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句典3
7131700000033

第33章 笑林故事(2)

那富人便就现成的狗肉,请邻居吃饭,以图邻居能送些礼来。

鲍先生也在席上。不过,富人不会叫他白吃。而是让他当场赋诗,吟咏请客的盛事。

鲍先生想了想。脱口道:

地羊出去地羊回,两个亲家不用陪。

恰似小生赴科举。秀才出去秀才回。

“地羊”是狗的俗称。那些邻居听了,个个都捧腹大笑。

笑林博记

清人憨斋士编集的《笑林博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趣事:有个姓陆的人很擅长讲笑话,他的邻居中,有位妇人不苟言笑。有人就对姓陆的人说:“你若能说一个字让那妇人笑,再说一个字让她怒,我就用好酒菜招待你。”他满口答应。

一天,那个妇人正好站在门前,她的门前卧着一只狗,陆某便上前向狗长跪说:“爹!”那妇人忍不住大笑;笑声未落,陆某转头朝她拜道:“娘!”女人应声大怒,对着陆某大骂起来。

风流不成

有个嫖客,钱财用尽之后,鸨母置酒为他饯行。忽然外面下起雨来,嫖客叹息道:“雨落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鸨母念其曾花费不少,勉强又留他住了一晚。第二天外面下雪,又得以留宿。第三天刮风,嫖客仍想留宿,于是又开始感叹。鸨母说:“今天官人没了钱,风留(流)不成。”

县令

一户富家子弟用钱捐了个县令之职,自认为精明能干。一天,郡守到任,县令为其筹谋预备得十分周到,处处都很讲究。郡守到后,县令禀告说:“大人所需已准备妥当,请大人查阅。”郡守到酒室,看见一张画像,问县令,县令说:“是杜康。”又到茶室,见一张画像,问是谁,答说是“陆鸿渐”。又到一室,菜肴齐备,也有一张画像,问是谁,说是“蔡伯喈”。郡守大笑道:“不必再往下看了。若到饭房,一定供米元章;若到马房,一定供司马迁。”

梦醒

唐朝时,张利涉任怀州参军。

一天,他从午睡中惊醒,急急忙忙跑去见州刺史邓恽。见到邓恽,他哭诉道:“听说刺史大人要重重处罚卑职,卑职罪该万死!”

邓恽听后,莫名其妙地问:“哪里有这等事?”

张利涉说:“是司功对我说的。”司功是考核官吏功过的官员。邓恽听了这话,立即派人把司功找了来,当面对质。

司功一头雾水,极力否认对张利涉说过处罚的话。

邓恽见他抵赖,勃然大怒,叫衙役打他二十军棍。衙役正要动手时,张利涉突然醒悟过来,上前对邓恽说:“刺史大人,请放了他吧!我想起来了,我是午睡时,在梦中听他这样说的。”

惧内令

某县令非常喜欢逢迎上司。一天,他和同僚参见巡抚,他一见巡抚,跪倒便拜,叩头有声,额头肿得老高。叩头完毕,从袖中取出金珠,放在座位下,匍匐不起。巡抚见状,大怒。县令仰头措辞卑微地说:“大人是卑职老子,卑职是大人儿子,不到之处请大人教诲!”巡抚愈发震怒,扔金珠并喝斥县令出去。同僚看了,替县令求情。巡抚说:“尔等不知,我和他是同乡,素来知道他惧内。每天早起,他都跪地膝行,给夫人叩头如敲梆子。然后拿金珠献作簪环讨好夫人。其夫人稍有不悦,他双手捧杖递献,口呼:‘夫人是下官母亲,下官是夫人儿子。’刚刚见他那样子,根本与他在家无异。这简直是拿本官当女子戏耍!”话未说完,巡抚堂后突然爆发一声狮吼,众人面色顿变。巡抚也颤栗退堂。

不改父业

有一个在衙门里当差的衙役,家境富有,不时督促儿子读书,想改换门楣,成书香之家。然而儿子深受父亲熏陶,对衙役念念不忘。一天,衙役的大哥手持羽毛扇来家,衙役见状出对道:“大伯手中摇羽扇。”儿子对道:“家君头上戴鹅毛。”再出六字对:“读书作文临帖。”儿子对道:“传呈放告排衙。”又出五字对:“读书宜朗诵。”儿子对:“喝道要高声。”再出四字对:“七篇古文。”儿子对:“四十大板。”衙役心中恼怒,说:“打胡说。”儿子接:“往下站。”衙役怒道:“放屁。”儿子说:“退堂。”衙役说:“哼!”儿子接:“喝。”

