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可不知的天才家教智慧全集
7122700000039

第39章 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多德林提出了倒u形假说: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能把工作做得最好;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也就没有铸好工作的动力了。相应地,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随之而泰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世界网坛名将贝克尔之所以被称为“常胜将军”,其秘诀之一即是在比赛中自始至终防止过度兴奋,而保持半兴奋状态。所以有人亦将“倒u形假说”称为“贝克尔境界”。

成长需要压力

你听说过豆芽的故事吗?生活中有两种豆芽,一种是直接种出来的,它又细又长又不好吃;另一种是在它生长时压以重物,由于压力的原因,长出的豆芽却又粗又壮,吃起来味道也很鲜美。植物如此,人类也不例外。没有压力,一事无成,亦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人生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适当的压力更是必不可少。

一枚草籽不幸地飘落在一条石缝里,被一块巨石紧紧地压着。这儿本来是它不应该到的地方,这里与阳光隔绝,石缝里仅有一点点泥土,下雨时雨水也不曾洒向这里,偶尔水会从石面渗透下来几滴。但是,面对这恶劣环境的考验,小草籽不曾放弃,它坚守着一生要绽放自身青绿的信念,顽强地活着,当阳光偶尔反射到这里时,它尽情地舒展;当雨水滴落下来时,它尽情地吮吸。就这样顽强地活了下来。最后,它终于从一瓣嫩芽长成了一棵翠绿的青草。颜色也比平常的小草青得可爱。就这样,小草终于从巨石下面钻出来,昂起了它高贵的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小草能有这的毅力呢?答案固然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还是压力,是外界的压力使得小草更加向往阳光雨露,所以它要顽强地活下来,活得更加自信而执着。

那么。孩子究竟需不需要压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外界的压力来刺激生物自身,不管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还是海洋里的鲨鱼。羚羊在草原上必须要跑得快过其它的野兽,才不会被吃掉,而在奔跑的过程中它们更加强健;海洋里的鲨鱼,之所以被称为“海洋生物的剋星”,是因为它们认为如果不比其它鱼类游得快,自己就吃不到食物。就会饿死。正是这种种外界的压力,使得各种生物都必须勇敢起来。坚强起来。压力能激发人的斗志,从而使人超越自我,取得成功。那些寒门子弟面对家境窘迫,内心苦闷的双重压力而不气馁,他们发奋图强。很多人也有所作为。

孩子的成长需要压力,但不需要扭曲的、认识并不正确的压力。做家长的应该了解孩子承受力的大小,过度与过轻的压力,对孩子成长没有益处,只有适度的压力才能成为推动孩子成长的最佳动力。

压力变动力事半功倍,压力变负担事倍功半。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及施加压力。压力能促使孩子去拼搏去奋斗,那么压力就是动力;当压力让孩子身心感到憔悴时,那么压力就变成了负担。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压力中学习并成长起来,家长必须学会如何给孩子施压。

小和尚打油的故事

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派去买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着跑下山,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和严厉的告诫,越走越紧张。小心翼翼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丝毫不敢左顾走盼。眼看走到庙门口,一脚踩到了一个坑,洒掉了三分之一的油,小和尚越发紧张,手脚开始发抖。等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只剩了一半。

厨师大怒。指着小和尚骂道:“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洒了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和尚非常难过。

一位老和尚听到了,过来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回来向我详细描述一下。”

小和尚不想干,说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端油,还看风景。但是最终,小和尚还是要听老和尚的,勉强上路。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路上的风景真美。远方有雄伟的山峰,不远处有耕种的农夫。不久,又看到欢快的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耍,两位白发老先生兴致勃勃地下棋。小和尚就这样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回到了庙里。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竞发现碗里满满的油,一点儿没有洒出来。

厨师苛刻要求,给小和尚带来无比的紧张,结果是“油洒了一半”;老和尚在意的是过程,结果小和尚心情放松,碗里的油一滴未洒。你看,这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有启发呢?

心理学上有一种“瓦伦达心态”。这个理论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瓦伦达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走钢丝的演员,一辈子走下来都很成功,但最后一次却从钢丝上掉下来摔死了。原因在于,以前走钢丝,从不思前想后,只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而最后一次,他总在想:这是最后一次,千万不能失败。结果反而丢掉了性命。

后来人们把专注做好眼前每件事而不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的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这一情景会指挥他的行动,结果事情不是向他希望的那样发展,面是向他害怕的方向发展——这时候,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

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当你已经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不要再考虑与做这件事无关的问题,不要让功利心和由此引出的担忧干扰你的行动。专心去做那件事的时候,就不会再考虑成功或者失败。没有了成败的忧虑,人就自然变得轻松自如。因为害怕失败就是最大的失败。

瓦伦达的失败,其实是败给了自己。生活往往是这样,父母把全部希望系于孩子,最终什么都得不到。因为,引领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的心态。

压力和支持一样也不能少

就学习压力而言,中国孩子所承受的确实比美国孩子大许多,早已超出了“可以承受的极限”。这种差别基本上是由于两国家长对待孩子学业成绩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中国家长更注意哪些东西孩子没有学会,而美国家长却注重孩子学到了哪些东西;中国家长更重视孩子还有哪些不足,美国家长却重视孩子新取得的成绩,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成绩。总的来说,中国家长重视学习的结果,而美国家长更重视学习的过程。

那么。没有压力对孩子成长就有利吗?科学证明,如果完全没有压力也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恰当的压力没有大小之分,孩子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取决于家长给孩子多大的支持。一个孩子在没有压力也没有支持的环境下难以成才,因为没有足够的压力使他前进,没有相应的手段对他进行塑造。他的潜力得不到发挥。如果孩子接受的是高压但缺少支持,也很糟糕。因为孩子孤军奋战,很难走向成功。如果孩子承受低压却获得巨大的支持,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缺乏挑战,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需要得到家长较多的支持。适当的压力和支持,既让孩子充满挑战的信心,又让孩子得到必要的指导,这种合力使孩子容易成功。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使压力和支持相得益彰呢?

要正确理解“支持”的含义,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种谈话方式:

第一种,也是在中国家长中最常见的,家长对孩子说:“除非你用功读书,否则你永远上不了大学,看你这样的成绩单,将来只能去扫大街。”

另一种,往往被美国家长采用。家长对孩子说:“看了你的成绩单,虽然我无话可说。但我知道你本来是有能力得到更好的成绩的。我和你的几个老师都谈过,他们深信你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绩。我也相信你办得到,我知道你一向尽力而为,这一点最重要。我爱你,很关心你的一切,你需要我帮助你吗?”

对孩子的支持不一定是在具体某个问题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用一种明白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关心自己的,爱自己的,而不仅仅是强迫他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并且,家长要善于赞扬孩子,时刻关注他取得的进步,就像关注他的缺点一样。这样对缓解压力有很大好处,为了不辜负你的赞赏,孩子会全力以赴,怀着积极的心态,从而激发出强大的自信与冲劲,并引发出潜能。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孩子努力向上,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孩子身心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有不少学生有性格狭隘、孤僻、懒惰和任性的特点。做父母、师长的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

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认真地听听孩子的倾诉,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

二要帮助孩子面对恐惧。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三要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可以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与孩子分享,为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增强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

四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

五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孩子承受压力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失败和成功,认识到“失败”与“暂时挫折”的区别,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和过程,注意发现和肯定他在学习以外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辅以必要的严格要求,重新拟定计划,以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