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7124700000002

第2章 习惯于找方法(1)

当两只蚂蚁发现食物后,它们会同时离开,然后分别走两条不同的路线回到巢穴,边走边释放出一种只有自己才能识别的化学外激素做记号,先回到巢穴者会释放出更重的气味。当其它蚂蚁闻到较重的气味时,就会走较短的路线去搬运食物。可见蚂蚁这种觅食的群体智慧运作,靠的仅是两个简单的方法:留下外激素,以及追随足迹。

职场也是一样,我们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寻求好的方法来让工作变得更有效率,同时我们还要像蚂蚁一样运样不同的方法,不断储备“食物”,累积晋升的资本。

最初的选择决定职场命运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通过自己的一项研究“路径依赖原理”更为深刻地解释了这句话。

路径依赖原理是说,一旦人们做出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这个“围城”。人们过去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关系到他们现在、未来的命运及人生走向。好的路径会对一个人的人生或事业起积极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使个人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产生消极作用,如同恶性循环,一个人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低迷的状态下一生都郁郁不得志。

如果我们把路径依赖原理引入到职业选择上,可以说你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决定你一生的职业生涯。

你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有没有认真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呢?你是否想过找到一份能够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并对它保持长久的热情呢?要想实现你的人生价值,就要选择最适合你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

所谓职业生涯,就是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规划,就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的预期和计划。经营人生就如同经营一家公司,经营的原始阶段:出卖自己的价值,找到一个好东家;经营的发展阶段:创立自己的品牌,让自己无可替代;经营的黄金阶段: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让好东家主动来找你。我们只是普通人,适合我们的工作并不多,只有适合,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什么样的工作是合适的呢?如果有利于未来的发展,收入还比较可观,而且能实现人生目标,那么就是一份合适的工作。一个人在选择职业前要先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比如教师、律师或自己创业,甚至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理财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的放矢,而不是在误打误撞中浪费宝贵的青春。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环境。在这一环境中,竭力把事情做好,以此来实现期望的目标。所选环境一定要适合自己的性格、才智和体力,这样做起事来才会顺畅愉悦。

虽然我们应该及早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但也不可过于急躁、草率。如果无法确定自己的志向,不妨慎重考虑一下。这样的问题对于才智过人的年轻人来说是不难抉择的,但我们还是看到,多数初入职场的人被职业的选择弄得焦头烂额。有的年轻人在开始做一项工作时,可能只是为了解决温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斗志被逐渐磨平,惰性滋长,连最初的目标是什么都忘了。

总之,一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个职业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客观上会影响你的整个职场生涯。说起职业规划,有人觉得这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假设,因为在这个竞争激烈、失业率增高的社会中,一个人能找到工作已然是幸运,谁还有心情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呢?如果你已经被现状蒙蔽了双眼,在残酷的竞争中选择退却,那么你的职场前途怎么会有光明的那一天?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会贯穿他的一生,只有根据爱好做好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但前提是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评估自己的条件,实事求是地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

站在巨人肩上,更快地成为焦点

在企业里,仅靠勤奋就能升职加薪?仅有干劲和热情就足已胜任工作?你是否想过,工作勤奋并不足以使你成功。

每个老板都希望员工兢兢业业,像蚂蚁一样拼命工作,但更希望他们的付出与创造的价值成正比。

我们选择一份工作,就会身处一个完整的体系中。这个体系不但有游戏规则,还有与你朝夕相处的同事,他们是合作伙伴和社会资源,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会发掘周围每个人的长处,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和发展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和工作环境更加和谐。

2002年,强生公司总裁詹姆士?伯克打算收购Medico公司,这是一家为医疗保险提供廉价优质药品的贸易公司。这是一家蒸蒸日上的小公司,它保存有上万名病人的数据,包括从药房购买强生药品的使用数据,恰恰是这一点吸引了伯克,他认为可以利用那些使用过强生药品病人的反馈数据对药品进行完善。但公司中的管理层一致认为这次并购未必会带来更多收益,经理们都轻蔑地对伯克说:“那个公司太小了,对我们没什么帮助。与其并购,不如挤跨它。这样还比较省钱。”

于是,伯克把20位分公司的高管叫到一个房间,用手敲打着从Medico公司布告栏里抄写下来的公司理念:

第一,公司需对使用其产品和服务的用户负责;

第二,对其员工负责;

第三,对其社区和环境负责;

第四,对其股东负责。

“我们不仅是要收购一个公司,还要寻找那些我们自己没有的东西。”詹姆士?伯克指着Medico的公司理念说,“这些可贵的东西不是摆设,它们和市场竞争息息相关,是无数次失败积累下来的经验。”

之前傲慢的经理们一阵沉默,最终与詹姆士?伯克的低沉语音产生共鸣,达成一致,并认为:每一个有价值的公司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站在它们的肩膀上眺望的!