南北两谎

有南北方两个人都很能说谎,彼此倾慕不已,竟不辞辛苦地拜访对方,恰巧在路上遇到了。二人各自讲述南北方的温差。南方人对北方人说:“听说北方寒冷,请问冷到什么地步?”北方人说:“北方冷起来,撒尿都要带棒儿,一撒就冻,随冻随敲,不然人墙冻在一处。冬天在浴堂内洗澡,竟会连人冻在盆内。”南方人惊问:“那开浴堂的主人在哪里?”北方人说:“未问浴堂东道主,但见盆内有冰人。”北方人又问南方人:“听闻南方极热,不知热到什么程度?”南方人说:“南方热起来,将生面饼贴在墙上,立时就熟。夏天街上有人赶猪,走不多远,都成了烧猪。”北方人惊讶道:“猪已如此,人怎么能忍受?”南方人回答说:“猪尚且成了烧烤,人早就化作灰尘了。”

葡萄架倒了

曾有一位县官非常怕老婆。一次,他见小吏呈押文案时,面带伤痕,便问其故。小吏托辞道:“昨夜于葡萄架下乘凉,风起架倒。面目被伤。”

县官曾被内人打过,自然不信他的话,就说:“你莫要支吾,想必是被老婆打伤的。”于是传呼吏妻到厅,训斥道:“丈夫是妻子的天,天是可以欺负的吗?罪不应恕,该打八十大板。”

没想到县官夫人在厅后偷听,“嗖”地一下蹿出,推倒公案,骂道:“她乃女流之辈,岂可责她?”县官吓得惊呼吏人道:“你夫妇且回去,我衙里的葡萄架也倒了。”

屋里青山

有一位士大夫。请了教书先生来教儿子读书。他的儿子很顽皮,但很聪明。

一天,先生出了个上联:“门前绿水流将去。”要求学生对出下联。

学生对道:“屋里青山跳出来。”士大夫听见了,拂袖而去。

过了两天,士大夫带着儿子去道观拜见道人,教书先生也陪同前往。

出来迎接的道士叫彭青山,是个跛足,听说士大夫到了,一跳一拐地出门来迎接。

教书先生一眼看见,对士大夫说:“前两天贵公子所对的‘屋里青山跳出来’,竟是真有其事?”

士大夫听了,不觉笑了起来。

狗不识字

有一个人特别怕狗。实在怕得没办法就去找算卦先生。算卦先生算了一番,说:“你命犯天狗关,看样子,你上辈子没少勒狗啊!所以到这一辈子狗就咬你。不过也没多大事,我给你手上画道符,狗再咬你,你就给它看看,它就不咬你了。”这人花了几两银子,让算卦先生在两只手上都画了符,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走到半路,一只狗突然窜出来冲他叫,他把左手一伸,狗叫得更凶了。他连忙伸右手,狗呼地一下扑上来了。他吓得扭头就跑,一口气跑到了算卦先生家,上气不接下气地对算卦先生说:“你这符怎么不灵啊?”算卦先生慢条斯理地说:“看来这狗不识字,要是识字,它咋连‘虎’字都不怕呢?”

不如喝汤

京城的士大夫们多喜欢喝淡酒。

有个从异邦来京城的人秦湛若,酒量极好。他对京城人爱喝淡酒很不理解,问朋友说:“你们都喜欢喝淡酒,不知淡酒有什么好?”

京城人回答说:“有三个好处:一好,不容易醉;二好,醉时不上头;三好,醉了醒来不难受。”

秦湛若听后笑道:“要想不醉不上头不难受,不如喝两碗汤!”

听到的人都笑了起来。

死活不走

有个人嗜酒如命,一坐进酒店就不肯离开。仆人想催他,又不敢直说,便望着酒店外的天空,说:“快要下雨了!”

那人听后说:“既然要下雨了,怎么走?就多坐一会儿吧,等雨下过了再走也不迟。”于是又继续喝酒。

过了一会儿,真的下起雨来。

雨停后,仆人又提醒他说:“雨已经停了。”

那人却说:“既然雨已经停了。还怕什么?就多坐一会儿吧。”说罢,仍然继续喝酒。

指鸡说马

有个少年骑着马到邻村的老翁家去讨酒喝。

老翁说:“酒我倒是有一壶,只可惜没有下酒菜。”

少年说:“没关系,把我的马杀了下酒。”

老翁吃了一惊,问道:“杀了马,你骑什么呢?”

