,足乎?”王曰:“足矣。”“王足之,臣不事王矣。孝如增〔曾〕参,乃不离亲,不足而益国。信如尾星〔生〕,乃不延〔诞〕,不足而益国。廉如相〔伯〕夷,乃不窃,不足以益国。臣以信不与仁俱彻,义不与王皆立。”王曰:“然则仁义不可为与?”对曰:“胡为不可。人无信则不彻,国无义则不王。仁义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自复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三王代立,五相〔伯〕蛇政,皆以不复其常。若以复其常为可王,治官之主,自复之术也,非进取之路也。臣进取之臣也,不事无为之主。臣愿辞而之周负笼操臿,毋辱大王之廷。”王曰:

“自复不足乎?”对曰:“自复而足,楚将不出雎〔沮〕、章〔漳〕,秦将不出商阉〔阏〕,齐不出吕隧,燕将不出屋、注,晋将不萮〔逾〕太行,此皆以不复其常为进者。”

【译文】

苏秦对燕昭王说:“今天想与大王借点时间,在您跟前说说话。

假如微臣仁孝有如曾参,诚信有如尾生,廉洁有如伯夷,那么即使有恶意诬陷微臣的,微臣也可以不惭愧了吗?”齐闵王回答说:

“可以了!”苏秦又问:“微臣凭仁孝、诚信、廉洁这三种品行来服侍大王,足够了吗?”齐闵王回答说:“足够了!”苏秦立即说:“微臣可以不服侍大王了!仁孝有如曾参,只不过不离开双亲而已,对国家没有什么更多的益处;诚信有如尾生,只不过不讲假话而已,对国家没有什么更多的益处;廉洁有如伯夷,只不过不贪污而已,对国家没有什么更多的益处。微臣认为,诚信与仁义是不能通融的,所以微臣理应不与大王一起共事。”齐闵王反问道:“既然这样,难道不要行仁义吗?”苏秦回答说:“怎么能够不行仁义呢!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能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国家没有仁义就不能治理好。但是,仁义是为自己人设立的,并非为别人设立的。自我重复常规,不是锐意进取的方法。三王依次替代而建立,五霸也相递更改政权,都是不重复常规而行事。如果重复常规可以治理好国家,主管好行政,就是自我重复常规的方法,而不是进取之道。微臣是进取之臣,不想侍奉无所作为的君主。微臣希望辞掉职务,回洛阳老家从事我原来的泥水匠工作,不想再在大王的朝廷受羞辱!”齐闵王说:“自我重复常规的方法难道不足实行吗?”苏秦不客气地回答:“如果自我重复常规的方法足以实行,那么,楚国就不会走出沮水、漳水,秦国就不会走出商阏,齐国就不会走出吕隧,燕国就不会走出夏屋、句注,晋国就不会迈过太行,这些都是以不自我重复常规而积极进取的。”

《苏子》“纵”说

《苏子》是苏秦以及他死后由他的信徒们整理修撰的,它是秦汉时期合纵家的秘籍、宝典,也是目前研究合纵术及其思想的唯一资料。其中关于合纵的七篇经典游说辞,是由苏秦的信徒们精心拟撰的,不幸成了连横家的靶子,被一一破解。毫无疑问,从历史发展的规律而言,作为一种历史政治的合纵术是反动的。但是,要深刻地了解连横术及其思想,就得从与它对立的合纵术及其思想入手,要完整地了解并掌握纵横术,也必然要研读并掌握《苏子》。因此,我们根据这样的想法,应用可比性的原则,选出《始将连横说秦惠王》、《始将合纵说赵王》、《为合纵说楚怀王》三篇,供揣摩。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跳出纵横的束缚,《苏子》会给予我们更多的精神和智慧营养。

始将合纵说赵王

这篇说辞分别见于《战国策·卷十九·赵二》和《史记·苏秦传》,这是合纵家们的第一篇纲领性的文献,合纵术及其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这一篇。在具体游说技巧上,以宏大的目标和过人的识见为先导,以现实的严重危机来警惕,当然也少不了对连横家的揭露,对实现美好未来图景的建构与诱导。

安民之本在于择交

【原文】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

“为大王计,莫若安民无事,请无庸有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愿大王慎无出与口也。

“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阴阳而已矣。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楚必致桔柚云梦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实,五伯之所以复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杀而争也。

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

【译文】

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开始用联合六国抗衡秦国的合纵政治策略来游说赵肃侯,说:“普天之下,各诸侯国的卿相大臣,以至于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尊崇大王贤明而施行仁义的,都愿接受您的教诲,向大王进献忠心,这已经有很久了。然而,奉阳君妒嫉贤能,使得大王不能专理国事,以致宾客疏远,游说之士都不敢前来敬献忠言。现在奉阳君已经去世,大王才能够和各方面的人士接近,所以我才敢来敬献一点愚忠以报效大王。

“我替大王考虑,没有比让人民安居乐业、平安无事更好的了。安定民众的根本措施,在于选择好可以结交的盟友然后与其建立良好邦交。有了好的邦交,人民就安定;没有好的邦交,人民就终生不得安定。我再说说外敌入侵赵国的祸患:秦、齐两国是您的敌国,所以赵国人民不得安定;依靠秦国进攻齐国,人民不能安定;依靠齐国进攻秦国,人民也不能安定。所以,图谋别国国君,进攻别国,常常会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蒙蔽,开口就与别国断交,所以我希望大王千万不要说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