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7096100000012

第12章 做人的必备心态(6)

"问题就在这里,"明德递给一个计算器,然后说,"据专家测算,每位顾客的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而这些人又有同样多的各种关系。商家得罪一名顾客,将会失去几十名、数百名甚至更多的潜在顾客;而善待每一位顾客,则会产生同样大的正效应。假设一个人每周到商店里;购买20元的商品,那么,气走一个顾客,这个商店在一年之中会有多少损失呢?"

几分钟后,就计算出了答案,他说:"这个商店会失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生意。"

说:"通过与您谈话,使我明白了您为什么要辞退我,我会拥护您的决定。可是我还有一个疑问,就是遇到这样的事件。我应该怎么去处理?"

明德说:"很简单,你只要改变一下说话方式就可以你把"过错"揽到你的身上,就不会伤害她的自尊心。"

义虎之行

宋朝德普禅师性情天赋豪纵,幼年随富乐山静禅师出家,十八岁受恃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两川缁素无人敢于辩难,又因其为人急公好义,时人誉称他为"义虎"。

有一天,德普禅师对弟子们说:"很多高僧死了之后,大家都会祭奠他,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既然已经死了,是否吃到,谁能知道呢。我如果死,你们应当在我死之前先祭。从现在起,你们可以办祭了。"

大众以为他说戏语,因而便也戏问道:"禅师尊被什么时候坐化呢?"

德普禅师回答:"我等你们依序祭完,我就决定去了。"

从这天起,禅师真的煞有介事地假戏真做起来。帏帐寝堂设好,禅师坐于其中,弟子们致祭如仪,上香、上食、诵读祭文,禅师也一一领受飨餮自如。

门人弟子们祭毕,各方信徒排定日期依次悼祭,并上供养,直到过了四十多天,大家这才祭完。

此时,天上正在飘着鹅毛般的雪花。于是德普禅师对大家说:"明日雪霁便行。"

到了次日清晨,雪飘忽然停止,德普禅师焚香盘坐,怡然化去。

悟道的禅师,有一些言行生活,给人一种游戏人间的感觉,其实,禅者岂单游戏人间,连生死之间都在游戏。

在禅者眼中,生固然可喜,死亦不必悲,生和死,不是两回事,生死乃一如也;因为既然有生,怎能无死?

我们不能的是超越生死,但是可以超越生死的痛苦折磨,如德普禅师,不但预知生死,而且在生死中,留下这一段美谈,岂不是勘破生死的大智慧呢!

葬礼

松云禅师出家学禅后,因为挂念年老的母亲无人照顾,就自己建了一座禅舍,带着母亲同住。

松云每天除了参禅打坐以外,帮人抄写佛经,藉此赚些生活费用。有时上街为母亲买些鱼肉,街上人总指着他说:"你们看那个酒肉和尚!"

松云不去解释,因为他不介意别人的闲言闲语,但他母亲放不下别人的批评,因此也跟着出家素食。

一天,一位美丽的小姐在路上遇到他,为其庄严的仪表感动,请他到家中说法,松云没有推辞,以为说法是好事,但事后别人传言,说有人亲眼见到松云到妓院去嫖妓。

乡人捣毁他的禅舍,赶他离开。松云不得已,只好把母亲寄人代养,自己出外云游参访。

很多年后,母亲因病重过世,乡人不知松云何去,只得草草收殓,等松云回来再奉行安葬。

不久,松云回来,在母亲灵棺前站了许久,然后用手杖敲打棺木说道:"慈爱的母亲!孩儿回来了!"

说完,他又学母亲的口气道:"松云!看你完成禅道回来,母亲很高兴!"

"是的!母亲!"松云又自语道,"孩儿以此禅道,送您上生佛国,不要再来人间受苦受气,我也和您一样高兴!"

松云禅师说后,接着对众人道:"丧礼已毕,可以安葬!"