少年指着老翁院子里养的鸡,说:“骑鸡啊!”

老翁明白他的意思,知道是在正话反说,提醒自己杀鸡。不禁笑道:“我虽然有鸡可杀,却没有柴来烧火啊。”

少年说:“没关系,脱了我的衣衫去烧火。”

老翁问道:“烧了衣衫,你穿什么?”

少年又指着老翁门前的竹篱笆说:“穿篱笆啊!”

猫有五德

万寿寺有个和尚名叫彬师,很喜欢讲笑话。

一天,彬师接待客人时,有只猫趴在他身边。彬师对客人说:“人都说鸡有五德,其实,我这只猫也有五德。”

客人好奇地问是哪五德。彬师说:“见老鼠不捕,是仁;老鼠夺食而让,是义;有招待客人的酒席,它从不缺席,是礼;食物无论藏得多么隐密,它都能找出来吃,是智;每到初冬,它必会钻灶洞取暖,是信。”客人大笑。

以吓报吓

有个县官乘轿出门,走到半路上,天下起雨来。这时,路经一座青石桥,前面的轿夫脚一滑,差点儿跌倒。把轿内的县官吓了一大跳。他当时没有说什么。

回到县衙,县官立即升堂,喝令衙役重打那个轿夫四十大板。

轿夫吓得魂飞魄散,连连跪下叩头求饶。县官不予理睬,催衙役快快动手。

衙役们拿来大板,高高举起,眼看就要打在轿夫的身上。

这时,县官突然发话,对轿夫说:“你这该死的奴才,刚才本官的魂都被你吓丢了,现在我也吓吓你,看你害不害怕!”

你祖我孙

甲乙两人初次见面,甲问乙姓什么,乙回答说:“姓孙。”说罢反问甲姓什么。

甲却回答说:“不敢。”

乙很奇怪,说:“只不过问你姓什么罢了,有什么敢不敢呢?”

甲还是反复说“不敢”,乙更加奇怪了,偏要追问。

甲这才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道:“我姓祖啊!”

乙听了,知道甲是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他不露声色,只是说道:“这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你祖我孙,我孙你祖罢了!”

做草木

有个人在世时罪孽深重。死后去见阎王。阎王令判官根据他的罪孽判决。

一个判官提议说,让他来世做畜生;另一个判官则说,不如让他来世做草木。

那人听后哀求说:“无论是做畜生还是做草木,我都不敢违抗。只不过,如果让我做畜生,我请求做犬马,而不做猪羊;如果让我做草木,我请求做樗栎,而不做松楠。”

阎王听了,觉得很奇怪,问道:“这里难道还有什么讲究?”

那人回答说:“犬马是有用的畜生,人们不肯轻易杀它们,所以,可以活得长久一些;而猪羊只能供人们吃,一旦长大,必要挨刀。相反,樗栎是没什么用的木材,人们不会去砍伐它们;松楠则可以做栋梁之材,经常被人们砍伐。”

阎王听了,不禁感叹道:“原来凡是有血气的,都以有用为贵。如果安于无用,苟延岁月,就只有做那些没有血气的草木!”

聋子菩萨

有个信佛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总是不停地念叨:“救苦救难,观音菩萨!”

一个朋友笑他说:“你怎么老是叫喊那聋子菩萨的名字呢?”

那人听了,慌忙说:“罪过,罪过,菩萨怎么会是聋子呢?”

朋友回答道:“如果不是聋子,你喊了这么多次,她早该答应你了。既然她从来不答应,就一定是没听见了。不是聋子又是什么呢?何况,人们都是用眼睛观色,用耳朵辨音,可她却偏偏叫做‘观音’。可见,她一定是个聋子,所以不能用耳朵听,而要用眼睛来‘观音’。”

钞助羊肥

清朝时,有个学官十分贪婪。

依照惯例,每年祭祀孔子的日子,屠户们都要轮流上缴猪羊,用于祭祀。缴献的猪羊由学官验收。

该学官总嫌屠户上缴的猪羊不够肥,数次调换,仍然不满意。其实,并不是猪羊真的不肥,他不过是想让屠户拿钱来贿赂他。

这一年,又到了祭祀的前夜,应该缴羊的屠户还没有把羊送去。学官急了,不断派人催促。

屠户到时,穿了一件很宽松的衣服,袖子特别大,里面沉甸甸的。

学官问他:“今年轮到你供羊,羊拿来了吗?”屠户回答说:“拿来了。”说罢,从袖子里取出一只小羊羔来。

学官一见十分生气。说:“这么小的一只羊羔,怎么能用于祭祀呢?”

