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帝王将相家训
7059800000014

第14章 赵光义家训

【撰主简介】

赵光义(公元939-997),即宋太宗。赵匡胤之弟。初名匡义,后因避兄讳而改为光义。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为殿前都虞侯;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封为晋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即位,改名炅,改元太平兴国。在他统治初期,继续推行赵匡胤对各割据政权各个击破的策略,全部统一了原五代十国的统治地区。他在公元979年、986年两次伐辽失败以后,对辽改取守势,奉行守内虚外政策,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赵光义可以称得上是五代以来第一位非武人坐天下的君主。他始以重武,转而重文,而终以文治显。他是一个“锐意文史”、“熟悉掌故”的帝王,深知“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因而他喜欢读书,很重视文人,建崇文馆,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书,并大规模扩大科举取士,加强“重文”风气。

赵光义亦颇为重视皇家内部的家训。今将有关赵光义饬戒皇后、敦劝子弟的家训内容作一番介绍,以飨读者。

饬戒皇后

【原文】

元德皇后曾用镶金缘皂襜[1],太宗皇帝怒曰:“近日宫中用度不足,皆缘皇后奢侈所至。”

——节录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三

【注释】

[1]襜(ch佟n):通“幨”。车上的帷幕。

【译文】

宋太宗赵光义的元德皇后曾在自己的坐车上使用镶金边的黑色车帷。宋太宗见了大发脾气说:“近来宫中用度不足,都是因为皇后平时奢侈浪费所造成的。”

【评析】

关于崇尚节俭,赵光义与赵匡胤是一脉相承的。赵光义身为帝王,不仅注意自己的生活俭朴,还不准家属亲眷们铺张浪费,并将他(她)们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如擅自逾越,便严加斥责、制止,即使连皇后也不能例外。这种恭俭的家规家法,对于今人,特别是对于从政的官员们来说,是颇值得玩味与深思的。

敦劝子弟

【原文】

太宗曾谓皇属曰:“朕即位以来,十三年矣。朕持俭素,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真实之言,固无虚饰。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民庶艰难,人之善恶,必是未晓,略说其本,岂尽余怀。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厉情,听言纳诲。每着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礼接群臣,无非求于启沃[1]。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曰:‘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节录自《宋朝事实类苑》卷二《祖宗圣训·太宗皇帝》

【注释】

[1]启沃:即开诚忠告。旧指以治国之道开导帝王。

【译文】

宋太宗曾经对皇属们说:“我自即位以来,已经十三年。我一直保持着节俭素朴的作风,外绝游观玩赏的乐趣,内却歌舞女色的娱情。这是真实之言,没有半点虚假掩饰。你们生于富贵之中,长于深宫之内,黎民百姓的生计艰难,人世间的诚善险诈,一定是不知晓多少。现在简略地向你们说说应当注意的基本要求,以排遣我心中一直牵挂着的那些忧虑。作为帝子亲王,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性情,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尊长们的教诲。每穿一件衣服,都要怜悯蚕妇的艰辛;每进一顿饭食,都要想着种地农民的劳苦。至于在听取意见、做出决断之时,一定不要先带有自己的喜怒爱恶的主观感情色彩。我每次亲自处理各种政务,从不敢因事情的烦琐和困难而有所畏惧与松懈;我按照礼节接待群臣,无非是向他们寻求治国之道的至理名言。你们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瞧不起他们,也不要仗恃着自己某些长处而妄自尊大。只有这样,才能永久富贵,永葆个人的善始善终和事业的顺利吉祥。古代贤者说得好:‘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往往是自己需要的老师;而一贯顺从着自己的人,则屡屡是可能危害自己的贼子。’不可不明察啊!”

【评析】

赵光义继承了其兄赵匡胤俭朴的作风,并把对子弟和皇属的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他深知他的子弟生于富贵之中和长于深宫之内,不懂得下层生活的困苦,不知道创业的艰难,因此努力敦劝子弟,勉励他们善于体恤民情,勤于政务;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特别是反面的意见;善于辨别善恶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