松云禅师五十六岁的时候预知时至,他召集弟子辞别,并在母亲遗像前上香,写下一首偈语:"人间逆旅,五十六年;雨过天晴,一轮月圆。"写后,安详而逝。

世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与好坏,就有光明与黑暗,说好的未必好,说坏的未必坏。

松云禅师的冤屈,助长他的禅道,只要有禅,就没有悲苦,就没有怨恨,禅是幸福安乐的泉源。

你可以拥有,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故事一

一老一小两个和尚结伴回寺院,通往寺院的山路本来坑坑洼洼,再加上白天下过雨,路面未干,晚上走起来当然艰难。

为了照顾小和尚,老和尚把灯笼让给了他。

师徒俩人回到禅房,脱鞋准备睡觉的时候,小和尚发现自己的鞋又脏又湿,而师傅的鞋则一尘不染。小和尚十分惊讶,好奇地问老和尚说:"师傅,我打着灯笼都把鞋走脏了,你没打灯笼,鞋子为什么一尘不染呢?难道你真练有轻功吗?"

老和尚听罢,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鞋子脏不脏与灯笼关系不大,主要看你的心在不在。"

小和尚没听懂,但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老和尚接着解释:"你拎着灯笼的时候,眼睛只注视灯笼,怕风把它吹灭,脚下自然不管,所以,即使鞋踩到泥坑你也未觉察,我虽然没灯笼照明,但我的心和眼睛都注视脚下,借着你的余光,鞋自然会避过坑坑洼洼,不让泥水给弄脏。"

故事二

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要求去买食用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到城里,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重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三分之一的油。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

终于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真笨!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和尚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

另外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和物,并且给我作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却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作报告。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在这样边走边看风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

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损失。

故事三

有一位金代禅师,与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寺中庭院、道旁都栽植了数百盆各色品种的兰花,讲经说法之余,总是全心地照料。人们都说,兰花好像是金代禅师的生命。

一天,禅师因事外出,有一个弟子接受师父的指示,为兰花浇水,可是一不小心,将花架绊倒,整架的盆兰都给打得粉碎。小徒心里非常难过、恐惧,不知师父会怎样责罚。

师父返回寺里,小徒望着老人风尘仆仆劳累的样子,心里想:"师父,你老怎样处罚我都不要紧,你老可不要生气啊。"

金代禅师得知此事,却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安慰弟子:"我之所以喜欢兰花,是为了以香花供佛,并且也美化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的啊。凡是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不要执著贪爱事物而难割舍,因那不是禅者的行径。"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当你过于关注事情现象的时候,往往执著于形式,结果忽略了根本。

三、冷静的心态: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众生因为住于虚妄不实之相而起烦恼困惑,并由此造业,导致种种痛苦。如果我们想要从中解脱,就必须断除对一切假相的执著。

惠能大师的得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正体现了般若空无相的道理。

禅者的修道就落实在简朴的生活中,落实在平凡的日常作务中,从吃饭、穿衣中体会道,从采茶、砍柴中体会道。他们将物欲降低到最低限度,却从修行中获得了宁静的心境中,获得了极大的法乐。

禅者吃不住吃相,穿不住穿相,处处随缘,处处自在。

不住于相才能解脱生命的痛苦。《心经》告诉我们:要用般若智观照一切,认识到世间万物了不可得,就能心无挂碍,无挂碍就无恐怖,从而远离颠倒梦想,到达究竟涅槃。涅槃是永恒的幸福宁静,只有征得涅槃,生命才能彻底解脱痛苦。

我们这些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免不了会遭到不幸和烦恼的突然袭击。有一些人,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处之泰然,总能使平静和开朗永驻心中;也有的人面临突变而方寸大乱,一蹶不振,从此浑浑噩噩。为什么受到同样的心理刺激,不同的人会产生如此的反差呢?原因在于是否能够学会冷静应变。

现代医学认为,在影响人体健康和长寿的因素里,精神和性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点,同先天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但是更主要的是由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决定的。面临灾难与烦恼,必须居高临下,反复思考,明察原因,这样能使你很快地稳定惊慌失措的情绪,然后鼓足勇气,扪心自问,我是否已失掉渡过难关的信心了?多去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冷静应变的首要诀窍。另外要认识到不幸和烦恼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也许是自己钻牛角尖,无端地把自己与烦恼绑在一起,折磨自己。

科学研究表明,"人静状态"能使那些由于过度紧张、兴奋引起的脑细胞机能紊乱得以恢复正常,你若处于惊慌失措心烦意乱的状态,就别指望能用理性思考问题,因为任何恐慌都会使歪曲的事实和虚构的想象乘隙而入,使你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当你平静下来,再看不幸和烦恼时,你也许会觉得它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正视自己和现实就会发现,所有的恐怖与烦恼只是你的感觉和想象,并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实际情形往往总比你想象的好得多,人所陷于的困境往往来源于自身,对自己和现实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是在突变面前保持情绪稳定的前提之一。当你处于困境时,被暴怒、恐惧、嫉妒、怨恨等失常情绪所包围时,不仅要压制它们,更重要的是千万不可感情用事,随意做出决定,要多想想别人能渡过难关,我为什么不能冷静应变,调动自己的巨大潜能去应付突变呢?

