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无处不在的化学(人生解密)
7024700000026

第26章 四季换衣话桑麻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十分脍炙人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让我们领略到农村生活的宁静和悠闲,其中的“把酒话桑麻”更是与我们的穿戴息息相关。

我们知道,人类最早的服装都是就地取材,比如树叶、兽皮,后来有了工具,就摸索出了纺纱织布,这才出现了麻布。后来又知道种桑养蚕,用蚕丝去织造绸缎。我们今天常穿的棉布,出现的年代反而比麻布和绸缎晚得多。难怪古人的诗文中,常常说到桑麻,而很少提到棉花。

棉、麻、丝、毛,这些天然的纤维物质都是来自动植物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碳是它们的骨干材料。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的原子结合成一个个小单元,这些小单元又联结成串,好像铁环一个套一个连接成长长的链条。链节的数目往往多达好几百,而分子量高达好几万,因此,被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很多。比如前面讲到的淀粉、蛋白质,后面要说到的日用品里的橡胶、塑料,也都是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的导电、传热能力很差,加上纤维分子卷曲缠绕、左钩右连,形成许多缝隙洞穴,包藏不少流动困难的空气,使热量不容易穿过纤维层,这就是衣服能帮助我们保暖防晒的原因。

外貌相似的纤维,用化学眼光看,它们的构造却有很大的差别,棉、麻燃烧起来像柴草,没有什么臭味;毛放在火焰里,迅速地卷曲起来,“吱吱”作响,发出一般刺鼻的臭气。这就把它们区别开来:棉、麻是植物纤维,和木材里的木质纤维素相似,它们的基本链节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葡萄糖,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汽,所以没有气味。丝、毛是动物纤维,和指甲、肌肉的蛋白质差不多,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除了碳、氢、氧,还含有硫和氮,那刺鼻的臭气就是硫燃烧以后生成的二氧化硫造成的。