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7177100000010

第10章 文化历史习俗(9)

公元476年9月,蛮族攻陷罗马城。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来,东罗马帝国也国力虚弱,四分五裂。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东罗马帝国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刻在岩石上的四位美国总统

美国中西部南达科他州的布莱克山区,有一组巨大的石刻雕像,雕像为4位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这些雕像凿刻在称为拉什莫尔山的花岗岩悬崖上,位于拉皮德城东南40千米处。这4尊巨大的雕像高约18米,从97千米以外就可以看到。按面部比例计算,全身的高度都在200米以上,可列人世界最大的雕刻作品行列。整组雕像称为“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雕像与山势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再现了4位总统当年的丰采。

纪念碑由美国雕刻家博格勒姆设计。工匠们用风钻和炸药开凿悬崖表面。雕刻时,他们把4位总统的头像翻成石膏模型,然后由施工人员在岩石上进行雕凿。工程于1927年开始,整个工程于1941年10月竣工,历时14年,实际雕刻用了6.5年,耗资约100万美元。

丛林中的金字塔

18世纪以来,探险家们在美洲中部的丛林里发现了许多古金字塔遗址,有的还保存得十分完整。这类金字塔最早的建于三千多年以前,其中一些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尽管不是最高的)金字塔。修建金字塔的民族主要是玛雅人和阿兹台克人等。

位于墨西哥城西北40千米处的特奥蒂华坎,有两座巨大的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古代玛雅人的金字塔用雕凿整齐的巨大石块砌成,塔为四边形展叠平台,向上收缩变小,多为4~5层,也有10层以上。每层都有陡峭的石阶相通,沿石阶可登上塔顶。塔顶是一个平台,平台上建有庙宇,玛雅人常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

委地马拉首都西北400千米处的丛林中,有一座玛雅古城——蒂卡尔。在密林的掩映下,一座座梯形金字塔显得格外壮丽,加上那些富丽堂皇的神庙殿堂,方正平坦的祭台,众多的浮雕石刻,甚至比墨西哥的金字塔显得还要雄伟。

没有双臂的维纳斯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即希腊神话中的阿洛狄忒。大约公元4世纪时,希腊著名的雕刻家阿海山纳在神话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造,用大理石雕成了这一艺术珍品。

1920年,米罗斯岛上有一个叫尤尔赫斯的农民在翻地时,发现一个神龛里面有半裸美女的雕像,便把它搬到家里。这时,有两个法国海员刚巧来到该岛考察。几天后,他们的船到了伊斯坦布尔,在应邀到法国大使馆赴宴的宴席上,讲起了尤尔赫斯的发现。法国驻土耳其大使立即派使馆秘书马采留斯前去收买,而尤尔赫斯已把雕像廉价卖给了一个神甫。正当神甫准备把雕像装船启运时,马采留斯刚巧赶到。他要神甫让出雕像,神甫断然拒绝。于是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在混战中,维纳斯雕像被抛在泥泞里,双臂被摔断了。官司打到米洛当局,米洛当局以8000银币的价格将雕像卖给了法国人。现在,该雕像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一百多年来,很少有人知道维纳斯雕像断臂之前的形象。后来在旧档案稿中发现了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它记述了居维尔最初在伊奥尔科斯家看到的完整雕像: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襟;左臂上伸,手中握着一只苹果,双耳还悬有耳环。

法国的艾菲尔铁塔

据历史资料记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是法国土木、桥梁工程师亚历山大·居斯塔夫·艾菲尔为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的。为表示对设计者的尊敬与纪念,故命名为艾菲尔铁塔。

其实,艾菲尔铁塔的第一个设计方案是在1884年5月由艾菲尔设计公司的英里斯·凯什连和埃米尔·努吉耶提出的。然而第一个方案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后来,建筑师斯特凡·索韦斯特尔用铅笔在草图上又做了一些修改:减少了构件对角线的数目,用拱门和其他建筑手段对铁塔进行了装饰。

这时,艾菲尔发现了这个设计方案的真正价值。同年9月,艾菲尔从他的合作者手中把专利权和与铁塔有关的所有资料都买了下来,于是开始了对艾菲尔铁塔的整体设计。

1887年,艾菲尔铁塔正式动工。经过15000名工人历时26个月的精心施工,铁塔终于在1889年3月建成。艾菲尔铁塔高320.7米,共用了12000个金属部件,以250万只铆钉连接,加上钢铁结构部分,总重量达9700吨,耗资100多万美元。

英文26个字母是怎么来的

英文26个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则是从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字母(无元音),是世界字母文字产生的开始。

据专家论证,腓尼基字母主要是依据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制订的。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A是表示“牛头”的象形,B是表示“家”或“院子”的象形,C和G是表示“曲尺”的象形,D是表示“门扇”的象形。公元前12世纪时,拉丁字母已形成了23个字母。后来,为了雕刻和手写的方便,并为了使元音的V和辅音的V相区别,便把原来的V的下方改写成圆形而定为元音U,又把两个V连起来变出了一个作辅音用的W。后来,人们把I稍稍变化而又另外造出一个辅音字母J。这样,原来的23个字母再加上U、W、J,就构成了英文的26个字母。