大量的实验证明,平衡的心理是任何一个面临突变,但却不被突变所击垮的人必备的心理素质。要学会自我宽容,人世间没有无所不能的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企求事事精通、样样如意只会促使自己失去心理的平静。所以应先明了你可以稳操胜券的事情,并集中精力去完成它,你定会因此而感到莫大的喜悦。不要怕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成就总是在经历风险和失误的自然过程中才能获得。懂得这一事实,不仅能确保你自己的心理平衡,而且还能使你自己更快地向成功的目标挺进。不要对他人抱过高的期望,百般挑剔,希望别人的语言和行动都要符合自己的心愿,投自己所好,是不可能的,那只会使你自寻烦恼。有时要回避烦恼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以此为荣,以此为乐,这是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一环。

心情舒畅是冷静应变的前提,也是它的结果。但在不幸和烦恼面前,怎样才能使身心舒畅呢?行之有效的办法不外乎是:尽情地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暂时忘却一切,尽情享受娱乐的快感。只要你多给人们以真诚的爱和关心,用赞赏的心情和善意的言行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你就会得到同样的回报。要学会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别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宽恕,能帮助我们弥合心灵的创伤。相信自己的情感,千万不要言不由衷,行不由己,任何勉强、压抑和扭曲自己情感的做法只能加剧自己的苦恼。

因此保持冷静的心态,就是多让自己保持心情舒畅,找到一个心态平衡的支点,这样冷静就会慢慢地、慢慢地走近你。拥有财富还是被财富所拥有现实社会中,为领导者,冷静是必备素质,当事自若,处变不惊。要善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当机决断,作出最为合理的抉择。因此,领导者必须加强自身素养。因为领导的素质、气度高低,对群众常有连带作用,如果领导者遇到复杂情况自身惊慌失措,不知所对,那必然在群众的心理、情绪上产生辐射和波动作用,增加处理问题的难度。即使对普通人,冷静亦不失为处事立命的良方。要坚持个性镇定的塑造,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注重摸索其固有规律,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怀抱常存见识在,管它东西南北风"。归根结底,镇定的获得,是一个人长期自我养成,提高内在修养的结果。只有抓住了这一点,并不断改造、完善自己,才会在社会生活中、事业上进退自如,通行无碍。

媒体围绕四川希望集团的新闻,永远是他们白手起家的传奇,似乎已经逊色于首富的光环,现在人们谈得较少的是刘永好的过去,谈得更多的是他的当下,他越来越多的大手笔:金融业、房地产业、食品业、旅游业。俗话说得好,创业容易守业难,新希望现在有了较为雄厚的实力,"风光风光"似乎也无可厚非,可是刘氏兄弟却始终持有冷静的心态。

刘永好出生于四川新津县,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以至于在他20岁之前,竟没穿过鞋子,他日日用一双脚丫板子亲近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1982年,当时绝大多数人还在抱着"铁饭碗"吃得有滋有味时,年过而立的刘永好却毅然辞去来之不易且令人羡慕的政府部门公职,刘氏四兄弟做出这样的抉择是很有胆量的。当时刘氏四兄弟大学毕业后都分配在国家单位工作,有着令人羡慕的舒适工作环境和稳定的收入。当时,他选择的行当是别人不看好的农产品生产领域,一声"干",就把一个天大的决心砸在了家门前的黄土地上了!从此开辟了一条"希望"之路。他们试制出来希望新饲料,经过几个试验点的试验,证明有多种优点,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有了越来越大的阵地。甚至销售额超过了打遍世界少有对手的正大饲料,中国的民族饲料工业在这一场竞争中得到了洗礼与壮大。希望牌饲料终于创出了名牌,站稳了脚跟,确立了自己在西南三省的饲料主导地位,如今希望集团年销售达到83亿元。以刘永好为总裁的希望集团,是中国五百家最大规模私营企业的第一名,位居中国饲料工业百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