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评曾国藩
7122800000088

第88章 曾国藩组军治军的经验有可资借鉴之处

——徐特立评曾国藩

【评主简介】

徐特立(1877年),人民教育家。早年接受过传统教育,十八岁时担任私塾教师。1905年考入宁乡驻省速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长河国南中学。H2年开办长河师范学校和五美高级小学’招收平民和贫苦民众子弟。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主攻自然科学。归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lay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着名的八一南昌起义。138年赴苏联学习,大约在Sffi年回国’任苏区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苏维埃大学副校长等职务。长征结束到达陕北后,先后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要职。有《徐特立文集》、《徐特立教育文集》行世。

原文

群众参战并不是新发明的,过去曾文正所带的湘军淤,转战十六省叫乡勇。所谓乡勇就是地方武装为保卫自己身家而战、保卫桑梓而战于,断不愿糜烂地方。……人民的军队,就是过去曾文正所带的乡勇。……八路军如果用过去湘军的名义来说,还可以说他是今日的乡勇。我们不应该害怕曾文正用过的,八路军用过去的乡勇,有身家有职业的乡勇,比之改编土匪更可放心。

农民确是一个伟大的力量,因此我们抗日救国,首先就要使农民得以自卫自治。仿古人寓兵于农之意,仿曾国藩所提倡的乡勇制度,用来组织农民。

农村工作第一要安定民生,第二是动员民众参战。……当太平天国时,湘军转战十六省,闻名全国。而当时曾、左、胡三名将均以吏治为治兵之本盂,因此必须吏治澄清才能使民生安定。

曾文正打太平天国的湘军,其基础就是“湘勇”那样的“地方部队”正是我们今日所需要的,可分可合,个个能战,三个、十人可以独立作战。

-节录自《徐特立文集》

【注释】

①曾文正院指曾国藩。因其功勋显着,死后被清政府谥称文正。

②桑梓:家乡。

③曾、左、胡:分别指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

【评析】

徐特立出身于旧式知识分子家庭,自然与杨昌济一样,对曾国藩等湘军领袖人物,对湖湘有名的官僚士大夫生平思想言行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上述几段文字,集中反映出徐特立在抗日战争时期动员、激励各阶级、阶层人士投身御外抗敌的民族自卫战争的真实情感。在篇中,徐特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肯定曾国藩组建和治理湘军,在实践中发挥效果,产生作用的经验,认为这可以为抗日民族战争提供借鉴。作为中共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在那个突出阶级斗争的年代’能够明确地把曾国藩的湘军与组织农民参加抗曰民族战争联系起来,加以肯定性评说,其胆识和勇气并不是出于对曾国藩及其湘军的乡土情结,而是徐特立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