作为目前国内最成功的通讯设备公司之一的华为曾坦言:“99%是别人的,只有1%是创新的。”中国IT业的代表企业联想集团也实践着“90%的继承,10%的创新。”从亏损147万元艰难起步,到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海尔超常规增长的奥秘在哪里?拿来借鉴,合理整合,最终站在巨人的肩上!

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是以科技为基础的,技术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快。知识的实用价值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取而代之的是知识的创造价值;只有善于学习、有创造性的人,更能适应社会。

牛顿说:“如果我能够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职场中如果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的工作成绩便会突飞猛进。

美国有位叫罗勃·凯利的教授,从事职场研究达10年之久,他试图解析“如何帮助年轻人成为职场红人”。他深入到世界500强企业和政府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所谓的职场红人既没有超人一等的智慧,也没有超越常人的自信,甚至有些并不具备优秀卓越的人际技巧,他们能够被重用靠的是“他们懂得运用自身拥有的一切资源”,套用牛顿的话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职场红人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懂得运用智慧,借助身边资源,发挥联结网络的综合效力,大幅增进个人的价值,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学会主动推销自己,敢于和“巨人”过招,只有这样才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而拥有更高远的目标。那么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首先,要向他人学习,即“拿来”。鲁迅先生曾高呼:“我们要放开眼,运用脑髓,自己来拿!”

其次,要进行创新。“拿来”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较之“拿来”则更为不易。

学习的目地,就是最终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更长。所以要巧妙地推销自己,变消极等待为积极争取,这是加快成功不可忽视的方法。勇猛的老鹰,通常都把尖利的爪牙露在外面;而精明的商人,也总在把自己的商品待价而沽之前,吸引顾客的注意,让他们知道商品的价值,这就是杰出的推销术。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向外界展示自己。

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可以少奋斗三年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你一定经常听到类似的抱怨:

“我觉得自己快要疯掉了!”

“我总是有接不完的电话、开不完的会,严重干扰我的工作进度。”

“虽然我每天很忙碌,但时间还是不够用!”

其实,大家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一样的,有的人每天忙忙碌碌,而有的人却游刃有余。没有人能控制时间,真正能控制的,是我们自己。

那些经常喊“忙”的人,就是无“心”的人,因为“忙”字拆开来,就是“心亡”。有心的人,永远不会喊忙,他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要想管理时间,就要先管理自我,发掘自己浪费时间的毛病,才能对症下药。一般人容易犯的毛病,包括拖延、缺乏计划、沟通不良、授权不当、缺乏远见与无法贯彻始终等等。

自我管理需要有好的习惯作依托。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有个习惯,每天坚持问自己三个问题:“今天我的学识进步了多少?”“今天我的品德进步了多少?”“今天我的健康进步了多少?”陶先生的学问与品德可谓高山仰止,从这个小小的生活习惯足以看出他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优秀人之所以优秀,成功人之所以成功,定有他的可敬之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从普通到优秀,从菜鸟到精英。身在职场,我们也应坚持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要做什么?在每个醒来的早晨、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迎着朝阳迎着我们的生命时,扪心自问:今天的工作我要如何安排?我要怎样度过我生命中的三万分之一呢?约客户洽谈一个重要的合同、为老板起草一份紧急的会议发言稿,或让下属去做一个项目。在吃早餐前,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第二个问题:我该怎样做?既然明确了目标,就要去实现。如果我要召集一个会议,那么首先要确定会议的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等;接着起草会议的议题、议程,准备会议需要的材料;会上作好会议纪要,会后整理发文等等,如此按步进行。在开始今天的工作前,利用上班前等车或其它空闲时间,在本上列出一天的工作清单。

第三个问题:我何时去做?既然明确了目标和如何去做,就应立即付诸行动。你做了,你就成功了,至少今天你是成功者。你不做,那就继续羡慕、幻想那些成功吧。

以上三个问题更适合初入职场的新手,如果你是令人羡慕的管理者,那么你同样需要用三个问题来梳理你的思路,让工作更有效率。

许多管理者每天用于有效工作的时间很少,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琐碎的事务,或根本不该干的事。主管干了自己不该干的事,或干了下属的事,这种现象称为管理错位。管理错位会浪费管理者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和精力。要避免管理错位,管理者在每天工作前,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这件事如果不做,会有何后果?