日本女性名字后为什么带“子”

在日本古代社会,用“子”作名字的,开始并不是女性,而是男性。这是因为日本古代文化受中国的影响。汉字传入日本后,“子”这个字除了有“子女”之义外,还常用作男子的美称。奈良时代(711年~794年)以前,男性中称“子”的人不少,如当时在朝廷内有地位显赫的苏我马子、中臣镰子和小野妹子等。

中世纪的日本,妇女地位极低,有姓有名者寥寥。即使有取“子”为名者,也仅作为尊称地位极高的女性。1868年明治维新后,政府鼓励贵族妇女用“子”作名尾。大正年间(1912年~1926年),天皇选九条节子为皇后,由此开始,“子”才成为日本女性命名的常用字,并一直流行至今。

到了近代,日本男性基本上不以“子”命名,而“子”几乎成了女性名字的专用字。

狮身人面像之谜

狮身人面像又名“斯芬克斯”,是古埃及哈夫拉金字塔前的雕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雕像之一。那么,它又是怎样建造的呢?

传说公元前2610年,法老哈夫拉对为自己建造的金字塔陵墓感到不满意,为了使自己的形象永远保存下来,他想用一块巨大的岩石为自己雕刻一座像。当年,一位工匠投其所好,建议用一块岩石雕成一头雄狮,而狮面换成他的头像,以象征法老的无比威严。哈夫拉听后大喜,马上下令动工。因为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是古埃及神话传说中的怪物,无疑是对他的神化。

“斯芬克斯”面向东方,高21.3米,长约75米,脸宽5米,鼻长1.7米,耳长2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刻“库伯拉”圣蛇浮雕,下颔长须下垂;狮的前脚则用切割的岩石堆砌而成。由于它设计精巧,从而成为古埃及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这座狮身人面像已大变模样,不仅额上的圣蛇和下垂的长须不复存在,甚至长鼻子也没有了。尽管这样,“斯芬克斯”这个不朽的杰作,依然对世界各地的游客具有非凡的魅力。

英国王太子为何称“威尔士亲王”

英王爱德华一世于1274年登基后,占领了威尔士,杀死了他们的两个首领。剩下的各个酋长已群龙无首,但他们之间互不服气,争相为王。最后,其中势力较强的几个酋长前来见爱德华一世,并向英王提出出任爱尔兰首领的几个条件:

1.他们不愿受英王管辖,而由一个威尔士王子统治。

2.此人必须有王室的血统,并出生在威尔士。

3.他既不讲英语,也不讲法语。

4.他一生从未做过错事或得罪过任何人。

这样的条件,无异给英王出了一个难题。但是爱德华听完后回答说:“请你们一周后再到城堡来,我将给你们这样一位王子,他完全能符合你们提出的条件。”

一星期后,城堡前挤满了人群,纷纷议论着爱德华一世选择了哪一位酋长为王。不久,爱德华一世在城堡二楼的阳台上出现了,他身后的一个卫士小心翼翼地捧着一面盾牌。

“威尔士的人民和酋长们,我答应给你们一位出生在威尔士的王子来统治你们,他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说法语。他从未说过一句错话、做过一件错事。我给你们这样一位王子,你们同意接受他的统治吗?”爱德华说。

“同意。”威尔士人回答。

“那么,”爱德华一世说,“这就是你们的王子。”说着,他转身从卫士手中的盾牌上掀起毛毯,露出一个婴儿。“这是我的儿子,一位王子,一星期前出生在卡那封城堡。他不会说话,从未得罪过任何人,他就是爱德华·威尔士王子!”

“我们同意!”威尔士人兴高采烈,齐声欢呼。从此以后,英国的太子便称为威尔士亲王,并一直沿袭至今。

希伯来语的“复活”

希伯来语是犹太人的民族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家园流落世界各地。他们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希伯来语作为口语逐渐消失了(但其书面语依然存在)。许多文学作品和文献都是用这种语言创造出来的,如今则主要保留在《圣经》、死海古卷和大量犹太教法典及文献之中。

19世纪后半叶,有一个名叫耶胡达的犹太青年决心“复活”希伯来语。1879年,耶胡达在《事关大局的问题》一文中说,为了保证民族延续和民族复兴,犹太人必须重说希伯来语。耶胡达决心在与其他犹太人交往时只说希伯来语,他的第一个孩子成了近2000年来第一个把希伯来语当母语的孩子。1884年,他开始编辑一份周报,进一步宣传他的思想。同时,为了证明母语能够新生,以供现代社会使用,他着手编纂一部字典,并积极扩展词汇量。1890年12月,他组建了一个希伯来语委员会(即今希伯来语研究院)以发展这项事业。

经过艰苦的努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巴勒斯坦地区全部使用希伯来语的幼儿园、中小学和专业学校已达64所。据1916年~1917年统计,巴勒斯坦地区8.5万犹太人中有3.4万人把希伯来语当作第一用语或日常用语。有意义的是,其中农业定居村和特拉维夫市75%的儿童及33%的成年人说希伯来语。希伯来语的延续得到了保证。1923年9月29日,英国托管当局承认了希伯来语的地位,希伯来语已成为该地区的官方语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