屠户说:“我这里还有一点东西。”说着,取出一吊钱来,解释道:“这羊确是太瘦小了,不过,这些钱可以使它长肥大些。”学官见了,顿时眉开眼笑。屠户交了差,顺利离去。

以物易物

清朝时,有位官员名叫邝蕃,思维敏捷,性情滑稽。

一天,邝蕃在街上走,看见一个卖线的人想用线与卖布的人换布,卖布的人不肯。旁边有个卖泥炉的人,劝卖布的人说:“布是用线织出来的,他多给你一些线,作为织布的工钱,以物易物,有什么不可以呢?”

邝蕃听他这样说,便上前说道:“你可真是善解人意!我把你的泥炉全都买了,你挑着跟我走罢。”

卖泥炉的一听大喜,忙挑着泥炉跟邝蕃回家。到了门口,邝蕃叫卖泥炉的人在外边等着。不一会儿,邝蕃叫仆人抬了几大筐泥土出来,交给卖泥炉的人,作为买泥炉的钱。

卖泥炉的人大吃一惊,嚷道:“这怎么行呢?”

邝蕃笑着回答说:“这不是跟用线换布是同样的道理吗?我多给你一些泥土作为工钱,以物易物,怎么不可以呢?”

周围的人见了,忍不住大笑起来。卖泥炉的人挑起担子,气呼呼地走了。

大象与驴鸣

宋代哲宗朝时,刘贡父曾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某一年,他出的试题是让考生论述《周易》六十四卦之一的“临”卦,并加以发挥。

有个考生记不得“临”卦的象辞,便问道:“请问主考官大人,这一卦的大象是什么?”刘贡父一听,讽刺道:“你要知道大象是什么,应该到南郊的皇家动物园去看啊!”众考生哄堂大笑。

事情被监察御史马默知道了,便上书给皇帝,弹劾刘贡父主持考试不严肃。

刘贡父听说后,感叹道:“他的名字叫马默,怎么却做起驴鸣来了呢?”

禽言令

有一天,王安石和刘贡父几个人一起饮酒,提议引用经书中的语句来行禽言令,即模仿鸟叫。

王安石先行《燕子令》,吟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众人一时被难住了,都接不上来。刘贡父想了想,问道:“引用句子来摘取其中的字,可以吗?”回答说可以。

于是刘贡父说道:“沽不沽,沽。”

王安石一听。忙问:“这是什么令?”

刘贡父回答:“《鹁鸪令》。”

众人捧腹不止。

浩然无涯

王安石做宰相时,大兴农田水利。

有人建议把梁山泊的水放干,开垦为农田。王安石觉得建议可行,想采纳,但又觉得梁山泊的水没处排放,于是找刘贡父来商量。

刘贡父只说了一句:“这事是‘杨蟠无牙’。”便告退了。

刘贡父走后,王安石反复琢磨,始终不懂是什么意思。便把已经中了状元的儿子叫来询问。问他是否知道典故出处。结果儿子也百思不得其解。

王安石无奈,又把刘贡父找了来。

刘贡父笑着解释道:“这意思很简单。杨蟠是杭州人,善于作诗,自号浩然居士。相公也认得他。我的意思是,把梁山泊的水放干,开垦农田,这样做只会使洪水泛滥,浩然无涯(无牙)啊!”

王安石听了啼笑皆非。

此事一时传为笑谈。

猢狲学士

孙巨源与孙莘老均为翰林学士。

一天,孙巨源向刘贡父求一幅书法作品。刘贡父写好后,让小吏给孙巨源送去。结果,小吏送给了孙莘老。

孙巨源没有收到书法作品,便又向刘贡父要。如此一来,刘才知道小吏送错了地方:二人都姓孙,又都是翰林学士,一不小心就被混淆了。

刘贡父问小吏:“为什么不按他们的胡须来区分呢?”

小吏说:“他们都有胡须,还是不好区分。”

刘贡父想了想说:“既然都有胡须,那就按他们的身材大小来区分,怎么样?”

小吏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便称孙莘老为大胡孙学士,孙巨源为小胡孙学士。

旁人听来,就成了“大猢狲学士”和“小猢狲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