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华家训4
7129000000200

第200章 嫁女号泣,奠礼三献,丧事用乐,皆俗礼之失

【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受恬之钱,既专使去取,余又有京信去,想必可以取回,则可以还江岷山、东海之项矣。岷山、东海之银,本有利息,余拟送他高丽参共半斤,挂屏、对联各一付,或者可少减利钱,待公车归时带回。父亲手谕,要寄银百两回家,亦待公车带回。有此一项,则可以还率五之钱矣。

率五想已到家,渠是好体面之人,不必时时责备他,惟以体面待他,渠亦自然学好。兰姊买田,可喜之至。惟与人同居,小事要看松些,不可在在讨人恼。

欧阳牧云要与我重订婚姻,我非不愿,但渠与其妹是同胞所生,兄妹之子女,犹然骨肉也。古者婚姻之道,所以厚别也,故同姓不婚。中表为婚,此俗礼之大失。譬如嫁女而号泣,奠礼而三献,丧事而用乐,此皆俗礼之失,我辈不可不力辨之。四弟以此义告牧云,吾徐当作信复告也。

五十已纳征礼成,可贺可贺。朱家气象甚好,但劝其少学官款,我家亦然。啸山接到咨文,上有祖母已殁字样,甚为哀痛,归思极迫。余再三劝解,场后即来余寓同住。我家共住三人。郭二于二月初八到京,复试二等第八。

九弟诗大进,读之为之距跃三百,即和四章寄回。树堂、筠仙、意诚三君,皆各有和章。诗之为道,各人路径不同,难执一己之成见以概论。吾前教四弟学袁简斋,以四弟笔情与袁相近也。今观九弟笔情,则与元遗山相近。吾教诸弟学诗无别法,但须看一家之专集,不可读选本以汩没性灵,至要至要。吾于五七古学杜、韩,五七律学杜,此二家无一字不细看。外此则古诗学苏、黄,律诗学义山,此三家亦无一字不看。五家之外,则用功浅矣。我之门径如此,诸弟或从我行,或别寻门径,随人性之所近而为之可耳。余近来事极繁,然无日不看书,今年已批韩诗一部,正月十八批毕。现在批《史记》已三分之二,大约四月可批完。诸弟所看书,望详示,邻里有事,亦望示知。

【译文】

四位老弟足下:

受恬所欠的钱已经派专人去取,我又从京城写信去催,想必应该可以取回,那就可以还江岷山、东海的钱了。岷山、东海的钱原来有利息,我准备送给他半斤高丽参,还有挂屏、对联各一副,也许可以稍微减点利息,待来京会试的举人回去时带回。父亲手信说要我寄银百两回家,也打算让举人带回。有这一笔钱,就可以还率五的钱了。

率五预计已到家了,他是个好体面的人,不要老责怪他,只要能体面地对待他,他也就自然学好了。兰姐买了田,太高兴了。不过和别人家同住一处,对小事要看得轻些,不可处处讨人怨恨。

欧阳牧云要和我家再订婚姻,我并不是不愿意,只是他与其妹是同胞兄妹,兄妹之子女,就好像同胞骨肉一样。古来婚姻规矩,很看重亲缘关系的不同,因此同姓不通婚。表兄妹结婚是相当不妥的一个婚姻习俗。又例如,嫁女出嫁时要放声大哭,丧礼仪式上要行“三献”礼,而且要用乐队,这些都是习俗礼节中不妥的做法,我辈不可不清楚这一点。四弟要先把这个意思告诉牧云,我再慢慢写信告诉他。

五十的婚事已下了聘礼,可喜可贺!朱家情况很好,但要劝他少学官家作风,我家也是这样。啸山收到公文,上有祖母已去世的字样,非常的哀痛,十分想回去。我再三劝解,会试考试后就让他来我家住。我家共住三人。郭二于二月初八到京,举人复试得二等第八。

九弟的诗大有进步,读后,我为之欢欣雀跃,马上作诗四首寄回。树堂、筠仙、意诚三人,都各有和章。写诗方式,各人的方法都不同,难用一己之见加以概括评论。我以前曾教四弟学袁简斋,因为四弟笔路与袁接近。如今看到九弟笔路则与元遗山接近。我教诸弟学诗没有其他方法,就是要看一家之专集,不可读选本,以防埋没个人的灵性,切记切记。我对五言、七言古体诗学杜甫、韩愈,五言、七言格律诗学杜甫,这两家的诗没有一字不细看。此外则古诗学苏轼、黄庭坚,律诗学义山(李商隐),这三家的诗也是没有一字不看。五家之外,则用功很浅。我的路子就是这样,诸弟或跟我学,或另找门路,随各人的灵性与谁接近而学就可以了。我近来事情极为繁多,但没有一天不看书的,今年已批注韩愈诗一部,正月十八批完。目前批注《史记》已经三分之二,大概四月可以批完。诸弟所看的书,望详细告我。邻里有事,也望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