二、哪些事应该交给哪些人去做?

三、哪些事是在浪费自己和下属的时间?

第一个问题是要问自己:哪些事不必做,做的结果无助于完成目标。然而很多管理者每天都在做一些不肯丢下的事,如频繁举行乏味且毫无意义的会议,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讲话,这占用了很多时间,但很多人仍乐此不疲。问问自己做这些事对公司有无帮助,对本人有无帮助,对对方有无帮助。如果没有或收效甚微,完全可以不做。

第二个问题是要问自己:我是否犯了事必躬亲的错误。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勤奋,有的是不信任下属。由于管理者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所以亲力亲为其实是降低团队工作效率的罪魁祸首。

第三个问题是要问自己:是否由于自己的工作安排不当让下属做了无用功。如某公司经理开会总要通知财务主管参加,而大多数会议与财务无关。

当你正确对待以上三个问题,并能很好地去执行,就不会出现管理错位现象,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成功人士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那些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从来都不会和别人闲聊。他们不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他们会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无论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的上班族,都要珍惜时间,这样才可以工作得游刃有余。坚持每天问自己问题并懂得珍惜时间,你就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最好方法,同时也为晋升打开了一扇门。

与上司PK,赢了面子丢了饭碗

上司和员工之间是上下级关系,这就注定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但每个人的性格喜好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当你的工作成果与上司的意思相符时,他会认为这是你特有的工作方式,不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而且在他眼中,你的个性也许会帮助他达到某种期许。

职场表面平静,却暗流涌动。只有当下属自觉自愿、互助互救时,上司才会懒洋洋地伸出手中的橄榄枝,向人昭示他的威仪和公正。同事之间有利益相争,如果上司偏向其中一方,下属与上司之间必然有隔阂。这是在职场中必须面对的、无须怀疑的并与之抗衡的法则,所以要随机应变。

小张的专业技能和外语都很出色,但在一年内他频繁调换了N次工作,每次均无起色。问其原因,他的回答永远是:每次开会,我提出的想法和建议不是被“枪毙”就是被“冷藏”,看来我和头儿“犯相”,无法共事。小张总是在众目睽睽下向上司提出质疑并对自己的“独到见解”侃侃而谈。有涵养的上司会简单称赞几句,否则会认为你故意捣乱。

小张自有其天分,但比较自我,导致他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所以才会屡屡碰壁。

只要小张提高一下职场交际的能力,变得“弹性”一些,就不会遇到此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分析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好的想法不一定适合公司的运行机制。

其次,你可以有不同意见,但应学会服从。服从不仅是工作需要,更是对上司的尊重。如果每个人都只按自己的方式行事而不顾协调配合,这个公司将无法正常运作。

最后,能否与上司达成默契,是个人修养问题。你对上司的做法有质疑或有新的想法要阐述,可以私下进行沟通、协商,或把建设性的报告放在他的办公桌上。这体现了你的素养和随机应变的机智。

当然,如果在同一个空间里众口一词,马屁声不绝于耳,那也没什么趣味。在保持对上司服从的前提下,适当适时地展露个性和创造力,与公司的整体氛围相协调,就能发出真我的风采。

在工作中,难免会与上司发生冲突,如何恰当处理这些冲突呢?

第一,建立与上司之间的信任关系。

公司里每个人都各有职责,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工作内容。根据上司的安排,合理分配时间,按时完成任务,建立与上司之间的信任关系。人在职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用理智控制言行,避免过激行为。

面对职场困境,增强个人的忍耐力至关重要。通过阅读书籍、听专家讲座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产生过大的心理差偏,影响生活质量。

第二,掌握与上司沟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