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7177100000015

第15章 体育常识(5)

为什么饥饿时心情会不好呢?究其原因就是自己的食欲根本没得到满足。其实我们每天都是在为了满足自己不同的欲望而工作。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会出现一种欲求不满的状态。食欲在人们的各种不同欲望中,可以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欲望之一。所以如果食欲未得到满足,人的欲求不满就会表现得极为强烈。所以,不管是谁,一旦陷入一种食欲不满的状态,就会变得极易攻击他人。也可以说,欲求不满就是引起人们进行攻击行动的原因。所说的攻击行动,就是以伤害他人为最终目的的行动。除了那些打人、踢人等直接的行动外,还包括说坏话、挖苦人、讥笑人等较间接攻击他人的行为。

因为肚子饥饿就斥责同事或部下正是食欲不能满足而表现出来的攻击行为。一般说,那些攻击行为都向使自己产生不如意的对象发出。可是因为自己的上司延长了会议时间,对上司当然不可能报复,所以只好转移攻击的目标,去攻击那些不了解详细情况的同事或下属。

再列举一个例子,当长子请求母亲买冰淇淋吃的时候,母亲担心他吃坏了肚子就拒绝了长子的要求。长子因此就会出现一种欲求不满的情绪。因为是母亲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可是发火又怕会招来母亲的责骂,所以就迁怒到身旁的弟弟身上,就这样弟弟稀里糊涂地被哥哥教训了一顿,所以也陷入了欲求不满的状态中。虽然很想去攻击哥哥,可是又怕招来哥哥的报复,没有办法就只好对身边的小狗发发脾气,以发泄心中的怒气。

其实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自己攻击的目标。并且,欲求不满的这种情绪越强烈,引起攻击行动的可能性会越大。但欲求不满情绪很轻的时候,也可能就不会发生攻击行动,或者仅仅是温和地开个玩笑或讽刺一下而已。但是如果经常发生这种欲求不满的情绪的话,攻击行动就很可能会忽然爆发。

例如:一位大家公认的性情很温和的教授,忽然有一天对迟到的学生大发脾气,这使得所有的学生对此非常吃惊。原因是这样的:早晨起床后刮胡子的时候,教授一不注意刮破了自己的脸。这就有些让人生气了,吃早饭的时候,汤又沾到了衣服上。这又增加了不满情绪,可是最后还是忍住了。在乘车到学校的途中,又有人没留意踩了他的脚,虽然对方立刻道了歉,但脚仍然很疼。这一连串欲求不满加在一起已经使他非常恼火了。所以,上课十几分钟以后,看到那个学生姗姗来迟,最终引起了教授所有不满情绪的总爆发。而他的学生们不知详情,仅是看到教授生气的样子,当然会感到吃惊。学生们自然会想到“就迟到了那么一会,也不需要发这么大火啊!”可是如果他们知道了老师早上所遇到的一系列不高兴的事情的话,可能就会理解教授的心情了。

不管是什么人,你只要见到他(她)不高兴、与别人争吵、挖苦人或讽刺人的时候,就能猜出这个人正处在一种欲求不满的状态中。我们几乎天天都会遇到很多使自己不高兴的事情,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可是如果每当遇上不尽人意的事就发怒的话,不但自己不愉快,而且还会受到周围人的白眼,让他人认为你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假如一年之内有这么几天,天天都能照着你自己的意愿去支配的话,那么你就是相当幸福的人了。

所以,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都应该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欲求不满的忍耐能力也应该越来越强。

忧郁情绪的原由

从心理学来分析,忧郁情绪和人的气质类型有关。而且这些人大多数都具有抑郁型气质的特征。抑郁型气质,很容易表现出情感失落、多愁善感、自卑懦弱、多疑孤僻而且缺乏毅力,将一切事情都看得很不幸。在性格上可以说是内倾型,这种人适应环境困难,不善于交际,感情冷淡,容易向里面发泄,富于幻想,并且少实际行动。

可是具有抑郁型气质与内倾型的性格,也不都表现出寻愁觅恨自找烦恼的这种心理状态,更主要的是和现实生活的境遇有关系。如果一个人突然遭到意料不到的严重打击,思想上也没有准备,情感上也不能接受,从而造成精神上的创伤。比如父母的丧亡,夫妻的离异,子女的夭折,财产上的损失,学业上的受挫,事业上的失败,身体的残缺,信誉受到的破坏等都会造成忧郁的心境。一个人一生中持续遭受到挫折,这种忧郁心境常常不易改变。不管是一时的打击还是持续的受挫,在一个人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时,就没有控制悲观情绪的能力,也缺乏恢复创伤的条件,没有弥补过失的机会时,就可能从自责走向自暴自弃。

