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六祖坛经笺注
7108100000001

第1章 序

考《唐书·方伎传》,后魏之末,有僧号达磨者,本天竺国王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自释迦文佛相传有衣钵为记,以世相付受。达磨赍衣钵,航海而来,至梁,诣武帝。帝问以有为之事,达磨不悦,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以其法传慧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慧能。能于达磨,在中国为六世,故天下谓之六祖。后阅《全唐文》,见六祖自撰之《金刚经注序》,及其嗣法法海所撰之《坛经序》,王摩诘所撰之《六祖碑铭》,柳子厚所撰之《六祖第一碑》,刘梦得所撰之《六祖第二碑》。余因此而于六祖所传之禅宗,遂心向往之矣。

夫所谓禅宗者,非六度中第五度之坐禅,乃第六度之般若波罗蜜也。六祖示不识文字相,故平生无著作。惟法海纪述其说法之语,名曰《法宝坛经》。在宋时,明教大师有校刊本,题名曰《法宝记》。明教大师曰:“《法宝记》者,盖六祖之所说其法也。”(见《镡津文集》十一)“称经者,后人尊其法耳,而非六祖之意也。”(见《镡津文集》三)余谓宗教家各自尊其教,无不名其所崇奉者曰经。如墨翟之书,初不名经,而其徒苦获、邓陵之属乃尊之为经(《墨经》见《庄子·天下篇》)。扬子《太玄》,其本传及《汉志》,并未称经,而当时侯芭之徒,亦尊之为经。此外如《老子》之称《道德真经》,《庄子》之称《南华真经》,《列子》之称《冲虚真经》,以及耶教之《圣经》,回教之《可兰经》,皆其例也。余于《坛经》,研精覃思者既久,始知与孔子之《十翼》,子思之《中庸》,孟氏、庄氏之书,洒然多有会通之处。爰撮其大要,而为学者告焉。

《坛经》所谓佛性、实性、真如、自本心、自本性、明心见性、禅定解脱、般若三昧、菩提涅槃、解脱知见、诸佛之本源、不思善、不思恶、即自己本来面目,皆自性之异名也。又谓自性本不生灭,本无去来,本来清净,本自具足,本不动摇,如如不动,第一义不动,无有一法可得,皆言自性之体也。即《彖传》所云“艮其止,止其所”也,即《系辞》所云“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也,即“洗心退藏于密”也,即“天下何思何虑”也,即《中庸》所云“天命之谓性”也,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也,即《孟子》之“万物之皆备于我”也(即释氏之“自性本自具足”),即《庄子》所述孔颜授受之心斋也,即“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也,即《庄子》所述之“游心于物之初”及“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也。论自性之体,三教之相同者如此。

《坛经》又谓:自性真空,能生万法也;真如有性,所以起念也;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也。引《维诘经》之“能善分别诸法相”也,引《金刚经》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皆言自性之用也。即《彖传》所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也,即《系辞》所云“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即《中庸》所云“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即孔子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即《庄子》所云“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也,亦即庖丁游刃解牛,及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也。

《坛经》又谓:众生是佛,佛性本无差别,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离心无别佛。所以自性自度,自识自见,自净自定,自悟自解,自修自行,自开心中之佛知见,不假外求;归依自性天真佛,一悟即见心地上觉性如来。此即孟子性善之说,及“人皆可以为尧舜”也。亦言性之用也。论自性之用,三教之相同者又如此。

自性之体、用既已证明,然后再读《坛经》,以自本性证乎了义,则天机利者,一悟即入大圆觉海;天机钝者,亦能得其深处。故谓之圆顿教,谓之最上乘,谓之如来清净禅,谓之菩萨藏之正宗也。是则六祖者,乃三界之慈父,诸佛之善嗣欤!

若夫《坛经》所载,有何须往生之说,则莲池大师辩之详矣。莲池言:“《坛经》皆他人记录,故多讹误。其十万八千东方西方等说,久已辩明。中又云:‘但修十善,何须更愿往生?’夫十善,生天之因也;无佛出世,轮王乃以十善化度众生。六祖不教人生西方见佛,而但使生天,可乎?其不足信明矣。故知执《坛经》而非净土者,谬之甚者也。”莲池之说如此!余恐学者因《坛经》而疑净土,故录其言于简首,使阅者开卷即知,逆防其趋向之或误。

盖以修净与参禅,正不相妨,古德所谓“有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六祖、莲池各各随机说法,相需为用,参禅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参禅,在学者之善于圆融耳。此余所以既注《十六观经》、《阿弥陀经》,而又为此经之笺注也。笺注时遇十万八千、十善净土等说,则引莲池之言以订正之,非如效唐人之非《国语》,宋人之纠谬《唐书》,明人之正杨正钱,出己意以诋訾古人也。即六祖答西方之问,其主要在使人净心则净土,亦未尝言无西方也。余之笺注是经也,折衷众说,择善而从。或别书于册,或书于片纸,或饮行跳格,而书于本经字句之旁,及书眉之上。久之得数万言,乃使人录出,分疏于每句之下,仿王逸注《骚》,李善注《选》之例也。其音训即于每字之下注之,俾学者易于成诵,仿朱晦庵《诗传》例也。其注作双行小字,则仿宋本《十三经注疏》之例也。唯是能薄材谫,读书未广;丰干饶舌,未免卮言。然区区掇拾饾饤,容亦有为初学所未知者,则余敢效宋人之献曝。曝宁足贵,惟献焉者之愚诚,有欲已而不能自已者耳。砭顽订误,尚有望于后之君子。

中华人民建国之八年十月无锡丁福保仲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