发泄情绪要以适当的方式

我们很多的人在受到很大的挫折时,总是要把积压在心头的痛苦、愤怒和悲伤等紧张情绪发泄出来。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精神上的极度紧张,避免产生因心理因素而出现的疾病,以保持好心理健康。

是否任何一种情绪的发泄都能够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呢?不是的。有些人不会利用心理防卫手段。比如,许多人直接攻击以造成挫折的人,轻则当着面谩骂,重则动手去打人;也有些人背后造谣中伤,来达到宣泄的目的。还有些人采取转向攻击的方法。在受到别人的欺负以后,他再去欺负别人,或者拿自己的亲属来出气,回家和妻子孩子发脾气,甚而砸锅或摔碗,用损坏家具和生活用品来出气。而这种不择手段的做法不但不能够解除紧张的情绪,而且还会带来很大的挫折。

怎样去选择适合发泄情绪的方法呢?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去驾驭自己的情绪,即便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时也不能够不择手段。发泄情绪也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普遍说来,人和人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而在发泄情绪时,既要降低自己的紧张情绪,又不能够给他人带来伤害。

怎样才能有效发泄自己的情绪呢?一种较为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话语表示出来,把心中的苦水倒出来,把所受的委屈都摆出来,如此,对当事人双方都可以增加了解,减小矛盾与冲突,甚至可以消除矛盾,解决问题。对局外人表示自己的情绪,可以得到同情和理解,而分担一小部分否定情绪,也可以求得他人的帮忙,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当人们在遇到意外的打击时,产生极大的悲伤、愤怒和委屈时,也可以用痛哭的方法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在社会生活中,如果遇这种情况,规劝的人经常说:“你别难过,就痛痛快快地哭吧!”为何痛哭也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呢?情绪本身有一种能自我调节的机制,情绪体现的过程也就是情绪缓解的整个过程。一旦情绪缓解以后,因为情绪紧张而带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障碍也就自行消退,这样便可以比较客观地去感知外界事物,恢复有关的记忆,并冷静去思考,寻找挫折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悲伤和愤怒的时候受到进一步的扣’击,所以不论是痛哭还是诉说,都只在能够痛哭与诉说的环境中进行。而在不能够发泄的场合,只能千方百计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并保持镇静,渡过难关,使自己所能受的打击减少至最低水平。

在有些场合,最有效发泄情绪的办法,莫过于把紧张的情绪积累下来的能量,投入到战胜挫折,或者有益于社会与个人成长的活动之中去。例如司马迁因为受侮辱发奋写史记,孙膑因为受打击而写兵书。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视为发泄情绪积极而且有效的途径。而这样做不仅有益于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应该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时,精神需要适度的紧张。但在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时过度的精神紧张或长期精神紧张,是有害于健康的。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对付过激,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方法。

1.精神过度紧张时,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将背靠椅子坐着,双腿平分开同肩宽,两手朝上放在大腿上,手掌半开,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用鼻子吸气时心理想着“吸气”,用嘴呼气时心理想着“呼气”。

2.尽管不要过分加快生活的节奏。不要自己在工作中情绪有多余的激动,要从容不迫,有计划的对待工作,这样效果会很好。

3.尽管放慢说话的语速,心平气和的交谈也会有很好的效果。要注意走路时,步速不要过快。

4.吃东西时不要太急忙,在吃饭的时候不要读书、看报,也不要讨论工作、事务。

5.如果环境,慢慢的改变心境,这样会消除或减轻过度的精神紧张。

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羞怯

羞怯是一种为逃避行为的常见的心理表现。如不敢在集体中发言,在大庭广众讲话就会脸红心跳,遇到陌生人感到局促不安,手足无措等。那么怎样克服这种情况?

1.要增强自信心。哲学家黑格尔说:“人应首先尊重自己,并承认自己能配得上世上最高尚的东西。无论在什么场合感到羞怯的人没必要为自己的短处而感到紧张,而应该想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己的信心,这样才能克服羞怯感。”

2.不要怕人议论。在与人打交道中羞怯的主要原因,是怕听到别人否定的评价。在现实中被评价是很正常的,不必过分看重它。有时否定的评价也可成为激励自己上进的一种动力,更能使人前进。

3.讲究锻炼方法。(1)开始到熟人多生人少的环境里练习,然后再到生人多熟人少的场所去练习,循序渐进,这样会增强对羞怯心理的抵抗能力。(2)有备无患,到某一场合之前,事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争取成功,因为成就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当然失败了也不要灰心,通过反复实践总有收获。

4.自我暗示法。在陌生场合感到紧张时,心理可默念“要镇静,不要怕……”稳定了情绪,就会把陌生人当成熟人一样看待,这样羞怯的心理就会减少大半。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怕羞者,当他在陌生场合勇敢的讲出第一句话之后,随之而来的将不是增添的羞怯,而很可能会说他顺理成章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